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科教系统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5篇

时间:2022-10-13 19:5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卫生科教系统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5篇,以供借鉴。

卫生科教系统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5篇

卫生科教系统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1

  对当前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对当前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就是指领导干部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法律精神要素,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由于领导干部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处于“为首”的地位,其法律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本文中笔者试图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干部的法制教育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尽些微绵之力。

  为进行本项研究,我们将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分解为法律知识、法律评价、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围绕这四个方面设计了包括29个封闭式问题的问卷,随后对某省的领导干部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50份,收回251份,收回率71.7%.在收回的251份问卷中,地厅级干部34人,县处级干部59人,科局级干部158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3.5%、23.5%和63%.

  一、当前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状况及特点

  1.普遍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但知识准备不足。知识是素质的基础。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多寡,决定着其有无成熟的法律心理和观念,对法和法律现象有无正确的看法和评价,同时也是能否依法办事的重要条件。从调查情况看,当前领导干部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对于作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性,有9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把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作为任用干部的基本条件,而且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学习过法律知识。多数被调查对象对有关法律法规内容的掌握还是比较准确的。这说明经过十几年的普法,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对“三五”普法规划中要求的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法律法规重视不够。被调查对象中,除宪法外,系统学习过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的不足一半,学习过行政复议条例(法)和国家赔偿法的甚至不及30%(分别为26%和20%),系统学习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的仅有37%.调查中发现,有27%的领导干部竟没有学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堪忧的现象。

  第二,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深入,对有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偏差。例如,对于地方人大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这样一个宪法常识问题,回答的正确率仅有56%,除了1.6%的人回答不知道外,有17.5%的人认为地方各级政府是地方各级党委的执行机关,25%的人认为地方各级政府就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当问及是否学习过行政诉讼法时,有49%的人作了肯定的回答,但能正确回答出在行政诉讼中主要应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这样一个重要的证据规则的人,却仅有15%.另外,不少领导干部对“行政执法”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检查、处罚这类限权或剥夺权利的行政行为认为是执法,而对为公民法人登记、发放抚恤金这类赋权的行为则有相当多的人不认为是行政执法。

  以上情况表明,领导干部虽然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

[1]?[2]?[3]

卫生科教系统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2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伦首先提出了胜任力概念,他把胜任力称作是把优秀者和一般者区分开的特性,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或需要。知识、技能属于表面的胜任特征,很容易被发现;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或需要,属于深层次的胜任特征,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其实质就是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当中的核心胜任能力。胜任力是一个综合能力概念,是衡量领导者领导水平、领导绩效的主要指标体系。

  20xx年3月至今,国家行政学院历时1年多时间,在xx市开展“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笔者承担的《xx市党政领导干部执政核心胜任特征实证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调查运用关键事件法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xx市1400名党政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

  科级干部胜任力基本特征

  在对相关研究进行资料检索与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对xx市25名科级党政干部对“最满意的事情”和“最不满意的事情”的访谈,从中找到在成功完成任务、胜任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胜任特征要素共37个。其中,重要心理品质21个,核心能力要素16个。

  可见,责任心、大局意识、务实精神、公仆意识、事业心这五项心理品质是xx市科级党政干部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关键心理品质要素。

  可见,xx市处(乡科)级党政干部最需要的五项核心能力要素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与胜任本职工作相对不重要的五项核心能力要素是:时间管理、调查研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抓经济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通过对37个核心能力特征和关键心理品质特征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xx市科级党政干部胜任力由三大因子构成。因子一:情商。包括务实精神、公仆意识、诚信、廉洁、坚韧、自律、敬业乐群、协作沟通能力、联系群众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自信心、大局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前瞻性共15个要素。因子二:组织办事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抓经济工作能力、时间管理、岗位适应能力、业务才干、政策贯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共11个要素。因子三:领导风格。包括成就动机、独立性、灵活性、果断性、勤奋、幽默感、责任心、主动精神、进取心、宽容、事业心共11个要素。

