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必备9篇】

时间:2023-11-18 11:20:17 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1

  一、研究背景

  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通过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四年级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小学生对奥运会感兴趣,对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密铺的特点,绘在方格纸上密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密铺,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2、过程与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探索、归纳、创造能力的思维习惯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承办各式各类比赛的体育运动场以其造型独特、雄伟壮丽的身影展示于世人的眼前。这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精华与现代科技完美的组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水立方体育馆,请看它的雄姿。(展示图片)

  2、教学过程设计

(1)任务一:请注意观察,水立方外墻装饰的花纹有什么的特色?请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种或几种乎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 。

  课件出示或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壁砖、地砖密铺场景。

(2)任务二:探索可“密铺”图形的特点:

  猜想:是否每种图形都能实现密铺呢?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五边形等八种基本图形。

  学法:

①分组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②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③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④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引导学生得出能密铺的图形的种类。

(3)任务三:归纳出可“密铺”图形的内在规律。

  问题①:在用三角形拼接的图案中,每一个顶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问题②:在用四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问题③:在用六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用一种多边形进行密铺,就必须使拼凑在每一拼接点顶点处各角之和为360°。是这些图形的内角和的是360的整数倍。

(4)任务四:让学生根据课本第110页的图案,选用一组,在方格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

(5)任务五(发散思维。拓展延伸):探索用两种平面图形进行密铺的可能性。

  问题:如果想让正五边形能密铺,你觉得应该加上哪个图形呢?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层次清楚的组织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折、猜想、归纳概括,推理和验证等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创设情境到问题探究,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如果结合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手段,效果更好。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2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通化县大泉乡天仁中心小学

  五年二班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扎扎实实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

  交流是信息反馈的过程,要强调群体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也能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人格。而写小论文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旧知基础上获取新知,不断地进行新的探求。以上几个环节是步步呈递的,学生只有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自己解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也才能有效地延伸和拓展。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每一次教学都能主动地自找资料、自我准备;活动过程能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二、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教育管理年同行,做法如下:

  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1、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2万元,硬化了操场、路道.

2、养成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治理校园首先要从卫生着手。我校通过制订《卫生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本学期专门成立了走廊\\\\楼梯卫生保洁教师节名,一名专职主抓卫生纪律理领导(毛忠辉)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卫生死角。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

3、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营造环境育人氛围。

  校园绿化注重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新投入5000元购置树苗、花苗学校绿美化建设.组织开展以“爱我绿色校园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活动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增加了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4、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围墙发言。教学楼内今年又投资2万余元购置浮雕、壁挂,使墙壁会说话,一进教学楼大厅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幅浮雕以“学”为主体,鼓舞着师生进步。一楼走廊以“安全教育篇”为主的宣传壁挂,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二楼以“学习篇”为主的宣传壁挂警示师生学习态度.三楼以“养成教育篇”为主的宣传壁挂时刻提醒着学生的养成习惯.四楼以“教师篇”为主的宣传壁挂指导教师的教风.操场围墙上由美术老师画上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图案,警示着学生安全意识.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教室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小天地.我校又投入4000元制作各种标牌设置,走廊、过道和室内统一制度框架与环境相协调的宣传图等,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5、加强校园文化信息传递,今年专门配备了影相拍摄员。投入1500元拍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学校还投资6000多元购置长号,组建了一支四十人的号队,运动会中获得了师生的喝彩。通过硬件设施建设,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班级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为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三、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活动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学校的绿化、建设等各方面的改进,

  让同学们了解、喜欢、热爱我们的校园。 活动过程:

一、汇报前的导语:同学们,自从我校申报绿色校园以来,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周围重新绿化,各种茂盛的树木、美丽的花草环绕着我们美丽的校舍。教学楼的走廊内增设了校园文化栏。我们能在这样清新、美丽的校园生活,应该感到无比自豪。

二、学生分小组汇报:

1、调查树木的名称和数量

  原因:校园里的树木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很多学生还不清楚。 教学步骤:询问自然老师,了解树木的名称,每个队员负责数2~3种的数量。

2、调查花的种类和摆放地点

  原因:让所有的学生的都能认识这些美丽的花 步骤:询问自然老师,了解各种花的种类。

3、测量草坪的长、宽和面积 原因:想知道草坪有多大?

