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案12篇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案

时间:2023-02-07 06:5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解决问题教案12篇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解决问题教案12篇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学生在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图文并茂,复习旧知

  (1)看图列式计算:(课件演示)

  ①一支钢笔9元

  ②一共有多少朵花?

  (2)汇报交流:

  ①95=45(元)

  ②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

  2.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复习求总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用乘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2题的设计稍微灵活一些,可以引导学生从横行和竖列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构建方法

  (1)理解题意,收集信息。

  ①学生读题:(课件呈现例5题目)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②小组交流: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和学生共有32人要乘车)

  (2)明确问题,分析过程。

  ①理解坐得下吗的含义。

  引导学生明确:有32人要乘车,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呢?(32个座位)如果车子的座位比32个少就怎样?(坐不下)什么情况下就坐得下呢?

  ②说说解决过程。

  学生交流:先求车子的座位数,再比较看看能不能坐得下。

  (3)看懂图意,尝试解决

  ①不同角度观察座位示意图:可以引导学生从横、竖两个角度说一说;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②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尝试列式解决。

  ③汇报交流: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算式。

  预设:

  解法一:74=28(个) 解法二: 84=32(个) 解法三:58=40(个)

  28+5=33(个) 32+1=33(个) 407=33(个)

  ④比较作答: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回答能不能坐得下。

  (二)反思过程,小结方法

  学生说说像这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懂图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三)多种形式,综合应用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即怎样求鸡蛋的个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英准备了25元,想买6本日记本和1个铅笔盒,如图:

  她准备的钱够吗?

  2.提升训练

  (1)找规律,填一填。

  1+2+3=23

  1+2+3+4+5=35

  1+2+3+4+5+6+7=( )( )

  (2)根据上面的规律算一算,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呢?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巩固新知,因此,在基础练习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空间,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提升训练中,设计找规律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同时系统回顾乘法口诀,一举两得。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教案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这是因为,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2之后列举了小麦的出粉率、产品的合格率、职工的出勤率等几个工农业生产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数的例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学习本节知识时只要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

  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小麦出粉率约85%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油菜子出油率约38%芝麻出油率约45%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补充(点评)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3/102/91―1/44/51/54/54/3

  5/8+3/47/124/77/8+1/41/5+1/3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

  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补充(点评)

  (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改成做对的题

  教学设计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

  补充(点评)、

  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发芽的个数

  产品的合格率=────────100%发芽率=───────100%

  产品总数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

  8590种。?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先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解答。补充(点评)

  活动(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一、补充练习:

  1、判断题

  ①五年级98个同学,全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

  ②今天一车间102个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2、应用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二、作业:结合练习二十九第6题进行课外调查。

解决问题教案3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情境图

  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

  (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

  (4)22-6+13=29(人)

  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

  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解决问题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

  能正确无误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一、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两串金苹果要奖给发言积极的小朋友和表现突出的小朋友。看到这个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你们能根据这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提出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

  学生说。

  刚才小朋友举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解决问题。

  2、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根据主题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问题解决

  参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动,我们再去看看可爱的小动物在着美丽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图:提问:图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鱼有集中寻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

  3、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呢?

  4、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

  说明: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哪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

  四、评价总结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妈妈提三个数学问题,再让他们解答。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公开课,我的意图是: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课的设计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设计了上面这样一个课例:从实际物品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根据自身体验在生活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

  ——能根据图片自己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我的愿望并没有如我的愿。在实际教学后这堂课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着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告诉我好的思路和设计。

解决问题教案5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本课时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环节设计上,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大家来做几道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进行通分?

  2、先计算,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揭题: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乐乐留给我们的问题。(板书课题)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

  1、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师:同学们,你从这道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写信息卡)

  乐乐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分析题意,画图解决问题。

  (1)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师:要想求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乐乐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师:乐乐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

  生:能,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师: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不能)

  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了吗?