  另外,不同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对于情商的评价也有所差异,xx市一般干部对“情商”的评价最低,县局级干部对“情商”的评价最高。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干部的评价也有所差异,其中“党务部门工作”的领导干部对于“情商”“组织办事能力”和“领导风格”的评价最高。

  县局级干部胜任力基本特征

  xx市县局级党政领导干部核心胜任能力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80份,其中有效问卷484份。通过分析发现,xx市县局级党政领导干部重要心理品质和核心胜任特征均为12个。其中关键心理品质有事业心;责任心、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自律。核心能力要素有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对484份有效样本统计分析以后发现,不同性别、民族、工作性质、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对于县局级干部胜任特征的评价上不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的`领导干部干部存在着显著或是非常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xx市领导干部胜任力水平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具体的胜任力要素上除了把握机遇能力和决策能力外,在其他各个因素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其二,不同年龄段的比较上,36~45岁组与55岁以上组在组织能力与领导者精神存在较显著差异,55岁以上组比36~45岁组对于组织能力评价更高,在领导者精神这个维度上,36~45岁组比55岁以上组评价更高。

  其四,不同学历的比较上,博士学历领导者较之大专学历领导者更重视学习能力、情绪智力和把握机遇能力。

  其五,不同行政级别比较上,在领导能力上,县局级领导的认可度要高于乡科级领导。情绪智力上,县局级领导作为高层领导,需要更多的掌握领导艺术,对情绪智力的认可度较高。在决策能力上,县局级领导者与乡科级领导者的认可度显著,乡科级领导者对决策能力的认可度稍低。

卫生科教系统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3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伦首先提出了胜任力概念,他把胜任力称作是把优秀者和一般者区分开的特性,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或需要。知识、技能属于表面的胜任特征,很容易被发现;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或需要,属于深层次的胜任特征,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其实质就是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当中的核心胜任能力。胜任力是一个综合能力概念,是衡量领导者领导水平、领导绩效的主要指标体系。

  20xx年3月至今,国家行政学院历时1年多时间,在**市开展“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笔者承担的《**市党政领导干部执政核心胜任特征实证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调查运用关键事件法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市1400名党政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

  科级干部胜任力基本特征

  在对相关研究进行资料检索与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市25名科级党政干部对“最满意的事情”和“最不满意的事情”的访谈,从中找到在成功完成任务、胜任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胜任特征要素共37个。其中,重要心理品质21个,核心能力要素16个。

  在**市700位处(乡科)级干部重要心理品质要素调查中,选择“责任心”的有338人,占总被试人数的58%,排第一位;选择“大局意识”的有311人,占总被试人数的53%,排第二位;选择“务实精神”的有305人,占总被试人数的52%,排第三位;选择“公仆意识”的有243人,占总被试人数的42%,排第四位;选择“事业心”的有241人,占总被试人数的41%,排第五位。

  可见,责任心、大局意识、务实精神、公仆意识、事业心这五项心理品质是**市科级党政干部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关键心理品质要素。

  在核心能力要素调查中,选择“创新能力”的有418人,占总被试人数的72%,排第一位;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301人,占总被试人数的52%,排第二位;选择“组织实施能力”的有245人,占总被试人数的42%,排第三位;选择“合作共事能力”的有230人,占总被试人数的39%,排第四位;选择“联系群众的能力”有223人,占总被试人数的38%,排第五位。

  可见,**市处(乡科)级党政干部最需要的五项核心能力要素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与胜任本职工作相对不重要的五项核心能力要素是:时间管理、调查研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抓经济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通过对37个核心能力特征和关键心理品质特征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市科级党政干部胜任力由三大因子构成。因子一:情商。包括务实精神、公仆意识、诚信、廉洁、坚韧、自律、敬业乐群、协作沟通能力、联系群众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自信心、大局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前瞻性共15个要素。因子二:组织办事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抓经济工作能力、时间管理、岗位适应能力、业务才干、政策贯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共11个要素。因子三:领导风格。包括成就动机、独立性、灵活性、果断性、勤奋、幽默感、责任心、主动精神、进取心、宽容、事业心共11个要素。

