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12篇

时间:2023-08-30 18:52:16 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

  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②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三)小结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思路

  学生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将认识商业的领域扩展到了解从事商业工作的人们。四年级的学生对从事商业工作的人的认识十分浮浅,对于内容的安排,一方而是让 学生对商业活动的分工与合作有一个了解;另一方面是要了解买卖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商业,正是从事商业工作的人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千家 万户的生活如此更利,他们应该获得我们的尊重和感谢,要遵守购物的行为规范,要做文明顾客。无疑,教学的重点在后一方面。

  了解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商业和商业工作者以后,自然过度到要做文明顾客这一层面。所以学生对前面的内容理解、体验得越透彻,对后面内容的探究也就会越积极主动。

  文明顾客不仅仅是讲礼貌,还表现在遵守购物行为规范,如:自选商场如何买东西,书店怎样选购图书等等。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采用小品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商业工作者的情感;感谢他们提供的服务,初步树立购物的行为规范,做文明的顾客。

  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的能力和与调查对象语言交流的能力。

  知识:

  了解商店里不同人们的工作,知道怎样做一个文明顾客,初步知道和形成购物的行为规范。

  教材释义

  第47页通过几张图片,反映买卖中人们的一些表现,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分辨购物中顾客行为的`对与错。教师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怎样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顾客。

  第48页的图片,引导学生收集买卖时的文明用语,认识在自选商场购物时要遵守商场的规定,引导学生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顾客。

  第49页的三幅图片,介绍了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百货大楼优秀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以及商店售货员热情周到服务的情景。

  第50页通过小小百货店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商店也是人们交往和沟通情感的地方,个体工商业者为繁荣商业、便民服务做出了许多贡献,引导学生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和服务。随文配有两幅插图。

  学习准备

  1.观察和收集商业买卖活动中的礼貌用语;

  2.调查自选商场的购物规则;

  3.为学生的小品表演准备场景:教室桌椅的摆放、表演“舞台”的准备;

  4.角色扮演的道具:工作服、工作帽等。

  5.师生准备几种“商品”,广告牌一块,“代金券”每人20张(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各一张,1角八张)等。

  教学指导

  1.辛勤工作的售货员

  (1)建议老师结合阅读优秀售货员张秉贵的故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商店里的售货员怎样为人民服务,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一次买东西的经历。教师要估 计到有的学生可能会从负面谈这个问题,也不奇怪,因为现实生活里确实也有个别售货员服务态度欠佳,教师正好利用这个案例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与做 文明顾客结合起来。

  (2)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请学生表现商店里工作的人们怎样分工合作。老师最好在课前鼓励学生到商店里调查或和从事商业工作的 家人、邻居沟通,了解商店工作的分工、合作。在学生的活动中,看哪个小组反映得真实、生动、全面。

  2.做文明顾客

  (1)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顾客与售货员在买卖中。学生要自己设计情景、对话,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加表演,然后大家围绕最真实、最有意义、最生动、最有创意、全员参加等方面进行评议,选出最佳小组。

  (2)分小组讨论:在购物中买卖双方应该具有的礼貌用语、行为规范。

  (3)专题小品表演: “在自选商场购物” “在新华书店买书”,然后全体讨论买东西时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4)让学生完成写礼貌用语等项目,相互交流。

  3.小小百货店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社区商店热情周到地为附近的居民服务,同时在与附近居民长期的买卖过程中,建立了诚信与亲情。结合这个故事,可请学生说说自己或家人在买东西的经历中一件难忘的事,一位热情的售货员等。

  建议教师仍然以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个体经营者的工作。例如他们的自立自强,不等国家、不靠单位,依赖自己的智慧与双手,靠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

  也可以请父母是比较成功的个体经营者的学生谈谈对父母工作的认识。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个体经营者对社会的贡献。当然学生也可能会涉及出售假冒 伪劣商品,不讲信誉、欺诈顾客等事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他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可启发学生认识到这样做只能失信于民,断了自己的买卖。教师不要怕 学 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是心中有数,有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什么内容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怎样选购商品以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同时商店是公共场所,每天都有很多的人来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我们还应该做一个文明的顾客。(过渡)

  【讲授新课】

  一、做文明顾客(板书)

  老师: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做一个文明的顾客呢?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七页,我们看看图中的同学的做法好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该如何做一个文明的顾客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文明顾客就要用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来购物,遵守购物场所的规则,大家知道哪些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八页,看书上给我们列举了哪些文明语言和自选商场购物的注意事项?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不文明购物”;图片“购物乱放”、“不文明购物”、“文明只差这一点”、“要文明购物”、“礼貌没到”;还可给同学讲文本资源中“超市购物要文明”、“一些消费者在超市的不文明购物行为”、“文明顾客”的知识。)

  老师:大家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购物经历呢?给大家说说吧!

