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3篇 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答案

时间:2022-12-21 20:53:5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3篇 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答案,供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3篇 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答案

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1

  第十二节 电阻的测量(2)

  教学目的:(1)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方法。

(2)了解欧姆表的基本构造,简单原理和测量电阻的方法。教 具:万用表一个,电阻若干

  课时安排:伏安法1课时;欧姆表法1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电阻值是导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测量导体的电阻值有很多用途,我们发展了许多测量电阻值的方法。现在只介绍其中的两种方法:伏安法和欧姆表法。

  新课教学: 1.伏安法:(1)一般地说,一个物理量的定义就告诉了我们测量它的方法.伏安法测电阻是根据电阻的定义来的.设 问: 电阻是如何定义的?(要求学生回答R=U/I)说 明: 根据定义可知只要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R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R就可以算出电阻值Rx=UR/IR..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注意:用符号UR,IR是为了准确表达电阻上的电压和电阻中通过的电流)(2)具体测量时应在待测电阻Rx上加一电压,再用伏特表,安培表测电压,电流.(引导学生画出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测量电路)指 出:(甲)图叫安培表外接法,(乙)图叫安培表内接法。

  说 明: 我们认为待测电阻值就等于电压表读数

  与安培表读数之比.设 问:(甲)(乙)两图测量的电阻值相同吗?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讨论结果时明确下述问题.按照定义Rx=UR/IR 但实际上电压表,电流表都有一定的电阻.对(甲)图,伏特表指示的电压UV等于电阻两端的电压UR,即UV=UR.安培表指示的电流IA等于通过电阻和伏特表电流之和,即IA=IR+IV.故(甲)图测得的电阻值Rx甲=UV/IA=UR/(IR+IV)<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x=UR/IR

  即RX甲<Rx.对(乙)图,伏特表指示的电压UV等于电阻和安培表的电压之和,即UV=UR+UA.安培表指示的电流等于通过电阻的电流,即IR=IA.故(乙)图测得的电阻值Rx乙=UV/IA=(UR+UA)/IR>电阻的真实值Rx

  即Rx乙>Rx.设问(甲)(乙)两图的测量都有误差,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选(甲)图还是选(乙)图的电路来测量呢?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思想得到结论: RX<<RV时:用(甲)图电路测量误差小,且总是偏小.RX>>RA时:用(乙)图电路测量误差小,且总是偏大.(3)例题分析: 设已知伏特表电阻RV=5000欧,安培表电阻RA=欧

①待测电阻RX约为几欧,应采用哪个电路图来测理电阻?(甲)如电压表示数为伏,电流表示数为安,则Rx的测量值是多少?(欧)RX的准确值是多少?(欧)②若待测电阻RX约为几百欧,应采用哪个电路图来测量?(乙)如电压表示数为伏,安培表示数为安.求RX的测量值和准确值(200欧;欧)作

  业:《高二物理》P62(1)(2)

  2.欧姆表

  提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缺点除了测量原理上带来的误差外,还要同时应用两个电表:电压表和安培表,也不方便.实际中常用欧姆表粗测电阻值.(1)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如图所示:I=ε/(r+Rg+Rx).如已知电池电动势ε,内电阻r,电流表内阻Rg,则只要测电流I就可算出待测电阻值Rx.(2)欧姆表的基本构造: 如图所示:电池(ε,r)与电流表(Rg),可变电阻(R)串联.红表笔接电池负极 黑表笔通过R,Rg接电池正极.Ⅰ:红黑表笔短路时 Rx=0,调整R使电表满偏.Ig=ε/(Rg+r+R)电流表指针满偏时 表明Rx=0 我们把Rg+r+Rx叫欧姆表的中值电阻R内 Ⅱ:红黑表笔不接触时

  I=0指针不发生偏转,即指着电流表的零点.Rx=∞ Ⅲ:红黑表笔间接上待测电阻Rg时

  电流I=ε/Rg+R+r+Rx 已知ε和R内,测出I就可算出Rx Rx改变,I随着改变.可见每一个Rx值都有一个对应的电 流值I.如果我们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I对应的电阻Rx 的值,那么只要用红黑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就可 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它的阻值.说明:欧姆表的刻度值与伏特表和安培表不同.欧姆表是反刻 度的.指针满偏时Rx=0,指针不动时Rx=∞;欧姆表的刻度不 均匀.(3)使用方法: 选择合适档位: 根据Rx的估计值选择合档位使指针在中点附

