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10-07 17:15:54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供大家参阅。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统计增加值核算对民营经济的界定,民营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和其他经济中的私有经济成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按照统计核算界定的民营经济范围,市统计局对20**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进行了测算,主动与工商、税务、商务等部门沟通对接,了解了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税收、对外贸易等情况,调度搜集了全省及部分市民营经济有关指标,对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

  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逐步扩大,所占份额稳步提高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XX年的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亿元。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比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全市gdp增长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单体规模不断扩大

  从工商注册登记情况来看,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到万户,是20XX年的倍,注册资金达到亿元,是20XX年的 倍;私营企业达到万家,是20XX年的倍,注册资金达到亿元,是20XX年的倍。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比20XX年增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比20XX年增长%。

(三)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升

  民间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20XX年,全市民间投资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全市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由20XX年的126 家发展到20XX年的310家。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额突破 亿美元,是20XX年的 倍,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为全市出口创汇,拉动外需做出了重要贡献。20XX年出口总额排在前十位的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贡献日益增强

  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亿元,比20XX年增长65%,年均增长%,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25%,比20XX年提高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XX年,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已达到万人,比20XX年增加万人。

(五)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品牌战略取得成效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成效。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与20XX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第

  三产业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截至20XX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获29个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驰名商标;已创建17个山东名牌、4个中国名牌,分别占全市的%、80%;培育3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二、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实力较弱,市场主体少、规模偏小

  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低于全省个百分点。全市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户,低于全省户及全国 326户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户,比济南少户,比青岛少户。从企业来看,也存在骨干企业少、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20XX年全市949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70%。其中,工业小、微企业353家,占比达88%;建筑业小微企业97家,占比 74%;重点服务业小微企业77家,占比79%。

(二)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较小,可抵押资产较少且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普遍存在贷款难、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受贷款担保条件等因素限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融资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下滑,继而陷入贷款难的恶性循环。虽然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针对性扶持政策的出台,一些优质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市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20XX年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

(三)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主要从事传统产业的基础产品生产经营,从事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少;生产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创新型企业少,多数民营企业不注重技术革

  新,科研投入不足甚至全无。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只有%的企业有研发经费,全市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

(四)组织形态比较落后,高级人才较为缺乏

  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股份公司仅占%,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时,目前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没有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仍面临着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由于员工待遇低,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快也给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20XX年,全市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元,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元。

(五)宏观经济稳中趋缓,民营经济发展压力加大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周期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态势,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同样也出现了减缓趋势。自2010年开始,民营税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由增长%一路下滑至20XX年的下降%。

(六)考核监测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今年,全省下发了对各市民营经济的考核方案,而我市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发展考核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标准和口径不统一。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由工商、统计、税务、商务等部门分别统计,各单位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口径偏差较大,造成指标间可比性较差。二是民营税收、民营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没有分区数据,不利于对各区和各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和对比。

  三、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

  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激励先进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速度、税收贡献及科技创新情况,对优秀民营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严格执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申领使用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向科技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二)提高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简化和取消行政审批权,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部门集聚效应,优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少

  走弯路。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更有效更切实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维权、引进人才、法律援助等服务。从各部门选拨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到企业进行挂点帮扶。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密切关注企业运营情况,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加强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鼓励银行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力度,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探索银企合作的新方式,借鉴

  助保金贷款、过桥资金等融资办法,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抱团融资;鼓励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抓住国家、省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政策扶持的机遇,努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四)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民营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把企业发展要真正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来。支持民营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大企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力

  度,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五)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研究建立对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具体办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研究制订全市发展目标,并细化分解到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明确责任分工。围绕目标,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季度监测,定期发布目标完成情况。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4年7月18日)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倾斜、审批服务、放开市场等手段,推动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层次,实施转型升级,全市民营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家,其中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家,占全市市场主体个数的比例达到%,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

  一、民营经济基本情况

(一)民营经济整体健康发展。2013年,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实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 %,占全市总税收的90。今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上半年我市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93%。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市联盟、鲁清两家企业成功入围。