  学生:(略)

  老师:我们能够顺利的购物,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与售货员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过渡)

  二、辛勤工作的售货员(板书)

  老师:当我们购物时,总会看到售货员辛勤工作的身影,为顾客尽心尽意的服务,大家见到过吗?把你看到的讲给大家听。

  学生:(略)

  老师:我们可以打开课本第四十九页,看图中的售货员阿姨是怎样为顾客服务的?

  (还可让同学读一读课本第五十页的小短文。)

  学生:(略)

  老师:就是有了这些售货员阿姨们的辛勤工作,我们才能顺利买到我们如意的商品,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视频“永远的丰碑: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张秉贵”、“文明购物靠大家”;图片“热诚服务”、“热情服务”。)

  老师:售货员阿姨(叔叔)们的工作是辛苦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做一个文明的顾客。你会怎样尊重售货员的劳动呢?

  学生:(略)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买与卖的过程,进行模拟商品买卖活动的表演。(过渡)

  三、尝试买与卖(板书)

  (一)商品买卖活动前准备

  1.学生分组讨论,角色分配。

  2.商店的布置。

  (二)商品买卖活动表演

  1.表演同学进入角色,进行表演。

  2.学生买卖商品,教师巡视。

  (三)评选“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和“优秀促销员”。

  1.在我们的商品买卖活动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和优秀促销员,你认为哪些同学应该获得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优秀促销员呢?

  2.学生评议

  (最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活动后的体会写下来,说一说。)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怎样做一个文明顾客,初步知道和形成了购物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尊重商业工作者的情感。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张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

  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又是怎样影响与改变我们生活的。教材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交通的作用,增强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但对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就想凭借《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文本,引领儿童进行一次触动心灵的成长之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①找一找走进我们生活的外地物品。②了解本地外销产品及交通建设发展状况等。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通”

  1、播放北京奥运交通实时画面以及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视频。

  2、师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奥运和本县实际生活背景导入,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活动二:“结合生活,谈论交通”

  1、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活动:衣、食、住、行与交通的密切联系,学生可收集照片、图片、新闻、数据等资料(课前)。

  2、小组相互交流各种资料,谈谈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

  3、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画出它的运输经历,感受交通对生活的作用。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集众人的智慧于一体,在活动中做到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从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三:“交通使山区变了样”

  1、课件出示:我县以前山区生活、经济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引导学生对“要想富,先修路”开展讨论。

  3、课件出示:山区里由于有了交通后,人们生活和生产发生的变化。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提供材料,引发学生经历;前后对比,感受交通魅力。】

  活动四;“课外延伸畅想交通”

  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开发我县交通的方案,着重描述交通开发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

  制定交通方案,让学生体会到品德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板书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本节课力求体现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理念。

  1、生活化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范例,它给予教师巨大的创作空间。在目标的引领下,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会使课堂更富个性风采,更富创意。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我县县情,特别是展现我县山区的变化,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这些新颖有趣的信息补充,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相得益彰,不仅提炼出对生活的新的感悟,还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切与热爱。

  2、过程性探究

  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材料,我安排四个活动,让学生经历感知、谈论、辩论、畅想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掌握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活动中也得到情感的体验。

  3、创造性实践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因此,本节课我拓宽儿童实践的渠道,课前了解本地外销产品及交通建设发展状况;课中分成四个小组开展活动,作探究性的实践;课后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开发我县交通的方案,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08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在自然灾害面前》。

  学情分析

  “自然灾害”对于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相对遥远的话题。说到遥远,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并没有发生过重大的自然灾害,没有体会到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那种痛苦,也就不会对自然灾害的无情有什么很深的感受。而本课的活动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深刻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性,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到底怎样才能拉近学生与话题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所感悟呢?找准切入点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和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教学难点是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的方法。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比如:通过“小实验”这个活动,使学生知道灾难来临应如何撤离。通过“自救模拟”学习沉着冷静的应对灾难。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我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精心设计体验活动,试图在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提升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拉近学生与话题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从身边的雪灾谈起、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探索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原因。

