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印象》说课稿8篇 小学音乐祖国印象说课稿

时间:2022-10-14 13:51: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祖国印象》说课稿8篇 小学音乐祖国印象说课稿,供大家参阅。

《祖国印象》说课稿8篇 小学音乐祖国印象说课稿

《祖国印象》说课稿1

  一、教材简析。

《祖国在我心中》是第三单元《祖国》当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以渐进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在地图上该怎样寻找我们的祖国中国,我国的首都北京,我省的省会福建,以及跟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省,从而进一步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并通过让学生学会看世界地图,认识我国的几个邻近国家。

  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只有一个大段,但通过:第一眼寻鸡形的祖国,第二眼找红星状的北京,第三眼查故乡省会福建,三个有层次的步聚,使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四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名词:—是鸡形祖国,这是我国的地形;二是红星北京,这是我国的首都;三是故乡福建;四是隔海相望台湾。通过以上四个名字的介绍,让学生在脑中从祖国到台湾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3、图文结合。

  在文字叙述的下面有一张中国地形图,并把首都北京和台湾省标示了出来,让学生在看文字的过程中,可以边欣赏地图,同时还可以在地图上把省会福建省标示出来。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根据本文的教材北景,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了解“祖国时时在我心间”这一句话的含义。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祖国时时在我心间”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本句话的意思,并提升到赞美、热爱祖国,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祖国印象》说课稿2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一课。

  一、说教材: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二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课题《祖国妈妈的生日》,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课教学旨在指导学生识记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知识,懂得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能用正确的行为方式表达对我国国旗、国徽的尊重,知道从小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说学生: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儿童的年龄在六岁左右,“国家、祖国”这些抽象的名词,对于儿童来讲比较陌生。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国家,祖国”的真正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

(2)初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美、祖国的伟大成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领学生观看图片、视频等教学活动,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名、首都、国歌的教学目标。

(2)通过观看升旗仪式和聆听国歌音频等教学活动,初步感受升国旗与唱国歌的庄严并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国旗、国徽、国歌的喜爱之情。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2)知道祖国的美丽如画的山河、伟大的成就是我们的骄傲。

  四、说重难点:

  本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名、首都、国歌,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国旗、国徽、国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与活动相结合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动手制作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设计思路与活动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三大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个环节是利用图片导入新课,知道国名、首都。

  从中国版图入手,然后教师出示一些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美景,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接下来交流自己的感受,从而为我们祖国妈妈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二个环节认识国旗、国徽,初步了解国旗、国徽的意义,懂得应该尊重国旗、国徽。

  通过播放升国旗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旗和国徽,国旗和国徽代表这我们的国家,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看到国旗和国徽。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国旗,巩固对国旗的认识,并且交流假如遇到了升国旗时我们迟到了该怎么办,从中更深刻得认识到了我们从小要学会尊重我们的国旗,尊重国旗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形式。

  第三个环节升华情感,感受祖国的伟大成就。最后大声喊出对祖国妈妈的爱。

  八、资源拓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们已经小组合作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本节课课后拓展准备设计孩子自己动手“做一面完整的国旗”。“做国旗”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不算一件难事,可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不但要做好国旗,还要努力做到漂亮,规范。首先在“发材料”的环节激励学生,告诉他们要把材料轻轻地分给小伙伴,不能损坏,这是完成做国旗的任务的保证;拿到材料以后,也要轻轻地做,及时地激励全班小朋友应该有耐心能细心把国旗做好。在全班搞一个比赛,不仅比谁做得好,还要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爱国旗,最爱我们的祖国妈妈。无形中孩子们就明白了“分工合作”与“独立制作”的区别,他们同时还明白了怎样做是对国旗的爱,对祖国妈妈的爱。这一设计,能够充分地关注学生,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潜移默化,使得学生思想行为双丰收。

  所以“独立做国旗”除了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外,更是通过“做国旗”这件庄重的事情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懂得认真做国旗,爱护国旗就是对祖国妈妈的爱。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恳请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祖国印象》说课稿3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XXXXX的XXX,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舒婷的一首当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等方面对这首诗的设计进行说明,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个现当代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

(2)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意象、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析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这样的设计正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要求。