(二)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发展到435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在岗职工达到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和 1 83%。今年1—6月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左右。服务业方面,目前,我市共有限上民营服务业企业328家,用工人数达到万人,分别占到全市限上服务业企业的%和97%;限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占全市限上服务业企业的%。

(三)民营贸易、金融市场活跃。国内外贸易方面,全市有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发展到188家,1—6月份,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7%;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5亿元,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金融方面,我市民营资本参股或发起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组织达到17家,占全市金融组织总数的57%(不含保险公司),投入金融领域的民间资本累计达13多亿元。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断拓展,通过境内外上市融资、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常态化债券融资的多种形式,先后有6家民营企业实现上市,1家实现场外挂牌,累计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84亿元。

  二、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家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整体素质仍有待提升。近年来,尽管我市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企业家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看,由于民营企业家多数属于白手起家,传统思想较浓,思想解放程度仍然不够高。一是缺乏团结协作精神。部 2 分企业家存在单打独斗的思想,在竞争中犹如散兵游勇,缺乏抱团发展的合作意识,甚至在有些行业中,企业为争夺客户,存在产品相互压价的现象,形成恶性竞争,增加了竞争成本,使得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二是缺乏进取精神。有些企业家取得一点成绩、得到一点发展就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小富既安、小进则满。很多民营企业不注册自己产品的商标,不下气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不少企业不积极主动争取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不敢轻易尝试资本市场,不愿使自己的企业处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从而错失了企业发展的良机;有些企业不愿通过争取银行贷款等欠账发展模式扩大企业规模,缺乏敢闯敢拼的精神,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比如,新三板市场刚刚放开时,金融办曾陪同至少5家券商,到20多家企业宣讲政策,鼓励企业用好新三板市场,但至今,我市仍没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三是缺乏创新精神。当前我市很多民营企业采取了家族式治理模式,企业管理以人治为主,用人上往往任人为亲,靠亲缘关系维持着企业的运行;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缺乏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随意化。有些企业家在管理企业过程中畏首畏尾,不愿将资金投入到技术提升和新产品研发中去,从而使企业停滞不前,面临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的风险。

(二)融资难仍然是重要制约。一是融资难度加大。受大环境应,被调查的企业几乎全部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抵押难、担保难,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 3 是银行贷款,但现在几乎所有银行都要求既有抵押、又有担保,抵押难体现在民营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土地多为租赁土地,设备大都折扣率低;担保难体现在担保公司不愿提供担保,担保费率较高,有的高达2%-3%,较一般担保高2倍以上;民营企业原先较多采用互保、担保方式,但受经济下滑和担保链(圈)风险显现影响,企业间的担保、互保变得不易。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主要是靠自身的积累和银行贷款筹建资金,风险投资、产业投资、企业投资基金和股票债券等融资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 不能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企业发展资金。三是企业缺乏信誉导致贷款难。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财务报表失真、信息不透明、自身信用低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为规避放贷风险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四是银行审批权限上收导致贷款难。当前,各银行审批环节多、链条长,基层行权限缩小,对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低。我市现有的14家银行机构,只有农商行、潍坊银行、村镇银行3家有条件审批权限,其余11家银行机构,无论存量贷款还是新增贷款,均没有审批权限,严重制约了贷款发放。

