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3篇 管理的艺术读后感

时间:2022-12-26 22:59:26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3篇 管理的艺术读后感,欢迎参阅。

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3篇 管理的艺术读后感

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1

  众妙之门

《周易》读后感 王萱

《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

  作为五经之一,《周易》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是我所能读懂的,只能说,在读《周易》及一些相关著作时,对《周易》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在没有真正接触《周易》的时候,我认为《周易》就是《易经》,两者都是指的同一本著作,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然而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对《周易》与《易经》二者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易经指的是“上古三易”,及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三本著作的总称;《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两者为种属关系。因为《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传,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其实是《周易》本篇及为其释名解义的传等的合篇。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有人认为《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卦爻辞是卜筮记录,也有人认为《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有人认为《周易》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一部思维工具书。我更加赞同第二种说法。吕绍纲先生认为:“《周易》实质上是一部讲思想的书,一部哲学著作,卜筮只是它的表面躯壳,而且如同化石一般的躯壳,是死东西,躯壳里面包着的思想才是它有生命的活的灵魂。”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周易》的卦爻辞,在对卦象进行例说的过程中,也透漏了对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的朴素辩证的认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世界观:尊天道,重人谋。《周易》卦爻辞中对于天道即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十分强烈的。例如:《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当脚踩到秋霜时,冰冻的寒冬也将来临。

  事物的生长消亡有其必然的规律可循,这不是一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泰:“小往大来,吉,亨。”弱者离去,强者到来,顺应了自然规律,所以吉祥、亨通。由于对天道的尊重,人世间的吉凶祸福的决定因素,也就必然是人谋,也就是说人是这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措,创造或改变环境条件,使之符合自然规律。从《周易》的卦爻辞中可以看到,人的品德修养,往往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例如:《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具备了直率、方正、宽容的品德,做任何事情都会畅通无阻。《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虚的君子,若用同样的态度去涉大川之险,也会吉祥如意。《临》上六:“敦临,吉无咎。”敦厚宽容的施政,臣民悦服,必然吉祥无灾祸。相反,如果不注意修养德性,就难免会有灾祸临头。例如:《履》九五:“夬履,贞厉。”刚愎自用,必有危险。《中孚》上九:“翱音登于天,贞凶。”脱离民众,孤芳自赏,必致凶险。同样,以《乾》卦为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潜藏、萌发、成长、茁长、全盛的发展过程。

  人类的行为,应当效法这一自然规律,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把握时机,善知进退。当力量薄弱的时候,应该隐忍等待时机,切记妄动;当可以出示而又羽毛未丰的时候,应该以诚待人,积聚力量;在成长时期,一方面应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同时也要戒骄戒躁,谨慎处事;当机会来临可以放手一搏的时候,应该一本初衷,团结上下,使上下一心,各得其所;当久居高位时,力所不逮时,应该居安思危,及时自悔,方能自强而不息。只要进退得当,趋利避害,则事必成。

  其实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如果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做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以乐观的心态待之,那么我们将无法跨越障碍,获得成功。所以,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2

  浅谈《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

  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

  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

  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

  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

  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本文关键词:易经 管理

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3

  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

  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

  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

  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

  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

  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