  3、教学重点

  诗歌与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诗是合乐而歌的,语言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很适合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细心体会作者对祖国深挚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4、教学难点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中华儿女向祖**亲倾吐爱国深情的当代诗歌。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一系列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诗人从迷惘到深思到激昂的情感历程,体会诗人不可遏止的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学生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据此,我将诵读感悟法和讨论点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师生互动,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三、说学法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文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如何实现这一点呢?那就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将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为此,我是通过以下环节安排教学程序的。

  1、激情导入

  2、明确目标

  3、指导朗读

  4、问题探究

  5、拓展练习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向双向性,由双向性向多向性传递。期间我还会穿插图、文、配乐朗读,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一)引导入境

  在上课开始,我将送给同学们一幅亲爱祖国的图画,用画中湛蓝的天空,飘扬的五星红旗,雄伟的天安门,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美好遐想。我趁机用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出示目标

  在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情况下,我因势利导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交代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指导诵读、感悟诗歌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课堂上要努力使学生动起来。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读来领会内容,探索问题,为了能抓住实质问题,我依照听读——导读——学读的程序来让学生感知理解这首诗。

  1、听范读

  范读能最直接地表现诗歌的音乐之美,情感之美,能直接地触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并引起诵读的冲动。因些,我把范读放在第一步,通过深情的配乐朗读,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了下步赏析的基础。

  2、导读

  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激活了,接下来如何让学生去读呢?大家都知道,诗歌是以感情来感染读者的文学作品,因此人们对诗歌的朗诵就有更高的要求,感情必须真挚,要掌握轻重缓急的节奏,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的感情和语调都不同,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

  3、学读

  我们常用“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实践贯穿始终,我们的教学才有成效,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要求,因此我在导读之后设计了学读这一环节。

(1)指导学生自己试读,在书上标出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学生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乐全班小声跟读,再次享受诗歌的音乐美。

  听读、导读、学读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训练的过程以及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整首诗由意象到意境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过程,更是理解和体会诗歌思想感情的过程,做好这一环节也就水到渠成的使整个教学进入问题探究这个环节。

(四)问题探究

  我们常说“读吟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这么多次的诵读之后,对诗歌的内容已有了基本了解,但我们都知道要深入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因此,我将把如下问题的探讨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教师指导前两组意象及涵义,学生自由讨论后两组并选代表发言。

  第一节:连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意象并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来描绘祖国所承受的苦难与忧患。第二节用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

  2、这首诗意象的选择与运用有什么特点?

(1)诗人善于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

(2)意象具有层递性。

(3)意象体现了主客相容性。

  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不一样,第一句抒发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神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有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

  4、背诵指导:理清思路,抓关键词

(五)拓展练习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诗的思想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我们都要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拓展练习我要求学生写一段热爱祖国的文字,其中要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要求学生三分钟内完成,先互相评议再推荐朗读,最后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2、课下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意象特点。

  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充分抓住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表现意境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行之思路和课文难点,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能让学生直接抓住要点而摒弃繁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祖国印象》说课稿4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昂首”、“辽阔”和“祖国时时在我心间”的意思。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意识。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抓关键的字、词。

  三、学程简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加以辅导,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加深;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祖国的崇敬、热爱之情。充分发挥图文结合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解,在看中求悟。

(一)、激发兴趣,体会作用,揭示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带有情感体验的认识需要,它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愉快的体验,并乐于进一步接受新知识的意识倾向。因此,课始,我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后,指着地球仪,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试着找出我们的祖国?它在哪个位置?看起来像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看“鸡”形?这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阅读,便可知晓怎样在地球仪上寻找我们要寻找的地名,从而了解地球仪的作用,进而了解祖国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祖国的形状,再出示课题《祖国在我心间》。

《祖国印象》说课稿5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昂首”、“辽阔”和“祖国时时在我心间”的意思。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意识。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抓关键的字、词。

  三、学程简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加以辅导,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加深;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祖国的崇敬、热爱之情。充分发挥图文结合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解,在看中求悟。

(一)、激发兴趣,体会作用,揭示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带有情感体验的认识需要,它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愉快的体验,并乐于进一步接受新知识的意识倾向。因此,课始,我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后,指着地球仪,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试着找出我们的祖国?它在哪个位置?看起来像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看“鸡”形?这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阅读,便可知晓怎样在地球仪上寻找我们要寻找的地名,从而了解地球仪的作用,进而了解祖国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祖国的形状,再出示课题《祖国在我心间》。