4、调查校园里绿化中的一些不足和美化较好值得发扬之处 原因:想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更绿,更美。

  步骤:自己观察,发现校园绿化中的不足之处;访问同学和教师,请他们谈谈看法。

5、调查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原因: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同学们了解得不多。 步骤: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的资料。

6、调查校园内破坏绿色植物的现象。 原因:有些同学不自觉,经常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绿色植物。宣传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三、向同学宣传楼道内的校园文化知识

1、安全、防病、励志、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和赞美教育教学等

  各类知识。

四、传唱校园歌曲《校园多美好》

  课前一首歌,电子铃中播放,学生随唱。从优美的音乐歌声中

  感受校园的美好。

五、以文字、绘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心目中美丽的校园。增强对

  校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总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长了不少的见识,老师很感动,同学们能感受到校园的美好,并能为在这样的校园生活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努力学习,为校园增光添彩。

  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略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4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一乡镇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内容——圆,圆的概念是中心对称的继续,是后面研究扇形、弧长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2、数学思考: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3、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

  2、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细线、铅笔。

  2、学具:圆规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

  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

  3、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

  (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展示画图过程)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3、教师活动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4、师生共同归纳: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3)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

  5、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

  (1)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

  (3)教师活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

  AB,读作“圆弧AB”或“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ABC;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BC

  (三)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课件:车轮;课件:方形车轮)

  1、学生活动: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

  (四)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

  4、师生活动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

  解答: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

  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5÷20=0.575(cm).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圆的两种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作业:请做一个正方形的车轮,体会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车身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1、教师角色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探讨者。在引导学生观察、画图、发现结论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动态的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及车轮原理,激发了兴趣。

  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5

课型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变废为宝”这一主题下的一个子课题“诗情画意布贴画”,是活动实施阶段的一节实践体验课,在实践体验中又蕴含着方法的指导,教师巧设氛围,以诗为题,通过认真观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探寻布贴画制作的基本技巧,并通过教师适当的方法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在探索学习中,掌握制作布贴画的基本步骤,并能与古诗有机融合。

  2、在动手操作中,能创造出表现古诗意境的形象,并利用布这种原材料表现出来。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主体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4、在布贴画的制作与欣赏中,进行利废、节约教育。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在知识储备上也基本达到了探索要求,如,能熟练背诵许多古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功底,对色彩搭配也积累了很多的技巧与经验,并能熟练地使用剪刀等工具。

教学重点:

  学习布贴画的设计方法,了解布贴画的工艺特征。

教学难点:

  依据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粘的方法来制作一幅具有装饰意味的布贴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5分)

  1、(课件出示布贴画:牧童骑黄牛、小荷才露尖尖角、蓬头稚子学垂纶、江清月照人)能看出这些漂亮的图画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布)

  2、这些图画都是用我们生活中丢弃的废布剪贴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布贴画。(板书:布贴画)

  3、能用咱们学过的古诗来描述一下这些图画所要表达的主题吗?生自由发言。

  4、这些布贴画将诗与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诗情画意中探讨布贴画的制作。(板书课题:诗情画意布贴画)

(设计意图:以欣赏漂亮的布贴画引入,激起大家的研究兴趣,再配以古诗为题,升华了布贴画制作的意境,将学习探究引向更高层次。)

  二、观察范画,总结方法(约8分)

  1、仔细观察这些布贴画,如果我们也想制作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布贴画,该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