  生:发现了,关键就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画图表示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

  ①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

  师:下面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找出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也就是表示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②画图理解并汇报。

  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杯,纯牛奶还是杯。

  又喝了杯,这杯里,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画图提示:用一个长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纯牛奶或纯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预设

  生1: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还剩杯纯牛奶。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原来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师: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那么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师: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乐乐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师: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关键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关键步骤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学生画图,直观地理解和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东东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满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东东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还剩多少?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0页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解决问题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

  师生活动

  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略)

解决问题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

  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

  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 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 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当你的练习本用完后,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卖给废品回收站。师:你可真会节约再利用资源。

  教师:这些纸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播放课件。

解决问题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直接出示你知道吗?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于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书中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学生回答。

  2.师说明: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们会用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同时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画图或列表。教师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二、以鸡兔同笼为例,探究假设

  1.教师出示题目: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师边出示边说明:为了解答方便,老师适当的改了几个数据。师:看到这个题目,是否觉得比较难?师:这样吧,我们用以前的一种策略画图来解决。师让学生上台画鸡或兔,当学生有疑问时,问:这样画鸡或兔是否很麻烦,能否用其他方法来代替?师应引导学生用圈来表示鸡或兔,用2脚与4脚区分鸡与兔。问:能不能马上确定鸡兔各有几只?因此,我们画图时不能马上画出几只兔几只鸡。师:这时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鸡或兔了。

  分别板书:假设都是鸡 假设都是兔。师:我们先来假设都是兔,兔有几条腿?我们就用短线段表示脚,请同学们把所有的脚都画上。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腿?为什么会多腿?(要求学生一定说出因为把鸡当成是兔)了多几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鸡多几条腿?师: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2条腿,所以我们每次拿走2条腿。要拿走几次,你是怎样算的?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吗? 现在兔有几只?鸡有几只了?你能否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请同桌互说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

  师:刚才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用式子表示,谁来说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84=32(条)

  表示假设全部是兔总共有32条腿。32-22=10(条)

  表示实际多画了10条腿。4-2=2(条)

  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102=5(只)

  表示鸡有5只。8-5=3(只)

  表示兔有3只。教师重点多次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出每句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首先假设全部是兔,然后数出兔的腿与实际的腿的差距,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看这个差距里有几个2,所求出的与假设相反的鸡,最后求兔。

  2、刚才我们假设了全部是兔,如果假设全部是鸡,应该怎样想?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有能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其他学生画图完成或看提示完成。在交流时分别对每步提问。问:82=16表示什么?(假设全部是鸡总共有16条腿)22-16=6表示什么?(实际少画了6条腿)4-2=2表示什么?(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102=5表示什么?(鸡有5只)8-5=3表示什么?(兔有3只)师:上面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师:除了全部假设为鸡或兔,我们还可以假设每种各有一半,可以怎样假设?师:如果是总过8只可以假设鸡有4只,兔有4只。如果是11只呢,我们可以怎样假设?师:如果是偶数,我们可以假设每种各有一半;如果是奇数,我们可以假设一种为一半多一点,另一种为一半少一点。而且,此类假设我们用表格来解决。师出示表格 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腿的条数

  和22条腿比较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4 4 42+44=24

  多了2条在这里多了2条,表明什么?按照刚才的假设兔4只太多了还是太少了?如何调整?如果在这里少了4条,表明什么?该如何调整?师小结:此种方法我们首先假设各有一半,然后按照这种假设算出腿的总数,根据与题意差距,合理地调整。

  4、师:要知道我们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还应检验,如何检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检验。

  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三种方法解答了鸡兔同笼问题,都是采用的假设法,可以假设一种全是,也可以假设另一种全是,还可以假设各有一半,在解答时,可以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种来解答。

  三、以引入题为辅,再次巩固假设法。

  1、师:刚才我们采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我们回到刚才的你知道吗。老师把题目转化了。出示题目。现在你会解决了吗?这样吧,行的话你们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话半分钟后会出现提示,还是不行的话一分钟后可以两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要求学生检验。

