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设计3篇(小蜗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时间:2022-10-10 16:03:52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蜗牛》教学设计3篇(小蜗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供大家赏析。

《蜗牛》教学设计3篇(小蜗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蜗牛》教学设计1

  第2课

  蜗牛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2-3只蜗牛、1个放大镜、1条树枝、、一条线、1块玻璃,1个饲养箱。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谈话导入

  1、它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2、教师简介蜗牛,板书课题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提出观察的要求,探讨观察的方法和顺序。(提出可以借助放大镜这个辅助工具来观察。)

  2、发放观察记录单,读懂表格后,开始四人一小组的观察记录活动,教师适时引导观察。

  3、讨论交流,检查反馈信息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观察蜗牛的爬行,你还发现了什么?

  3、朗诵儿歌,画蜗牛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同时用歌谣和画蜗牛的形式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蜗牛身体构造的理解和记忆。》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板书设计:

  蜗牛

(一)

《蜗牛》教学设计2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蜗牛》教学设计3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篇二: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

  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

  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操作蜗牛在水中的反应实验等活动来了解蜗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

  每组两只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食物,记录表、老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大家来猜一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它是什么? 生:蜗牛(齐声回答)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板书,并且打开课件)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蜗牛?

  生:有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对于蜗牛的了解,以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生:我知道蜗牛口中有两千多颗牙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电视上说的。

  师:×××同学真棒,课外知识面可真广呀!大家有没有想研究的问题呢?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生宝宝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拉便便的?

  师:大家原来有这么多问题想研究呀,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么几个问题: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合作讨论如下问题,老师划分任务: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2合作组)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3、4合作组)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5、6合作组)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7、8合作组)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蜗牛要轻轻的拿,要轻轻的碰触,要爱护小动物。

  2、要积极参与实验

  3、实验完后,举手示意,上交实验器材后洗手,注意卫生。

(老师分发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实验器材)注意:

  1、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为10分钟。

  2、老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并用一定的时间到各小组的桌旁观察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讨论,通过积极鼓励,促使他们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

  3、老师在来回巡视中不要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只需引导他们观察。

  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可以询问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蜗牛爬过之后也有粘液,它有什么作用呢?

  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吗?

  蜗牛有种,他们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滋补品,但并非所有的蜗牛都能食用,因为有微毒。能食用的是褐云玛瑙蜗牛、高达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白玉蜗牛。(ppt展示图片)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蜗牛的知识吗?下课后查阅资料吧!

  板书设计

  壳--------------保护自己

  蜗牛 腹--------------腹足蠕动

  口--------进食

  头

  触角-------探路

《蜗牛的教学反思》

  蜗牛这堂课是以实物观察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同学们一直拥有极大的积极性,这边是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众所周知,猜谜语、脑经急转弯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大家来聊一聊,你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呢?你们想在这堂课上研究什么呢?大家都兴奋异常,想法都千奇百怪、异彩丰呈。你不要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想法,因为那可能都是无穷的想像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到,所以老师总结发言,挑出最有价值、最能符合本堂课内容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这一步便起到收的效果。研究和观察开始后,老师只是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还是让他们自己自由的讨论。在展示环节,老师也非常重视趣味性: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模仿一下吗?上台的同学通过自己夸张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拓展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蜗牛的种类,鲜艳的颜色,清晰的图片,各种形状各异的蜗牛。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很快新课便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结束了。科学课如果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这边是一堂成功的课。篇三:蜗牛教案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一、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是本着“变难为易、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培养学生听辨、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通过这堂课来给学生一个机会,一个展示的舞台,一种表现的欲望,一种创新的动机和一种发散思维的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自由评论。

  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提高审美的同时产生快乐,使本节课能在轻松活泼、愉快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授课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表现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够用轻松、活泼的情绪,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二、能力目标: 1

  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体会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演唱歌曲,体会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ⅹⅹⅹ

