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12篇 中学物理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7 09:5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12篇 中学物理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12篇 中学物理教案设计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1

  物理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激光和激光的特性.

  2、了解激光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从不同的媒体中学习有关激光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安排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激光的科技电影片,发动学生收集相关材料,组织阅读、参观等均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以下两点:

  1、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激光与自然光比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普通光源发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频率单一.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颜色特别纯,

(2)激光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3)激光的强度特别大,亮度很高.

  2、激光的重要应用

  激光的应用非常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的重要应用有:光纤通信、精确测距、目标跟踪、激光光盘、激光致热切割、激光核聚变等等.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究竟什么是激光呢?

  2、激光是如何产生的?

  3、激光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通过有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激光的了解(可以参考媒体资料),物理教案-激光,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激光》。

  探究活动

  查阅有关激光的资料(激光器的种类,应用等)

  物理教案-激光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2

  关于物理教案设计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3

  初中物理第二册电压教案设计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V)

  1毫伏(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五)[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V)

  1毫伏(V)=1000微伏(μV)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4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案设计

  第四节 电和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

  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

[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

[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

[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

[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

[生]相同.

[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

[生]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吗?

[师]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

[师]同学们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生]两个瓶中温度不同.

[生]浸泡着镍铬合金丝的瓶中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高.

(引导学生分析)

[生]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

[师]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把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直的不行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演示.

[演示]电热切割(可让1~2位同学演示)

  如图,电阻丝和铜丝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的蓄电池组上.同时将相同的泡沫塑料板与电阻丝和铜丝接触(过一会).

[生]和电阻丝接触的塑料泡沫板被烧熔切开,和铜丝接触的没有切开.

[生]这说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生]就是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大家都同意后一个同学归纳的结论吗?

(同学们开始议论.教师提醒大家:他是不是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从实验考虑)

[生]电阻丝和铜丝在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

[生]应该说,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生]也可以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

[师]电阻所以发热,是因为…

[生]消耗了电能.

[师]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说明:

[生]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耗电的功率越大.

[师]电阻和功率具体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P=IU.利用欧姆定律I= .将二式中U消去,可以得到

  P=I2R.

[生]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板书)

[师]从上面表达式中,同学们能不能进一步了解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

[生]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师]同学们表达得非常好.请大家看书中“!”.在说到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关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变.

[投影]

  例题: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的电流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

  解:由题知:R=2 Ω I=2 A

  P=I2R=(2 A)2×2 Ω=8 W

  导体将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8 W.

  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要将电流的单位“A”一起平方,不能写成P=I2R=22 A×2 Ω=8 W,安培和欧姆相乘,不能得到瓦特.

[师]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

[生]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

[师]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

  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师]关于电热的利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比如…

[生]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电炉…

[师]同学们举出的都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都是常见的电热器.

  出示电炉(可用投影仪投影放大)

[师]电热器的主要部分是发热体.同学们观察电炉由什么组成?

[生]主要是炉丝即电阻丝.

[生]还必须有炉盘,电炉盘是绝缘材料做成的.

[师]从实际考虑,电炉丝应该有什么要求?

[生]电炉就是要靠电炉丝发热的,所以炉丝的电阻应该很大.

[生]炉丝还应有较高的熔点,这样它在发热时才不容易烧断.

[师]同学们以电炉为例说明发热体是什么做的?

[生]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教师出示“热得快”、电饭锅、电熨斗等电热器,并能将电饭锅、电熨斗的发热板取出让学生观察,向学生说明,其他的电热器也都需要用电阻大、熔点高的金属导体作为发热体)

[师]我们了解了电热器,大家能不能说说使用电热有什么好处?

[生]电热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

[生]热效率高,使用方便.

[生]能方便地调节,如控制温度,操作简单.

[生]…

[师]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电热的好处.但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电热我们是不需要的,还要设法防止.有关的内容,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电机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如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还会烧坏电机.

[生]有些导体上的绝缘材料会因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烧坏.

[生]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会发热.电视机后盖上有许多孔,就是为了能通风散热.

[生]电脑中还装有风扇,也是为了散热,减少电热的危害.

[生]老师用的投影仪上也装有小风扇,也是为了快点散热.

