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2022-10-05 17:35:00 教学计划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供大家品鉴。

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在文学知识上获得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所以,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的学生平时文学作品就看得少,对现代诗歌的接触就更少,因此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现代诗歌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就成为一片空白。

  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现代诗歌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范作品。

《沁园春 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通过描写雄伟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雨”这位爱心使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轻声诉说,倾吐真情,传达了诗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了不同情景中“星星”这一黑夜中的光明的闪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前者分别描绘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严冬蛐蛐的歌儿,借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不停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生机;后者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适、宁静的心境。

  复习目标:

  1.积累本单元中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性语句熟读成诵的习惯,使之运用自如。

  2.把握诗的主题或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现代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如:联想、想象、象征、对比、托物言志等手法。

  3.复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学习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4..通过阅复习,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

  5.仔细体味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活学活用,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之水。复习重点:

  1、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性语句熟读成诵的习惯,使之运用自如。

  2、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情感意境。理解现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复习难点:

  1、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2、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3、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教学设想:

  1.鉴于学生已经会背诵、会默写诗歌,可以以这个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复习环境。

  2.重温鉴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抓住关键字词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认真的思考和体味。

  3.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个性化理解、感悟,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鉴赏诗歌之余,能由作品生发开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真谛。

  4.鼓励学生拓展品读诗歌,互相推荐课外好诗好词,互相介绍鉴赏心得。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内容回顾,第二课时,练习巩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以自行复习、小组检查两种形式)1.各课生字词:

  2.回顾诗篇内容及主旨。

  3.有感情的诵读及品评。

  4.重点回味《沁园春?雪》

  5.总结赏析现代诗的方法

  要点:联系背景,把握形象(意象),体会意境,领悟思想,揣摩语言,借鉴表现手法。——注意区别形象与意象两个概念。

  二、拾捡智慧(小组讨论,黑板展示)我们究竟从这几首诗词中学到什么? 阅读和仿写吟咏自然类文章的方法。

  1、先找(定)基调。再细品(绘)场景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雄浑壮阔 场景

  一、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场景

  二、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具体表现雄浑壮阔 场景

  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蝈蝈与蛐蛐》主旨句:大自然的诗歌从不会死亡——统领全篇 场景一:夏天蝈蝈鸣叫 表现突出佐证主旨句 场景二:冬夜蛐蛐鸣叫

  2、抓住典型事物的特征: 《沁园春雪》:长城

  大河 雄浑广阔(铺垫突出)作者博大胸襟 山、原

《蝈蝈与蛐蛐》:夏天蝈蝈不知疲倦的鸣叫 大地的诗歌从不会死亡 冬夜蛐蛐不停的鸣唱

  3、采用合适的顺序(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沁园春雪》:先总写北国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静)(动)

  后分写: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静)大河上下,顿时滔滔(静)实写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动)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虚写 分外妖娆

  4、把握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如《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雪景抒发对北国热爱(描写抒情)下片:议论历史英雄抒发志向和抱负(议论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上片记事写景下片议论抒情在古诗词常用套路)

  5、把握和恰当运用修辞和象征手法:

  比喻——每一首诗都是一颗颤抖的星星(星星变奏曲)拟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蝈蝈与蛐蛐》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了啊《雨说》

  比喻、对偶、拟人和夸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象征写作手法:星星(发光,驱走黑暗)象征光明;雨(润物柔和)——爱的使者

  三、以石攻玉(温顾知新)

  在记忆的长河里,还学过哪些类似的诗文? 《观沧海》:

(记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动),山岛耸峙(静)(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静)

  实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动)

(抒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虚写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采用多种表达方式;

  2、采用恰当的顺序(先总后分,先虚后实)是文章层次井然,动静结合构筑虚实相生的意境,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加了文章内涵)

《春》 盼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反复)

(总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分写)场景一:春草图

  场景二:春花图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实写)绘春: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了。(虚写)场景三:春风图 场景四:春雨图 场景五:迎春图

  1、先定基调(盼春爱春)再细加描绘

  2、虚实结合3、修辞广泛采用增添了文采增添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黄河颂》(总写)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分写)惊涛怕岸,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先总后分,层次井然 《秋天》