  2、让学生在歌唱、表演的音乐实践中感受愉悦。【教学课件的选择及应用】

  1、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配上故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内容,并加深记忆歌词,2、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能更好的为歌曲配上动作,富有表情的歌唱。【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口风琴、双响筒、沙锤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交流情感

  同学们踏着欢快的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兴趣盎然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喜欢吃的水果---葡萄入手,从葡萄的味道、颜色、大小引出歌曲的典型节奏,运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节奏习惯,较容易的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难点。

  1、趣味节奏,引出难点 a 秋天来了,在秋天里我们能吃到许多好吃的水果,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喜欢吃葡萄吗?谁来说说葡萄的味道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老师把其中的一种味道展示出来,“酸酸的”谁能把这酸的味道读出来?为了突出这种酸的味道,是把酸字读得重一点还是轻一点?哪个“酸”字更重一些?(课件出示重音记号),这是切分节奏的一种,一起用“哒”读这个节奏,用双响筒奏一奏,强调节奏重音。b葡萄成熟以后是什么颜色?(由“紫色的”引出的颜色应该把“紫”读的重一些。学生用“哒”读节奏,用沙锤奏一奏。c、由葡萄大小引出节奏xxx

  这些酸酸甜甜的葡萄个儿还不小呢,都是些大葡萄。读一读,奏一奏。d、把葡萄的特点连起来读一读

  由大葡 萄 引出难点节奏∣ⅹⅹⅹ 学生用“哒”拍读节奏 大葡 萄 xx x(出示课件)

  2、解决难点,打下铺垫

  伴着欢快的节奏,葡萄宝宝也跑到大屏幕上来了,他们不但按照节奏排好了队,而且每人还带来了一个小音符,来!请出我们的小助手——口风琴,帮助我们来唱准这些小音符。我们来个接龙游戏,切分节奏你来弹,一起来合作。∣1 6 5∣

  看,又来了一队葡萄宝宝,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弹一弹。能不能轻声唱一唱。学生随琴视唱。∣1 6 5∣ ︱1 3 2︱ 大葡 萄 xx x ∣1 6 5∣ ︱1 3 2︱

(展示课件)

  三、新歌教学 感受音乐

【设计意图】以葡萄为主线,用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歌曲,通过让学生模仿蜗牛与黄鹂鸟的形象,感受歌曲的节拍、节奏及强弱等音乐要素。

  故事导入:这些酸酸甜甜的葡萄宝宝不光我们喜欢,连小蜗牛也让它们给吸引了呢。春天,当葡萄树刚发出了绿绿的嫩芽,小蜗牛就迫不及待地背着重重的壳往树上爬。住在树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就嘲笑蜗牛:“小蜗牛,葡萄成熟还早的很呢,你现在上来干什么呀?”小蜗牛会怎么回答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播放《蜗牛与黄鹂鸟》fiash动画

  2、师范唱,听拍子 同学们随音乐自由律动,听完谈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回答,师评价)仔细听老师范唱,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

  3、用蜗牛动作体会二拍子 二拍子。哎,小蜗牛正是踏着二拍子的步伐往树上爬的,谁来模仿一下蜗牛爬行的动作,让我们听音乐一起来模仿模仿。(让学生充分发挥表演才能,有特色的给予奖励)

  4、体会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小蜗牛爬的可真带劲呀,黄鹂鸟也飞来了,谁来模仿黄鹂鸟的动作,瞧,黄鹂鸟展翅飞翔的时候,正好飞出了二拍子的强弱规

  律,是什么呀?(师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拍子的强弱)来,我们听音乐再来模仿模仿。

  5、分析乐句 看着小蜗牛和黄鹂鸟都飞来了,顽皮的葡萄宝宝带着小音符们也悄悄地溜出葡萄架,藏到这首歌曲里了,你能找到它们吗?课件 请你再仔细观察,歌曲中还有没有相同的旋律呢?