  调查还发现,不同工作年限的领导干部对于情商的评价有所差异。工作年限30年以上的领导干部对“情商”、组织办事能力的评价最低;工作年限在“21~30年”的科级干部对“情商”的评价最高;而工作年限在“11~”的科级干部对“组织办事能力”“领导风格”的评价最高。

  另外,不同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对于情商的评价也有所差异,**市一般干部对“情商”的评价最低,县局级干部对“情商”的评价最高。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干部的评价也有所差异,其中“党务部门工作”的领导干部对于“情商” “组织办事能力”和“领导风格”的评价最高。

  县局级干部胜任力基本特征

**市县局级党政领导干部核心胜任能力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80份,其中有效问卷484份。通过分析发现,**市县局级党政领导干部重要心理品质和核心胜任特征均为12个。其中关键心理品质有事业心;责任心、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自律。核心能力要素有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对484份有效样本统计分析以后发现,不同性别、民族、工作性质、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对于县局级干部胜任特征的评价上不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的领导干部干部存在着显著或是非常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市领导干部胜任力水平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具体的胜任力要素上除了把握机遇能力和决策能力外,在其他各个因素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其二,不同年龄段的比较上,36~45岁组与55岁以上组在组织能力与领导者精神存在较显著差异,55岁以上组比36~45岁组对于组织能力评价更高,在领导者精神这个维度上,36~45岁组比55岁以上组评价更高。

  其三,不同工作年限的比较上,不同工作年限的领导者对组织能力和领导者精神的选择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组织能力和领导者精神认同度最高的工作年限均为11~20年工作年龄段,均与3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差距达到了显著水平。

  其四,不同学历的比较上,博士学历领导者较之大专学历领导者更重视学习能力、情绪智力和把握机遇能力。

  其五,不同行政级别比较上,在领导能力上,县局级领导的认可度要高于乡科级领导。情绪智力上,县局级领导作为高层领导,需要更多的掌握领导艺术,对情绪智力的认可度较高。在决策能力上,县局级领导者与乡科级领导者的认可度显著,乡科级领导者对决策能力的认可度稍低。

  领导干部情绪智力调查

  在领导干部核心胜任力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绪智力能力。有关情绪智力理论认为,在社会性或非社会性领域里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管理职业类的成功更取决于情绪智力的高低。优化领导班子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需要准确地把握领导干部的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

  领导干部的情绪智力要素包括:认知自我情绪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情绪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情绪智力调查共发放问卷770份,收回688份,有效问卷644份。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市领导干部的认知自我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水平较高,这可能与地处沿海的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毕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而从这次调查来看,**市的领导干部也以此为要求和目标,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素质。其次是承受挫折,再次是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而认知他人情绪排在最后。

  调查发现,领导干部情绪智力呈现趋势是:认知自我的能力最突出,其次是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再次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比较薄弱的是自我激励能力和认知他人的能力。

  不同性别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的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上呈现一些特点——33岁以上的老干部比其他年龄组的领导干部均展现出较好的自我激励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把握和驾驭能力;不同工作年限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各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稳步增强;不同学历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上呈现一些特点,其他学历(主要为高中)的领导干部在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和认知他人方面与大专、本科学历的领导干部具有显著差别。

  另外,不同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差异明显,具体表现在:除了自我激励因素外,一般干部在其他五个方面均与处(乡科)级和县局级干部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各维度上表现基本相同,除了认知他人情绪维度上差异明显以外,其他五个方面差别不大。

  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

  基于胜任特征的领导人才测评方法技术是干部选拔考核和业绩评估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对推进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开展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人才选拔工作具有重要参考应用价值。评价者通过建立拟应聘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对应聘者价值观,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高低、行为表现差异进行判断,并与岗位胜任力模型标准对照,预测应聘者在该应聘岗位的未来表现,作出是否录用的决策。