[生]农村抽水、磨面用的电动机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会,等凉了再用,是为了防止电热可能造成的危害.

[师]同学们对电热的危害及防止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一份电器的说明书,请大家仔细阅读,并分析说明其中的道理.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注意以下内容:将电器置于通风良好处;勿使电器淋雨或受潮,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应该通电一次.

[生]电器工作时,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是为了能使电器更好地散热、防止电热产生的危害.

[生]电器淋雨或潮湿会降低绝缘性能,使电路工作失常,影响用电器的使用.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要通电,是为了利用电热来驱潮,是电热的利用.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大家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知识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2.电热的利用及防止.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开放性的试题,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不必保证他们的意见都是百分之百正确,但学生必须认真做.

  2.导线相互连接的地方存在接触电阻.所以通电的时候,电能转化成热的功率较大,产生热量较多.因此,相互连接的地方比别处更容易发热,甚至引起火灾.

  五、板书设计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P=I2R

  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电热的利用

  电热器: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发热体:

  电热的优点:

(2)防止电热的危害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5

  一、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 功 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6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理解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的公式及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 认识密度

  1.如何辨别体积和外观均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

  我的方法是………………………………………………………………………………………………………………………………………………………………………。

  2. 如何辨别质量和外观均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

  我的方法是……………………………………………………………………………。

  3.当质量和体积均不相同时,如何辨别外观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

  我的方法是……………………………………………………………………………。

  4.右表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收集的数据,由数据可知:

①对于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②对于不同的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2和铝块1),质量…………………………,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以上两题均填“不同”或“相同”)

  5.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与…………………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读作“rou”)来表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种类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6.密度的公式ρ=m/v ,质量m的国际单位是…………………,体积v的单位是m3,密度ρ的单位就是………………,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的单位还有g/cm3,单位换算1g/cm3=………………Kg/ m3。

  7. ρ=m/v的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

  8.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 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

  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密度一般……………………。

  目标 密度知识的应用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当我们不能判断物质的种类时,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的公式………………………去计算物质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是哪种物质了。

  2.利用密度选择材料 ①飞机材料应选择密度较………………的物质,以减轻重量,便于起飞和运输;②拍摄影视剧中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密度较………………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3.利用密度公式去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①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质量,如要知道人名英雄纪念碑的质量,不可能用秤去测量,但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去测量纪念碑的长、宽、高,算出体积,然后用公式计算出质量;②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体积,如要知道自己的体积,不可能直接测量,但是我们可以容易地测出自己的质量,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基本相同,然后由公式代入计算就可以了。③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1L= m3= cm3;0.9×103kg/m3= g/cm3

  2.在横线上填出下列物质对应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余汽油的密度 。

(2)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的质量 ,体积 ,密度 。

(3)冰熔化成水,质量 ,体积 ,密度

  3.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可以知道,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比ρ甲:ρ乙=………………。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只比V甲:V乙=………………

  4.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0.7kg,用此瓶装某种液体,最多能装0.45kg。求:(1)玻璃瓶的容积。(2)液体的密度。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7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2) 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条形磁铁外部的磁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 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

  2.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和探究的过程,经历电生磁的发现过程,能简单描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 能在实验和探究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能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3) 在讨论、评估、交流中能用书面和口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初步有评估和听取别人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电生磁的研究和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知道电能生磁;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熟练应用。

  2.难点:熟练运用安培定则由电流方向判定磁场方向、螺线管磁极;由螺线管的磁极和绕法判定电流方向;由螺线管的磁极和电流方向画出螺线管绕法。

  三、 教学器材准备

  每组配电池盒一只,导线一根,开关、小磁针各一只,共14组;螺线管(有铁芯)一个,大铁钉一个,大头针若干,条形磁体一块。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复习提问:试画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并标明方向。

  师:古代人们把电和磁一直当作是两种独立的自然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发现,电和磁有某些现象很相似,如: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磁体也能吸引铁质物体;带电体之间,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而磁体间,同名磁极互相推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到18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在我们亲自动手重做这个实验,来探究电流的磁场。

(板书:二、电流的磁场 1 奥斯特的发现)

(二) 进入正课

  师:请同学们按照教材P38页图16—13连接好电路,将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入空格,注意,合上开关的时间要短。

(学生实验并讨论,将结果填入空格,教师板书: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其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教师用条形磁体吸引大头针,但是用打开的手电却不能吸引大头针,问学生为什么?)

