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8篇 物理教案范文

时间:2022-06-05 14:20:5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8篇 物理教案范文,供大家赏析。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8篇 物理教案范文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1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电阻教案

  课题:第六章电压 电阻 第三节电阻

  赤峰市松山区河南营学区中心校 刘金钟

  一、教材分析: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教材从为什么常用导线是铜或铝制成的这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进而通过实验讲述了什么是电阻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在讲什么是电阻时,说明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教材还在介绍电阻的单位后列举了一些电阻器及其阻值,帮助学生形成阻值大小的具体观念 .

  教材没有用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来定义电阻,也没有说明1欧姆的物理意义.这都有利于降低难度.在讲述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重点放在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这三个因素方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主要的,但也只是限于定性说明.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教材中也用实验来予以讲述.

  二、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为“设疑”——“解疑”——“再设疑”。由“为什么不用钢铁做导线”设疑,结合演示实验灯的亮度不一样,给学生启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电阻来表示。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事例猜想:电阻大小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进而应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得出正确结论。课文中的“小资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体会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习题侧重研究方法的训练;最后借助P14页(图)再设疑---如何方便的改变电阻(滑线电阻器)为下一节“变阻器”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难点

  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六、教学用具

  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

  师:出示一段电线,问那里是导体?那里是绝缘体? 生:电线芯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绝缘体.师:一般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 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指出: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演示实验:P14图引出电流不同.设问:电流是否真的不同呢?有没有办法知道呢?

  2 按右图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师问:看到什么现象?

  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电流大.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指出: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师:在这里——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

  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电路有时需要较小的电流、有时需要较大电流,因此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出示书图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

  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师:请同学们看书P17 小资料,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

  师:为什么要指出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

  指出: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还跟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演示实验:

  得出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还跟温度有关 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三)、小结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还跟温度有关

  (四)、作业:

  P17-----

  1、

  2、3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前后内容衔接自然,节奏合理,板书简洁。总的思路为“设疑”——“解疑”——“再设疑”学生学习兴趣高,乐于探究。还应加大渗透控制变量法的渗透教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训练也应向这方面侧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 4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2

  第13章 《内能》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子运动论并解释某些热现象;

  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本质。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能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4.会运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过程:

  独立自学 合作互学: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 地做____ 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 有关,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_____________叫扩散,扩散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引起的,因此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 内能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能与分子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影响物体内能的主要因素:、。

  5.改变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发生条件: ,传递方向: 。

  (2)做功: 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 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3)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比热容:

  6.比热容表示各种物质在吸热和放热能力上的差别。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7.比热容物理量符号: ,单位符号: 。水的比热容 c水= ;物理意义: 。

  8.热量的计算公式: Q吸:=_____________ ,Q放=____________________.精讲导学:

  使40g、0℃的冰温度降低到-10℃,能放出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可使多少质量5℃的水温度升高10℃?

  展示竞学:

  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2.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

  D.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铜传给铝

  3.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________;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________;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________;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_________。

  4.质量相等的某种物质和水,当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之比为11:50,那么该物质的比热容为 ____________.当它的质量减少一半时,则剩余物质比热容的为__________________.5.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千克?℃)〕

  阅读上表,你一定能有所发现.请填出其中任意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右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7.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 100g 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 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 100g,温度为 1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 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

  3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

  c=×10J/(kg?℃)]?

  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检测固学:

  见全能学案P11----P12。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3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一、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设计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提前自己复习本章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故事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本节课,首先展示学生总结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测定方法,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弄清质量与密度的区别。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1/2,但密度却不变。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由0℃上升到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4℃的水密度最大。

  (3)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

  2.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课题

  通过三组学生汇报自己密度应用的探究课题,让学生不但了解了密度的应用,而且还学到了利用密度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该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自主的、开放的、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活动过程一般包括:选择课题、制定方案、实施、总结、交流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是学生课下进行的,“交流”安排在课上。在活动实施之初,一般由教师设计撰写活动方案,但随着活动的展开,就要指导学生撰写方案、计划。这个活动安排在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节,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实验探究和活动,已有了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将各报告的教学意图简述如下,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参考。安排报告1是要让学生掌握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报告2是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天平测质量,利用量筒测体积,然后应用密度公式来计算物质密度大小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报告3是要让学生掌握应用密度公式来计算物体体积的方法。