(二)、教会方法,引导探究,领悟语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祖国时时在我心间”是重点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了解的字和词,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祖国在我心中”,然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讨论有疑难的问题,并动手在图画本上画一画祖国的地形图,标出首都和福建两个名称。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全班交流动手画图”四个层次的教学,在此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提高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科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科的整合融声、形、色、图于一体,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协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课文时,我设计了以下程序:出示祖国的地形图,再朗读课文,接着在图画本上画出祖国的地形图,并标示出首都北京和省会福建,从而使学生对“祖国时时在我心间”这句话有个较直观的感受,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使本课的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四)、实践作业,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是已经学到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即借助于以有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写作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果运用迁移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巧,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那种切深感受,从而大大激发其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

  课文通过介绍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的过程,让我们获得了很多的知识,而且老师也被你们读课文的声音吸引住了,也被这篇课文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其实古今有很多名篇佳作,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这里就有两篇,我们尝试着读一读、一同去欣赏它们------《我们的祖国真大》、《望庐山瀑布》。通过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高涨的爱国情怀激励下,继续延伸这种情感。同时向学生发问:如果有外国人想了解我们的祖国,你会向他介绍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现在对祖国的了解,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以“我们的祖国真大啊!”写一句话。写完后让学生当场交流、点评、修改。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得到运用,从而转化成技能.

《祖国印象》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一、导入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有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的手法,感受新时代的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与古典诗词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美的熏陶,另外一种情的感染,另外一种文化的营养。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组当代探索诗篇。

  二、基本知识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五_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2、什么叫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_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不那么明晰易懂,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它的出现,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在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出于对中国文艺现代化的美学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起着一种文艺创新的先锋作用,但距离我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较远。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这五个人在当时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梁小斌也被归人朦胧诗人的行列。

  朦胧诗的特点:

⑴ 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⑵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区别:

  意象派诗歌要求诗人善于捕捉和提炼生活中极其普通平常的事物,发现它的美学价值和诗意所在,并且用直接处理(即不直接写出个人主观感情)的办法来给予忠实、精确的表达,使之体现诗人的生活情趣。

  例如:

  红色手推车

(美国)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那么多东西依靠一辆红色手推车

  雨水淋得它晶亮

  旁边是一群白鸡

  这首诗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一种常人视而不见的美。由于把红色的车子、晶亮的雨水、白色的鸡并置在一起构图,造成一个崭新的观察角度。而从第一行中又隐隐透露出作者发现了美的惊喜心情。

  三、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回厦门先后做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_后,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1981年调到福建文联从事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会员,福建作协理事。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亲的歌。

  写作背景:作于1979年。_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她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和希冀光明的痛苦。

  四、诵读

  注意体会感情。

  五、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写出我是祖国痛苦的希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喻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依旧,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毕竟有了希望,有了追求,有了改变现状的基因。诗末的又一对祖国的呼唤,蕴涵着几多痛苦,几多希望。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古老的中国从迷梦中苏醒,从苦难中奋起。

  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这些意象,虽然从分号来看,有五个之多,但是,何尝不能从博喻的角度来说明这一个一簇新的理想,即一改它的抽象为生动的具体: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就是从因袭的框框中突破,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就是承受着沉重的、历史重担的压迫的新生力量正在穿透一切障碍,挂着眼泪的笑涡就是黑夜迷路中看到前面灯光的喜悦与信心,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就是为了正前方的理想而开展一场跟时间比速度的赛跑,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就是漫漫长夜已是尽头、曙光已在涌动、理想的红日就要眺出来了!──在这里,不但多角度地展示了祖国作为理想的化身的威力,而且有层次地从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的合而为一递进到主体自我占优势,从而使感情的抒发更有深度与力度。

