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

时间:2023-02-12 02:5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供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四、作业:课本57页填表题

  附: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贡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

  5课时

  [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 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 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