  第二课时:灾害预防预报有良方、小测试、自救模拟。

  第三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

  能力目标: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自救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

  教学难点

  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制作课件,世界地图。

  学生准备:搜集了解到的自然灾害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并填写调查表,

  制作灾害标记牌。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64—67页内容,话题为“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68—70页内容,话题为“灾害的预防与救护”。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71—72页内容,话题为“灾害无情人有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从身边的雪灾谈起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雪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2.师:还记得2008年初,下了17天,席卷了中国中部与南方,包括武汉的那场大雪吗?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3、 小结:此时飞舞的雪花不再是美的化身,而是大自然的怒吼声,它已演变成了一种灾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雪灾谈起,通过情感上的对比与衬托,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活动二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

  1.师:除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雪灾,在同学们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自然灾害是什么?(课件:汶川地震发生时的视频)

  2.师:汶川地震,中国之痛!这次地震究竟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危害呢?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点交流)

  (1)危害之一:人员伤亡

  (课件:出示照片一:被掩埋的孩子紧握拳头;照片二:一群死难学生遗像)

  师:看看这组数据,遇难:人,受伤:人,失踪:人。地震中,有多少这样花季的孩子生命悄然而逝?地震中,又有多少个的生命戛然而止?(板书:人员伤亡)

  (2)危害之二:精神创伤

  (课件:出示照片三:孩子恐惧的脸)师:看到这张照片的孩子,你们想到什么?这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的精神上的创伤?(板书:精神创伤)

  (3)危害之三:经济损失

  师:你们还了解到其它哪些危害?(房屋倒塌、道路塌毁、损失金额……)

  学生上台展示汶川地震后的图片,教师演示课件补充图片。

  师:看到地震前后这样截然不同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把这些损失都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呢?

  师:它相当于整个国家当年总收入的十二分之一,这还只是直接经济损失。1976年唐山大地震,直到1986年,唐山重建才基本完成。算算花了多长时间?(十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经济损失)

  3、小结:看来,大自然一旦发怒,带给人们的危害极其巨大。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照片、数据的一系列真实的再现,使学生深入感受灾害的危害之大。

  活动三从自己生活的武汉的水灾入手

  1、师:尽管世界上地震发生的区域很广泛,但我们并不必恐慌,因为武汉不处在地震带,一般不会发生地震。倒是另一种自然灾害时常困扰着我们武汉。你们知道是哪一种吗?

  2、师:1998年咱们湖北地区就曾发生过一次重大水灾,这次水灾还殃及那些省份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3、师:他们都位于长江流域,水灾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区域性。这次水灾还造成了哪些危害?

  4、小结:水灾也给我们造成生命的威胁、经济的损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自主在心中思,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活动四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

  1、师:除了上述几种自然灾害,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每年都会发生其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呢?(教师相机演示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2、小结:每种自然灾害都会让我们生命、生活受到影响。

  设计意图: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了解其他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性。

  活动五探索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原因

  1、师:人们都说:自然灾害是“天灾”,人类无法预测,我们害怕、恐惧。特别是近几年,大自然发怒的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师:在上网搜集资料时有这样两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现象一:(课件:出示1954年和1998年水灾流量与水位对比统计图)这两张统计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98年洪水的流量没有54年的流量大,水位却普遍比54年的水位高。为什么呢?

  3、师:再看现象二,武汉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不常下雪,为什么2008年初,气候会那么异常,暴雪成灾呢?

  4、小结:天灾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呢?我期待着你们能找到答案,能和我一起共同探索,让自然灾害对我们人类造成的危害小一点,再小一点。

  设计意图:提出质疑,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让其在探询到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因素后发自内心地想要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板书设计

  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带给人们的危害极其巨大

  人员伤亡精神创伤经济损失

  第二课时

  活动一灾害预防预报有良方

  1、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逐步认识它的规律,依循规律,采取相应得措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力求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板书课题)

  2、结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68页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古代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3、师: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科学仪器———地动仪。它是人类用科学方法观测地震的开端。

  4.师: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和途径更加多样,也更加科学了,现在,有哪些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高科技手段呢?

