教学设计电大共4篇(电教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7 11:48:01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学设计电大共4篇(电教课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教学设计电大共4篇(电教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电大共1

《电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电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电学的,它包括: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生活用电常识等。《电功》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电流是能够做功的,电流做功实质上就是电流通过用电器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有多少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或者说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本节重点通过探究电流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从而让学生知道电流所做的功就是消耗电能的多少等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乘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实质。

(2)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电流可以做功

  复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漂流图

  引入新课 :水流可以做功,电流可以做功吗? 演示实验:

  问:

①电动机为什么能把砝码提起来? ②这个实验表明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用“W”表示。 问:①砝码上升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②砝码所增加的机械能从哪里来? (学生回答)

  小结: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的过程中,电动机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砝码的机械能。 问:电流做功还有哪些形式呢?

  出示图片:电风扇、电灯、电饭锅、蓄电池充电 (学生回答) 解释:

  电流通过电扇,扇叶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流通过电饭锅发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通过电灯发热发亮是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电流通过蓄电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引出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那么电流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

  出示示教板,讲述:实验中,我们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确定电功的大小,小灯泡越亮,说明电流在相同时间里做的功就越多。

  启发:小灯泡发光时,灯泡中必须有什么流过?灯泡的两端存在什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会提到电流和电压) 引导,那我们该如何去研究呢?

  点拨:研究这类问题,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先使其中某一个因素(如电压)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保持不变或者相等,找出电功和这个因素(如电压)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使另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也保持相等或者不变,找出电功和另外这个因素的变化关系。

  出示串联电路教板(两个小灯泡,电阻不一样) 问:两个小灯泡是如何连接的?

  当开关闭合后,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

  问:据此,那我们可以研究电功和哪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

  实验:在两个灯泡的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压表,(可以边接边讲述有关操作) 学生观察电压表的读数和灯泡的亮暗 设问:哪个灯泡亮?哪个电压表读数大?电流通过哪个灯泡做的功多?两个灯的通电时间如何?那么,电功和电压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所做的功也就越多。 问:那如何研究电功和电流的关系呢? 启发:两个灯泡采用什么样的连接方式?研究电功和电流的关系,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学生的设计,叫某个同学到示教板上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 学生观察电流表的读书和灯泡的亮暗 设问:哪个灯泡亮?哪个电流表的读数大?电流通过哪个灯泡做的功多?两个灯的通电时间如何?那么,电功和电流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在通电时间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所做的功越多。 问:如果在前两次实验中,通电时间越长呢?那电灯消耗的电能又会怎样? (学生回答)

  问:电功除了和电流和电压有关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

  归纳:根据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功的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写出电功的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W=UIt 问:U、I、t的单位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讲述:那电功的单位是什么呢?我们学过机械功的单位是焦耳,电功的单位也是焦耳,焦耳也是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则 1焦耳=1伏·安·秒。那么,1焦耳有多大呢? 在生活中通过手电筒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大约是1焦耳;通过普通电灯泡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一般是几十焦耳;通过洗衣机中电动机的电流每秒钟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举例:我们教室里的灯两端的电压是220伏,通过的电流是安,那么通电10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 (学生计算)

4、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

教学设计电大共2

“电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压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类比说明,讲解电压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三、电压的单位

  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 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

  C.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D.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______mV。

【板书设计】

一、电压:

  电源—电压—电流—用电器工作 字母表示:U 单位:伏特,伏,V

  千伏,KV

  1 KV=1000V,1V=10-3 KV

  毫伏,mV

  1 mV=10-3V, 1V=1000 mV

  1 KV=106 mV, 1 mV=10-6 KV

二、电压表:

  1, 并联在电路中 2, 黑:“—”与电源负极相连,红“3V”“15V”与电源正极相连。 3, 电压表的量程:1—3V,0—15V

三、电池的电压

  串联起来的电池的电压:n*

  并联起来的电池的电压: 【教学反思】

  1.“电压”这堂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易被学生掌握。对于初学电学的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和电压的单位。至于电压的定义、公式和电压的单位──伏特的物理意义留待高中再讲,在这节课内不要出现这些内容,否则因难度过大使学生不能接受。 2.用水流作比喻来讲电压,对于学生来说形象、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这里利用水压引出电压,从而认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3.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在讲水流的形成时,最好用复合幻灯片模拟出它的动态过程。有条件的,用电脑设计出程序,将有更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电大共3