  2、交流时在实物转换仪展示学生作业,师提问学生每步的意义。

  方法一:354=140(条) 方法二:352=70(条) 140-94=46(条) 94-70=24(条) 4-2=2(条) 4-2=2(条) 鸡 462=23(只) 兔 242=12(只) 兔 242=12(只) 鸡 462=23(只)方法三: 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18 20 23

  腿的条数 17 15 12

  和94条腿比较 182+174=104 多10条 202+154=100 多6条 232+124=94 正好

  小结:对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

  四、以例题为练,提炼假设方法。

  1、师:刚才我们解答了两道鸡兔同笼问题,知道了此类题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师来考考你。(出示例题)全班51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1条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2、师:现在你能归纳这种方法的解答过程吗?小结: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

  五、总结。师:你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讲解法、练习法

  学法:

  说一说、做一做、练一练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揭示课题(5分)

  1、口算:

  2+2+2= 3+3+3= 4+4+4=

  5+5+5= 6+6+6= 7+7+7=

  2、这种运算叫什么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连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连加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1分)

  1、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14分)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个)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 18)个小星星。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跟踪练习:

  妈妈买了3盒铅笔,每盒10支,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

  四、巩固练习 (10分)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1分)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六、堂清练习(9分)

  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连加解决问题

  6+6+6=18(个)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 18)个小星星。

解决问题教案10

  余东中心小学何叶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摘录的方法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的方法简单的实际问题所的信息。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感受信息的必要性

  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学生的“无序”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

  (1)小华用去多少元?

  (2)小军能买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信息的方法

  1、提问:要解答“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陈述。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将发言的内容,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出来。

  18元买3本,()元买5

  学生的可能有:

  3本要18元,小华买15本

  小明买3本用去18元,

  小华买5本用去()元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评说,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出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明3本18元

  小华

  小明

  小华

  提问: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的内容?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18÷3=6(元)

  6×5=30(元)

  再让学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谈话:再来看问题2,大家会信息吗?

  学生自主,展示学生的内容。

  师生评议学生的结果。

  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练。

  评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引导比较,强化信息的方法。

  讨论、交流:

  A把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B把解决两个问题的数据合,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数在变化,钱数也在变化;本数与钱数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不变的是——每本的价钱。

  3、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巩固应用,提高信息的自觉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作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结果。

  提问:通过,解题的感觉如何?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指名板演,

  师生评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提问:大家觉得在这里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课题,提升对信息意义的认识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探讨了——列表,摘录。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今天所学习的列表、摘录问题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简明的表达,方便我们理解,有助于顺利解题。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策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往被称之为“归一”、“归总”的内容,但在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教学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接着教师绘制表格,让学生填写。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学生,任由学生来摘录和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导点拨的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

解决问题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6-11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渗透环保

  师:昨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场玩了一趟,戏演完了,同学们回家了。(课件演示散场后的情境:一地的饮料瓶。)

  师: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师: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评析】:

  承上启下,让故事有发展,并能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1、出示练习一第2题

  师:这群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这么多易拉罐,他们碰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2、生理解图意

  3、独立解决

  4、汇报交流,巩固旧知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第9页的做一做

  师:环境美了,花开了,小鸟飞来了,蜜蜂也来采蜜了。(引导观察主题画)

  (1)汇报主题画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画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比一比哪组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解决的方法最多。

  (3)小组汇报交流,其它小组可以补充。

  要求每一种方法都能用综合算式解决

  【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在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群体中互相启发,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既增长知识,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

  2、出示练习二第3题

  (1)生获取信息进行合理估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评析】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信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全课总结(略)

  【评析或反思】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所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

解决问题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引入铺垫)

  1、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 ,吃了谁的 ?(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 ,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

  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 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 吃了谁的 谁是多少(已知)谁的 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 ,甲是乙的 。

  (2)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 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