  在整节课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比如:第一小组在报告了他们如何证明了铅球不是铅做的之后,其他同学提出用直尺、三角板测铅球的直径,就能测出铅球的体积。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溢水杯、量筒测量铅球的体积等等。 本节课也可以设计其它活动。如:①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是什么物质的?②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③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线的长度?等等。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4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考生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小数加法与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版)五年级上册第++页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相关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其他的都差不多,就是说教法那里要加上学情的分析,还有就是有一些新理念好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有一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

  归纳总结方面,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最后关于探索方面的,入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你可以借用这句话,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 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 3028-2965 589×76

  ÷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

  × =

  ②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①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5

  初中物理复习题课教案—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平衡状态。

  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已知平衡状态,求平衡力;已知受平衡力,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能联系实际体会二力平衡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重点和难点]

  1.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2.区分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3. 两对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以及三力平衡。

  [教具和学具]木板、钩码、滑轮、细线等。

  [课前准备]

  1.自主复习知识框架并补充完善,查找自己的问题。

  2.完成评价手册二力平衡的习题,并自主的订正。

  3.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引入(2分钟)

  1、总结什么是平衡状态

  提问:悬浮的直升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提问:打开伞运动一段时间的跳伞运动员在未着地之前可以近似认为什么运动? 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回答: 静止

  回答:匀速直线运动

  回答:平衡状态

  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回顾什么是平衡状态

  二、习题判断平衡状态(5分钟)

  例1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的状态的是( d )

  a 从树上下落的树叶b 静止在地球上空的人造地球同步卫星

  c 平直轨道上慢慢停下的火车d沉在水底的石头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d )

  a竖直上抛到最高点的小球b荡秋千荡到最高点的同学

  c绕圆形花坛匀速跑步的同学d匀速下沉的石块

  点评:最高点的小球有一瞬间的静止,但小球只受重力,下一秒小球不再静止。总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回答为什么选d.

  a 运动轨迹不是直线b 相对静止,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c运动状态发生变化d静止

  a

  c

  d

  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学生回答: 小球在做减速运动b运动轨迹不是直线 虽然速度不变,但方向在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什么是平衡状态 通过拓展题让学生理解瞬间静止不能称为平衡状态。平衡状态要在某

  三、二力平衡条件(时间3分钟)

  提问: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例3 评价手册第4题拓展e选项

  例4 评价手册第13题

  动画演示 根据三要素两个完全相同的力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e 作用在2个物体上

  学生回答:完全相同的两个力方向不相反

  通过拓展的选项,让学生更加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已知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分钟)

  例:起重机吊着2t货物,在下列情况下,钢绳所受拉力为2×10 n,那么此时货物所处状态不可能是( )(g=10n/kg)

  a 货物停在空中b 货物匀速上升c 货物匀速下降d 货物加速上升

  小结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个学生上黑板对货物受到的力进行分析,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受力分析能力,从而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五、已知运动状态判断是否受平衡力(5分钟)

  评价手册第11题

  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正从地面腾空而起的“长征二号”火箭b竖直向上抛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d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评价手册第7题

  用绳子把一个重为10n的物体吊在空中,当物体静止时,绳子对它的拉力是 n,当物体匀速上升时,绳子对它的拉力是 n。

  此题还有一种情况,拉力仍是10n,你能说说是什么情况吗? 学生回答,进行自主评价或互评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在学生掌握受平衡力处于平衡在状态后,帮助学生理解逆思维通过拓展的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在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六、区分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的力(6分钟)

  评价手册第5题

  一个物体放在地面上时,受到的平衡力是( )

  a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b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与物体的重力

  c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4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个选项的力 让学生掌握画图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一种学法指导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练习:某同学说:马拉车,车也在拉马。马给车一个力,车也在给马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应当抵消,所以马应该拉不动车,车也应该拉不动马。而实际情况马能拉动车,请你帮他分析下。

  学生进行回答,自行进行如何进行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力的区别。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清楚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的力

  七、二力平衡扩展(15分钟)

  评价手册第10题

  评价手册第15题

  评价手册14题

  讨论:

  评价手册第16题

  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厢里不动的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吗?

  你的依据是什么?

