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9篇 关于民俗的优秀作文

时间:2022-10-15 12:53: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9篇 关于民俗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参阅。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9篇 关于民俗的优秀作文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1

  沧海桑田,人类已进化到如今的繁荣。在这几百年来,枯燥的地球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小镇遍布着多样性的姿态——民俗文化。

  在中国文化的几千年历史中,我们可以领会到民族文化特点与奇特。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存在着一种叫“年兽”的怪物,它的凶狠扰乱着平民百姓,使得大家在初一到十五那几日出行都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为了躲避年兽的伤害,大家发现年兽特别怕火而且不敢直视红色的东西,于是人们相继地在家点燃火堆来驱赶它,并用对联来象征新一年的吉利。久而久之,鞭炮、对联出现在中国每一年的开头时日,称之为“春节”。

  面对夕阳西下,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长叹世俗,感叹国家种种衰败:“举世混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他望着祖国大好河山的支离破碎,仰面长叹便纵然跳下江去,在百姓心中的忠臣为国家而死,感人肺腑。后来人们纷纷撑着小舟向汨罗江投去米团,希望江中的鱼儿别伤害屈原的肉体,让鱼儿们吃饱米团即可。在中国就将这日称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他被我们世世代代中国人所传唱着,由此有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月圆之夜,代表着团团圆圆,大家都相聚在皎洁的明月下举高酒杯,一同吃着月饼,同圆月一起享受其乐融融的幸福感。古代诗人们也曾在月圆之时举杯对月,吟诗作词,向月亮寄托情意,以此希望明月能够帮助自己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听!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没有娇艳的鲜花、震耳欲聋的掌声的舞台上各显风姿;没有红地毯,没有华丽的服饰,就这样永无休止地表演下去,永远不会落下帷幕。

  民俗文化犹如偌大沙滩上的珍珠,怀着一颗爱的意念去捡拾这一颗颗珍贵而又美丽的宝藏吧,它会展现无穷美感令你心旷神怡。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2

  晋江,我的第二故乡,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有很多传统民俗,比如嗦啰嗹、抓鸭子等都让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就拿普渡来说吧。普渡是泉州沿海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听爸爸讲,它是融合农历七月十五的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而晋江的普渡尤其盛名。

  每年农历七月,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很多人摆开酒席、大宴宾客。轮到哪个地方举办普渡,那个地方必定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烟花璀璨,鞭炮轰鸣。马路两边经常停满了车辆,而流水席上尽是生猛海鲜、八珍玉食。晋江人又特别热情好客,往往是觥筹交错、杯盘狼藉后才能结束。

  然而,听爸爸讲,以前每一年的普渡,不管富裕还是贫穷的家庭,家家户户都要花好多钱,有些人家甚至还大搞攀比之风,以客多为荣、客少为耻,形成奢侈糜烂之风。而宴席结束后,又经常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伤害自己的同时又伤害了其他无辜的人。更不要说摆酒席造成的交通堵塞、放烟花造成的环境污染了。

  然而这些都是传说,现在我所看到的普渡,好像跟这些没有多大的关系。报纸或者新闻经常报道有人把钱捐出来,或者赞助贫困人员,或者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或者为村里修建活动中心,或者成立基金会来奖励认真学习的好孩子。看来,曾经大操大办、酒驾醉驾的普渡早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了。爸爸说这些都是晋江市政府移风易俗禁普渡带来的好处。我想,普渡日简直已经变成了“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公益活动日”“扶贫济困日”“环境卫生整治日”了。

“在一起,更出彩”,世中运明年将要在晋江举办,让我们一起热爱晋江、美化晋江,为移风易俗、推陈出新、昂首前行的晋江喝彩吧!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3

  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它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可是,正月十一下午我们小记者却有幸去繁昌观看了大型的民俗文化表演。

  走进体育场内,人山人海,大家都探头探脑,焦急地等待着精彩节目。这时候,只见几十个汉子举着一条条长龙走了过来。那些舞龙的汉子身着黄装,在腰间束着一根红带,头戴黄帽,眼神坚定自若,身材挺拔,一条条“龙”遍布全场,有金色的金龙,绿色的青龙,蓝色的水龙……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200多米长的巨龙,它身上装饰了各种花灯,花灯上的装饰是用剪纸做的,每面有各式各样的图案,两个灯笼之间都有一束鲜花,有郁金香、牡丹、玫瑰…….仿佛给这条巨龙穿上了最美的“龙袍”。

