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合集5篇

时间:2022-04-15 10:31:26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参阅。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合集5篇

第1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很熟悉,有不少人喜欢猫,养猫。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养过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就是他长期细致地观察猫写下的。课文是怎么写猫的?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二、生自学生字词,并检查自学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课文主要写什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2、课文主要从几方面来写?

  四、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1、自学存疑。

  2、小组讨论:

  ⑴ 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⑵ 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样“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⑶ 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大花猫的可爱。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1、提问:

  大花猫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有什么特点?

  2、自主读书、思考。

  3、组内交流。

  4、班上汇报。

  5、讨论:

  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这一特点的?

  6、组内交换意见,并指名汇报。

  7、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三、回顾全文,体悟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

  1、点拔: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的就是猫的性格特点。大花猫性格古怪,小时候又很淘气,作者是不是讨厌它?

  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文中有许多语句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之情,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猫写得如此逼真?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

  3、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教学反思】

  一、整体切入,纲举目张

  在深读课文时,从解题引发,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坚持从整体切入课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纵览全文,把握整体。

  教者大体分三步组织教学:

  1、从题入手,抓住主线,认识猫的数量。

  2、自主发现,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猫的特点。

  3、自由择读,抓住具体表现,体会猫的可爱。每一步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实现了高效的阅读教学。

  二、阅读自主,行动自由

  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选择机制,实施了弹性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阅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如阅读内容的自我选择:这是只怎样的猫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阅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化的理解;如阅读情感的自我选择:挑出自己觉得猫最可爱的地方谈谈体会,读出情感。学生有权决定谈自己最喜爱、谈自己能谈的。这样做,开拓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给了每一位学生同时、同等参与学习的可能。你的一点,他的一点,相互交流,在教师的点拨勾连下“点”又组成了“面”,升华了学生的认识。

第2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

  【教学内容】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入新课。

  (也可让学生讲述)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⑴ 划出生字词。

  ⑵ 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扳(pān) 环谒(yè) 称(chèn) 泯(mǐn)

  三、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

  (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⑴ 未尝识书具(曾经)

  ⑵ 即书诗四句(写)

  ⑶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

  ⑷ 其文理皆有可观着(文采和道理)

  ⑸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⑹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⑺ 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⑻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⑼ 贤于材人远矣(比)

  ⑽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四、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五、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语言简洁生动。

  六、拓展

  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

  说文要求:

  1、理解文意,多角度思考;

  2、语言流畅,中心明确。

第3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三、总结。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4、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第4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述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

  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⑴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⑵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⑶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⑴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⑵佳句欣赏。

  ⑶指导朗读。

  ⑷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第5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对盐的溶解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

每组:食盐一小杯、烧杯二个(大小一样)、筷子一根、水壶一个(盛水)、勺子二把、水槽一个。

教师:热水一壶、大烧杯一个、盐一小杯、勺子一把、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以前上科学课看过电影吗?今天上课前谭老师带大家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闪闪的红星》,电影讲述的是某年冬天,敌人把红军封锁在山上,红军缺少食盐。一名小红军潘冬子和一名宋爷爷奉命给红军送食盐的故事。他们完成任务了吗?

课件:播放电影片段。

2.电影好看吗?小红军完成任务了吗?你有什么疑问或问题吗? 学生提问:小红军是用什么方法把盐带上山的呢?

是啊!小红军把盐藏在哪儿带上山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课:把盐藏起来

板书:1 把盐藏起来

(二)自主探究一

1.猜想与假设:小红军用什么方法把盐藏起来的呢?请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2.分析与解释:在同学们的这些想法中,你认为哪些方案是不可能的?哪种方案是最有可能的?为什么?(课件:把盐藏在水里。)

3.实验与验证:盐能藏在水里吗?我们得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老师这已经准备了一个盛水的烧杯和一些盐,下面我把一勺盐放进水里,请大家仔细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老师演示实验)

4.实验揭谜:哪位同学说说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课件:实验情况:盐在水中不见了。)

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三)自主探究二

1.提出问题: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里,可是他当时的处境一定非常危急,需要尽快地将盐溶解在水中,请分组讨论一下,小红军用什么办法才能将盐尽快地溶解在水里呢?

板书:尽快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教师适时板书。(搅拌、加热)

2.选择主题: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两种办法,这两种办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每个小组不需要两种办法都进行实验验证,只要对其中一种办法进行验证就可以了。现在老师分配一下,1至5组选择第一种方法(搅拌)开展实验,6至10组选择第二种方法(加热:往杯里加热水。)开展实验。

3.设计实验: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看出这两种方法是否真能让盐溶解得更快一些呢?

(1)根据你们组分配的方法讨论一下怎样进行实验。

(2)汇报实验设计,老师适时引导。(①用两个杯。②杯中盛同量的水。③同时放进一小勺的盐。④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一杯加热,一杯不加热。)

板书:对比实验

4、实验验证:各组都设计好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开始前老师还有点温馨提示:

(1)(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组长做好分工,严格按设计方案开展实验。

②同时在两个杯中加入一小勺盐。需要热水的组由老师给你们倒。

③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④注意安全和卫生。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课件:通过搅拌、加热水、会使盐溶解得更快一些。)

5.(课件)小红军真聪明,利用盐可以溶解的水中的特点,把盐藏在水中,还可通过加热水、搅拌的方法使盐溶解得更快些。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课件:可是小红军又是怎样把盐水带上山的呢?)

课件:接着播放电影片段——揭谜

现在你知道小红军是怎样将溶解后的盐水带上山的吗?(渗到棉衣里带上山的。)

6.小红军用到的“溶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想一想,你一定能想出这样的例子的。

(1)学生举例。

(2)老师课件演示。(多好吃的糖果啊!要使口中的水果糖溶解得更快,我们没有马上喝热水、更没有搅拌,你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碾碎

所以在我的发现中还要增加一种方法,那就是碾碎。(课件:碾碎)

(四)拓展探究

同学们,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我们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终于揭开了小红军藏盐之谜。小红军利用盐可以溶解的特点顺利完成了任务,把盐水渗在棉衣里带上了山。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课件:盐水渗在棉衣里,盐怎么出来呢?)

回去后大家可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下次课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

1 把盐藏起来

搅拌

加热对比实验

碾碎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