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项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彩6篇

时间:2023-10-14 08:37:31 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人教版

同类项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1

  数学课堂“立交桥”

  我的特色教学法名称是:“数学课堂立交桥”。主要就是使学生在自助、互助、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的互相交流,小

  组之间的探讨,老师的点评,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具体的操作过程我结合本课中的练习题加以说明。

  下面我结合初一《同类项》这一节课谈一下我是如何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法的。

  一、教学目标

  1、2、3、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

  了解同类项可以合并,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2、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

  同”的含义。

  多字母的同类项的判别与合并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小红来到一家超市要买东西,“我要1块橡皮,2枝铅笔,3个本子,还要4支铅笔,2块橡皮,再要6个本子。”老板嘟囔说“怎么颠三倒四的……”一边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文具摆在小红的面前。对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如果你到超市购物,你希望超市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本图6-2超市的图片,说出他们的特点。你能不能再从生活中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注: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与数学问题的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2、合作探究

  观察下面每组中的代数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同学交流(1)2xy,-5xy(2)3x2,x2(3)-a2b,a2b a2b(4)2a3b2c,-2a3b2c, (5)2, 6(6)3,π 交流心得:

  点拨: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A)两个相同:--------------(B)两个无关:--------(C)一个注意:------

  3、巩固检测

(1)小游戏----找朋友,请根据定义找出其中的同类项:

  4yx2,-2x2y2,-x2y, 2a3b, a3, ba3, , 3, ,-3a2b2, 2xy2, b2,-5x2y,-2(2)(小组互动)请各个同学分别写出两个单项式,让同桌写出相应的同类项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同学们举出反例

  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所含的字母也相同,他们就一定是同类项。()(4)指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5ab-4a2b2+3ab-3ab2-ab2+6a2b2 3x-4y-2x+y 注:学生先自己解决,把出现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组内探究,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统一收集起来,组际交换解决,对于通过交换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交到老师的手中,这种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担当小老师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是学好数学的润滑剂。在这

  组题当中第3(3)个题学生可能有争议,这就可以作为一个典型全班强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上课堂,利用问题驱动、同伴互助等措施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学生自己的想法,小组之间的交流,老师的讲评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是枯燥乏味的数学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课,乐上数学课,想上数学课。

  4、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是,a,b,它有六个面,这六个面,这六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自学课本从中找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5、合作交流探究

(1)3x2+(-2x2)(2)-a2b-7a2b(3)2mn-5mn+10mn(4)-6xy2+6xy2

  6、交流心得:

  点拨: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和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7、巩固提高

(1)5a2+4b2+2ab-5a2-7b2(2)4x2-7x+5-3x2+2+6x(3)2xy+()=7xy(4)-a2b-()=a2b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要注意哪些问题?

  5、当堂检测

(1)k取何值时,-3x2y2k与4x2y6是同类项?(2)当k=---时,kx2y3与-x2y3是同类项?(3)判断对错,如果有错请改正

  3a+2b=5ab()5y2-2y2=3()4x2y-5y2x=-x2y()a+a=2a()7ab-7ba=0()3x2+2x3=5x5()(4)合并同类项并求值

  2/3a2-1/3ab+1/2a2+ab-2b2(a=2, b=1)-1/2(x+y)+1/4(y+8x)(x=1, y=1)注: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教师的点拨贯穿以上整个过程。

  四、课后延伸

  必做题:课后练习题1,2 选做题:

  1、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⑴3(s+t)-5(s-t)-4(s+t)+(s-t)(2)2(s-t)+3(s-t)-5(s-t)-8(s-t)2+s-t

  2、P132B组2 以上是我这一节课的具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同类项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2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的联系非常密切: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展。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浓厚,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整体水平不均匀,学习比较浮躁,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待加强。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对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法分析

  选择引导、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与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探究、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六、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问题1: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吧,想一想,那么多的硬币,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你有多少钱呢?

  设计目的:从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和期望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也验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

  生答:我会把所有的一元,五毛,一毛的硬币分开来,分别数数有多少个,再和硬币的值相乘,然后把结果相加,就得到了我有多少钱。

  师:很棒,在生活中,我常常象分硬币这样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在数学上,在多项式的各个项中,我们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项归为一类。

  问题2:(PPT展示图片)图形面积问题

  设计目的:用图形的面积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合并同类项的含义,以及合并前后的系数和字母的变化。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1:8n和5n, 和,6xy和-3yx, 和,12和5,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设计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同类项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

  概念1(板书):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师:同类项有两个相同,一是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还有几个注意点(教师强调):①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如6xy和-3yx);②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如12和5)。

  思考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⑴ 与

⑶ ⑷-125与12

⑸ 设计目的: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生口答,师点评。

  活动1:桌子上有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一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如果一个苹果用a来表示,那么字母表示这个式子?

