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时间:2022-12-21 23:25:28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以供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之后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

  题。

  难点: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分配

  用7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一、授课课题:平均分

(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学时引导好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准备一幅教科书12页情境图。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暢所欲言,为

  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师生活动)

(1)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境图。

  2、探究新知

  问题2: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

  问题?(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

(师生活动)

(1)同学讨论交流。(2)教师收集信息。问题3: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动)

(1)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境图。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3、巩固练习

(1)第15页“做一做”。(2)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问题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

  学

  案

  一、课前预习

  妈妈买来一些水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怎么分?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三的第3、4题。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回家后自己动手分一分水果,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

(一)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这节课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能出现解题不完整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应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来解决问题。

  四、课前准备

  情境图

  三、教学设计

㈠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㈡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情境图)问题1: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请小朋友想一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温故知新。(师生活动):①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③师生共同归纳: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盘都是3个竹笋。

  问题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出“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用

  除法来计算。

  问题3:我们所学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学的除法小朋友知道它的符号吗?

【设计意图】: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读一读、写一写”的学习活动。

(师生活动):学生练习书写除号,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① 第18页“做一做”。② 目标检测(见学案)

  3、全课总结

  问题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除法

(一)12÷4=3 ︰

  除

  法

  学 案

  一、课前预习

△ △ △ △ △ △ △ △ △ △

  每份5个,分成了()份,10÷()=()每份2个,分成了()份,()÷()=()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三的第5、6题。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用学到的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

(二)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①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② 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③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在教学时,学生可能对除法运算的含义较难理解,所以教学时引导好学生,通过例题图讨论、交流掌握好除法的含义、名称。

  五、课前准备

  挂图。

  六、教学设计 ㈠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㈡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师生活动)

①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②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③ 教师引导观察图。

  2、探究新知

  问题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生活动)

① 同学讨论交流取名。② 教师收集信息。(板书课题)

  问题3:请同学们对照算式与情境,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例

  4、例5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师生活动)

① 学生交流想法。

②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③ 教师把收集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3、巩固练习

① 第19页的“做一做” ② 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问题5: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除法

(二)20 ÷ 4 = 5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 ﹕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学 案

  一、课前预习

  写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4。2、10除于2等于5。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四第4、5题。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用学到的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四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计算

(一)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经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目标: ①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②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③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除法求商的过程。并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也就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这节课是计算课,如果都采用单一的练习,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所以教学时应该通过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想一想来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

  圆片、挂图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景,寻找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出示例题主题图)问题1:小猴摘了多少个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观察图,从图中找出桃子的个数为12个。

  问题2:猴妈妈准备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出新知,探究新知。(师生活动):①学生思考,列出算式。

②师生活动,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讨论,说出计算方法。

④师生共同总结出: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问题3:如果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变化,启发学生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并让学生在不断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①第24页“做一做”

  1、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问题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除法计算

(一)12÷3=4

  12÷4=3

  想:三()十二

  想:()四十二

  学

  案

  一、复习旧知

  6×2=

  4×3=

  2×5=

  3×3=

  3×()= 6

  4×()=8

()×3=12

()×4=20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五1、2题。

  三、配餐作业

  回家后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五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计算

(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目标: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说明:

  经历借助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适时鼓励,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五、课前准备

  教材第24页主题图。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都要开展植树活动,绿化活动,绿化我们的祖国。看,一群小朋友正在一块荒山坡上植树。

  2、探究新知

  问题1: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师生活动):①学生自由观察图。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景图。问题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自己解决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提问题,锻炼了思维,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师生活动)①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学生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问题3:你是怎样列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师生活动):①学生计算。

②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③教师指名说一说。

  问题4:你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让学生知道乘法口诀求商。

  3、巩固练习

①第22页“做一做”2

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除法计算

(二)4×6=24

  24÷4=6

  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学

  案

  一、情境导入:

  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都要开展植树活动,绿化活动,绿化我们的祖国,看,一群小朋友正在一块荒山坡上植树。

  二、目标检测:

  练习五1、2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回家收集生活中有关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六课时

  一、授课课题:解决问题

(一)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五、课前准备:

  第29页主题图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

[设计意图]:轻松的谈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情绪饱满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师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交换各自喜欢的一些游戏。

  2、探究新知 问题2:(出示第29页主题图)瞧,这些小朋友玩的多开心,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师生活动):①学生思考。

②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③交流数学问题,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平均每组几人?

