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精华7篇

时间:2023-11-15 10:37:15 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 篇1

简析:

  这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有一篇例文,例文开始叙述了《海伦。凯勒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在叙述书内容的基础上描写了自己读完后的心得和收获,并且在最后以海伦。凯勒的一句话作为总结,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全文洋溢着小作者真挚的情感。读完这篇读后感,让人有一种读书的欲望,这就是一篇成功的读后感。

设计理念:

  1.突出读是写的基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目标:

  1.在例文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你的小学学习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书是什么?你读完后有什么话要说呢?

  1.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2.导入主题:同学们说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习作——读后感。(板书:读后感)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活泼的谈话、交流,让学生对读后感有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谈话,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老师相信,一本书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给你带来的启迪和感受。

  2.下面请大家阅读张佳星同学读《海伦。凯勒传》后写的一篇读后感,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的。

  3.自主阅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体会这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

  4.交流例文中蕴涵着的读书感悟的写法。

(1)读后感的一般模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所读书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谈感受、文章总结。

  让学生体会到详写和略写

(2)品味感的写法。读后感重在感,感想该怎么写呢?再读第二段,看作者如何来写感受的?

  先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主人公进行评价,然后联想到自己、联想到别人、联想到现实

(3)这篇文章是怎样结尾的?

  这篇文章以海伦。凯勒说的一句话结尾的。

三、拓展的写法。

  1.结合你以往写读书感悟的方法,大家说一说,感想还可以怎么写?

  学生小组讨论,读后感的写法。

  2.体味结尾写法。说说还可以怎样结尾呢?

  小组讨论,结尾该如何去写?

  3.体味文章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题目就是文章的窗户。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怎样的?你还能把它改为?这是一个直接题目,还可以是间接题目,你能替张佳星的文章安上一对漂亮的眼睛吗?

四、锦上添花

  叮嘱同学们在写这样的文章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师生互相补充:

  1.读后感要重视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没有读的感是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潜心的读书,不能把书读透,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来。

  2.感想要切合自己选择的“点”来写,不能前矛盾或者离题万里。

  3.感想的情感要真挚,语言要朴实。

五、明要求,学生动笔习作

  板书

  读后感

  拉出来 主要内容

  飞出去 深刻感受

  拉回来 总结全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 篇2

《小熊住山洞》教案

  一、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年段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三、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四、设计思路:

  1、由于本课语言浅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全文不注音,但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学习课文。故在设计上应注重教材的整合。主要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通过读感悟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从而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

  2、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3—6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喜欢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说哪幅图,并把相应的段落读好。不必按部就班的按课文内容进行,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3、注重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美。

  1、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展示森林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对森林的向往,初步感受林中环境之美。)

  2、今天,小熊还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里呢?(住在山洞里,生说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块去他们家看一看吧!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①看图:(课件展示插图一)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朗读:生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第一、二自然段朗读。(采用自读——-指名读——-生评价——-齐读的方式进行)

  2、学习第七自然段

  同学们,小熊家周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造一间房子太容易了,那小熊一家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七自然段)你能读好第七自然段吗?(采用生练读——小组比赛读的方式进行)

  3、图文对照学习第3—6自然段,感悟美。

(此环节是从看图感受美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把对环境美的感受,对小熊一家行为美的认同、赞扬都包含在其中。)

①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展示林中一年四季的4幅插图,学生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②读一读。

  读出与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教师相应点拨指导,读出景色之美。“舍不得”三个字应请轻地读出爱惜之情。(采用灵活的形式朗读,如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等)

③演一演(表演读)

  配乐连续读3—6自然段,边读边加上适当的动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表达美。

④想一想:小熊一家不砍树的原因,假如砍了树会有怎样的后果?

  4、学习第八自然段

①看图:小熊一家宁愿住山洞也不砍树造房子。他们这种做法受到小动物们的赞扬,你瞧,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展示插图5)生观察后说图意。

②朗读:指名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③练习:在读完“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后”,练习课后的读读说说。

④思维拓展:小动物在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就选哪个说)

(三)情境模拟,运用语言。

  记者采访小熊一家(小组合作模拟练习、表演)

(四)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环保资料,并询问学生从哪里了解的这些信息。

  2、小熊一家为了保护森林一直住山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 篇3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5.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 篇4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考查本课生字及新词的掌握情况,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能力训练点: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3、德育渗透点:自主感悟,体会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在生活中,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表达美。

  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2、学生学法:读中感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公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与《白鹅》的对比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了解“反语”的写作特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激趣导入,组织学生阅读感悟与讨论、交流,提供媒体展示;相机点拨。

  2、学生活动阅读感悟、小组讨论、汇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白鹅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是_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白鹅会有哪些特点呢?

