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5 09:27:17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1

《太空一日》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2.再读课文,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再读课文,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2.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太空一日》之前,先看一段《朗读者》这个节目的选段视频,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航天英雄。(这样的短片能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情境中去。)

  那么作为“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这一天时间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难忘体验呢?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太空一日》,听他细细道来。

  PPT出示课题

(二)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对于这样的长文章,我们应该要学会浏览,把握主要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师巡视)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3.那么你知道全文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

——事情发展顺序(火箭升空——太空飞行——返回地球)

(三) 思考讨论,合作研讨:

  我们发现这些标题都是一个小句子却没有标点符号。

  你会给这些小标题加上什么标点符号呢?要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说服大家。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明确:

  第一小节: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升空阶段)

  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杨利伟对自己在起飞阶段的痛苦描述来看,似乎可以加“!”,可是在行文叙述中,尤其是“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句话中,“极点”和“真的”都有强烈的修饰和情感色彩,作者还是用了“。”从中似乎可以感受到航天员的严谨以及亲历惊险时的冷静、镇定。

“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整流罩打开正常”

  这两句都是使用感叹号,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与这两个感叹句比读,旁观者为杨利伟“眨眼”而激动欢呼,是因为心系英雄是关成败,杨利伟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感叹号可见首航第一关顺利完成的欣喜和如释重负。 (生自由阐述理由。我们来看看这部分中唯一的两个感叹句。这里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第二小节: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阶段)

  师:他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简单讨论太空所见。

  思考:长城没有看到,为什么不厌其烦,整整写了三段?

(我想验证,“几次努力寻找”,又“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还“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一个问题反复求证,绝不轻易下结论,可见航天员的严谨。)

  这一部分还有一些地方也可以体现出航天员的严谨,请同学们找找看。

  第三小节:神秘的敲击声······或者?(太空飞行阶段)

(加省略号,因为声音至今无法再现,原因至今未明,等待破解。或者问号,因为这敲击声到底是什么声音,从哪里发出的等问题都不明,引人思考,等待人类的发现,破解。)

  活动一设计:细读思考讨论,文中两个段落行文是否啰嗦,不够简明?

“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活动二设计:对杨利伟在太空听到神秘的敲击声的感受,让人毛骨悚然。 假如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这时,传来了熟悉的敲门声……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编个故事,能把女同学吓哭,方证明你是高手!

  第四小节: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地球阶段)

  出示“惊心动魄”的词语意思,学生发现“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的情况,感受归途的惊险;相关描述语句引导学生朗读,以声音表现场景。 (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归途的惊心动魄?你读出了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

  关注本小节中几个感叹句,细细品读,体会感叹号里面不同的幽微情感:

  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 (绝境之中,自我鼓劲。)

  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千钧一发,紧张又带点调侃)

  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 (危险暂时解除,自我安慰)

  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任务完成,惊魂初定,见到战友的喜悦)

  一一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并指导朗读。发现航天员的勇敢、坚强、镇定。

(四)小结

  品读完成,再回顾四个小标题,齐读之。

  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PPT展示,学生齐读,读出新感受。)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 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五)作业

  拓展阅读:

  美国总统里根的演讲词《真正的英雄》,感受人类探索的艰险和无畏,感受英雄的勇敢和可敬。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2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基本的航天常识;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3.能正确使用浏览的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筛选重要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略读,把握文章大意;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 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感受航天人的探险精神以及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浏览的学习方法

  难点:赏析航天员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1)朗读课文,能够口述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预习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掌握读音和词义;

(3)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上交流讨论。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以及成功返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我们课前看到的视频就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状况,大家有没有很激动特别是进入火箭发射倒计时阶段,有没有心提到嗓子眼儿的那种紧张虽然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一伟大的时刻依然振奋人心。航天员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大家想不想知道杨利伟叔叔在这个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生回答,想)好,那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六单元第22课,告诉老师今天学习哪篇课文(生回答,太空一日,书写板书标题) 二、相关介绍

  要想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大意,我们往往需要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和写作背景,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首先是作者杨利伟的相关情况,哪位同学有了解把你知道的说出来。(教师补充)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民族英雄。

  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河里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启发学生要从小培养探索精神)

  接下来介绍下航天小常识。 载人飞船(PPT显示相关图片) 又称载人航天飞船,它借助于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空,绕地球轨道运行或进行轨道机动飞行;飞船内有适合人工作和生活的人造环境;完成任务后,飞船的一部分返回大气层,用降落伞和缓冲装置实现软着陆。载人飞船的重要用途是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器,为空间站接送航天员。(简单介绍,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载人航天意义

  其目的在于扩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目前仅美、中、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了解中国具备载人航天技术的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勇敢精神,培养爱国情感) 三、整体感知