  5、师: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细心观察,总结了哪些预测自然灾害的经验和谚语呢?(板书:依循规律采取措施)

  6、小结:瞧,灾害的预防预报费方法真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收集、整理、交流的探究性学习开放式活动中,了解一些人们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手段。

  活动二小测试

  1.教师选择一个瓶子表示巷道,里面装各色的球表示人。当灾害降临时,学生试着演练一下怎样能又快有安全的跑出去?

  2、从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

  3、小结:灾难来临时,我们要冷静沉着迅速有序的撤离。

  设计意图:在自主参与的小测试模拟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键时刻,迅速有序紧急疏散的重要。

  活动三自救模拟

  1、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又应该如何做呢?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组选择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创设情境,设计演练内容。

  (1)如果预报将有地震或洪水发生,你和家人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高层的楼房里,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正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时你该如何办?如果你正在马路上,这时你该如何办?

  (3)如果山洪正向你居住的房屋袭来,你和家人应如何躲避洪水?

  (4)如果不幸被洪水围困,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求救或保住性命?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时你应该如何做?

  3.面对自然灾害,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外,还必须具备什么品质?为什么?说说你知道的实例。

  4.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在地震中也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令人震撼又感动。(课件:播放典型事例视频)

  5、小结:自我救护要沉着应对。(板书)

  设计意图:在有效的情境创设和生生互动的演练中,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自救方法。

  板书设计

  灾害的预防与救护

  依循规律采取措施

  自我救护沉着应对

  第三课时

  活动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课件:出示P72页相关图片)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

  2.学生说他们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国内国外救助的情况及感人事迹。

  3.师:在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后,你和你的家人又都做了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设计意图:拉近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自己和自己身边人们的行动中产生真切感受。

  活动二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1.(课件:出示一组手的照片——“救命的手”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齐手运送重伤员;“求生的手”一所被震倒的中学现场,一名女生伸出求援的手,她不久获救;“喂奶的手”年仅1岁的女孩沈天奇在地下顽强存活3天后获救援,医生在为小天奇喂食牛奶;“献血的手”南京鼓楼医院的医生们伸出手臂,踊跃献血,救助地震灾区伤员;“捐款的手”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伸出手为地震灾区捐款。)师::一双双手用无声的手语,向滚滚江河,向苍茫大地,传递着无尽的悲情与灵魂的震撼。那一只只伸出的小手,是求生的渴望;那一双双急切的巨掌,是托起明天的力量。每一只手都彰显着人类的抗争,书写着生命的尊严!请伸出你的手,握住求助的手,让世界充满爱……

  2.小结。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

  设计意图:小小的照片感染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对灾害无情人有情理解更加透彻了。

  板书设计

  灾害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家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大部分都认为家是自己温暖、安全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的家庭不完整或者不和谐,有些家庭的孩子属于长期留守状态,从而对家认识肤浅,不知道惜爱。因此,要教育学生热爱父母,热爱长辈,从而热爱整个家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介绍家庭情况,体验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要学会为父母分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学会感恩,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教学难点:感恩父母,学生怎样关心父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问答游戏

  师:三(3)班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杨老师很高兴能够和同学们在一起快乐的学习。我们首先来玩个问答游戏,相信一定难不倒聪明的你们!请大家仔细听: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兄弟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二)揭示课题: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大家族,这就是我们温馨可爱的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我爱我的家(注意手语)!揭示课题并板书《我爱我的家》。

  (三)活动1——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活动2——我在家长大

  师:你是否还记得?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是父母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是他们教你洗脸,教你梳头发,教你做人的道理。当你开心的背着书包上学时,为了你身后书包和漂亮的衣服,父母正在辛苦的工作。在寒冷的冬天,当你穿着暖和的衣服安心的坐在教室里,你是否曾想到过在冬雨的那片花伞下父母那颗期盼的心。当你在操场上开心的奔跑时,父母却在烈日下为生活忙碌着。当你课间和同学开心玩游戏时,外面磅礴大雨,仍然有父母忙碌的身影。放学刚离开校门,开心的拿零用钱买到美味食物,但是你知道吗?你的零用钱是父母怎么节约下来的?当你手上拿着那清脆可口的薯片,你知道奶奶捡了多少废纸而换来的?周末你所遇到的难题有他们一起解决,但是难题过后你坐在电视机、电脑前开心的玩耍时,你是否曾经转过你的身躯寻找过他们的身影?