  2、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出制作布贴画的一般步骤。

(1)确定主题

  小组成员集体商讨,确定用哪句古诗作为主题。

(2)构思绘图

  先构思图画内容,然后将构思好的画用铅笔轻轻地画在纸板上。

(3)选材裁剪

  要根据设计稿的要求找合适的布料(包括不同颜色、质地)进行裁剪,裁剪出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注意:如果没有把握做到一次成功,可以用笔画在布料上,或先画在纸上再贴在布上然后剪下来。

(4)拼摆粘贴

  要将剪好的各种形状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贴在板上,贴的要牢固,画面要清洁干净,尽量避免弄脏。

(5)加工整理

  对里边进行整体的布局,装饰一下过于空白的地方,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范画,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到布贴画制作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同时,为后面的动手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约20分)

  温馨提示:

  1、小组成员五人一组,选确定主题,再合理分工。

  2、作品要体现出古诗意境。

  3、注意剪刀使用安全,垃圾随手扔到盒子里。

(设计意图:通过温馨提示,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同时让学生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并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收拾垃圾的习惯,这些都属于劳动技能课中的基本要求。)

  四、作品展示,介绍评价(约5分)

  1、小组把完成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这么多作品,你喜欢哪一幅?

  学生自由评价,并要说出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综合实践课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主题拓展:(约2分)

  1、给同学们一份礼物作为奖励。(屏幕出现:叶贴画、纸贴画、麦秆画、铅笔屑画、粮食贴画……)

  2、拓展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家里的废旧材料,制作一幅贴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拓展资源:出示老师提供的几个网址,有兴趣的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避免浅尝辄止,让学生把兴趣延伸到更广泛地领域,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学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6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本节课,学生以不同形式分组交流各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此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此活动,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他人的视角正确评价自己的实践成果与实践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此环节,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学会与他人共享研究的体验与体会,科学合理的评价实践研究成果。

二、活动准备:

1.通过亲身体验,写好体验日记。

2.根据同学的感受和爱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组内回忆、交流实践活动过程。

(三)分小组上台汇报。

1、互助小组汇报。

  小组长吴爽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本组搜集到的纸样及纸的不同用处。

2、快乐小组汇报。

  小组长公付鹏熙向大家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和生产纸张的过程。

3、进取小组汇报。

  组长闫意超向大家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及油纸伞、春联、纸风筝、纸灯笼文化特点。 4.、学习小组汇报。

  组长路倩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展示折纸作品,介绍作品折叠方法。

5、.群星小组汇报。

  组长刘小坤向大家介绍小组调查纸张浪费情况及调查数据,提出节约用纸倡议。

四、评价交流。

1.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学生们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具体表现,对自我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价。 2.学生互相评价:

  可以同一研究小组内组员之间互相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成果展示课让我和同学们更加喜欢综合实践活动了,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各个小组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同学们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动。希望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你们能更好地锻练自己,发展自己。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7

  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P63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灵活应用面积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过课堂练习体验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中进行美的渗透,培养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正确、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教学关键: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等实际问题。课

  型:实践活动

  教

  具:教学课件、一体机、小黑板。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明家最近刚买一套新房,引导学生观察。 2.师:小明家准备在厨房地面铺地砖,请同学们设计一下。

  二、合作讨论,设计方案

  1.师: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小明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1)第一种设计了180块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2)第二种设计用多少块地砖?(3)哪种设计较便宜?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可汇报交流:(1)2×2×180=720(平方分米)(2)720÷(2×3)=120(块)

三、巩固练习

  1.用两个边长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 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50页第8、9题 板书

  实践活动

  2×2×180=720(平方分米)

  720÷(2×3)=120(块)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自主学习找到围裙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围裙的制作。

  2、尝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围裙创作的奥妙。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围裙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制作经验。

  难点:在设计制作中能发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示范作品、制作的材料。

  学生准备:布袋若干、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魔术激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变个魔术,请同学们看看布袋变成了什么?

  生:围裙。

  师:老师穿上用布袋变成的围裙好看吗?