  在第三节中,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都服从于也服务于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簇新的理想的构思铺排。簇新的理想既是你的所有,也是我的所在:胚芽、笑涡属于你,但是,胚芽、笑涡就是我,所以,我是属于你的,这是第一层次;起跑线、黎明就是我,我就是你──祖国啊!这是第二层次。这样,祖国的理想、前途、一切,就是我的理想、前途、一切,我和祖国就是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甚至在主客合一中占了更可抒情的优势。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在第四节,这种联系和优势又有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明确,从而为全诗的高潮作了准备。我是你十亿分之一,堤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就把我和你的关系说得更为形象与哲理了:我是你的一切中的一,又是你的一的一切。就前者而言,我只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就后者而言,我又是所有个别汇集而成的整体。正因为这样,下面又可以通过两个意象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或者简直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地写出了我或者说祖国怎样从苦难的历史的迷惘中走向对前途的深思,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掀起了沸腾的思绪和情潮,另一方面,所有个别的奉献换取了整体的富饶、荣光和自由。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六、关于本诗意象的叠加

  我们感知意象特征后,解决了诗中的意象特征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意象为什么要叠加,有什么好处呢?而在学生的想象思维被激活以后,又有一个在诗歌朗读甚至在诗歌创作中怎么样强化意象的研究性课题需要我们去深入钻研。

  在第一节,老水车和歌所显示的落后与疲惫,矿灯和隧洞所显示的艰辛与缓慢,稻穗和路基所显示的贫瘠与破败,纤绳和臂膊所显示的痛苦与抗争──这一系列相同性质的意象的叠加,加深了我们对祖国落后、贫穷、破败和对劳动人民艰辛、痛苦、抗争的感受,尤其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这个意象把受苦受难但又顽强不屈的祖**亲的形象浮雕在我们眼前,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奋起捍卫,我们怎么会不愿化身为祖国的希望啊!

  于是,通过第二节的过渡,在第三节又以叠加的意象表明我们作为祖国的簇新的理想的代表,一定会冲破思想的牢笼茁壮成长,在不断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上,接好、也传好革命接力棒,去迎接一轮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这样,簇新的理想就同簇新的现实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这样,在第四节,就由对消极现象的感觉(迷惘)向思维的深度(深思)和情感的飞跃(沸腾)发展了,同时,这种思维和情感的交融,又化为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化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诗人的情感和思维的层次就是如此递进的。

  而当我们反复吟咏、朗读之中逐步加深对意象叠加作用的理解并摸索到诗作情感隧洞之轨迹的时候,我们的想象思维也被大量激活,而且跃跃欲试起来。

  七、亮点探究

  1、《祖》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由此可以总结出什么叫意象?

  探究学习:

  诗中选用了以下意象:

⑴ 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数百年来转个不停才破旧疲惫。然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惟其如此,才感人至深。

⑵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但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⑶ 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⑷ 淤滩上的驳船。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祖国啊!

⑸ 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

⑹ 簇新的理想。那场浩劫结束,我们的国家从领袖崇拜的神话中解放了出来。民富国强的伟大理想涅繁而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自然簇新无比,光焰万丈。

⑺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莲圣洁而又美好,古莲便是千古以来那个民富国强的美好理想。在春意萌动,万物复苏的时刻,冲破了千年封建专制的冰封雪盖,这伟大的理想,绽放出了生命的萌芽!

⑻ 挂着眼泪的笑涡。恶梦已过,伟大的祖国否极泰来,赤诚的儿女怎能不喜极而笑?虽然以前伤心的泪水还挂在脸上。

⑼ 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⑽ 绯红的黎明。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即为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之融合。

  2、《祖》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

  探究学习: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华夏儿女,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

  3、怎样理解《祖》诗中四个祖国啊!的内涵和关系?

  探究学习:四次呼唤内涵各不相同:第一个祖国啊!是我看到无比挚爱的祖**亲长期积贫积弱还无比珍惜每一个儿女,以疲病之躯曳我前行而不肯放弃,纤绳深深勒进肩膀而不辍时感激、痛惜、负罪的呼唤。第二个祖国啊!反映了祖国儿女热切盼望国家繁荣富强,可热切的希望却一如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美丽动人却可望而不可即,我伤心之极。期望、失望、伤心、委屈、感激和痛苦全融人了这声呼唤之中。第三个祖国啊!写出看到祖国黎明到来时的欣喜之情。第四个祖国啊!表现了愿把一切奉献给祖国,只要祖国繁荣富强,不惜粉身碎骨的赤子之情。四个呼唤形成巨大的情感跳跃,表现了由悲哀、低沉转向欣喜、振奋的情感发展历程,抒发了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4、《祖》诗中迷惘沉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