  生:电流不够强,加大电流。

  生:多用几根导线

(教师把导线绕在铁钉上,未通电时不能吸引大头针,通电后能吸引大头针。)

  师:象这样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可以做成螺线管。

(板书:2通电螺线管)

(教师把通电螺线管靠近磁针,会发现磁针与螺线管相吸引或排斥。再把条形磁体靠近磁针,出现了类似现象。)

  师:上述现象表明通电螺线管和磁体一样也有磁极,它的周围也有磁场,那么它的磁场方向又如何呢?请同学们继续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将你的实验结果填入教材P39图16-16中,并尝试画一画它的磁感线分布图。

(学生实验讨论画图)

  师:你画出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图与什么图相似?

  生:条形磁体。

  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判定?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电流方向及导线的绕向决定。

(板书: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它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及导线的绕向有关。)

  师:每次都用小磁针来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十分不便,人们利用安培定则可以非常快捷准确地判定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板书:安培定则)

(结合教材P40图16-18和实物讲解安培定则,要求伸手与老师一起做,学生用一根导线缠绕圆珠笔,仔细观察饶线,前后位置关系,并假设电流的进出流向,做以下四种情况:)

(三)、课堂练习

  l、要求学生判断图1、2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做出具体手势,并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画出图1中小磁针的转动方向(顺时针转动)和图2中电源的正、负极。

  2、要求学生画出图3、4中螺线管的导线绕向,做出具体手势,并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画出导线绕向。

(四)、学生小结:我们重做了当年奥斯特做过的实验;我们重点用实验研究了导线弯成螺线管状后通电其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它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安培定则。

  五、作业

  教材P42—43 WWW 1--4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8

  初中物理《平面镜》的教案设计

  一、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生活中比较常见。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引起的。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象与虚象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学习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搜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3)德育和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对虚象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4、教材处理

  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学生对“虚象”和“虚象的位置”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所以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的方法;对于平面镜成像的次要特点采取“全放”的方法)

  5、设计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成相等的物体(替身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 _

(1)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2)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3)演示法(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在讲台上再完成一遍);(4)实验法。

  2、教学手段――板书、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三、学法

  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两人一组,相互配合)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这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9

  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弹力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B.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C.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 度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3、李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指在0.2N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为3.6N,则实际拉力的大小为( C )

  A.3.8 N B.3.6 N C.3.4 N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D )

  A.1N,0 B.0,1N C.2N,1N D.1N,1N

  5、小阳学习了弹力的知识后,发现给弹簧施加的拉力越大时,弹簧的伸长就越长.于是小阳猜想: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两端有钩的弹簧一根,已凋零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他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弹簧竖直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使其静止,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受拉力时的长度l0并记录在表格中;

(2)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弹簧的而一段使其伸长到一定长度,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拉力F,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并将F、l记录在表格中;

(3)逐渐增大弹簧受到的拉力(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仿照步骤(2)再做五次实验,并将每次实验对应的F、l记录在表格中.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阳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②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阳实际探究的是跟所受拉力的关系;

③针对小阳计划探究的问题,他应该补充的步骤是:;

④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弹簧伸长量;弹簧伸长量利用公式△L=L-L0。

  分别计算出五次弹簧的伸长量△L,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10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3.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

  1.准备物品

  塑料梳子、碎纸片、塑料直尺、铅笔、报纸、保鲜膜(或方便袋)。

  2.家庭实验

  拿一张薄纸,放在电视机荧光屏前。分别做开关电视机动作,注意观察薄纸。

  写出你的发现,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3.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1:利用准备的物品进行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

  2. 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 (会、不会)掉下来。

  3.阅读课本43页上半部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带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参照教材43页图13-4(若橡胶棒较大, 说 明

  由于教材中本节的内容较全面而充实,建议教学时尽可能依据教材。

  合作探究

  可用塑料圆珠笔壳代替)

  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摩擦时可将两根玻璃棒放在一起同时用丝绸摩擦)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与玻璃棒方法相似)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4.阅读并记忆课本44页上部的结论

  思考:如果已知一个物体带了电,我们能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出带电的性质?