(三)生产要素制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保护现有耕地和节能减排等各种约束性指标的确立,生产要素的稀缺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是用地难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使得用地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有限的用地指标主要照顾公益事业和大型企 4 业,民营企业的一些小项目用地更加紧张,许多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另外,省政府规定,占地15亩以下,投资强度在5000万以下的工业项目不予单独供地,这项政策对一些占地面积不大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小项目不公平,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二是用工难、人才缺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已发生逆转,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日趋明显。调查显示,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不足的问题。据玉马窗饰反映,仅今年上半年,纺织技工工种人员流动率就达到35%以上。同时,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少,且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市企业在岗技术工人共万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人(高级工8415人、技师及以上2857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与国家规划25%的目标相去甚远,技师、高级技师所占比例更低,仅占3%,从年龄结构看,我市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年龄偏大,据抽样调查,46岁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占技师和高级技师总数的80%以上,说明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少,有断层,容易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据调查的泰丰、康跃等高科技企业反映,高层次人才缺乏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环保耗能等约束性指标对企业影响较大。在上级加大环保力度的大背景下,环保指标的控制更加严格,去年潍坊市对部分区域进行环评限批,我市上报的项目仅有4个获得批复,目前还有69个项目因为环评原因难以办理相关手续。随着“三八六”行动的深入开展,环保约束将更加严格。5 另外,从今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今后新上项目一律不准再上燃煤锅炉,现有燃煤锅炉也要逐步改造,上半年我市用电量占到全潍坊的1/4,而且仍然呈上升趋势,要完成今年的节能降耗刚性指标压力较大,也对企业产业了冲击。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大部分民营经济企业创新能力仍然处在消化吸收的初级阶段,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分配上,仍然处于来料加工的低利润阶段,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技术及高端产品引进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意识不强。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122家,集中在全市90多家企业,98%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五)产业结构矛盾仍然存在。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市资源型、传统型产业比重较大,造纸、化工、机械、防水卷材等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较低。这些传统产业今年形势都很不理想,造纸、钢铁、淀粉等工业产品需求呈下滑趋势,订单不足,价格下跌;化工、炼油等行业生产成本走高,部分企业利润、利税出现负增长;汽车制造、石油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产值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近2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出现下降。

(六)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没有受到公平待遇。部分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尚不到位,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没有像扶持大 6 企业、大项目发展那样重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根本消除,不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的现象在个别部门和镇街仍然存在,民营企业的地位与其贡献不相称,对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研究不够,侵犯民营经济及其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像民营学校、民营医院等,也存在与公立两套标准的现象。二是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较多。虽然我市已多次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但目前还有45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审批过程要涉及34类中介服务、22个审批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收费清单”还没有制定。三是扶持政策较少。虽然全省已召开了民营经济大会,中央也多次要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但是详细、具体、明确的配套政策依然很少,而且现有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导致知晓率不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为为契机,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级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放宽经营限制,优化服务环境,全力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定期深入项目园区调研,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入向国家“鼓励类”,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类方向投资,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7 鼓励和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特色优势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发展专业化企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能力;深入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各级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有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和个体转企业。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对目前我市在建的119个过亿元项目,强化调度帮促,加快建设进度。特别是对我市50个重点项目,及时掌握情况,全力排除障碍,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争取到年底15个项目投产,为工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2、抓好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组织首批列入我市转型升级计划的68家工业企业,根据行业特点,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企业管理、两化融合等方面制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方案实施,促使企业产品升级、效益提高。

  3、抓好特色产业培育。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镇。发挥我市基础优势,同时抓住潍坊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的机遇,主动向上对接争取支持,搞好规划与建设,全力打造以台头为中心的新型防水卷材、富康制药为中心的医药化工和以泰丰集团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园。

  4、抓好中小企业提升。实施好“百千万”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制定落实5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小微企业创新提升和专精特新培植计划,采取资源配臵、专项资金、融资担保、评先树 优等综合扶持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竞相发展。今年计划培育民营业户3000 家,中小微企业600 家;推动50家微型企业提升小型企业,10家小型企业晋级为中型企业;培育4家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加强载体建设。

  1、加快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建设。充分利用羊口工业园、侯镇项目区等存量土地、闲臵厂房,规划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孵化器,按规划进行招商,努力盘活闲臵低效利用土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并积极探索国有土地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减轻中小微企业发展初期的土地投入成本。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管理办法》,预计9月份实施。

  2、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半岛建材物流城、总投资48亿元的东城全福元商贸中心、总投资4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综合体、总投资38亿元的上海车配龙国际汽车广场以及寿光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城区西部市场物流、东部果蔬物流、北部临港物流三大物流板块建设,尽快形成大物流、大商贸的有效载体和发展空间。

  3、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结合寿光“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各类企业做好实体经济和虚拟市场结合文章,提升企业电商化水平。重点抓好总投资35亿元的城投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太阳城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引导农产品物流园、果菜批发市场开展农产品拍卖和电子交易,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