  找到这些规律,学起歌曲来就更容易了。

  6、轻声唱 学生随琴轻声完整的来视唱旋律,填词演唱。

  7、技巧处理:

(1老师有个好办法能让你又快又准确的记住它,它读起来就象知了的叫声,(唱谱,填歌词唱)

(2)换气记号:

  8、随着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美化音色 深化情感

【设计意图】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通过美妙的声音,适宜的情绪以及肢体语言等各种技巧来表现歌曲。第一部分:把抽象的声音感觉用形象的语言来形容,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歌唱训练,而不能放任他们去大喊大叫,使学生把歌曲唱得甜美、动听,美化了音色,提高审美能力。第二部分:用有趣的两种动物形象的对比让学生准确的掌握歌曲情绪的处理。

(一)声音处理:

  1、分别用“wu”和“la”学习连音、顿音的演唱方法 连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现在把你的整个面部想象成一栋楼房,鼻子以下是一楼,鼻子以上是二楼,你的眼睛就是二楼的窗户,请你注意听,小蜗牛的歌声就象蚕宝宝吐丝一样均匀而又连贯,正从二楼的窗户中轻轻地飘了出来。(师范唱)

  顿音:小蜗牛的歌声可真好听,黄鹂鸟也不示弱,听,黄鹂鸟的歌声和小蜗牛的歌声有什么不同呢?(黄鹂鸟的歌声有弹性)

  同学们,你们玩过皮球吗?现在让我们的声音也像拍皮球一样富有弹性地跳跃起来。

  2、带上连音和顿音的演唱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

  3、根据男生、女生的音色特点分角色演唱 如果用我们男女同学的声音来模仿,你觉得谁的音色适合表现黄鹂鸟,谁的音色适合表现小蜗牛呢?来,注意唱歌的姿势,身体坐直,目光平视,面带微笑,嘴巴放松,预备!让我们起立,男同学唱小蜗牛,女同学唱黄鹂鸟,踏着节拍唱起来吧!(老师用圆号、八音盒的音色表示蜗牛与黄鹂鸟为学生伴奏)(二)情绪处理:

  1、感受切分节奏的作用。

  切分节奏一共出现几次?为什么用切分节奏?

(师范唱,生选择,体会切分节奏给歌曲带来的欢快情绪)

  2、根据动物特点表现歌曲

  谁来描述一下蜗牛爬行有什么特点?生再次进行模仿,总结蜗牛的壳很重,爬的很吃力。师引导学生演唱蜗牛的乐句应唱得慢些,声音沉重些。

  黄鹂鸟又是怎样嘲笑蜗牛的?同学们根据生活的体验模仿嘲笑别人的样子。用骄傲的口气演唱黄鹂鸟的乐句。

  3、随动画,再次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创造表演 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情感体验,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内涵,表现歌曲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即兴创作灵感,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再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信、自我和独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创作表现歌曲

  演一演:喜欢表演的同学找几个同学一起分角色为这首歌曲设计动作,一起创编这首歌曲的情境,可以扮葡萄树、黄鹂鸟、蜗牛几个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唱一唱: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找几个好朋友分角色进行演唱篇四:三年级科学上册 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

  蜗牛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2篇五:《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

(一)》教学设计

  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小学 许辉 邮政编码: 【科学教育理论反导】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科学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本课让学生围绕“蜗牛”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巧妙运用身边的小动物来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游戏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巩固了对蜗牛的认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想象思维能力。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同时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平等交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蜗牛

(一)》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动物单元。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本课是观察蜗牛的第一课时,教材的设计意途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述过程,学会按顺序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用感官直接感知小动物,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进行简单记录的要求。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才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究成果——课后延伸。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观察品质尚处于 1 形成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不强,而且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障碍,但蜗牛是日常见的小动物,学生对于其生活环境、活动方式有所了解,容易激发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的准备知识:已学习过植物单元和寻访小动物等知识,具备观察物体和小动物的初步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的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重点: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2、难点:对蜗牛运动方式的观察与研究。

【教学准备】

  1、老师:蜗牛实物、实物投影仪、放大镜、培养皿、手电筒、青菜、苹果、青瓜、蛋糕、肉片、鸡蛋、碟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蜗牛、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蜗牛。

  1、学生汇报找蜗牛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汇报,实物投影仪显示各种各样的蜗牛。

  2、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归纳出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二)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老师: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科学家,研究一下蜗牛,好不好?我的小科学家们,2 你们想了解蜗牛的什么问题?