  B、可以分几组?

  问题3: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师生活动)①学生列式,解答。

②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问题4: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 [设计意图]:增加问题难度,锻炼学生思维。(师生活动):①学生思考。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3、巩固练习

①第29页“做一做”

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1)15个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个人?

  15÷3=5(人)

(2)15个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15÷5=3(组)

  学

  案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

  二、目标检测

  第30页1、2题

  三、配餐作业:

  寻找身边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七课时

  一、授课课题:解决问题

(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秘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

  五、课前准备

  第31页主题图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问题1:(出示第31页主题图)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你们看,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观察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探究新知

  问题2: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图,找出里面的信息。(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引导学生想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3、巩固练习

①第31页“做一做’ 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买1辆小汽车多少钱?

  买5辆小汽车多少钱?

  12÷3=4(元)

  4×5=20(元)

  学

  案

  一、情景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你们看,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二、目标检测

  课本第32页1、2题

  三、配餐作业:

  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时、分、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部容易接受。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还是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比较抽象,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体验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意义。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时针、分针和秒针特点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的计算。

  2、将“时、分、秒”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时间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事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整时、几时几分。

  2、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

  1、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整时、几时几分。

  2、会计算时针、分针、秒针所经过的时间。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课题:认识时、分

  教学内容:教材8—1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到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

  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板书:小格)

  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个)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

  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

  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

  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在钟面上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格?(60个小格。)因此,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

  8、感受1分钟。

  过渡: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利用好,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

  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同学们分别数个数。做“想想做做”第5题,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7题。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三、检测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

  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8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

  1时=60分

  第2课时

  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教具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朋友,孙悟空又来了?上节课,我们和孙悟空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时、分)现在,我们复习一下。填一填: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分。1时=()分

(4)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看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用两种表示方法)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像这样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孙悟空说,他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今天,他想和你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真

  正学会看时间,这样,他就不会再迟到了。你们欢迎不欢迎他?(出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

  1、认识7时15分。课件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都是7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2、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是8时少几分?(3)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几分?(分针指着11,表示走了55分。)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5)7时 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怎样拨到8时呢? 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

(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分针走呀走,走到数字10,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老师再一遍演示。)

  3、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不再指着12,时针超过8。)

(2)说说看,这时大约几时?

(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时针,因为时针刚过8时,所以是8时;是8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几分,因为没有满10分,中间要用0表示。(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4、练习。(1)(出示5时零5分、12时30分的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2)集体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检测巩固

  1、刚才,孙悟空和大家学得真认真!有没有把本领都学会了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钟面)谁愿意做聪明的孙悟空,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写下来。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

  认读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到8时?是几时多?多几分? 写6:05时应注意什么?(强调不要忘了中间的零。)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看第2题,读读题目的要求。先把时间读一读,再去连连线,生独立完成。

(2)出示题目,进行反馈。

(3)一起把这四个时间读一读,在这四个不同的时间里,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选一个时间来说一说吗?

  同时进行拓展:如分别说说是什么时候的12:05,分别在做什么。如中午的12:05在做作业;夜里的12:05在睡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四、知识延伸

  完成课堂练习相关内容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自编题)

  1、写出下面时间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7时35分 11时5分 4时15分 3时20分

  2、小明7:35离家,7:55到家,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七、安全温馨提示

  放学后注意安全,不要在教室里做危险的游戏,不准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回家的同学路上注意安全,不准在公路上追逐打闹,注意来往车辆。

  第3课时

  课题:认识秒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发现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发现秒针走一小格发出滴答)你知道滴答一下是多长时间?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新课探究

