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案范文通用3篇

时间:2022-04-20 09:04:05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案,欢迎参阅。

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案范文通用3篇

第1篇: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的图形创造、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等过程,体会勾股定理的产生过程。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感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复兴努力学习。

  3、培养学生数学发现、数学分析和数学推理证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拼图证明勾股定理

  三、学具准备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方格纸、固体胶

  四、教学过程

  (一) 趣味涂鸦,引入情景

  教师:很多同学都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今天想请大家帮老师完成一幅涂鸦,你能按要求完成吗?

  (1)在边长为1的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

  (2)再分别以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向三角形外作3个正方形。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画法,最后班级展示。

  (二)小组探究,大胆猜想

  教师:观察自己所涂鸦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请求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再说说这些面积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面积边长

  第Ⅰ个正方形

  第Ⅱ个正方形

  第Ⅲ个正方形

  2、图中所画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请根据面积之间的关系写出边长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3、与小组成员交流探究结果?并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b,c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方法提炼:这种利用面积相等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等量关系的方法叫做什么方法?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究结果,并猜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最后班级展示。

  (三)趣味拼图,验证猜想

  教师:请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

  1、你能拼出哪些图形?能拼出正方形和直角梯形吗?

  2、能否就你拼出的图形利用面积法说明a2+b2=c2的合理性?如果可以,请写下自己的推理过程。

  学生活动:独立拼图,并思考如何利用图形写出相应的证明过程,再在组内交流算法,最后在班级展示。

  (四)课堂训练 巩固提升

  教师:请完成下列问题,并上台进行展示。

  1.在Rt△ABC中,∠C=90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a=6,b=8.求c.

  已知c=25,b=15.求a .

  已知c=9,a=3.求b.(结果保留根号)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问题,再组内交流解题心得,最后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帮助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教师:说说自己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运用等方向进行总结。

  (六)课外涂鸦,延伸课堂

  (1)在边长为1的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cab

  (2)再分别以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三角形外作三个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又会有什么新的数学发现?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最佳载体。它以简洁优美的图形结构,丰富深刻的内涵刻画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完美典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曾提出把“数形关系”(勾股定理)带到其他星球,作为地球人与其他星球“人”进行第一次“谈话”的语言。为让学生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得到更好的历练,在教学时,特别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知识的自然生发。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压缩理论传授过程,用充足的时间做练习,以题代讲,搞题海战术。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着,如果压缩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讲究知识的自然生发,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形成的体系也是孤立的,长此以往,学生必将错过或失去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机遇。在这节课上,不刻意追求所谓的进度,更没有直接给出勾股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开展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拼一拼的活动,学生在活动思考、交流、展示中,逐渐的形成了对知识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感悟。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勾股定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用自己所学的旧知识而获取新知识过程,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主动性,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在知识自然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二、注重数学课上的操作性学习

  操作性学习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这节课上,首先让学生动手画直角三角形,得出研究题材,然后又让学生利用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验证猜想。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既享受了操作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引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因为开放性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本节课在设计涂鸦直角三角形时,安排学生在方格纸上任意涂鸦一个直角三角形;在设计拼图验证环节时,安排学生任意拼出一个正方形或直角梯形,有意没指定画一个具体边长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就是不想对学生的思维给出太多的限制条件,给出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虽然探究的时间会更长,但这更符合实际知识的产生环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创造、发现和磨练,能力素养才会得到更有效的历练。

  四、注重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就是要求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涂鸦开始,再经历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的经历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如果有机会再上这节课,我想我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学生可能会给出的答案进行预想,以便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启迪,让他们走的更远。一堂课,虽已结束,但对于生命课堂的领悟这条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上下求索,做学生更好的支点。

第2篇: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能把已有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3、能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并会根据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及其三边,从而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于图形解决相关问题。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

  运用已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探索勾股定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想一想: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

  - 1 -

  (二) 探索交流,得出新知

  探讨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如图,在Rt △ABC 中,∠C=90° ∠C 所对的边AB :斜边c ∠A 所对的边BC :直角边a ∠B 所对的边AC :直角边b

  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a 、b 、c 三条边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1)我们先来探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某年前已经有数学家发现了,今天我们把当时的情景重现,

  A

  C

  a

  B

  请同学们也来看一看、找一找。

  如图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S A +SB =SC

  即:a 2+b2=c2

  也就是说: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议一议:如果是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是否还会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图

  分析: SA +SB =SC 是否成立?

  (1)正方形A 中含有 个小方格,即S A = 个单位面积。 (2)正方形B 中含有 个小方格,即S B = 个单位面积。 (3)由上可得:S A +SB = 个单位面积 问题:正方形C 的面积要如何求呢?与同伴进行交流。 方法一:

  “补”成一个边长为整数格的大正方形,再减去四个直角边为整数格的三角形 方法二:分割成四个直角边为整数格的三角形,再加上一个小方格。 综上:

  我们得出:S A +SB =SC

  即:a +b=c

  2

  2

  2

  C

  - 2 -

  a

  B

  也就是说: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概括: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数学语言描述:

  如图,在Rt △ABC 中,a 2+b2=c2

  (用多媒体简单介绍勾股定理的名称由来、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及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x 的长度 5

  注意:要根据图表找出未知边是斜边还是直角边,勾股定理要用对。

  从上面这两道例题,我们知道了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已知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即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 如图,在Rt △ABC 中

  (1)若已知a ,b 则求c 的公式为:c =(2)若已知a ,c 则求b 的公式为:b =(3)若已知b ,c 则求a 的公式为:a =

  a +b c -a c -b

  22

  22

  2

  C

  a

  B

  2

  例2: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C=900, A

  (1) 已知: a=5, b=12, 求c;

  (2) 已知: b=8,•c=10 , 求(3) 已知: a=

  3, c=2, 求 请同学们利用这节课学到的勾股定理及推论解决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

  电视屏幕:

  解:在Rt △ABC 中,AB=46厘米,BC=58厘米

  由勾股定理得:AC=

  ?

  D

  A

  46AB

  2

  +BC

  2

  2

  =46+58

  2

  ≈74(厘米)

  ∴不同意小明的想法。

  - 3 -

  58厘米

  C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已知两边,可以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2) 运用“勾股定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利用图形找到未知边所在的直角三角形; ②看清未知边是所在直角三角形的哪一边; ③勾股定理要用对。

  (五)练习巩固

  (1)、如图,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8米处断裂, 树的顶部落在离树跟底部6米处,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

  (2)、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经常有同学为了少走几步而走捷径,

  于是在草坪上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们这样走少走了步.

  (每两步约为1米) 3 (3)、已知:Rt △ABC 中,AB =4,AC =3, 则BC 的长为。 (六)作业

  1. A、B 、C 组:课本第69、70页,习题 第1, 2,3题. 2. A、B :练习册33、34页

   :课本第71页“阅读与思考”,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

第3篇: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案

一.定义

1.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二.重点

1.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

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

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

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开业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

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

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