(一) 阅读课文。学习课后重点词语。注意读音、词义以及写法,并在文中把词语所在的句子勾画出来,大声朗读;重点讲解学生普遍认为难的词语。

  弧、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

(二)梳理课文思路。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发生了故障 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发生了异常

  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的途中遇到的惊险

1.引领学生分析各个部分的小标题,重视标题的解读。标题是内容的题眼,包含了很多信息,比如告诉读者写作对象(第三部分),奠定感情基调(第四部分)等。

2.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这四个部分的内容的

  明确:事物的发展顺序。火箭起飞,进入太空飞行,返回地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杨利伟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他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伟大。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基础上,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 五、布置作业

1.生字生词各抄写5遍。

2.朗读课文,熟悉各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重点赏析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

  思考:为什么作者说“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学生交流后回答)

  明确:火箭起飞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出现了共振。

  作者当时是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一起读出来)

  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发生的这个意外,作者是怎么对待的

  飞行回来后如实汇报,工作人员分析研究,找出了共振的原因(是什么),并随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这说明这次飞行杨利伟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勇气可嘉。

  倒数第三段,“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这句话蕴含了什么情感

  明确:惊喜、高兴、激动。 2.快速阅读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在太空中飞行时都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一段弧)、各大洲、各个国家、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河流的形状、中国(首都北京)。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祖国、战友和亲人的想念。有种深情在里面,读出了作者看到首都时的亲切。

  这次飞行旅程中,作者说没有看到什么(长城)这与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相悖。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品质

  明确:有一种可贵的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3.快速阅读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又遇到了什么突发状况 明确:“本末倒置”的错觉和敲击声。

  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和反映(在原文中找答案)

  产生错觉时: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得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

  敲击声: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却未能发现什么。

  针对这两个突发情况,飞行结束后是怎么处理的

  产生错觉:航天员做好心理准备;飞船舱体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 敲击声:技术人员反复试验,但未找到原因。航天员做好心理准备,不雅害怕。 4.快速阅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部分作者主要讲了哪两个主要事件 明确:舷窗出现裂纹 和抛伞过程。

  当右边舷窗开始出现裂纹时,作者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非常紧张。恐惧。我的汗出来了。

  针对抛伞过程,俄罗斯的航天员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担心新手们害怕。但杨利伟是怎么做的

“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这说明,重视安全。负责。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体会这段描写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劫后重生的疲惫和喜悦。 二、合作探究

  课后练习二: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分小组讨论,最后发言汇报)

1.对于是否能看到长城,杨利伟曾叮嘱“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仔细看看。多重求证,严谨科学。

2.如实汇报在飞行途中听到的敲击声,并配合技术人员多次寻找原因。在辨别声音时,不是当时的声音,就不能签字。严谨态度。

3.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小碎纹、细密的碎纹————观察严谨。

  看到左边舷窗也出现裂纹,故障重复的概率并不高,放心一点————科学态度 三、拓展升华

  课后练习四,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来咱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开放性回答,小组交流后发言) 四、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第一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我们感受到民族英雄杨利伟的可贵的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好好学习,多关注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朝一日也可遨游太空,为祖国争光。 五、布置作业

  以“杨利伟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预习课文23课。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

  太空一日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 / 5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炽热(chì)

  轮廓(kuò)

  模拟(mó nǐ)

  遨游(áo) 严谨(jǐn)

  稠密(chóu)

  瞬间(shùn)

  概率(lǜ) (2)词义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作者名片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 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2 / 5

(1)老师领读重点段落: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让学生听读;

(2)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部分,让其他学生模仿。 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章有哪几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举止?

【交流点拨】(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2)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3)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4)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5)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 3.画出文中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交流点拨】(1)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2)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3)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4)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5)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近地时,飞船靠什么摆正的? 【交流点拨】主伞变成双吊摆正飞船。

  2.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顺序? 【交流点拨】(1)离地面5公里;

  3 / 5

(2)飞船离地面米; (3)飞船停住了。

  3.“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 4.历尽艰难的飞船成功返回,少不了“我”的操作。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是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航天员。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与返回,表现了航天员杨利伟不仅沉着、冷静、勇敢、有毅力,而且严谨。赞扬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 2.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向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向杨利伟勇敢的行为敬礼,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带领我国航天载人技术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们这些勇敢的航天员,让我们明白,生命也许真的需要冒险,是去征服自然,也是为了挑战自我。

(2)写一句励志语句送给自己、勉励自己。

【交流点拨】①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②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③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④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3)查阅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交流点拨】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4 / 5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板书设计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沉着冷静 勇敢有毅力

  5 / 5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