  设计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为下面详细地讲解合并同类项做铺垫。

  师:如果一个多项式总含有同类项,那么常常把同类项合并起来,使结果得到简化,那么怎样才能把同类项合并起来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的问题: 问题2:

=

  理由是

=

  理由是

=

  理由是

  设计目的:通过4人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加深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印象,为下面2个以上的同类项的合并埋下基础。概念2(板书):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讲授新课,巩固运用

  师:如果同类项不是紧紧相连在一起,是否能够合并?为什么? 例1:化简多项式

  解:-5x-7y--------(找出同类项,用不同的的下划线把它们标出来)

=-3x-5x+2y-7y---------(加法交换律)

=(-3x-5x)+(2y-7y)----(加法结合律)

=(-3-5)x+(2-7)y-------(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8x-5y-----------------(合并)

  设计目的:通过合并同类项的例题,一是分解题目的难度,使学生能自然地感受法则的应用,更加清楚明白地理解法则,二是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数学,还要在板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达具体的解题过程和格式。

  师: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同类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概念3(板书):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思考2: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⑴

⑵ ⑶

⑷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板演加强对合并同类项的巩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给予强调修正,增强应用意识。

  师:合并同类项有哪些步骤和注意事项?

  总结:①用画下划线的方法标出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减少运算的错误;

②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移项,把同类项放在一起,注意移项时要连同原来的符号一起移动;

③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注意:Ⅰ,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同类项,结果为0,如:;Ⅱ,如果没有同类项,就把这项继续照抄下来;Ⅲ,结果中不能带有括号。设计目的:以一道合并同类项的例题为桥梁得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一般步骤,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注重学生参与的理念。

  问题3:如果与是同类项,则m=, n=

.设计目的:进一步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完善。

  生:同类项有两个相同,一是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说明m=3,n=2.思考3:

⑴ 在()内填上相应的字母,使得2与是同类项。⑵ 若与是同类项,则m=, n=

.4、引伸思考,发散思维 问题4:

  设计目的:本题运用到数学中的“整体思想”来解合并同类项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提示运用整体思想,请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加以补充和板书。

  5、课堂小结,反思所得 ⑴ 知识点: 同类项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⑵ 数学思想:分类,整体,化简

  6、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堂反馈。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导学案的设计为主,教师适当地编排顺序,整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交流、相互质疑并且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进行适当地点拨,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把不懂的问题在组内消化完成。题目的设计都是从实际的活动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能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探讨交流中有所收获。最后通过学生谈收获,教师做补充,学生留15分钟做课堂反馈,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新理念。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PPT课件,减少板书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优越,贯穿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同类项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3

  2014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说明什么是圆,并结合周围物体说一说,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画圆、折圆、测量等活动,展现圆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圆)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画圆中感受“圆”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介绍各种画圆方法,并实践

(二)认识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

  1、用圆规画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会有什么发现?

  2、反馈: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一个圆里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三)认识圆心、半径作用

  1、圆的中心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圆心确定了圆的中心位置就确定了。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1、看图填空。

  四、运用圆设计图案

  请你试着用圆规和直尺画一画下面的图形。

  五、实践与应用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厘米. 3.直径8厘米.

(三)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作业:第58页,做一做。第60页练习十三,第5题、第10题。

同类项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4

  篇1:《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2.经历自主画图分析、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学习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买了一瓶浓缩果汁,调制了三杯果汁水,我品尝了一下,你们想知道味道怎么样?(1号特别甜,3号特别淡,2号口感还不错)

  师:都是用这瓶浓缩果汁调制的,味道怎么不一样?

  师:这三杯果汁水都是我按照浓缩果汁和水一定的比配制的,浓缩果汁和水的比分别是1:

  9、1:4和1:1,根据品尝的结果,把果汁水和相应的比连一连。 1号(特别甜)浓缩果汁和水的比是1:9 2号(还不错)浓缩果汁和水的比是1:4 3号(很淡)浓缩果汁和水的比是1:1 师:每袋浓缩果汁的包装袋上都有调制建议,标明了浓缩果汁

  和水的体积比,看来正如说明书上所说,按1:4的比配置的果汁水口感最佳。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经历哪几个步骤?

  生: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板书)1.自己分析,独立解答。

  师:通过阅读这道题目,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互相说说 生:500毫升是稀释后果汁水的体积

(板书: 500毫升 果汁水)

  按1:4的比配置的。

(板书: 浓缩果汁:水)1: 4 要求的是浓缩果汁和水的体积。

  师:你是怎么理解1:4的?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画一画。然后解答这道题。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

(1)怎样理解1:4。

  预设:①浓缩液是这样的1份,水是这样的4份,冲好的果汁一共是这样的5份。

(板书: 果汁 1份

  水4份

  果汁水 5份)

  1份 4份

  1份 4份

④把冲好的果汁看作单位“1”,浓缩液占总量的,水占总量的。

  师:第4种方法与前三种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不仅看出了1份4份,还看出了每部份和总量之间的关系)(板书:浓缩果汁占果汁水的水占果汁水的)

  师:有的同学利用文字,有的同学通过画图,都是在表达你们对于1:4的理解,概括的说你们都分析出什么了?