  补充习题11题:张宁同学在探究二和平衡的条件时,选用了一个木块、两个滑轮、一些砝码、细线及普通桌面,整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总结。

  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若有摩擦力只有一个摩擦力没有2个摩擦力。若摩擦力的存在,水平方向物体受的不是平衡力,不能处于平衡状态,由此推断物体水平方向不受力

  1、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平衡状态

  2、我的结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可以不等

  还有一个摩擦力 物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3、若想得出正确二力平衡的条件,改进装置? 减小摩擦力

  4、为什么选取卡片?

  卡片的重力远小于勾码对卡片的拉力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情况,并联系实际情况解决二力平衡应用通过假设的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本实验带动上节课实验的复习。通过选取仪器的不同,回顾上节课为什么要选取卡片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手册17题.

  如图所示,一只氢气球下拴着一个小木盒,盒内装有一些物体。当整个装置总重为5n,气球匀速下降,已知空气的阻力为1n且不变。

  (1)此时整个装置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方向为_______;

  (2)如果把盒中去掉2n重物,整个装置恰好

  匀速上升,则此时整个装置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_____,方向为_________。

  动画演示,气球运动情况。

  总结 向上的所有力大小等于向下的所有力的大小 分别理解气球的运动轨迹,对气球进行分析 弄清2次因为运动方向不同,摩擦力的方向不相同 在理解实验3力作用下物体平衡,解决拓展题,已知物体平衡状态,受3个力作用,求其某个力

  反馈练习(3分钟)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在下面举例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球所受到重力和球所受到的摩擦力b球所受到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c 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d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分析。

  注意 不再受脚给足球的力

   竖直方向上受平衡力 通过反馈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引出下节课知识(2分钟)

  回到前面的实验,把木块上重物拿去,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使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引出下节课将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总结本节课的地位,既处于新授课后的复习,又是一节习题课,并为下节知识做铺垫。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1实验

  [演示]

  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3.轮船那麼重不沉到水底,不会游泳的人为什么会沉到水底?轮船会游泳? 为什么人触到高压电大多会丧命,小鸟站在高压电线上却没事?小鸟都有超能力?

  人在冬天说话为什么从嘴里吐出的白气,夏天却没有?因为冬天冷夏天热,很接近正确答案了,往后学习这门课你就会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声:讲话,唱歌,乐器,

  有趣的声现象:话筒,扩音器,回声(山谷)小鸟在山里叫声布谷会怎样?是不是听到很多布谷

  光:哪些东西会发光?灯泡,星星,月亮, 有会发光的人吗。。。奥特曼

  有趣的光现象:雨后的七色彩虹,在有的玻璃边上也有是吧

  热:天气热

  钻木取火,钻木会使木头变得很热很热最后点燃木头(搓手摩擦生热)

  手会不会烧起来?不会,手没木头好烧

  电:哪些东西会放电?电线,电灯,电池,电鳗

  有会放电的人吗。。。雷公。。还有电母

  天上为什么会打雷?有雷公?之后神奇的物理会告诉你

  力:感受力:你压桌子,桌子支撑你,

  石头为什么会落下,而不是飞到天上去?著名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只不过石头换成了苹果对不对,他由苹果往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长眼睛不是光用来看电视的,动手做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开动大脑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多问为什么,并搞懂这些问题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课本上的物理知识都与实际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好物理对你今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 实验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物理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怎样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7

  新任教师汇报课教案

  通榆三中

  李琦

  温度计

  通榆三中 李琦

  说课

  《温度计》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是热学的基础,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四项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会测量温度。(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虽然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所以教材在编写时从学生觉得熟悉的,但对其含义又没有明确认识的“温度”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已有的经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测量温度的兴趣。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新理念。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初中物理的声、光,部分掌握了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节所学“温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其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温度计”是学生真正认识的第一个测量工具,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使用过,但在使用时一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学习本节课时要注意培养规范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我认为物理教学需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将生活、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分类归纳,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后,又被人们利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在本节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

  1、利用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研究温度的科学内涵。

  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测量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的兴趣。

  3、通过自制温度计,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

  4、通过阅读使用说明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体温计的基本性能和使用须知。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知道温度记得原理,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老师:谁认为自己对温度的感觉最准?(学生踊跃参与)

  老师: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户外,铁、砖头、木头谁的温度最低?(一样的温度)

  二、进入新课

  老师:看书76页想想做做,然后想想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老师总结:人总是以上一次对温度的感觉为标准来衡量下一次的温度 老师:那我们用什么来衡量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温度

  老师: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老师:我们经常说今天零上4度到零下5度,什么是零度呢?

