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9篇(六年级下册画一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3 13:3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9篇(六年级下册画一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9篇(六年级下册画一画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价值。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无论是照相还是用放大镜看书、用投影仪放大图表,都离不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这部分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对例题的探究,弄清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纸卡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观察、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观察、感受。

①出示写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纸卡。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纸卡上的字为小5号字,学生跃跃欲试后会有些失望,因为看不清)

②把纸卡放到展台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生抢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引导学生思考。

  师:为什么纸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现在看清了呢?

  生:因为字被放大了。

  2.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过渡: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件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

  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预设

  生1:图1是把物体缩小。

  生2:图2、图3、图4都是把物体放大。

(2)导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情境,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图形放大的意义和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

(2)思考、交流。

  提问:“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生:“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3)画图方法。

①提问:以正方形为例,具体画图时应该怎样做?

  预设

  生: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3个单位长度,现在按2∶1放大后,边长应该是6个单位长度。

②画图。

(学生独立画放大后的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4)完成例4。

①怎样画长方形?

  预设

  生: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长方形。

②怎样画三角形?

  预设

  生: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连接两条直角边的端点。

(可引导学生用数方格法验证,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时,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 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 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3、 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 圆的半径与周长。

  10、 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在书上表格填写。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根据上表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5、 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读出未知数据再算一算,比较两次结果。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 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3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和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不但会用数对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还会描述坐标图上的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4

  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中,我主要让学生先读懂图的意思,如横轴竖轴表示什么,各个点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经过了解之后让学生连接各点,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形象地看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

  课后作业反应效果良好。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5

  一、教材

《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我结合实际主要确定了三个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即: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两个情感目标,即: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重难点目标是: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重难点目标,我将采取直观教学的形式(既PPT课件演示)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相结合,以此来分解难点,从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二、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和激趣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又演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使整个过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感受和体验;启发式提问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交流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讲练结合法就是利用我设计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题上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趣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研究得出结论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提出了激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两次探索与研究,如: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探索……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交流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步骤:

  1、温故而知新。

  我设计了两道题,都是用PPT课件展示出来,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题,二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既是复习旧知,也是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这一过程主要采取学生独立——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方式。

  2、初探尝试,引入新课。

  首先用PPT课件展示出来,这一内容是教材第22页的内容,通过填表、说一说、连线、交流、展示等来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提出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探索与研究。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结合实际安排了两个探索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能更准确地从活动中得出结论,更深刻的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同时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的特点更准确地进行描点、连线和估计。这一过程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

  4、反馈练习。

  我安排了3道题,一题是判断是否成正比例,二题和三题是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习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题在我设计的题单中,同时我也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展示,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提高教学效益,使本节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充分突破重点和难点。

  5、课堂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6

  画一画 教时 ????二???3??(11)

  学??习

  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

  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注: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完成。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地是否准确?。

  学生先补充完整,然后指名汇报。

  师生评议。

  指名汇报。

  自己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画一画 教学反思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7

  数一数,画一画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请保留此标记。)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8

  这是一节对比切合幼儿年齿特性,随意马虎激起幼儿癖好的美术课,操作照镜子来察瞅自己的五官,相识自己脸上有什么,再经由过程与另外幼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特性,再了解自己的根基内幕上,用绘画的方法表达出来,非但锻炼的幼儿的画画本领,也给幼儿带来了很大大年夜的爱好。

【目标预设】

  一、经由过程察瞅,画出自己脸部的特征及服饰。

  二、了解自己,晓得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同的地方。

【重点、难点】

  经由过程察瞅了解五官,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的地方,并把自己的样子容貌像貌画出来。

【贪图理念】

  小班的幼儿年齿小,马糊事物的察瞅本领有限,每一每一就轻忽了马糊自己的了解,所以我经由过程让幼儿们照照小镜子来细致瞅瞅自己长什么样,再与另外小朋侪比一比,脸上的五官有什么不同,经由过程比拟,加深马糊自己样貌的了解,着末入进重要枢纽关头,让幼儿出手画一画自己,在画画的入程中稳定了解,画完以后我让幼儿猜猜画上的是谁,这一充满爱好的枢纽关头可以让幼儿更感癖好。

【贪图思路】

  一、自己与他人在表面上面的不同。

  二、谈谈自己以及火伴的癖好、快乐喜爱等方面的不同样。

  三、照镜子察瞅自己。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归诱导。

  五、幼儿察瞅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步履豫备】

  一、水彩笔,白纸,每一人一份。

  二、每一人一壁小镜子。

【步履入程】

  1、对比自己与他人在表面上面的不同。

  一、教师提问:你的名字是什么?以及另外小朋侪同样吗?你们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二、请幼儿找朋侪,瞅瞅两小我什么地方不同样。(幼儿自由结伴,与火伴互相对比)

  2、谈谈自己以及火伴的癖好、快乐喜爱等方面的不同样:咱们除长患上不同样,还有什么不同样?

  教师小结:咱们除长患上不同样,喜欢的事变也各不雷同。

  3、照镜子察瞅自己。

  师:下面我请小朋侪拿出豫备好的`小镜子,咱们一块儿来照照镜子,瞅瞅自己长的是什么样的,咱们的脸上有什么?你以及另外小朋侪长的那里不同样?

  教师鼓舞激励幼儿细致察瞅自己的五官,徒手跟教员画一画自己的样子容貌像貌。

  4、幼儿作画,教师巡归诱导。

  师:小朋侪们,画的时光要细致,把五官画的大大年夜一点,清晰一点,这样才对比大大年夜度哦!

  5、幼儿察瞅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教师拿两幅幼儿的作品在大大年夜师面前铺示,并请幼儿猜一猜这副画是哪位小朋侪画的自己。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的教案共9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比与比例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数与代数”领域里的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解比例;还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与比例尺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和作用,认识比例的“项”、“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义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课时安排: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时 解比例 1课时 认识比例尺 1课时 比例尺的应用 1课时 面积的变化?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