  胜任特征的前提就是找到区分优秀人员与普通人员的业绩指标,以满意度为基本尺度而确立的业绩考核指标,是经过科学论证并且系统化的考核体系,体现了绩效考核的精髓,能真实地反映领导者的综合工作表现。让工作表现优异者及时得到奖励,以更好地运用激励手段,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绩效尚不够理想者,根据考核标准以及胜任特征模型,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帮助提高其工作绩效。在胜任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岗位要求结合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为领导者量身定做培训计划。

  对领导干部执政胜任能力考核评估进行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迫切的现实任务,需要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对**市领导干部执政胜任能力考核评估进行实证研究,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胜任力作为一个理论概念,需要结合不同的工作实践才能对实际工作产生指导作用。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情况复杂,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工作具有较大差异。同样为处级领导干部,在市局机关与县乡一线工作的同志所要求的胜任能力就有差异;同样为县里各局的一把手,气象局与财政局要求的领导能力也有所差异。这些都对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胜任力必须结合不同岗位,通过深入的背景信息分析和各层面的调查研究,才能为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估和能力提升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

卫生科教系统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4

  领导干部工作不够大胆的调查与思考

在对全区61个区级中层领导班子和254名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过程中发现,有19%的领导干部存之“工作不够大胆”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是副职。带着问题和困惑,我们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走访,发现在部分副职中确实存在工作上谨慎小心有余,开拓创新不足,大事小事都等正职指示,难事易事都靠正职决策的情况。还有少数的副职,认为上有正职撑着,下有一般干部负责,自己懒得去操那份心,因而存在议政谋政不积极或在其位不谋其政,得过且过现象。深入静思,除去部分副职是因为性格原因外,绝大多数副职“工作不够大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能力没有充分显示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

  从主观上分析:一是认识上有偏差。少数副职经常感叹:“副职是个受气的苦差事,走快一步有越位之嫌,走慢一步又有不尽职之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副职就把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与骄傲自满等同起来,把工作中的灵活性与不尊重领导等同起来,把敢试敢创与爱出风头等同起来,因而干工作怕出力不讨好,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二是缺乏“挑担子”意识。近年来在一些干部中流行一句口头禅,“吃菜要吃素、穿衣要穿布、当官要当副。这一句是对当副职,没压力、无责任、逍遥自在的表白。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副职“甘当配角不冒尖,乐当绿叶不争艳”。由于配角意识太强,该行使的权力不行使,该承担的职责没承担,影响了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自私心理作怪。有些副职信奉“船打出头鸟”的陈腐思想,怕工作中太露,功高盖“主”,有争功挤位之嫌,引起正职误解;怕拍板失误,承担责任,引起领导责怪;怕栽了跟头,失去群众信赖,影响个人进步。另外,有些副职总认为,干工作有了成绩是正职的,出了问题是自己的,干脆应付着干工作,无功也无过,不担责任又清闲,不遭嫉妒人缘好。

  从客观上分析:一是有些领导机关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片面性。机关组织检查评比,安排布置工作,往往抓“一把手”,强调“第一责任人”而忽视了分管领导;一个单位出了成绩,往往宣传“一把手”多,有的甚至搞“移花接木”,把副职干的工作也说成是正职的荣誉,挫伤了副职积极性。而一旦副职分管的工作因开拓创新而出了“格”,又往往容易受到上级和“一把手”的指责甚至批评。二是群众思维中存在旧的定势。认为副职是抓具体工作的,对重大问题没有决定权,眼里只有正职,对副职不信任、不尊重,在完成副职交待的任务时打折扣或暗地里顶着不办;对不合自己胃口的甚至公开顶撞。三是一些“一把手”不愿放权。有的“一把手”对副职缺乏基本的信任,总爱以经验少、翅膀嫩为由,工作中大小权独揽,大小事亲“断”,制约了副职作用的发挥。还有极个别正职专横,缺乏民主意识和作风,不能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把“一把手”负责变成“一把手”说了算,把班子其他成员的不同意见看成是“唱反调”、不配合、搞不团结,尤其对自己推荐提拔过的干部视为受施舍者,认为后者应以人身依附来感恩,否则就是“忘恩负义”,不尊重领导。使副职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副职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调动副职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副职干部的作用,让到职能够放。心大胆的工作,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上级要为副职干部创造发挥能力的环境。一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在评价干部功过上要用新角度新眼光来观察、看待副职,对工作的失误要具体分析,给予谅解和保护;对有棱角的,不能认为是骄傲自满、组织纪律性不强,要鼓励有主见、有魄力、有开拓精神的副职冒尖。二是干事创业的环境。要实行干部干事创业实绩备案制度,对凡主管、主办工作实绩突出,受到上级机关表彰或得到上级机关推广经验的,都可报请在组织部门进行实绩备案。并对干部实绩备案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干事创业的实绩变动情况,对备案人和备案内容进行调整充实。要把干事创业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做到谁最能胜任工作就选谁,谁最能干好事业就用谁,谁最能加快发展就让谁干,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让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让会干事的干部有地位。三是舆论宣传环境。要改变新闻报道和树典型工作中正职一花独放的局面,对有成绩的副职要一视同仁,让副职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要善于抓主管,多给副职压担子,对墨守成规、工作无建树、责任心差的副职要亮黄牌、打板子,增强副职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要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各级副职发挥的作用和工作中的实绩,树立副职的良好形象和威信。