“看,舞龙灯表演开始啦!”耳边传来了同学们的惊呼,伴随着敲锣声,舞龙真正开始了,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只见舞龙人举着那一条条长龙,行云流水般绕场转了一圈才慢慢加快了脚步,之后便越来越快,越来越快,那条龙似乎活了过来,在半空中不断的翻转、跳跃、冲奔、扭动,之后直冲云霄。满场观众都不约而同的直望天空,似乎那条龙真的挣脱了,飞走了,接着爆出一阵如雨点,如雷鸣,最后融成一片声海的掌声,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更有趣的是《公鸡捍河蚌》,每当公鸡想吃河蚌的时候,都会被河蚌夹住嘴,表演得如此生动,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不得不佩服民间表演者的聪慧。

  然后我们观看了扭秧歌,打腰鼓和划旱船,这些表演者动作优美,步伐整齐,不是有句俗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吗?我想这里面不知包含了她们多少辛苦,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舞巨龙的锣鼓喧嚣声中我们念念不舍得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大家兴奋地议论着刚才的民俗表演。看着大家红扑扑的面孔,我想:民俗文化一定会在我们身上继承发扬,一定会代代相传。因为,只有记住我们的“根”,才能让祖国更强大,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4

  中国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的郊外,它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风土人情的缩影。爸爸妈妈曾经带我去参观过,那时我虽然还小,但是民俗文化村的美景和各族的风土人情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大门内往左是一条食街,那里有着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漫步在小街上,一阵阵浓郁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真使人想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右边是很大很大的广场,能容得下上千人。前面是石雕的十二生肖像,巍然屹立在广场上。广场上铺着像地毯一样的绿草。每当夜幕降临,各族人民就在广场上欢聚一堂,点起篝火,载歌载舞,直至天明。广场后面是个像碗扣在地上一样的蒙古包。

  一看见蒙古包,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去,喝着蒙古叔叔端给我的.奶茶,看着蒙古姐姐跳的草原舞蹈,我也感觉就像到了广阔的大草原一样。我快乐地拉起蒙古姐姐的手同她合影留念。蒙古包的左边是一座喇嘛宫,好多的喇嘛在这里传播着他们的文化。顺着喇嘛宫前的一条大路一直往前走,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山族、土家族、布依族……还可以欣赏到各族的风景,有恐怖的牛头马面,有挂在高高树上的秋千,还有竹子做的阁楼以及其他不知是用什么草做的房子,人们的生活是那么俭朴原始。我们还欣赏到了奇异的山洞、美丽的桂林山水、高高的千手观音……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我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吸引过去,挤进人群。啊!好大一个喷泉!当它喷出水时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漂亮极了。一会儿,一道彩虹横贯喷泉上空。

  啊!美丽的彩虹姑娘也来到人间与我们共享人间美景了。民俗文化村的风土人情真是看不完,听不够,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家。一天的疲劳把我带进了梦乡,我在梦中又回到了蒙古包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欢快地玩着、笑着……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5

  今天,我们来到了深圳民俗文化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文化主题公园。

  文化村很大很大,里面汇集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们先参观了各个民族的村寨,还观看了各民族的精彩的表演,我和妹妹还和新疆族的姐姐哥哥一起跳新疆舞呢。

  接着我们坐上了观光小火车,去参观祖国的名胜古迹。这里有龙门石窟、大理三塔、黄果树瀑布、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泰山、长城……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然这些都是缩影,但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看到这些名胜古迹,我真自豪,中国真大呀!我们的祖先真伟大呀!

  在民俗文化村里,最让人兴奋的就是演出了。我们看了大型马术表演《金戈王朝》,回顾了历史,欣赏了激动人心的马术;看了《印象中国年》大型演出,欣赏了抬花轿、扭秧歌、踩高翘、舞龙狮、二鬼摔跤、歌舞等民间艺术;看了《东方霓裳》,欣赏了中国各式各样的服饰;看了火龙表演和车展,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龙凤舞中华》,它从远古开始,讲述着中国的历史传奇:刚开始,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一片繁荣的景像。忽然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出现了天灾人祸,巫师出来超度亡灵。接着中国各个朝代出现了,民间杂技和民间风俗开始上演了……最后一只银色的凤凰从天而降,十二位花神出来过生日,百花皇后也来了,她们的衣服都闪闪发光,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通过这次游民俗文化村,我看到了我们中国有宠大的身躯、惊人的智慧、浪漫的风土人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把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6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漫步于漳江边。漳江很美,真是风景如画,轻柔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燕子斜着身

  从水面上掠过。望着碧波荡漾的漳江水,我不禁缅怀起开漳先贤的不朽事迹。

  漳江有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前唐代陈政将军到云霄渡江时,观东上景色若有所思,感慨道:“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意思是这条江就像我家乡河南上党的清漳江,因此把这条江取名为“漳江”。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到福建省平叛的陈政将军不幸病逝,其子陈元光继承父职,历尽艰辛,平定了叛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建州,开始在漳江之畔的西林(今云霄西林)建立漳州郡。