  学生:(答略)[教师对学生想知道的知识点概括地板书](板书:外形、运动、吃)

  老师: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蜗牛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今天先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喜欢吃什么东西(食性)这三个问题。

(三)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1、学生选择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

(1)老师:我们现在先研究第一个问题。小科学家,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

(2)学生说出研究的方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板书)

①用眼睛观察。(学生演示放大镜的操作方法。)

②用手触摸。(老师强调观察的顺序:整体→局部、外→内、前→后)

  2、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画出蜗牛的外形图。

  老师:你观察到蜗牛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4、学生看图小结:蜗牛身体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很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身体柔软,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顶端有一对小眼。

(板书:贝壳、触角、身体)

  5、学生自己说说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小组讨论)

(四)认识蜗牛的运动。

  1、选择研究方法。

(1)老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察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齐读问题。(投影显示)

①蜗牛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运动?

②它是怎样运动?运动的速度怎样?

(2)老师:经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研究蜗牛外形的一些方法,除了用观察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来了解蜗牛的运动。你可以设计哪些小实验来研究蜗牛的运动呢?

(3)老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好,也可以尝试设计了一些小实验。

  2、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实验结果;

  3(1)学生按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汇报观察结果。(板书:爬行)

(2)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痕迹。

(五)认识蜗牛的食性。

  1、老师:现在我们研究最后一个问题: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东西?老师课前准备了一些物品让你们独立研究,可不可以?

  2、学生分组做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

  3、学生汇报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结果并由实验小结蜗牛的食性。

(板书:植物的茎、叶)

  4、认识蜗牛是危害农作物的动物,学会化害为利。

(1)学生简答。

(2)教师通过课件显示,讲述人们利用蜗牛为生活服务,人们学会对蜗牛化害为利民。

  三、巩固深化

  1、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知识?

  2、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和通过做小实验学习了蜗牛的外形(触角、外壳)、运动、吃食等三个问题,还学到一些研究小动物的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观察研究蜗牛,你们会发现许多更有趣的问题,活动课时我们比一比谁做得最好。【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没有按照课本的设计步骤,亦步亦趋地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要求来认识蜗牛、了解蜗牛,而是发挥学生是学习、研究活动的主体的作用,将学习活动整体设计为“捉蜗牛、观察蜗牛——提出有关问题,讨论研究方法——研究蜗牛——汇报——延伸活动”几个阶段,从时间方面说,学生有了捉蜗牛的时间,有了观察蜗牛的时间,有了试验验证自己的新想法的时间,还有了讨论交流的时间,还有了诸如阅读、思考、记述等多种多样活动的时间。从研究的方式方面说,让学生自己捉蜗牛、观察蜗牛,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再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让“志趣相同”的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开展的主动观察搜集资料的过程,给了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然后再交流汇报,再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饲养蜗牛、观察蜗牛、查阅更多关于蜗牛的资料等,所有这些都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合作互助的环境中研究、交流,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在研究、交流中,在科学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自主探究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从学生的研究成果方面说,通过学 4 生的对比实验、观察日记等中反映出了学生对蜗牛生活习性的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归纳几条“毫无生命力”的知识条文让学生记忆。从教师的指导方面说,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而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活动。

【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的设计针对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背景,就蜗牛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实验验证,得出了蜗牛的有关生活特点,归纳总结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蜗牛设计家,饲养观察蜗牛(包括查阅有关资料),力图使学生对蜗牛有更多的了解,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升华。从学生的研究成果方面说,通过学生的对比实验、观察日记等中反映出了学生对蜗牛生活习性的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归纳几条“毫无生命力”的知识条文让学生记忆。从教师的指导方面说,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而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活动。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