  3、板书课题:在白鹅的中间加一个字鹅。白公鹅齐读课题

  让学生说说今天的课与上一节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

  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逐段读文。

  3、阅读提示: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

  4、小组学习汇报。

  师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玩相

  师:好一只用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呢?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列表,引导对比阅读

  ⑴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⑵从表中你发现什么?

  (相同点、不同点)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⑶小组讨论:

  同是白鹅,但不同的作家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⑷生汇报,师归纳总结:

  相同点:抓住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

  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突出其高傲。后者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荣膺,再解释说明中写出白鹅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也应抓住事物特点,突出其特点。

  2、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文中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表示注释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表示话题转移。

  四、品读词语,体会感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 篇5

  本次教学内容共分三大板块,即“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我的作品”,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1、“我来试试”板块中的“读一读”,通过读句子,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2、通过“我来试试”板块中的“想一想,说一说”中看图,读词语,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的有趣。3、通过 “我的作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4、完成“探究与发现”中的“看图说反义词”让学生自己发现反义词的特点,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反义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课时完成:1、“我来试试”板块中的“读一读,认一认”,主要是通过一首儿歌,让学生了解太阳东起西落的自然规律,并学会认生字“朝、晨、早、昏、晚”;2、“成语《专心致志》”,使学生了解“专心致志”的意思,积累成语。3、通过“写一写”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了解太阳东起西落的自然规律,并学会认生字“朝、晨、早、昏、晚”;了解并发现AB式转化为BA式的词语,初步感知语言的有趣;积累语言,联系语感;了解成语故事《专心致志》及其含义

  2、通过看图说反义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一写,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我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式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互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读读写写,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创设情境 乐在其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创设情境,设计游戏,语言激励,让学生乐于学习。

  根据本次《语文乐园》各题之间的联系,我打破教材安排的顺序,将 “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作品”和“看图说反义词”放在第一课时,而在第二课时完成“读一读,认一认”、“学习成语《专心致志》”,和“写一写”。在每一课时中,我都根据各题之间的联系创设适当的情境。如:第一课时,我首先让乐乐为大家带来了许多客人,他们在本课时的各题中出现:太阳公公、乐乐的爸爸、梅兰芳、小蜜蜂,这样做,让学生确立《语文乐园》的主人的角色。接着,我以太阳公公给我们带来礼物为学习的开始,其后还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课件让梅兰芳与学生交流,引入“读一读关于梅兰芳的句子”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完全融入学习活动情境中。接着由梅兰芳激励性的话语请出乐乐和爸爸,引出下面的学习“看图说反义词”。最后由小蜜蜂引出“想一想,说一说”第二课时,我以“祖国的语言文字生动有趣”为主线创设情境:通过学习儿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诗歌特有的韵律与节奏,通过学习成语,了解每一个成语中都藏着一个富于哲理的故事;通过创设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产生想写好汉字的愿望,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写一写”。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妙趣横生,水到渠成。

  二、自主学习互动合作

  现代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我设计的问题经常是:“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给了学生亲历观察、发现、想象的过程,实现一种主动的构建,使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发现、感悟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如果在互动合作中进行,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第一课时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安排了许多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如:1、在“读一读”的学习中,我安排了“读给同位同学听”,“学习小组中表演体会,讨论交流”、“老师、男生、女生分句比赛读”这几个互动合作学习的环节。2、在“看图说反义词”的学习中,我安排了“在小组里讨论合作,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反义词都记下来,看哪组找得最多。”的教学环节。3、在“我的作品”中,教师安排了男女同学的比赛,教师与学生比赛的教学环节。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小结:“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老师们一定会对你们刮目相看!”。学生在互动合作学习中兴致高昂,学习效果显著,教师的总结更激励了学生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来我们《语文乐园》的客人可多了,大家想见见他们吗?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呢!乐乐和爸爸也来了,还有京剧大师梅兰芳,看,辛勤的小蜜蜂还要给我们尝尝它酿造的蜂蜜呢!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吧!(课件出示:太阳、乐乐和爸爸、梅兰芳、小蜜蜂和蜂蜜)

  二、我的作品

  1、师:让我们先来接待太阳公公吧!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课件出示:太阳公公: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引导学生领会太阳是圆圆的,跟“圆”有关)

  3、那么还有哪些事物中藏着“圆”呢?(教师对有创意且合理的学生的回答给予重点鼓励。)

  4、师:别着急,“红”还等着你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呢!