  1、(1)认识秒针 每一个嘀嗒,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路?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师:(跟着做)对,很好!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师:飞机每秒约行25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2、认识几秒

(1)秒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呢?为什么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师:时间很珍贵,在 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2)同桌合作

①做一次深呼吸用()秒 ②跳绳20下用()秒

③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

  3、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走一圈是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呢?(12个大格,60小格)是多少秒?(60秒)

  为什么是60秒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60个小格有60个1秒,也就是60秒)

(3)现在看大屏幕,点课件仔细观察种面,秒针走60个小格,分针走几个小格,你发现了什么?

(秒针走60个小格,也就是一圈,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60秒)1分和60秒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表示呢? 板书: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交流:1分=()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5、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6、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师生共同介绍生活中测量秒的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子表的跳动规律。电子表显示8:15:59。猜猜看,接下来电子表上会显示什么?为什么?电子表再显示8:59:59,接下来电子表会显示什么呢?

  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

  三、反馈巩固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请同学们跟着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2)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3)用30秒背乘法口诀,看能背多少句。(教师计时,学生背。)

  2、“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3、“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50米赛跑成绩。

  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跑步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跑得快,用的时间就是最少的。

  4、在()里添上时、分或秒(1)夏天午睡大约1()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分钟()(3)脉搏跳10次用了8()(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5、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合唱这手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四、知识延伸

  1、填一填

(1)钟面上有()根针,分别是()、()、()。(2)分针走1小格是(),走一大格是()分。

(3)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3 大格是()秒,走一圈是()秒。

  2、算一算

  1分=()秒 4分=()秒 7分=()5分=()秒 9分=()秒 6分=()秒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1分=(60)秒

  第4课时

  课题:时、分、秒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练习二第1—8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事情,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也能根据时间画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教学重点: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用时、分、秒描述具体事情,准确填上时、分、秒。教学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秒表。教学过程 :

  一、知识再现

  谈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时=()分,1分=()秒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时间,同学们已经能看钟面认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板书:练习二)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学生读懂题意,根据生活经验,你能正确填上时、分、秒吗?教师适当引导。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你知道它们的大小吗?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谈话:大家拿出学具钟面,一起和老师把分针从12拨到4,注意观察分针走了几小格?想一想走了多长时间?如果分针从12走到7呢?自己操作试试。如果是时针从12走到5,走了几大格?要走多长时间?走到8呢?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学生根据钟面,以及时针、分针的位置写出时间。交流讨论。

  小结:先看时针指的是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从12数是几小格,就是几分。

  5、完成“练习二”第5题

  根据时间画上分针,先让学生在模型钟面拨出对应的时间,再画分针。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说一说每个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并填在表格上。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师出示本班上午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说一说,钟面上某个时间自己在干什么。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从教材所示三幅图,你们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准备去干什么吗? 你能根据每幅图对应的时间,找到电子钟,并把它连起来吗?

  4、完成“练习二”思考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间,能看到什么规律吗?学生讨论交流。你知道第四幅钟面应该表示什么时刻吗?

  四、知识延伸

  老师也出几道考考大家。

  1、填空:

(1)时针从12起走到2,要走()小时;

  从12起走到9,要走()小时;

  从12起走到5,要走()小时。(2)分针从12起走到3,要走()分;

  从12起走到7,要走()分;

  从12起走到11,要走()分。

  2、老师这里还有两道思考题,你会做吗?(1)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①3时 ②6时 ③9时 ④12时(2)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①3时 ②6时 ③9时 ④12时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时、分、秒,大家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自编题】

  1、填一填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5)1时=()分

(6)1时=()分,60分=()时。

  2、小红早上8时开始上课,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过()分钟,正好过了1小时,这时是()时。

  七、安全温馨提示

  放学后注意安全,不要在教室里做危险的游戏,不准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回家的同学路上注意安全,不准在公路上追逐打闹,注意来往车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3

《统计一》教案

  教学内容:

  统计

(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