  1、强化财政扶持。把握今年中央资金 投放重点、蓝黄“两区”基金和专项资金扶持重点,以及中央资金“切块”和下放省级投放的最新动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各级支持计划;组织发改、财政部门部门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扶持债等债券发行工作,适时申报金财公司第三期企业债;今年财政再增加800万元贷款保证保险引导资金,逐步降低企业的保险费率,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支出,同时改进“过桥还贷互助资金”扶持政策,以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扶持,降低财政风险。

  2、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抓好银企对接,到年底计划组织银企对接活动8场,参加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建立寿光市金融科技服务中心,成立产业科技投资联盟,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采取政策性担保、贴息及融资成本补贴、风险补偿、产业引导基金扶持等多种方式予以金融支持;探索制定多元化比例控制融资方式,解决企业担保链(圈)潜在系统性融资风险;扩大中小企业集优债券、私募债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打造债券、股票市场的“寿光板块”;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继续推广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质押、农产品订单融资、供应链贷款等信贷业务,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争创金融创新改革先行试验区。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人才工作专项考核、人才服务证、人才联谊会、人才住房保障、孵化器建设、人才科技项目金融扶持等“一揽子”人才配套政策,为人才提供居住生活、发展创业的良好环境;在孵化器建设方面,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潍坊市级孵化器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人才带项目到孵化器落地转化的,给予三年 免租金待遇,所免租金由财政予以补贴;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建立人力资源库,为企业用工提供信息服务。

  4、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市集中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一次梳理摸底,拟保留行政审批事项459项(子项849项),取消30项,冻结27项,下放34项。另外,针对省及潍坊市下放的审批事项,及时拟定了调整承接事项意见,共承接下放事项59项、取消4项。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将于近日发文组织实施。

  四、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一)打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发展规划、落实上级政策、申报扶持资金等方面,明确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扩大潍坊市级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基金等引导类资金规模,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二是规范完善统计报表口径。建立统计、经信、工商等部门定期统计指标相互通报制度,使统计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免税、贷款、扶持资金等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申报条件和相关要求,做到政策家喻户晓、便于操作。

(二)加强金融支撑。一是支持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建议协调上级人行和银监部门给予我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 11 县市分支机构一定的创新权限,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部门协调配合,为银行创新业务开展提供良好软环境。二是下放银行审批权限。目前我市只有农商行、潍坊银行、村镇银行3家可以审批贷款,其余的全部由上级审批,造成环节多、链条长、效率低,建议协调银行适当下放贷款权限,调动本地银行积极性,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三是强化新型金融组织业务指导。建议上级对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备案登记服务中心等的业务开展及监管给予政策指导,使其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研究探索逐步化解企业担保链(圈)融资潜在系统性风险的措施办法,更好的规避金融风险。

(三)完善用地保障。一是加快土地调整。建议向上级反映,缩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周期,实行两年或一年调整,并增加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投放,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持保障。二是更新潍坊市征地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标准。目前征地标准执行的是2006年标准,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情况,与群众要求差距大,建议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出调整。三是探索实行国有土地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租赁是指在企业发展之初,资金缺乏时,政府将储备土地租赁给企业,待企业积累资本,条件成熟后,再办理出让手续。弹性年期出让,是压缩出让年限,企业少缴纳土地出让金,年限到期后可续期,减少企业土地投入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管理办法》,建议上级在政策环境、先行先试方面给 12 予支持。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制定民营经济科技规划。建议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科技政策,在项目支持、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技术水平较低、人才缺乏的企业积极推进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二是构建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沟通平台。建议上级政府牵头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收费标准和联系方式,通过财税等形式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技术服务。三是鼓励合作创新。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式,通过优势互补、协调合作,打造协同创新产业链条。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到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引进高层人才、先进技术,加快上档升级。四是优化人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职工就业条件,在户籍管理、技术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和相关待遇方面给予倾斜,稳定人员队伍。建立人才开发服务系统,依托高校科研教学优势,开展企业管理者的全面培训。五是加强职工培训。制定出台支持在职培训的政策,通过按比例给予培训费用补助,或将一定数额的培训费用从税收中扣除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快人才培养。