  分别描绘三幅图画。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三幅意境优美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象征手法的应用贯穿始终:

  行道树(恪敬职守)——象征无私的奉献者 黄河(奔流不息)——象征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海燕(不惧暴风雨)——象征大无畏的革命志士

  四、初显身手

  1、你认为以下事物可以象征什么人? 青松:——四季不凋——象征坚贞的革命志士 白杨树:——平凡普通——象征朴实的北方农民 落叶:——归根护花——象征慈爱无私的父母和老师

  2、试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口头说说自己的构思,注意采用场景描写的方式和先总后分的顺序。示例:我的初中生活是在繁忙与充实中度过。构思一:早上 中午 晚上 构思二:自习 课上 课间 构思三:教室 寝室 饭厅

  构思四:运动会 演讲比赛 综合性实践活动 构思五:春 夏 秋 冬 结语: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文章,都需要我们多用点心。读他人文章时,要先明其意——主旨,再找其所“言”之物——景物或载体,后紧抓其序——写作顺序,然后细品其法——写作手法和修辞。一段时间之后,把它们放在一起,勤反思多总结,梳理成智慧。写文章 时,先定主旨,再搜集表现主旨的物——事物或景物,做到“言”之有物,再采用合适的顺序,使之“言”之有序,适当采用修辞和象征的方法,使之“言”而有雅。阅读与写作能力就是这样提高的。

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第一单元 测 量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学习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课程标准:“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习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接着通过猜测、验证,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再通过讨论、数一数、画一画、比划、举例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课本22、23页 课程标准:

  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等特点,再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易错点.对物体进行估测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分米的长度表象,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及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同时学会估测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第三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内容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测量》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我们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里的素材,如我们学校125米一圈的跑道、50米长的教学楼走廊,学生们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1千米的概念,体验充分、思维活跃,对长度单位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整节课充满生命的活力。学习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生学习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习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的。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充分交流,也有对关键内容的及时概括与适时板书??而这一切,最终都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准确理解、深刻感悟,实现了学生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第 四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内容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测量》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我们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里的素材,如我们学校125米一圈的跑道、50米长的教学楼走廊,学生们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1千米的概念,体验充分、思维活跃,对长度单位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整节课充满生命的活力。学习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 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 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内容分析:

  本部分知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如果只讲1千米=1000米,学生会感到抽象,印象也不会深刻。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教学千米、米的简单换算时,要在已学过的米、分米、厘米等换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例1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即从1千米是1000米,推想出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例2是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即从1000米是1千米,推想出5000米里有5个1000米,就是5千米。这两个例题都是根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教材中介绍了换算的推理过程,目的是使学生碰到这类问题知道该怎样去想,但学生做题时,只要求写出结果,不必写出推理过程。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我们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里的素材,如我们学校125米一圈的跑道、50米长的教学楼走廊,学生们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1千米的概念,体验充分、思维活跃,对长度单位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整节课充满生命的活力。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第 六 课 时 吨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内容分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学情分析:

  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情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 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白菜、奶牛、猪、水泥、油桶、小学生体重等物体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学习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身及实际的密切关系,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有兴趣学这样的学习状态

  第 七 课 时 生活中的数学

  学习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流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生活和数学是离不开的,他们相辅相成.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梁园中学 李家训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范作品

《沁园春 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通过描写雄伟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雨”这位爱心使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轻声诉说,倾吐真情,传达了诗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了不同情景中“星星”这一黑夜中的光明的闪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前者分别描绘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严冬蛐蛐的歌儿,借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不停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生机;后者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适、宁静的心境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本单元中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

  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能够把握诗歌节奏、重音、感情等

  2、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感受诗歌中对美的歌颂,唤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

  2、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四、教学设想:

  1、寻找一个切入口,营造学诗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如:适当重组诗歌教学内容,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等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抓住关键字词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认真的思考和体味,起到抓住一点,带动全篇,突破一点,解决一片的作用

  3、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规范”,侧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个性化理解、感悟,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鉴赏诗歌之余,能由作品生发开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真谛

  4、鼓励学生拓展品读诗歌,互相推荐课外好诗好词,互相介绍鉴赏心得。

  2014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