  陈将军带领漳州人民披荆斩棘,发展农业,促进商业贸易,兴办教育,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漳州经济、文化得以较快发展。景云二年(公元7),陈元光为国捐躯,百姓感念陈将军父子的开漳功绩,建立圣王庙、威惠庙等许多庙宇来纪念他们。

  开元四年(公元7),朝廷追封陈元光将军为颖川候,漳州人民尊称他为“开漳圣王”。云霄百姓每逢元宵节前后,必以“鉴王”和“走王”的节俗,隆重纪念他们。

“鉴王”就是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凡立有圣王庙的地方,百姓进庙焚香供奉,并邀请戏班演社戏,让神明观看,使他们高兴。祭祀完后,民众就抬着众神像出来巡游各村庄的福社。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香案,供奉祭品,虔诚跑拜,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巡洲圆满结束后,人们又把众神像按顺序请入戏台对面临时搭成的“王棚”中,棚前摆着许多香案,家家户户又另备祭品,隆重祭祀。真是供品如山,游人如织,香烟袅袅,热闹非凡。此项活动,民间称之为“鉴王”。

“鉴王“这种风俗,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可见云霄人民对开漳功臣的大恩大德,世代不忘。到了午后,”走王“活动便开始了。

  人们在本村中挑选几十个强壮的男子,以每6个健儿编成一组,各组分别举着一尊巨型木雕神像,严阵以待,一听到鼓擂炮响,健儿们便举着神像,各组同心协力,健步齐飞,犹如离弦之箭向终点冲击。奔跑速度最快,姿势最优美的那组获得优胜。这是一种特别而又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运动,俗称“走王”。

  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以这些特殊方式纪念陈元光将军等人的开漳业绩。“鉴王”“走王”统称“圣王巡安”(圣王出巡,保一方平安),现在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斗移星移,漳江之水依旧悠悠流淌着,威惠香火仍然鼎盛不衰。陈将军父子开漳的丰功伟绩,永垂后世。许多纪念开漳圣王的传统习俗,必将在云霄延续下去,世代相传。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7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星期三!今天,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旅游。虽然,这两个地方我在两年前已参观过,但是,能和同学们再一次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我心情还是很兴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嘹亮《歌唱祖国》歌声中,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锦绣中华微缩景区。一走进景区,同学们立即被眼前壮丽的画面征服了,情不自禁发出“哗”“哗”的惊叹声。我们不约而同地拿出笔记本,做好准备开始我们“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遍中国”的旅程。

  锦绣中华景区的景观一般按1:15的比例微缩复制而成,浓缩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全国各地的风光名胜,是一座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古代建筑和民族风情的最丰富、最生动、最全面的实景缩微景区。一路上,我们游览了众多世界之最,包括:最大的宫殿——故宫、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等等,当然,还有我国许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在锦绣中华里我真的领略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和祖国大江南北河山的锦绣。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游到了民俗文化村。在这里,我了解到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还欣赏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金戈王朝》了。《金戈王朝》通过影视特技等多种手段营造出壮观的历史战争场面:骑马对战,令人惊心动魄;草原广阔,气势澎湃……同学们都在议论,太厉害了!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歌唱祖国》的歌声仿佛又从耳边响起,不知不觉,我们一天的旅程快将结束了,这真是愉快的一天,同学们又在议论开了: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我们长大后一定要将我们祖国建设得更美丽……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8

  12月4日,学校隆重地举行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当天,活动丰富多彩,有挑扁担的趣味运动会;有写对联活动;有民俗特色小吃;有曲艺汇演……

  首先,开幕式时,老师让我们看了婺剧。那些婺剧的叔叔阿姨们,各个各显神通,有扮演孙悟空的,有扮演变脸大师的,有扮演娘子的,有表演喷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让同学们看得赞不绝口。

  开幕式后,我们班参加了挑扁担比赛。我是十个男生中的一个。在比赛中,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云霄,最终,我们拿了小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怀着迷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做灯笼、写书签等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麻糍了。阿姨说:“做麻糍要用糯米,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只见她把和好的面团放入蒸笼蒸熟,再把面团放在石臼上,把木槌高高举起,将木槌重复用力地打在面团上,打一次揉一次,“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不一会儿,面团揉成了软软的状态,再放入米筛,把面团在米筛上平整铺起,接着用红糖和芝麻洒在柔软的面团上,反复和面,直到均匀了再停下,这样,香喷喷的麻糍就做好了!刚出炉的麻糍,色、香、味俱全,金黄金黄的颜色,像一块块金条;香喷喷的气味,简直可以让人陶醉;入口即化的味道,三者融为一体,简直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它——“绝”!那味道令人流连忘返,每次想到都会流口水。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但这次民俗文化节始终让我回味无穷。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9

  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