(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县级没有制定、取消审批权限的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要求承接、取消审批事项,建议协调上级部门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扩大县级市、13 开发区和镇街一级的自主权。二是探索公众参与机制。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作为审改工作的服务对象,对哪些审批事项应该取消、下放,应该具备参与权,建议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筛选公众反映大、矛盾突出的事项,积极向上争取予以下放或取消。三是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市场监管职责。建议上级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行业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协同监管,建立完善市场“宽进”后部门后续监管工作的衔接和联动机制,实现行业审批与监管相统一,建设高效有序的市场监管秩序,确保“放而不乱”。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x月份,委托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x—xx月,选择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模实力逐年壮大。

xx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同比增长%,占gdp的%;xx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增长%,占gdp的%;xxxx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万户,个体工商户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占gdp的%。截至xxxx年x月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万户、个体工商户万户,分别较上年年底净增万户、万户。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我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比例xxxx年为::,xxxx年为::,xxxx年为::,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发展和向新型产业拓展的态势,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相继落户,一批重点民营企业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社会贡献日益突出。

民营经济税收逐年增长,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xx%以上。xxxx年,我市民营经济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占全部税收的%。xxxx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亿元、,增长%,占全部税收的%以上。xxxx年x—x月份,民营经济缴纳税收亿元、增长%,占全部税收的%。

(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宣传、落实上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并出台了《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领导干部深入民营企业宣传政策、协调解决问题,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创新意识还不强。

一些部门和干部对民营经济重视不够,摆放位置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有的思想上存在顾虑,不愿意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不敢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重“清”轻“亲”,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一些民营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缺乏拼搏奋进精神,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有待加强。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不浓,打工的多、创业的少,保守求稳的多、敢闯敢试的少。

  二是企业数量还较少,规模还比较小。

与发达地区甚至周边省市相比,我市非公经济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民营企业数量来看,xxxx年,我市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不到xx个,而全国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近xx个,差距明显。全市万户民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xxx家,所占比例仅有%。无论是xxxx中国民营企业xxx强,还是xxxx年安徽民营企业百强,我市均是空白、没有一家企业上榜。

  三是产业层次还较低,质量还不够高。

我市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中,而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中则涉足不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以中药产业为例,与前几年相比,药业企业产值整体提高,但是主要产品仍旧是以饮片加工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仅有xx%左右,中成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的中药衍生产品生产等规模比重较小,品种结构单一,利润及财政贡献率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是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还比较落后。

全市民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高、中级技能人员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总体很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差,没有现代管理意识,尤其是本土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家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观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没有长远规划,缺乏发展的眼光。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强,完成股改和挂牌上市的企业数量较少,融资规模偏小,全市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仅有xx家。

  五是营商环境还需要优化,为企服务还不够。

一些部门重政策制定轻贯彻落实、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部门仍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和“弹簧门、玻璃门”以及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资信低,致使企业贷款难度大,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民营企业反映,政府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同样要有抵押物,而且手续同样繁琐,还要另外缴纳一笔担保费。

  三、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更加关心民营企业发展、关注民营企业家成长,做到工作上亲切关怀、生活上清白交往,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中创业的成功人士和先进典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模范。

(二)切实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信贷支持、上市融资、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民营经济政策宣传力度,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作用,及时发布和解读产业、财税等政策措施,让企业熟悉知晓、用足用好。

(三)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加大对人才引进培育的财政扶持,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制定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扶持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加大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的扶持,通过组织培训等途径,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着力解决融资问题。

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的不动产手续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企业盘活资源、提高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发展基金,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引导担保机构积极开展股权、商标权、专利权质押等方面的业务,不断扩大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政策,加大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扶持力度,为企业上市营造更优的环境。

(五)突出抓好招商引资。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招商引资理念转型升级,坚决摒弃拼地价、拼资源的老路子,更加注重选商择资,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那些对我市发展有较大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招商方式创新,积极灵活地开展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借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招商引资活动。加强招商项目的后续服务,实行跟踪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