  活动3.阅读教材44页【信息窗】和45页【加油站】

  活动4:完成教材44页交流与讨论

  说 明

  对于[信息窗]

  和[加油站]等部分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利用课件演示,以便于学生理解。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通路、开路和短路。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会画电路图。

  课前准备

  1.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电路的组成

  活动1:利用提供的器材,动手连接使小灯泡发光。(请注意:不要将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 观察电路由那些器件组成?你知道各器件的作用吗?

  2.阅读教材第×××页第×××段,说一说你连接的电路中的电流时怎样流动的。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

  活动2:阅读教材第×××页第×××段,完成下面的活动:

  将活动1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处于 状态;断开开关或取下一根导线后,观察小灯泡 光,此时电路处于 状态;如果发生短路,则 。 说 明

  合作探究

  三、电路图

  活动3:

  1、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的符号。

  元件 开关 电池 灯泡 电动机 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T形连接的导线

  符号

  2、画出活动1的电路图,。

  思考:画电路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让学生明白画电路图的方法,可强调元件的位置不要过于受电路连接的影响,知道“等效性”,知道“形变而本质不变”。

  2、可加强对学生进行画电路图或判断所给电路图正误的练习。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2.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能画出和识别串、并联的电路图。

  课前准备

  1. 收集信息

  观察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了解家庭用电器之间工作时是否相互影响。

  教室里的一个开关能控制几盏灯。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串联和并联

  活动1:利用提供的器材,连接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

  并画出电路图。

  对比电路图,你的连接方式跟其他同学的一样吗?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说 明

  合作探究

  活动2:

  讨论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刚才连接电路时遇到的问题,说出你们的体会。

  活动3:

  1、如果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的通断,则两盏灯可以采用(1) 联;(2)若采用 联则开关须处在 路上。

  2、画出电路图,使得电路中有两只开关,每只开关各控制一盏灯的通断而不影响另一盏灯的通断。

  3、按上图连接实物,进行实验,并记下你的发现。

  思考:教室里一个开关能控制多盏灯,这些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写或说出你的理由。 说 明

  要引导学生总结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多发现。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单位。

  2.认识电流表,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电流和怎样使用电流表,第二学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导体中的 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物理学上规定,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路接通时,电流从电源的 流出,

  经过导线、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 。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电流

  活动1:阅读教材第53页“电流”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电流的强弱,叫做电流。

  2、国际单位中电流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A= mA;1mA= uA。 说 明

  合作探究

  3、 叫做电荷量,用符号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活动2:阅读课本54页“电流表的使用说明”完成下列任务:

  1、如图1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A。

  图1

  2、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A。

  3、按下图所示连接电路,再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1)选用0-3A量程,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先对电流表进行“校零”,再闭合开关。这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

(2)换用0-0.6A量程,重新对电流表进行“校零”,再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

  思考: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说明合理选择量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选择多大的量程比较合理?为什么?

  活动3:就课本第55页的【实验探究】中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

  说 明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 复习回忆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2.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三、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有什么关系

  活动3:

  1、提出问题

  你认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要验证猜想,应当怎样进行实验?请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2)根据以上思路,说说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思考,讨论:

(1)怎样合理地选用电流表量程?

(2)为什么实验过程中要进行多次测量?

(3)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测量的好处是什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测出数据,记入设计的表格。

  5、分析与论证

  交流讨论测量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

  四、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4:

  1、提出问题

  你认为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3、结合“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完成该实验。

  思考: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相等吗?本实验中你是怎样避免 的。

  说 明

  第五节 测量电压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压的单位,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会使用电压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3.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课前准备

  1. 收集信息

  收集纽扣电池、干电池(1号、5号、7号)、手机锂电池、家庭用电器、工业用电等电压的信息。

  2.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电压和电压表

  活动1: 阅读教材第59-60页“电压与怎样使用电压表”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就是提供 ,电压用字母“ ”表示。

  2、国际单位中电压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电压的常用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 V;1V= mV。

  3、一节干电池提供的电压一般是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

  4、如下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V,若选用0-15的量程,则该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V。

  说 明

  1、教师要适当重视电压概念的引入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的作用)。

  合作探究

  二、实验探究

  活动2:

  1、阅读课本60页“电压表的使用说明”。

  2、请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一节干电池、两节干电池串联、三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这三次测量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3、要测量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和它的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应当怎样进行实验?请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进行实验,将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

  灯泡L1两端的电压 灯泡L2两端的电压 灯泡L1 和L2两端的电压

  通过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测并联电路的电压

  结合“测串联电路的电压”的探究过程。

(1)画出电路图

(2)设计表格

(3)根据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

  为什么家用电器要并联起来?