(出示:红: 、、)

  老师有个提议,请男女生比赛说一说,看谁的.反应快,谁说得多,黄老师来当裁判。现在宣布比赛规则:男女生举手,一方说一个,哪一方在裁判倒数五声后还没说出来就为败,另一方则为胜。比赛开始,女同学先说。

  5、老师宣布比赛结果。下面老师和你们比一比,好吗?

(出示:香:、)

  7、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的作品一定更出色,请大家把你想到的词语写下来吧,看谁能写得和说得一样好。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8、作品展示,评议

  9、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作品真棒,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来向我们祝贺啦!

  三、读一读

  1、激趣

(课件出示:京剧大师梅兰芳,配音:同学们,刚才你们和老师一起,互助合作,完成了精彩的作品,祝贺你们!下面,请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读好下面的句子吧!)

  2、课件出示: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

  梅兰芳的眼睛变得有神了。

  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1) 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认为自己读好了,就读给同位同学听一听,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2) 学习小组中表演体会,讨论交流三句话在意思上的不同,教师巡视指导

(3) 班内交流:(引导体会三句话所描述的程度是逐渐加深的)

(4)老师、男生、女生分句比赛读,读出语感。评议

  3、小结:(课件出示梅兰芳)瞧,梅兰芳的眼睛好像真的在说话,他在说什么呢?我想他现在一定会说:同学们,你们的合作精神真让人感动,在下面的学习中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同学们再见!

  四、看图说反义词,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1、师:送走了梅兰芳先生,我们看看又有谁来了?(课件出示本题插图)

  2、这是乐乐和爸爸的一张合影,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从刚才的同学的回答中,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几组显而易见的反义词:高——矮、长——短、粗——细)引导学生读一读。

  4、这组照片中还藏着好多对反义词呢,请你们自己先认真地找一找,看能不能把他们都找出来。

  5、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合作,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反义词都记下来,看哪组找得最多。

  6、班内交流合作成果:比赛《开火车》。规则:每组派代表轮流说找到的反义词,各组说的反义词不能重复,哪一组说不出来就被淘汰,以坚持到最后的组为胜。

  7、教师小结:

  没想到,我们能找到这么多对反义词,了不起,真是团结力量大呀!

  五、想一想,说一说

  1、师:读得这么认真,大家说得这么好,现在一定有点儿渴了,让我们一起去品尝一下蜜蜂酿造的蜂蜜和水井里的井水吧!(出示:蜜蜂——蜂蜜,水井——井水,以及相应的图形),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讨论。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是啊,把一个词中的两个字互换位置,就会得到另一个与原来的词语意思相关的新词,它们就像一对亲密的姐妹,多有趣呀!下面还有两组这样的词语想找到他们的姐妹呢,请你们帮帮他们吧!学生在书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3、作品展示,评议

  4、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么有趣的词语,请你们仔细的想一想,可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5、学生自由说,教师点评,特别鼓励有创意且合理的回答。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互助合作,收获真不小呀!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老师们一定会对你们刮目相看!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 篇6

  识字8

  综合课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识字和积累谚语

  写字,尤其是“北“的字型。

  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的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赶快找出来。(也可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文,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二、写字教学

  1、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字,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里面不是羊)

  3、学生描红、书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的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三、自读课文

  四、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像诗一样,很美)

  (2)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1)多媒体课件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

  (2)第二句:结合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

  (3)读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4)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5)朗读课文。

  三、积累

  1、记背本课谚语。

  2、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8、识字

  娥眉月 将有雨

  月团圆 天将暖

  辨西东 气转寒

  知南北 要穿棉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 篇7

  教学目标

  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

  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你从这些事中,看做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 “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因为买《山海经》 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对她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得知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

  新的敬 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白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字有亲呢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学生的总结大意对即可,语言不求一致,重在学生自已讨论解决问题。不到位之处教师可点拨)

  [过渡]

  从总体上来说,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尊敬、喜爱的。尤其课文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可是为什么在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应该怎样理解?长妈妈具有怎样的性格?

  四人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讨论明确: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阿长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在写法上也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重点。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使我们了解了长妈妈这个鲜活的人物。

  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解释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

  指名学生朗读19~29段。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 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讨论明确:

  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

  求之不得,“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

  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我”认为对她说了没有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了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想到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

  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平时对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却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在孩童眼中,长妈妈似乎真的“有伟大的神力”。前面写阿长讲完长毛的故事,“我”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虽然是描摹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成分;而此处再写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语气显得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

  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小结

  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就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

  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为孩子倾

  注的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动了鲁迅,因而阿长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