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优秀教学设计3篇 氓优质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1 11:24:4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氓》优秀教学设计3篇 氓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参阅。

《氓》优秀教学设计3篇 氓优质课教学设计

《氓》优秀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字词梳理

  匪:fēi 汤:shāng

  愆:qiān 徂:cú

  将:qiāng 裳:cháng

  载:zài 靡:mǐ

  于:xū 隰:xí

  说:tuō 角:jiǎo

  五、具体分析

  《氓》这首诗是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来叙事的。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一章 :写女子的定情。写出女子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我们可以从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女子的温柔。同时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专一,真切感人,又写出了女子的纯情和痴情。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热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 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后人。

  第四章: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三岁食贫”写出女子婚后的悲惨生活。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先写女子的辛苦;再写男子无情,女子不幸;后写“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顾影自怜,伤心不已。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对于男子的无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毅然决定与男主人公决裂。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这一章写女子的被遗弃和坚强。写出女子所受伤害之深。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过反省,变得刚强。

  从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清醒、刚烈的

  六、主题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七、布置作业

  1.复习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 。

《氓》优秀教学设计2

      活动1【导入】《氓》

  一、温故知新

  1.集体朗诵全文,思考:

  ⑴男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明确:男:急躁 无信义 自私自利

  女:善良 热情 任劳任怨 不畏贫苦 坚强

  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叶和斑鸠?这是什么手法?

  明确: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浓厚,或女子容颜润泽。

  以桑树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单薄或女子容颜衰老。

  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自陷情网,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

  比兴: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辞”

  比:比喻拟人 兴:借物抒情

  活动2【活动】《氓》

  二、拓展延伸

  1、听音乐,电影《刘三姐》藤缠树。思考,作者为何写藤、树等意象?

  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

  竹子当收你不收

  笋子当留你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

  空留两手捡忧愁

  连就连

  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连就连

  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明确:⑴所咏之物与欲咏之物必须具有相关性。

            ⑵所咏之物必须符合一定的情境。

  2、练一练

  合作探究:找出下列诗歌或歌词中哪些句子用到了比兴手法,作者为何从这些意象说起?并说说比兴手法的好处。

  关雎(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仍而生。

  陕北民歌 蓝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①,蓝格英英的彩②,生下一个蓝花花③,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蓝花花好。

  青线线蓝线线:绣花线②蓝格英英彩:蓝得发亮耀眼。 ③蓝花花:心爱的女孩子

  附:青线蓝线是如何发端,引出可爱的蓝花花的呢?这要从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地点语境,这首信天游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上,那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山连山,坡连坡,蜿蜒流过的黄河也是混黄的泥浆,在这样漫天漫地的黄色世界里,清澈的水是让人渴望的,是给人美感的,能让人想到水的那些颜色也都是美好的,歌词中的“青”和“蓝”就是能给人这样美好联想的颜色,而且还泛着动人的“莹莹”的光泽,所以是“爱死人”的。那么“线”在这里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呢?这又要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来分析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子的应具备的美德其中有一条是:“妇功”,也就是过去女子在家做的家务还有纺织、刺绣、缝纫一类的工作。线,就是做这类工作必不可少的材料,所以,“线”这个意象是和女子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以美丽的线起兴,引出动人可爱的女子蓝花花,就顺理成章了。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①牖:窗户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②荡子:浪游不归的男子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将①进酒(节选)

  李白 ①将(qiāng):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 “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这其中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为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3.教师总结:比兴的作用。

  结构作用:

  1、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

  2、暗示内容

  3、起过渡作用

  内容内容:

  1、唤起读者丰富联想。

  2、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活动3【练习】《氓》

  三、创作时间

  1.运用比兴手法,写一首小诗。

  活动4【作业】《氓》

  四、家庭作业

  1.研究性学习题目:《方文山歌词比兴手法之研究》。

《氓》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

  教师备课系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