  生:

  ①我想说:爸爸妈妈辛苦了(注意激励语言)

  ②我想说:我长大后要爱爸爸妈妈,赚很多钱来回馈爸爸妈妈

  ③我要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④我想我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活动3——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活动4——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五)板书

第05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化发展的综合课程。三年级是该课程的起始,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是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心理学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现实生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设计我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出生、成长切入,以学生能听到的故事、能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内容为载体展开活动,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各种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长辈的感激。

  学生实态: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感受到家庭的温暧,感受到亲情,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把爱化作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这些独生子女由于年龄较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很少(包括父母也很少引导他们)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更不知道自己愉快的成长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理解成长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体会长大的快乐和感恩父母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情引趣。

  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

  二、体验活动,感悟成长。

  1、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

  3.体验活动。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

  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

  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

  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

  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

  4)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

  3)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加一个方面:长高了。

  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三、故事引路,深化认识。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2.交流: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母亲节时帮妈妈做家务,并送上问候,她的妈妈为什么会激动地说她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四、学会感恩。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敌篇”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2. 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 采访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现在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

  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

  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运菜的人在赶路;

  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

  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

  3、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

  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

  4、说自己日常生活

  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5、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反思思考:假如……

  师: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

  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确定沟通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上网发E-mail)

  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

(二)讨论活动计划

  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

(媒体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

  师:小记者们,出发吧!

(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餐厅、校园、门房、商店采访)

  交流采访收获

  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

(实物投影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

  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

  四、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智育目标]: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做家务活,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素质发展目标]:体验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动做家务活的愉悦,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对父母敬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

[教学难点]: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小游戏

学生活动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整理自己的小卧室”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看这幅图片故事(拿出“小熊穿衣服”图片),图片里面的小熊为什么不能和伙伴们一起玩呢?

  老师:对,就因为他自己不会穿衣服,所以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所以从故事中我们知道自己的事情就需要自己做。

【讲授新课】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八页,我们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做的。

  老师: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的年龄这么小,有些事情不会做怎么办啊?

  老师:我们只有去做第一次,以后才会逐渐学会做,对吗?

  老师:我让大家回家自己整理一次自己的小卧室,都做了吗?

  老师:那你们爸爸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老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爸爸妈妈会那么高兴吗?

  老师: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同学们都调查了吗?请大家说一说。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务活,而且在大多数家庭中,承担家务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确实非常辛苦。当我们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这无形中我们帮爸爸妈妈分担了一些家务,分担了他们的辛苦和劳累,这就证明我们长大了,懂事了,爸爸妈妈当然很高兴了,所以我们要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板书)

  老师:下面我们看一下课本第九页图片,说一说大家都做过什么家务活。

  老师:我们再看一个图片(让同学们欣赏课件“爱劳动的故事”,或拿出图片“小朋友洗碗”、“小朋友择菜”、“帮妈妈晾衣服”让学生看)。

  老师:从这个图片中,我们能学到一些什么东西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家务活儿是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干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干,只是以前我们年纪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长全都替我们干了。现在,我们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我们是家庭的一员,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责任干家务活儿。等我们长大了,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对吗?

  老师:我们还有些学生常常是爸爸妈妈前边刚刚打扫干净家庭环境,后边他(她)又扔了一些废纸、杂物,或将东西翻得乱七八糟,结果还得重新打扫、整理,这样做好吗?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这样做无形中又给父母增加了家务劳动负担,所以我们不但要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还得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三、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板书)

  老师:我们一起看课本第十页的图片,他们做的好吗?我们平时都做过哪些呢?

  老师:下面,我们再看几幅图片(看图片“帮擦桌子”、“擦柜子”),我们从这当中能学到什么呢?

  老师:我们主要可以学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时自己动手勤擦桌子、勤扫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二是平时不乱扔废纸、铅笔屑和杂物等,要爱护环境卫生。这样我们既积极主动做了家务劳动,又保持了家庭环境卫生。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为什么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为什么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同时知道了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体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可贵,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2、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多给他人鼓励和帮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点。

  活动重点: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多给他人鼓励和帮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点。

  活动难点:体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可贵,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学生表演的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角色表演,引发思考

  1、师:在下面的情形中,你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2、自由选择以下情景(也可以自创其他情景),自选角色,自排自演。

(1)服务员为我倒茶水时;