  2、正职要为副职干部提供发挥能力的条件。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副职的积极性、创造性,既是衡量正职素质高低的标志,也是一个单位工作能否经常上台阶的关键。因此,作为正职,应该在“四多四不”上下功夫。

  一是多提醒,不指责。工作千头万绪,件件都要督促落实,在繁琐的事务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和疏漏。正职要对立“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意识,只要是大胆工作,积极努力,就应该配合支持。下属在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没有想到或顾及到,应及时提醒,协助把事情考虑周全、稳妥,而不能说这不行,那也不行,以免挫快积极性。二是多支持,不拆台。这是密切配合的润滑剂。下属在各项事务中往往处于一线,遇到的具体情况和矛盾也最多,班长应主动协调事务,化解矛盾,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有失误时冷嘲热讽。三是多担责,不争冲。最需要防止和克服的就是爱说自己怎么行,别人怎么差,工作取得成绩时总往自己身上拉,出现问题总朝别人身上推。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反而会损害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争功诿过,只能说明人的思想素质不高,也不能把工作做好。四是多关心,不冷漠。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下属的苦衷,主动关心过问。对反映的问题,该解决的应及时解决,该向上报告的就及时报告,使人心里感到温暖。要放手让其干工作,不能事事拢在手中。

  3、副职要解放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副职干部的地位是与自身作用发挥的大小成正比的,只有在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多出实绩,才能赢得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和信赖,才能有地位和威信。副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与正职、同事及下级的关系,尤其是在正副职之间建立和谐互动的良好关系,必须坚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增强责任心,不要只站在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副职是在正职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不管所分管的工作是否重要,是否被别人重视,甚至是否有实权,副职自己首先要重视,要把自己所主抓的工作基本情况掌握清,工作具体标准研究透,处理事情原则把握准。副职在正职面前是被领导者,但不是依附者。要服从正职的领导,积极支持正职的工作,但不能盲从,不能一切事情不动脑子:不讲原则地“百依百顺”。无论是正职还是副职,只是分工不同、岗位不同,责任是一样的。如果自己松一松、散一散,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就会出错,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也许就会出问题。副职分管的工作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副职作为领导班子中的一员,不能只站在副职自身和分管工作的角度去想问题、提建议、办事懒惰。在正职的决定与自己不一致的时候,只要是不违反原则的,则主动退让一步,不发牢骚,不讲怪话,不抵触,坚决维护正职决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摒弃私心杂念和小团体利益,坚持副职服从正职、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处处做到搭桥不折桥,事事维护正职的核心作用,时时增强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要忍辱负重,不要明哲保身。宽容忍让,是一种素质、涵养和气度。副职作为正职的参谋和助手,可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的主张得不到采纳,甚至有时个人才华也得不到施展。这就要求副职在贯彻正职决策、落实工作任各时,要从大局和长远着想,胸怀宽广,不背包袱,忍辱负重。工作中,副职常常夹在正职和部属之间,难免会遭到一些误解,受到一些埋怨,这时,副职就更应注意宽容忍让,注意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法,不怕受埋怨,不怕受委屈。有时在落实正职决策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可能会遭到部属的抵触和反对,作为副职要冷静思考应对措施。若是正职决策失误,千万不能当着干部的面把责任推向正职,而要“舍车保帅”,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与正职研究新的决策方案。为了顾全大局,宁可替人受过,也不明哲保身,充分表现出副职应有的素养和气度。

