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教学设计共3篇(大鱼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8 09:20:33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鱼教学设计共3篇(大鱼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鱼教学设计共3篇(大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共1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设计

  小鱼(小班)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家乡,知道鱼和小米是家乡特有的。

2、能够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用小米创作粘贴画,感受粘贴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小米范画鱼

  小米

  多媒体课件

  小组卡片

  各种各样的鱼卡片

  素描纸

  卡纸

  胶水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鱼和小米是家乡特有的,能独立完成小鱼粘贴画。 活动难点: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四、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小鱼

1、教师和幼儿一同听音乐,做游戏《小鱼小鱼快快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小鱼也想出来玩一玩。小朋友们,我们和小鱼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主班和副班教师来当渔网,小朋友一次通过,并说着小鱼小鱼快快游,别让渔网打住头。打住头的小鱼就不能再次参加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幼儿进入到教学活动中) 运用电子白板,图片小鱼运用超链接Web网页播放视频。

2、教师:小鱼游累了,到岸上休息一下,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条小鱼身上穿了一件什么衣服?幼儿自由回答,交流讨论。

  运用电子白板,出示小鱼游来游去的图片,运用电子白板笔拖拽小鱼,让小鱼来到岸边,运用工具栏中的应用程序中的显露,让小鱼通过显露功能,让幼儿能够清楚地更集中的看到小鱼身上的小米。

3.你见过的小鱼都有哪些他们都长什么样子?幼儿自由回答。出示各种鱼的照片和出示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视频。

(二)、了解家乡,知道家乡特产的鱼和小米

1、播放课件,认识黑鱼、嘎牙鱼、胖头鱼和人工养殖观赏鱼,观察鱼的特征,鼓励幼儿充分大胆的表达。

  运用白板中的放大功能让幼儿对鱼的眼睛、鱼鳍、鱼尾等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2、家乡湖美,水草丰美,所以各种各样的鱼都来到我们大庆,我们的家乡物产丰富,鱼儿爱这里,我们更爱这里。不但我们这里是鱼的天堂,也是小米的产地,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种出绿色无公害的天然小米,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爱我们的家乡。

(三)、粘贴小鱼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带上小组胸卡,小组讨论,选择小鱼和适宜的水草和背景颜色。

2、教师示范讲解,粘贴小鱼。

  粘贴小鱼,先均匀在小鱼身体上涂抹胶水,小米一点一点均匀的撒在上面,晾晒片刻,抖掉多余小米。

  运用白板中的录音机功能事先录制好演示粘贴小鱼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3、教师巡回指导,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给好朋友。

五、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把材料放在区角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豆子,瓶盖,棉签,水粉等等多种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

鱼教学设计共2

8、捉鱼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用“不时”、“本来”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书中感悟和体验“我”在河边玩水、捉鱼的乐趣。学习妹妹爱护动物的做法。

3、能读懂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每节的意思。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书中感悟和体验“我”在河边玩水、捉鱼的乐趣。学习妹妹爱护动物的做法。 教学时间 2课时+1练习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捉鱼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不时很陌生,也许有些同学自己就去捉过鱼,那么谁能说说你捉鱼的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捉鱼的,他们玩得开不开心。

1、小组讨论,学习生字、词语。

2、认读生字、词语,反复记忆。

3、板书词语

  绸带 轻悠悠 无数 不时 浑浊 拍打 箭头 挽

  裤腿 一丁点儿 稀罕 理会 猛然 撞 巴掌 响亮

  小心翼翼

  提示:数、会是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要连续,句子不读破,不太会的同学,能读多少就读多少。(全班进行)

2、除了刚才学习的生字,课文中还有

六、七个字没有学过,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3、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查字典和向同学、老师请教,注意请教时要有礼貌。

三、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个别读,齐读全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必做:书写词语;

  选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读课文

1、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2、复习生字、词语。

二、以读为主,理解课文。

1、本文主要写的是谁?还写了一个人是谁?

2、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3、我先开始在干什么?后来又在做什么?

4、我先开始捉到鱼了吗?后来是怎么捉到鱼的?

5、我捉到鱼后很高兴,但是谁又把鱼给放走了?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6、你觉得我和妹妹玩得开心吗?

三、小结

  本文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兄妹俩在小河里捉鱼的情景,我们看到了两个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大家可以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学习怎么样去写发生在身边的趣事的。

四、作业:

  必做:完成课后练习。

  选做:试写“身边的趣事”(100-150字)

鱼教学设计共3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

【课标与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具体要求,“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先秦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注意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鱼我所欲也》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 通过

七、八年级以及九上文言文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且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能自主的翻译部分文言词句。 2.学生想知道的:

  积累更多的文言词汇,进一步提高自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对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学生也想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对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学生更是饶有兴趣。 3.学生自己能解决的:

  学生能通过课下注释,对大部分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并且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本文的结构、主旨以及写作特色。 4.学困生分析:

  这一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在于对文言词汇的积累量不够,导致在自主翻译文章时造成一定的障碍,进而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并且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差,在课堂记诵环节,需要教师严加督促。学生刚开始接触孟子,对孟子的了解很少,因此课前有必要让学生查找孟子的资料,对孟子要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4)本性也需要“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箪(dān)蹴(cù)苟得(gǒu3) 不屑(Xiè)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显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划线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师生齐背课文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创新支点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2)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1.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六、布置作业

  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 正:生、欲——甚于生——不为茍得

  死、恶——甚于死——不避祸患 反:欲——莫甚于生——何不为

  恶——莫甚于死——何不用 正: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 反: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

  义重于生,人应保其本心 附译文

  鱼是我最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

  不能同时得到,闲么,我要)舍掉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闲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是我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思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方法去做, 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然而,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饿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践踏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接受。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讨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万钟的礼义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熟 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羞恶廉耻的)本性。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很喜欢孟子的收入初中教材的几篇说理散文,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但唯独对于《鱼》有些感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感冒于第一小节的推理论证,又是因果推理又是假设推理,三下两下连老师也被绕晕了,更别提对因果推理、假设推理一无所知的初中学生了,以往几轮教到此处我总仅强调一个中心论点,其他如接下来的论证的过程等我就稀里糊涂带过去了,于是下课后总有心情郁闷颇感失落。但所幸今天却一反常态,教得得心应手,下课后也心情愉快颇觉轻松。仔细回顾,颇有收获。因为这一课我突发奇想巧妙地采用了举例法来阐述了孟子的正反道理论证、因果推理、假设推理等,把较为深奥的道理巧借妇孺皆知的刘胡兰一例及刚看的感动中国人物:李剑英、孟详斌等事例阐述得浅显易懂,明白如话(现代汉语)。教者自己理清了论证思路,学生也轻松地接受了推理方式,所以较难背诵的第一小节在此基础上再抽查默写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