  说 明

  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1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黑板。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4所示。

  二、进行新课

  引言:看课本图13-12。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三、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1)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看课本图13#0;9,分辨哪个是定滑轮。教师边讲边演示。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1要求进行。参照课本图13-10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值,得出并板书:“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2.动滑轮:

(1)看课本图13-9,分析乙图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甲图中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乙图中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动滑轮。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图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图中的动滑轮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2)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课文实验2参照图13-11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板书:“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说明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3.滑轮组

(1)提问:看课本图13-15,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教师指出: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板书:“3.滑轮组:

①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提问: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什么?

(3)学生实验:按图5所示(出示小黑板或挂图)组装由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用4个钩码表示。先用弹簧秤直接挂钩码,称出物重。再用弹簧秤通过滑轮组拉钩码匀速上升,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即动力f的大小。研究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拉力大小(即动力)与物重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动方向。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12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加深对液化现象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液化放放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实验器材】

  圆底烧瓶、温水、酒精灯、铁片(玻璃片)、铁架台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秋天的早晨,荷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深秋的早晨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导语二 师:同学们家里做饭用的燃料“液化气”常温下是气态,它是怎样变成液态贮存在钢瓶里的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做一做】

  如图甲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

  取一干燥的铁片(玻璃片)放在瓶口上方。

【看一看】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么?

  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

  现象:瓶口上方有雾气出现;铁片底部有水珠出现。

【做一做】

  如图乙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取一蒸发皿放在瓶口上方,在蒸发皿内倒入适量热水。

【看一看】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么?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

  现象:瓶口上方没有雾气出现;蒸发皿底部也没有水珠出现。

【讨论交流】 为什么图甲中有水珠出现而图乙中没有水出现水珠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图甲上方温度低,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遇到冷时,会出现“白雾”而图乙上方温度高,所以不会出现“白雾”。

【试一试】请一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图甲和图乙上方的铁片和蒸发皿,说出手的感觉如何。(烫手)

【问 题】图甲和图乙上方的铁片和蒸发皿烫发手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说明水蒸气遇到它们时要放热。

  雨滴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分析总结)

【小结归纳】(板书)

(1)瓶中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上升,当在瓶口附近遇 冷 时,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做一做】课本图2-20,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

  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看不见针筒内的乙醚

  液体时,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是否出现了液态乙醚。

【议一议】这个实验中采用的液体方法是什么?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归纳】(板书)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想一想】

(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

  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答案:因为壹嘴处的温度很高,水蒸气无法放热,

  不能液化;而离壹嘴稍远的上面一段温度

  较低,水蒸气能够放热而液化成小水珠,

  聚集在一起,形成我们看见的“白气”。

(2)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怎样液化的?

  答案:石油天然气在常温下是处于气态,通过不断向钢瓶充入石油天然气,增大了钢瓶内的压强(相当于压缩了石油气的体积),使之在常温下液化。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三:液化现象

[例1]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

  答案: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镜面,液化成小水珠,使玻璃僮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后,镜面上的小水珠蒸发(汽化),使得镜面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变式1]有一种说法叫“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的位置向下,发现了一层均匀颁布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B.是水的蒸发现象

  C.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是水蒸气附着在上面

[例2] (05江西)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

  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

  的__甲__房间壶嘴的上方_小水珠_较多,判断出__乙__房间的气温较高.

[例3](03辽宁)请你根据图所展现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问题:他为什么看不清热锅中的食物?

  简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液化,使镜片蒙上一层小水珠.

  问题:砂锅上方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简答:是由于热汤内温度高的水先汽化成水蒸气,然后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

  形成所谓的“白气” 。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结】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拓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住在非洲的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存食物,一倍物理老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 利用水蒸发吸热 。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加快水的蒸发 。

  五、作业 《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