  探究学习:这不仅仅是走过_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

  八、欣赏本文的建筑美和音韵美

  在句法结构上借鉴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夫斯基的《戈雅》一诗的圆周句式,它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的感情的作品中,用此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挚爱的程度,表达了我和祖国的关系。其实这种句式是反复这一常用手法的变化形式,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和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连接排列,组合成在意义上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风巅锋创造备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此外,诗人在写法上重视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通感、意象、象征、隐喻等奇特写法。

  小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表达舒婷对祖国的一种深情。这种深情同以往某些我爱祖国之类的浮泛之作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乐的希望,又有一个女儿对祖**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

  诗人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显示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互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合二而为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起码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的起飞与奔跑。

  九、作业

  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板书设计】

  意象新颖

  象征丰富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祖国印象》说课稿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XXXXX的XXX,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舒婷的一首当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等方面对这首诗的设计进行说明,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个现当代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这首诗歌感情真挚、语言节奏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适合朗读、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

(2)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意象、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析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这样的设计正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要求。

  3、教学重点

  诗歌与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诗是合乐而歌的',语言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很适合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细心体会作者对祖国深挚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4、教学难点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中华儿女向祖**亲倾吐爱国深情的当代诗歌。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一系列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诗人从迷惘到深思到激昂的情感历程,体会诗人不可遏止的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学生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据此,我将诵读感悟法和讨论点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师生互动,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三、说学法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文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如何实现这一点呢?那就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将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为此,我是通过以下环节安排教学程序的。

  1、激情导入

  2、明确目标

  3、指导朗读

  4、问题探究

  5、拓展练习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向双向性,由双向性向多向性传递。期间我还会穿插图、文、配乐朗读,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一)引导入境

  在上课开始,我将送给同学们一幅亲爱祖国的图画,用画中湛蓝的天空,飘扬的五星红旗,雄伟的天安门,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美好遐想。我趁机用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出示目标

  在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情况下,我因势利导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交代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指导诵读、感悟诗歌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课堂上要努力使学生动起来。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读来领会内容,探索问题,为了能抓住实质问题,我依照听读――导读――学读的程序来让学生感知理解这首诗。

  1、听范读

  范读能最直接地表现诗歌的音乐之美,情感之美,能直接地触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并引起诵读的冲动。因些,我把范读放在第一步,通过深情的配乐朗读,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了下步赏析的基础。

  2、导读

  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激活了,接下来如何让学生去读呢?大家都知道,诗歌是以感情来感染读者的文学作品,因此人们对诗歌的朗诵就有更高的要求,感情必须真挚,要掌握轻重缓急的节奏,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的感情和语调都不同,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

  3、学读

  我们常用“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实践贯穿始终,我们的教学才有成效,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要求,因此我在导读之后设计了学读这一环节。

(1)指导学生自己试读,在书上标出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学生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乐全班小声跟读,再次享受诗歌的音乐美。

  听读、导读、学读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训练的过程以及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整首诗由意象到意境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过程,更是理解和体会诗歌思想感情的过程,做好这一环节也就水到渠成的使整个教学进入问题探究这个环节。

(四)问题探究

  我们常说“读吟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这么多次的诵读之后,对诗歌的内容已有了基本了解,但我们都知道要深入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因此,我将把如下问题的探讨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教师指导前两组意象及涵义,学生自由讨论后两组并选代表发言。

  第一节:连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意象并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来描绘祖国所承受的苦难与忧患。第二节用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

  2、这首诗意象的选择与运用有什么特点?

(1)诗人善于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

(2)意象具有层递性。

(3)意象体现了主客相容性。

  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不一样,第一句抒发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神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有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

  4、背诵指导:理清思路,抓关键词

(五)拓展练习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诗的思想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我们都要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拓展练习我要求学生写一段热爱祖国的文字,其中要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要求学生三分钟内完成,先互相评议再推荐朗读,最后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2、课下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意象特点。

  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充分抓住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表现意境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行之思路和课文难点,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能让学生直接抓住要点而摒弃繁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祖国印象》说课稿8

  从容说课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教读本文,要注重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代背景材料。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师可用词论点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_”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_”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_”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