  生:好看。

  2、了解用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围裙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三部分组成:吊带(肩带)、围布、围带(腰带)

  师:围裙是家庭劳务的主要服装之一,都谁在家里穿围裙?

  生:爸爸、妈妈、奶奶给我们做饭…

  师:为什么穿围裙?围裙有哪些作用?

  生:保护衣服不被磨损、污染;保护家人不被烫伤;

  师:围裙有这么多的用途,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为家长制作一个围裙?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用布袋变围裙。(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活动一:初次探索发现方法

  1、观察比较: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布袋,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围裙,你能找到制作围裙的方法吗?

  2、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如何用布袋制作围裙,交流制作想法。

  3、预设困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预设困难,你认为在制作中,哪一部分会比较难?为什么?

【PPT】活动提示:

  A、小组合作学习用一个布袋尝试完成围裙的制作。

  B、汇报制作中出现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c、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克服困难,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来找动手制作吧!

  4、学生制作:教师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5、教师讲解:亲自示范演示剪腰带的方法

  活动二:交流困惑、解决问题

  1、展示围裙:请每组派一名同学穿上围裙到讲台前面进行展示。

  2、交流反馈:交流小组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三:积累经验、创新改造

  1、积累经验:全班进行交流,介绍制作的小窍门,提升制作经验。

  2、制作创新:请同学们结合大家总结出的方法和窍门,继续完善小组的围裙,进行大胆的创作。

  3、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辅导后进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1、展示评价:请各个小组展示你们的围裙作品,并简单介绍作品。

  2、拓展延伸: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围裙

  3、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好,能完成了围裙的制作。希望同学们积极准备参加“围裙创新设计大赛”的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9

  一、课题:春

  二、教学目的: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3.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写评析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二位同学即兴描绘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来提醒学生要抓住一些特征进行描绘,并向本课学习写法。

(二)检查预习:

  1.三人抽查背诵片断,

  2.二人上黑板默写字词。

(三)范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学生结合练习一听读时思考给课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抽签提问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异议的学生补充后教师评议。

  2.请学生思考第二段与后面各自然段的结构关系。并说明理由。

  采用自由发言式。(总分)

(五)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的春花图春草图:

  1.请一学生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3-7段的内容:

  2.抽查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

  五幅图: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4.解决 以下几个问题:

(1)读春草图,指出文章中分别从小草的哪一方面写的?

(2)其中的人物是什么的人?有何情趣?

(3)读春花图,写1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

  第一二个问题口头练习,第三问题写完后由几位同学朗读.

  后教师归纳:(此问题间接培养审判能力.) 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在家庭本上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二(A)

  第二课时

[三分钟演讲]

(一)检查复习:

  学生打开作业本,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再请两位公布自己的答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按上节课分析春花图的形式口头即兴分析春花图。

  大家评价由此进入本节课学习的情境。

(三)共同分析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1.学生分析春风图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风的?(结合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3.迎春图中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什么用意?

  以上三题要求学生列出发言提纲,后抽查任几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小结。

(四)指导朗读结尾三段

  1.齐声朗读,感受语句的优美及其中的蕴义,创设情境。

  2.思考:这三个比喻句各写出春天的什么特点?

(五)总结全文。

(六)堂上练习:

  1.堂上交流课后练习第二大题,教师抽查部分学校后教师归纳。

(A类)

  2.口头做阅读理解训练(A类)

  3.课后练习四:写一段话描绘春景的。(A类)

  写完抽几个全班交流六、布置作业:

  1.按要求预习《济南的冬天》(A)

  2.默写课文(B类)

  十、板书

  春

  朱自清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春花图(花争春)

  味:甜(果实)

(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二)绘春 触:抚摸

  泥土气息

  春风图(风唱春) 味: 草味

  花香

  鸟声 清脆 宛转

  声:

  笛声 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 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

(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 “美”

“力”

  十一、课后小结:

  本文的教学,重在感受而不在于分析,所以把几个图的分析用了较少的时间。而用了较多时间处理练习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