  近,这样测量值精确些.(改变中值电阻)调 零: 红黑表笔短路,调整调零电阻使指针满偏.测量 读数: 说明:用欧姆表来测电阻是很方便的,但是电池用久了,它的电 动势和内电阻都要变化,那时欧姆表指示的电阻值,误差就相 当大了,所以欧姆表只能用来粗测电阻.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时,一定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作 业:预习《高二物理实验报告》练习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2

  第二章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采取的是由生活到物理的编写思路。通过本节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认识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且要通过对这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方法,图像、公式、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这一点可能对学生更为重要,要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所体会。本节在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既注意了科学系统,又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讲解问题从实际出发,尽量用上一节的实验测量数据。运用图像这种数学工具,相对强调了图像的作用和要求。这是与以前教材不同的。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图像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图像的知识,都是必须的。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将数学和物理分割开来,不习惯或不会将已学过的数学工具用于物理当中。在教学中应多在这方面引导学生。本节就是一个较好的机会,将图像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

  在本节教材最后,通过图像提出了一般变速运动(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这是对问题自然的扩展和引伸,目的是开阔学生思路,并不是要深入讲解非匀变速运动。教学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掌握,以利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引 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

  1.学会用??t 图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t?v0?at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是比较重要的,教师清晰的思路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学习到新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生活中的许多运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但我们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后,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匀变速直线运动.例如:

  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超车时,可以认为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刹车时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滑板车运动中,运动员站在板上从坡顶笔直滑下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笔直滑上斜坡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描绘出了小车的v-t图象,它能否表示小车做什么样的运动呢?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我们能否用数学方法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呢?

  二、新课教学(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1、这是什么图象?图线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 图像反映出什么物理量间的关系?

  2、图象具有什么特点?从图象可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

  3、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

  1、从图可判断物体速度如何变化?

  2、物体的加速度如何表示?又如何变化呢?

  3、物体做什么运动?

  4、a>0一定是加速运动,a<0一定是减速运动吗?

★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 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性质

(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相等。

Δv(2)=a相等,保持不变。Δt3.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变速直线运动。(2)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下图所示,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时间是的,即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时间是的,即是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速度公式:v=v0+at。

  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1.公式v=v0+at的物理意义: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描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1)v0、v分别表示物体的初、末速度。(2)a为物体的加速度,且a为恒量。3.公式的矢量性

(1)公式中的v0、v、a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a、v与v0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v0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2)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与v0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v=v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5.公式v=v0+at的特殊形式(1)当a=0时,v=v0(匀速直线运动)(2)当v0=0时,v=at(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三)速度图象(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如图甲所示,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改变,因而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从图象中可以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如图乙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a反映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增大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直线b反映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减小的,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2)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当速度减为零之后,又会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加速度不变,则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乙中的c所示. 3.对v-t图象的几点说明(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横截距:表示物体在开始计时后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运动,或物体经过一定时间速度变为零.

(3)与横轴的交点:表示速度方向改变的时刻,如图乙中直线c的t1时刻和图丙中的t2时刻.(4)图线拐点:表示加速度方向改变的时刻,如图丙中的t1时刻.(5)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6)直线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高一物理第二课堂教案3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落实教学常规,保证教学质量。按学校要求,坚持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为了保证全级的教学质量坚持集体备课,统一使用教学资料,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题。本学期统一进行了五次测验,对每次测验我们都进行了考试情况分析,有针对地提出了今后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措施。

  向40分钟要质量,不搞题海战是我们备课组工作的特色。一学期来我们坚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护高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决不搞破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题海战。精选练习,加强概念和方法的复习上的教学研讨。向40分钟要质量,不搞临阵磨枪。如最近我们反复讨论、决定在期末考试前的两周内只印发两套练习供学生复习用。而复习课还是坚持复习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复习上。一学期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做,事实证明,做对了,今后我们还会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不搞题海战。

  备课组活动对年级学科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课组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最小但又是最基本的团体,他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进行学科教科研活动。目前我们备课组尚需在以往层面上深入展开教科研、更深入开展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的交流、研究。我们坚信,抓好备课组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

  20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