“电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类比说明,讲解电压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三、电压的单位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例题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B.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C.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D.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______mV。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教学设计电大共4

“电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实验探究,并凸显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实验室”来体验探究的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有关,从实际中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电压的单位、常见的电压值,初步掌握电压表的连接方法、读数方法及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说明书,从中收集到有关电压表连接方法和在电压表上读数的方法的一些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实验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得到电压表的一般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打破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增强实践能力,感受学物理的愉悦,从而树立足够的学物理的信心。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电压表的连接和读数。【教具与学具】学生自己准备“移动实验室”:电池、电池组(三节)、小灯珠、导线若干、手电筒等。电压表(老师提供)【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感受 引入新教师:生活中“电压”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印象?学生(踊跃地交流着自己的生活感受):雷电很厉害,可以击死人和牲畜;高压危险,不能靠近;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V;秋冬的晚上脱毛衣时可摩擦生电;有些生物体内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压──生物电;自然中,我们做了摩擦起电的实验……教师:非常不错。看来,学习“电压”之前,大家就具备了相关知识。其实,很多电现象,都是电压在起作用。

二、探究灯珠发光 分析原因教师:你们能猜猜,一节干电池和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一样吗?学生:肯定不一样,当然是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要亮。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家里有一手电筒,用三节干电池时,灯泡发光非常亮,只用2节时,灯泡要暗一些。我经常用,体会太深了。教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电池越多,灯泡越亮。教师:搬出我们的“移动实验室”试一试。学生:进行不完全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教师:大家通过实验发现:连入2节干电池时比连入1节干电池时要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学生:电压越高,灯泡越亮。教师: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1.电压:(板书)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的单位:千伏(v),伏特(v),毫伏(v)1v=1×103v,1v=1×103v(1A=1×103A,1A=1×103A)

三、阅读说明用书学用电压表教师:电压的大小如何测量呢?请同学们带着教材P的4个问题去阅读P6的电压表说明书。并在“使用”中找出关键词:______。2.怎样连接电压表。(板书)学生:①并联;②“-”接线柱、靠近、负极;③量程。(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教师:与电流表的连接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呢?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板书)教师:大家回顾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学生:(学生叙述,老师板书)。①明确电流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②确定电流表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教师: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呢?学生:基本一致。教师:如果教材上图6.1-6接“-”和“3”两个接线柱,请问表盘上的读数应是多少?学生:指针大概指在一小格的中央,而一小格是0.1V,共6小格,所以应读成0.6V。教师:对。如果接“-”和“1”两个接线柱读数是多少呢?学生:指针大概指在一小格的中央,而一小格是0.V,共6小格,所以应读成3.2V。教师:不错。请大家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3题,分别把读数用铅笔写在书上。学生:交流答案。

四、探究电池组测量总电压教师:请大家拿出“移动实验室”探究电池组的电压规律。学生:实验得出,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交流、小结与延展】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学生1:在实验中我们探究到了串联电池组中,各节电池组的电压等于组成电池组的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学生2:我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连接导线过程中,应将线头顺时针方向绕在接线柱上,否则,越旋越松。教师:看来,你从实验探究中学到了书中学不到的实验操作技巧,你很有实践经验,不错。学生3:电压表的读数方法与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基本一致。先弄清楚所接量程,再看一小格表示多少,最后读数。学生4:电压越高,灯泡越亮。学生:我觉得,有些知识其实可以通过自己阅读,然后对比电流表的操作方法去掌握,不需老师讲解。教师:是的,大家已经长大了,完全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学生6:在不知道被测电压值的情况下,先用大量程去试触,如果指针偏转较太小,就换用小量程。教师:大家的这节的收获确实不少,把老师要说的都说了。现在完成教材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题和第4题。教师结束语:导电的盐水溶液也是电池。教材上“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2题就是介绍的这种电池,大家可回家去试一试。西红柿等一些水果也可形成水果电池。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板书设计】

  电压1.电压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的单位:千伏(v),伏特(v),毫伏(v)1v=1×103v,1v=1×103v2.怎样连接电压表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