  三是要敢于直言,不要老是一团和气。副职要当好正职的助手、参谋,就要多进言、多建议、多想办法、多出主意,而不能投其所好,老是阿谀奉承。要和而不同,对工作有利的建设和不同意见,即使正职听了不高兴、不理解,也应敢于直言不讳,敢于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当然,这种大胆不是固执,副职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讲究方法、注意场合、考虑效果。尽量做到“忠言”顺耳、“良药”可口。一旦自己的正确意见不为正职所接受,也应从班子整体出发,按领导集体决定或正职意图办事,并努力做好工作尽量减少损失。

卫生科教系统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5

  在领导干部核心胜任力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绪智力能力。有关情绪智力理论认为,在社会性或非社会性领域里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管理职业类的成功更取决于情绪智力的高低。优化领导班子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需要准确地把握领导干部的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

  领导干部的情绪智力要素包括:认知自我情绪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情绪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情绪智力调查共发放问卷770份,收回688份,有效问卷644份。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市领导干部的认知自我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水平较高,这可能与地处沿海的开放城市xx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毕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而从这次调查来看,xx市的领导干部也以此为要求和目标,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素质。其次是承受挫折,再次是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而认知他人情绪排在最后。

  调查发现,领导干部情绪智力呈现趋势是:认知自我的能力最突出,其次是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再次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比较薄弱的是自我激励能力和认知他人的能力。

  不同性别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的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上呈现一些特点——33岁以上的老干部比其他年龄组的领导干部均展现出较好的自我激励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把握和驾驭能力;不同工作年限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各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稳步增强;不同学历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上呈现一些特点,其他学历(主要为高中)的领导干部在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和认知他人方面与大专、本科学历的领导干部具有显著差别。

  另外,不同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差异明显,具体表现在:除了自我激励因素外,一般干部在其他五个方面均与处(乡科)级和县局级干部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干部在情绪智力各维度上表现基本相同,除了认知他人情绪维度上差异明显以外,其他五个方面差别不大。

  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

  基于胜任特征的领导人才测评方法技术是干部选拔考核和业绩评估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对推进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开展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人才选拔工作具有重要参考应用价值。评价者通过建立拟应聘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对应聘者价值观,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高低、行为表现差异进行判断,并与岗位胜任力模型标准对照,预测应聘者在该应聘岗位的未来表现,作出是否录用的决策。

  胜任特征的前提就是找到区分优秀人员与普通人员的业绩指标,以满意度为基本尺度而确立的业绩考核指标,是经过科学论证并且系统化的考核体系,体现了绩效考核的精髓,能真实地反映领导者的综合工作表现。让工作表现优异者及时得到奖励,以更好地运用激励手段,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绩效尚不够理想者,根据考核标准以及胜任特征模型,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帮助提高其工作绩效。在胜任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岗位要求结合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为领导者量身定做培训计划。

  对领导干部执政胜任能力考核评估进行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迫切的现实任务,需要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对xx市领导干部执政胜任能力考核评估进行实证研究,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胜任力作为一个理论概念,需要结合不同的工作实践才能对实际工作产生指导作用。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情况复杂,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工作具有较大差异。同样为处级领导干部,在市局机关与县乡一线工作的同志所要求的胜任能力就有差异;同样为县里各局的一把手,气象局与财政局要求的领导能力也有所差异。这些都对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胜任力必须结合不同岗位,通过深入的背景信息分析和各层面的调查研究,才能为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估和能力提升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