(2)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

(3)同桌的日记本遗忘在课桌上时;

(4)要进老师办公室时。

  3、汇报表演,教师可参与其中,演一些不够尊重他人的角色,形成角色冲突,引发思考、讨论。

二、联系生活,反省自我

  1、结合教材中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反省自己的行为。

(1)如果你是刘宏兴,你有什么感受?反省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

(2)如果你是小青,当王叔叔尊重了你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得到尊重时的感受。

(3)结合朱文文和周英的故事,谈谈你对尊重的认识,续写提示文要求的话。

  2、交流小结:我们不应该嘲讽、挖苦他人,应该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鼓励、帮助他人。尊重别人,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朋友。相反,不尊重别人,也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还会失去很多的朋友。

三、真诚表白

  1、过渡:普希金说:“尊重别人吧,它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是我们的疏忽大意,也许是我们的幼稚无知,使别人受到伤害。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真情表白吧,把你的歉意写在纸上,用真诚的心呼唤朋友,呼唤友情。

  2、教师引发学生反省自己曾经伤害过别人的行为。由伤害同学的行为,发散到伤害老师、家长、门卫、工友、售货员、公汽司机等有意无意的行为。

  3、表示一下自己真诚的歉意。

  4、小结:让我们学会彼此尊重,让快乐洒满每一个角落,伴随我们每一天。

四、活动延伸

  将你写的信、卡片,送给你要表达的对象,真诚地对他说:“对不起,我愿永远做你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2

教学思路

“我为家乡做贡献”主题,是学生在前面比较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家乡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家乡的变化对学生是一个鼓舞,并且,家乡还 将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家乡的一员,我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这是需要每个学生思考和实践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喜欢为家乡做什么就做什 么,形式不限,愿意做宣传的就去做宣传,愿意劳动的就去劳动。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是热爱家乡的具体体现,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为家乡做贡献,可以从点点小事 为家乡做贡献。

学习目标

  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查找资料的能力,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初步进行研究的能力。

  知识:

  了解家乡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内容。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教材释义

  第23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环境方面的问题,学会提出调查的内容,选择研究的方法,切实为解决家乡的环境问题做自己的努力。

  第 24页的图片,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和调查的方法,了解水污染的情况,关注空气污染的状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准备

  1.收集家乡环境污染的资料,并做分析。

  2.有条件的学校到当地的环保部门做调查,收集详细的数据。

  3.实验用材料,植物、水等。

  4.查阅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等。

教学指导

  1.我是家乡的宣传员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利用班会、校会、广播等形式向全班或全校同学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同学了解你的家乡,认识你的家乡。

  2.举办“家乡成就展”

  把收集来的有关家乡建设成就的图片,办一期“家乡成就展”。可以在全校各班巡回展出,并把展览送到自己所在的居委会或村委会。

  3.我为家乡***提建议

  对家乡的交通、住房、生产等多方面可以提出我们的设想和建议,请班委会的几个同学将大家的设想和建议整理好之后,送到居委会或村委会,供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领导参考。

  4.参加服务性劳动

  为家乡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做点力所能及的、服务性的工作。

  5.讨论会:治理污染

  有这样一个情境,请学生讨论:

  一场暴雨冲垮了家乡某村鱼塘附近的一条水渠,水渠里的水流进了鱼塘,养鱼专业户张老汉赶紧把鱼塘附近的水渠堵住。第二天,鱼塘里白花花地泛起一片死 鱼。张老汉以为水中缺氧,赶著紧打开供氧的机器,结果无效,鱼全部死光了。于是,张老汉到法院状告附近一座小型化工厂,声称化工厂的污水毒死了他鱼塘 里的鱼。化工厂的领导否认说,化工厂的。污水流到了附近的一片荒地上,并没有流进张老汉鱼塘附近的那条水渠里。

  6.学生设计活动:欢迎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抓住家乡的主要特点,比较合理地设计出活动的形式、范围、内容等。可建议学生参考以下内容

  走进农家新居,了解家乡的住宅变化; 品尝农家饭,看看家乡人民饭桌上的变化; 观光家乡的自然风光,认识家乡的自然美;

  了解家乡的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 吃特产,感受家乡的名贵特产; 做一些简单的农业劳动,亲身感受劳动的乐趣。

  总之,活动应该是多样的,学生自愿参加某种形式的活动,自发、自觉、自愿,最终达到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