  老师: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为什么这样规定呢?)那么什么是一百摄氏度呢? 学生:沸水的温度

  老师: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一百摄氏度(为什么这样规定呢?) 在识读温度的过程中介绍生活中的温度: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

  最适合人生存的温度:23~27℃左右,读做“23~27摄氏度” 宇宙的最冷温度(绝对零度):- ℃左右,读做“零下摄氏度”或 “负摄氏度” 提出问题: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那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具体的温度呢?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学生回答:温度计)

  1.温度计

  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分类,

  看书上演示:.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会怎样?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又会怎样?(学生回答: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3 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老师总结:这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温度计是不是这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吗? 老师总结:(1)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教师向学生展示温度计,让学生认识温度计,并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什么。(学生: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

  老师总结:(2)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 (3)温度计的分类:按内部液体不同可分为: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按用途不同分为:体温计,寒暑表和实验室用温度计

  老师:让同学们观察温度计上的符号符号为℃,表示摄氏温度。那什么是摄氏温度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那么我们怎样制定的摄氏温度呢?

  老师: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说明:我们把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叫做这个温度计的量程,每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叫做分度值,识读书中的P77的想想议议然后边讲边归纳温度计的使用,观察自己手中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看右图并找学生回答:甲的量程是-21 ℃—110 ℃,最高温度是11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

  乙图的量程是35 ℃—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 ℃。 丙图的量程是-30 ℃—50 ℃,最高温度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

  3、温度计的使用

  老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现在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老师在测量温度之前呢,先找同学看看老师手中的这只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时换成量程是200 ℃分度值是2 ℃)同学都会读错。

  老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使用前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看看被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总结:(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

  原因: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的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说明仰视和俯视会造成的视数变化)。

  (4)记录数据时要有数字和测量单位。

  4、体温计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温度计的使用中有一条是不能拿出来读温度数值,那么我们用的体温计为什么能拿出来读温度数值呢?它和一般温度计有什么区别呢?请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P77图-3的温度计。并阅读课本P78关于体温计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体温计可以拿出来读数呢? 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学生回答:

  4 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说明:分度值小测量范围精确),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思考题:若某同学在使用体温计前忘了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里,最后他测出的体温是否准确?是偏高还是偏低?(2)P80-81动手动脑学物理:1, 3,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温度计

  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温度计

  (1)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的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4)记录数据时要有数字和测量单位。

  4、体温计

  (1)结构:直管和玻璃泡间有缩口。

  (2)使用:使用前,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小学物理知识课教案模板共8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1、教材分析

  《xx》是××版小学语文xx年级xx册第xx单元的第xx篇课文,该单元以xx为主题展开。《xx》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部分可以从课文的地位、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4、教学时间:(根据要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归纳课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结合xx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画面等),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目的/效果怎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写景:美丽的景象;写人:活动的情景),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

  (同上):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写人:主人公表现情感的画面;写景: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课文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根据内容而定的)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根据课文内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出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

  (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新颖):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写景:优美的景象;写人:主人公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写景:可以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写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大家分成两几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大家一起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感受)。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紧扣教学重点写出几个词句或安排新颖的板书)(时间控制1分钟)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2

  一、说教材:

  “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再三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而今党更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培养青少年的诚实美德。目前,商业战线也提出了“诚信经营”的口号。因此,“诚实”是人心所向。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断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对话部分),尤为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难点: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我”与小红车主人的“打电话”这部分内容,我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再进一步地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

  我打算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求实、求活、求新、求效。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演演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读,加强理解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

  本堂课教学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

  2、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3、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趣。

  为此,我打算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师:电脑课件;生: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读文质疑,连词明意:

  出示词语:驾驶、故障、超出、环顾、联系、陌生、道歉、诚实、信任

  读准这些词语,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出示语段:

  “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

  2、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设计对话的提示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五)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读、背最后一段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2、屏幕出示故事《宽恕》,让学生读一读,并做简短的发言。

  3、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悟,最终达到学有所得。

  19、诚实与信任

  无人知晓留条回电…………………………………诚实与信任(比)

  买反光镜的费用……………………………………金钱(更)

  人与人的之间和谐、信任…………………………重要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