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师资格小学试讲:音乐《春晓》教学设计3篇(音乐课春晓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0 16:31:48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四川教师资格小学试讲:音乐《春晓》教学设计3篇(音乐课春晓教学设计),欢迎参阅。

四川教师资格小学试讲:音乐《春晓》教学设计3篇(音乐课春晓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小学试讲:音乐《春晓》教学设计1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音乐教学设计范例()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音乐《法国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培养对圆号这种西洋乐器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培养对乐器和乐队的初步认识,建立初步的乐器乐队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范唱、讲授、小组合作、创编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有感情、生动地演唱歌曲,并能熟练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了解圆号这个乐器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有感情、生动地演唱歌曲。【难点】

  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了解圆号这一乐器的特点和演奏形式。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播放一段关于交响音乐会版的圆号独奏曲视频,让同学们观察一下,视频中的独奏乐器叫什么? 同学们自由回答。

  教师通过总结的方式,引导出视频中的独奏乐器——法国号(也叫圆号)。2.简介法国号的乐器构造和音色特点。

  3.虽然视频中的大型独奏曲我们不能一下子学会,但是我们今天可以学唱一首可爱活泼的歌唱圆号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做——《法国号》。

(二)初步感知

  1.初次播放歌曲《法国号》,引导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聆听。①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是什么样的? ②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在聆听中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够说出作品的音乐风格是活泼可爱的。教师讲解3/4拍的知识点,包括强弱规律和组成形式、指挥手势,并邀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手势下。

  2.再次聆听音乐,跟随老师打节奏熟悉歌曲。(三)新课教授

  1.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发声练习,用“a”来进行练习。

  2.教师用钢琴弹唱歌曲,逐句教授学生歌曲旋律。并能够运用“a”对旋律进行哼唱。

  3.尝试为歌曲加入歌词,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4.邀请同学们边打节奏边完整演唱《法国号》。(四)拓展延伸

  教师带领同学们尝试运用上课上学到的3/4拍的知识点,为教材上的小火车修改好每节车厢的节拍。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看看哪组同学能够做的又快又好? 可通过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对活动进行鼓励和总结。(五)小结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包括3/4拍的节奏特点和强弱规律,圆号的乐器特点。并对同学们活跃的课堂表现和整理小火车时的灵巧迅速,做积极地点评。同时布置一个开放性的小作业,将今天学会的歌曲《法国号》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看看他们能不能也学会这首可爱的圆号之歌呢? 最后,同学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四、板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小学试讲:音乐《春晓》教学设计2

  2017四川教师资格小学音乐试讲:《牧歌》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小学音乐《牧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牧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聆听小提琴演奏的牧歌,感受小提琴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知识与技能】认识乐器小提琴,并且能够自然的哼唱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自然流畅有感情的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难点】认识乐器小提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变化。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都有那些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我带领大家去其中一个民族,蒙古族。(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二)新课教学

  1、播放乐曲,感受乐曲开阔悠扬、高亢抒情的情绪特点。

  2、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呜”哼唱歌曲,谈谈感受。(曲调悠扬婉转,抒情宽广,速度较慢)。

  3、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下乐句的特点。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谱子哼唱主题,边哼唱边感受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高低不同,并能用动作或图形谱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4、再次聆听乐曲《牧歌》。设问:①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②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觉?

  5、讨论交流: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3次。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根

  据学生的发言介绍小提琴,并借助插图或实物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

  6、再听乐曲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第一段出现时音区的变化,哪次高,哪次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次主题表现的情景,你能想象出的场景等。

(三)拓展延伸

  小提琴是西洋拉弦乐器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四根弦,利用弓弦摩擦发音。它在器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被誉为“乐器皇后”。小提琴的出现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牧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同学们对乐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会深刻的保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四、板书设计

《牧歌》 主题旋律 演奏乐器——小提琴

  五、教学反思(来源于网络整理)

四川教师资格小学试讲:音乐《春晓》教学设计3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小学音乐《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体会音乐所表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音乐的喜悦。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能够说出乐曲当中的主要乐器。

【知识与技能】

  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感受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热烈红火的风格特点,根据旋律感受音乐的变化。

【难点】

  能够认识乐曲当中出现的中华民族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老师讲解《阿细跳月》的背景故事

  远古时代,人类不知道怎样用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场大火,很多野兽被烧死,人们吃了,感到味道鲜美。从此才会用火烧肉充饥,烧起火来取暖。但在那风吹雨淋又没有房屋栖身的原始生活中,要保存住一点火种,确实非常困难。暴雨一来,火种被浇灭了。没有火了,人们就得挨冻,吃生肉喝冷水,给生活带来不少的困难。有一天,人们在山上狩猎时,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了,便纷纷靠在树上休息。有个名叫“木邓”的小伙子,却骑在一根朽木上面,边休息,边拾起一根细木棍儿,使劲地向朽木上钻。钻着

  钻着突然从朽木中钻出火来了。火的再度出现,使人们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红,烤得人体冒烟。于是围着篝火,边烤边跳。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人们称之为“木邓比”,意为“跳篝火”。

  而现如今阿细跳月像一朵盛开在云岭高原上妍丽的山茶花,美丽着一方神奇的红土地,今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地方去聆听《阿细跳月》。

  由此导入新课。(二)初步感知

  1.聆听全曲,教师提问: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说说你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情绪热情奔放,欢腾跳跃,速度也逐渐加快将热闹欢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2.教师再次带领学生聆听歌曲,并且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什么是阿细跳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

(三)探究学习

  1.聆听乐曲第一部分部分,教师提问:感觉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乐器勾画出了这样场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乐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

  2.教师展示一些民族乐器的图片同时播放民族乐器的音色并用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示乐器音色。

  请学生聆听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并能与其颜色对应的色块连接起来。3.再次引导学生聆听第二乐段,同时询问学生:与第一部分在音域方面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样的设置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学生举手做出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三部分并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区别?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

  5.在歌曲最后教师播放尾声,让同学们分享一下舞会结束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在聆听过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让我们感受到人们激动愉悦的心情。

  6.最后完整的聆听全曲感受,热情浓郁的音乐气氛。

  7.教师带领学生哼唱主题旋律,体会在月色的笼罩中,篝火的映照下人民热烈欢腾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以四人为一小组为《阿细跳月》创编舞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为优秀的小组颁奖。

(五)小结作业

  在弥勒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多彩多姿的民歌像山里的泉水一样甜,绚丽浪漫的舞蹈像山里的流岚一般美。居住在西山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集体舞蹈“阿细跳月”,是出落这歌舞海洋中一枝独秀的山茶花。它像清爽的山风,像欢快的山溪,像燃烧的火把,半个多世纪以来久跳不衰,美名播四海,备受国内文艺界和国际友人的青睐。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份芬芳永远的传递下去,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