  生:分析出浓缩液和水的关系,分析出每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师:那我们对1:4的理解对解题有帮助吗?好,下面我们一起交流解答的方法。

(2)汇报解题过程。 ①归一思路:浓缩液是这样的1份,水是这样的4份,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500÷(4+1)=100(毫升)

  浓缩果汁:100×1=100(毫升)

  水: 100×4=400(毫升)

②利用分数乘法解答: 1=100(毫升)1+4 4水: 500×=400(毫升)1+4浓缩果汁: 500×

  师:怎么想到用分数解决的?

  师:要转化成用分数解答,关键是什么?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已经分析解答了这道题,接下来我们该。生:回顾与反思。

(1)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看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否是1:4。

  和是否是500毫升。

  师:为什么要从两方面检验。

(2)回顾解题过程。

  做了哪些事?首先着重理解了1:4的意义

  解答。解答时同学们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用到了小份的方法,有的用到了分数乘法。

  师:正像你们所说的,首先我们对1:4进行了理解。不同的 理解,解题的方法不同;分析的越全面、深入,方法越多样。4情境延伸。

  师:特甜的这杯水我也配置了500毫升,你知道我放了多少浓缩果汁?多少水吗?

  特别淡的这杯水呢?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类题都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然后求出每部分各是多少,我们把这样的问题也叫做按比分配的问题。你们会解答了吗? 按比分配的想象在生活中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哪里见过吗?(生举例)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事情是怎么分配的?

(1)

  篇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肖彦 授课时间: 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

()()()数的。

()

  3.根据“四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二)口头列式计算: 3 1.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梨树有多少棵? 52.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平均每个年级打扫多少平方米?

  导入: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平均分)你认为这样分配任务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任务?

  二、新课教学。

(一)改编复习题,分析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上题补充一个条件,改编成一道按比分的应用题: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两个年级各打扫多少平方米?

“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到什么?

  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二)学生试做。

  再请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自己看一看书上49页的例2。

(三)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示意图,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编复习题。

  学校操场共有400m2,按1∶3∶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三个年级各打扫多少m2?

  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

(五)比较两道例题,小结。

  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1题中400 m2是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第1题中400 m2是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3∶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二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两题都已知要几个年级要打扫的面积总和,和几年级打扫的面积之比,要求几个年级分别打扫的面积。)这种应用题,已知了几个数量的总和以及这几个数量的比,要求这几个数量,也就是要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所以这种应用题叫做按比分配应用题。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对应的份数=对应的数量。也可以把比转化为分数,先求出对应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总量×对应()的 =对应的数量。)()

(六)结合教材第49页例2再次巩固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按比分配?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征?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哪些方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吗?生活中有哪些按比分配的实例?)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五、板书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篇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

()数的。()

  3.根据“四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二)口头列式计算:

  31.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梨树有多少棵? 5 2.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平均每个年级打扫多少平方米?

  导入: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平均分)你认为这样分配任务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任务?

  二、新课教学。

(一)改编复习题,分析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上题补充一个条件,改编成一道按比分的应用题: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两个年级各打扫多少平方米?

“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到什么? 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二)学生试做。

  再请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自己看一看书上49页的例2。

(三)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示意图,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编复习题。

  学校操场共有400m2,按1∶3∶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三个年级各打扫多少m2?

  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

(五)比较两道例题,小结。

  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1题中400 m2是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第1题中400 m2是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3∶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二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两题都已知要几个年级要打扫的面积总和,和几年级打扫的面积之比,要求几个年级分别打扫的面积。)

  这种应用题,已知了几个数量的总和以及这几个数量的比,要求这几个数量,也就是要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所以这种应用题叫做按比分配应用题。

  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对应的份数=对应的数量。也可以把比转化为分数,先求出对应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总量×对应()的 =对应的数量。)()

(六)结合教材第54页例2再次巩固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按比分配?

  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征?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哪些方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吗?生活中有哪些按比分配的实例?)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同类项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5

  一、目标要求

  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

  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习,一是为学生学业水平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习打基础。

  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

  4.继续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5.本期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新新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平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习,难度低于高考接近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同类项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同学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2/5=15/77/5=11/88/13=

  5/211/5=3/167/3=8/217/8=

  先独立考虑,再指名口算订正。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3/2=21/2=11/88/11=

  1/1010=7/99/7=1/77=

  6/55/6=1/55=22/3535/22=

  同学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身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观察,考虑,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