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4篇(在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中,运用)

时间:2022-10-09 11:27: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4篇(在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中,运用),供大家参阅。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4篇(在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中,运用)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

  学校管理工作中心理方法的应用

学校管理工作中心理方法的应用

  心理方法是管理者有效工作的法宝。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人员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一、通过心理接触,增进领导与教职工的理解与信任

  1.把握教师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

  心理接触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受,将对方看作是值得尊敬、关心和真诚合作的朋友。学校领导要利用观察、谈心、参加娱乐活动等形式,深入到教师中,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思想倾向的肯定与否定,都采用和善友好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们个人的习惯、特长、愿望、兴趣爱好等表示心中有数和尊重,并给其创造发展的机会。在与教职工谈话时,表现出一种友好的态度,教职工就会立刻感到自己受到了真正的重视,从而达到心理接触的目的,取得教师对自己的信任。

  2.迂回心理接触,赢得教师的理解与信任

  谈心是思想工作的传统模式。原没有较多思想沟通的双方都可能对正式的谈心有心理障碍,很难潜心入境,缺乏真诚,双方感情投入慢、投入少,甚至有人会产生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在谈心条件尚不成熟,即双方心理沟通少,心理生疏度大的时候,利用迂回方法与教师进行心理接触,可能更奏效。迂回心理接触方法的最好形式是暗示。在工作过程中,领导者首先要在群众心目中形成非权力影响力,即让他们了解你的德才学识,在工作上肯定你,在情感上接受你,感觉到你对角色的适应,感觉到你对工作真诚投入而值得信赖,值得尊重。当他自觉创造舆论时,说明你在他面前的客观行为已经引起心理共鸣,谈心的条件便成熟了,这才可能进一步有更深的心理接触,互通思想,赢得理解与支持。迂回心理接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利用交叉的多向的信息传递渠道。间接表达你对教师专业素质、胜任工作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优点、特长的赞赏。切不可在他们面前任意诋毁别人,同时还要相信同事不会做出任何可能损害自己威信和利益的事情。这是一种工作策略,决不是顺情说好话的'“好好主义”的表现。

  3.把握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非正式组织

  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胸怀,是否与群众心理相容,还表现在他是否接受或有能力面对各种非正式组织。抵制任何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斥之为搞小团体主义、搞帮派、风气不正……这似乎成为一些干部的思维定势。这个事实反映有些干部思想僵化、教条,不懂管理科学,无领导胸怀,心理相容能力差。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它的产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其形成有志向性、兴趣性、情绪性、社交性、利害性等因素的影响。其特点是领袖人物的自然形成和不确定性,共同目标的不自觉性,成员形成与变动的不固定性。由于组织离不开人和人的活动,因此,在正式组织之中都有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存在,二者常常相伴而存,相促而生。在管理上,不可以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作为正式组织的

[1]?[2]?[3]?[4]?[5]?[6]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2

  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沙盘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疗法,在心理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职心理学教学中可以从多个方面应用沙盘游戏:提供实验模型,帮助学生研究某些心理问题;提供实践机会,体现实用导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帮助。

  1 前言

  沙盘游戏是心理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心理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心理咨询课程中更是重要,所以有效地应用沙盘游戏融入心理学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在中职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这一方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学学习效果。

  2 提供实验模型,研究心理问题

  沙盘游戏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心理学教学之中,受到极大的好评。在心理学教学中开设沙盘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习眼界,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就沙盘游戏的实质来说,其是一种实验模型,也就是说通过一些道具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某些真实的情境,做一些利用实际物体很难完成的任务。尤其对于心理学教学来说,很多内容都具有抽象性,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很难真正理解,无法体会到某些心理理论的实际含义,但是借助模型的形式就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沙盘游戏理论的同时配合去做沙盘游戏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这一理论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1]。

  不只是理解沙盘理论,在理解其他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采用沙盘模型的形式。如在解析不同性格下人际交往关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沙盘模型的形式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自我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沙盘游戏,利用手中物品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游戏形式既可以设置成单独游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实验;也可以进行小组游戏,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生设计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出自己设计的灵感,并评论其他学生的作品,看看从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是否能够体会到其性格的差异,再由此去分析其人际关系的差异。

  在进行小组游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小组的划分方式。基于实验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在第一次游戏的时候将性格相似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内,而在第二次分组的时候,将性格迥异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之中,观察在不同小组划分方式下小组气氛的不同以及设计作品的不同。

  3 提供实践机会,体现实用导向

  从专业技能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心理咨询师”的活动,让学生以受访者的身份参加,在活动中为参加沙盘游戏的来访者进行守护。学生参加这个活动的前提必须是在沙盘学习中表现比较突出,对沙盘游戏的规则及其程序有很深的了解,并且受访者还必须有多次参与沙盘游戏的实践经验。这样其在为来访者进行守护的时候才能更加专业,也能更加体会到来访者的内心活动和心理感受。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受访者首先要向来访者将沙盘游戏的游戏规则介绍出来,让来访者对沙盘游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在后续开展游戏的时候可以尽快地进入游戏的状态之中。

  同时,在来访者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受访者也可以同来访者进行一定的交流,比如目光交流、轻微的语言交流等,这样可以使来访者感到比较安全和放松。在这个过程中,守护者除了要同来访者进行交流之外,还要针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来访者的特点,其在进行沙盘游戏的时候所选用的物品以及在进行活动中有哪些表现,这样方便在活动结束之后对受访者的情况进行分析。

  从沙盘游戏本身来说,首先是场地和设备要求。沙盘游戏需要有专门的沙盘实验室来盛放沙盘游戏所需的沙子以及其他物品,包括沙盘和一些其他代表某种事物的模型。并且在设备的配备上要求实验室尽可能多地配备相关道具,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验者不同的兴趣需求。在沙盘的选用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于沙盘来说最好是可以选用两个,这样可以保证实验者的用水需求。其可以将一部分沙子放入其中一个沙盘打湿之后再用,而与此同时又必须保证还有另外一个干燥的沙盘可以使用。在沙盘游戏开始之前,受访者需要向来访者介绍沙盘游戏的好处,这样可以使受访者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游戏结果也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期待。另外,在游戏完成之后,受访者可以让来访者谈一下自己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状态,以及通过沙盘游戏获得了哪些新的感受。

  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对于一次沙盘游戏来说时间最好控制在40~50分钟,即使沙盘作品没有完成也需要停止。在沙盘游戏中,由于有的作品复杂、工作量大,来访者可能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在进行作品创建的时候又往往比较投入,会忘记时间,这时受访者就要替其把握时间,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温和地提醒。

  其次,来访者在接待受访者的过程中可以同来访者进行一定的目光交流和语言交流,但是受访者不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试图对来访者的构建思路和风格进行诱导和评论,这样会干扰来访者的思路,影响沙盘游戏的效果。在进行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受访者和来访者都有各自的任务,来访者需要专心致志地投入作品构建之中,而受访者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来访者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

  最后,对于沙盘游戏实践来说经验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请教。在进行这项活动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安排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活动督导,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这样学生的提升会更加快速,也能够从实践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4 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模型帮助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最主要的是为社会输出实用型的人才,也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步入社会之后可以快速融入岗位、融入社会。从心理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往往需要依靠很多的心理实验,有些实验的设备成本非常昂贵,学校和学生负担比较困难,但是沙盘游戏所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常见,构建沙盘实验室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于中职心理学教育来说,选用沙盘游戏实验方式是一项成本低且收效大的学习方式,在讲解某些心理学案例或者原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沙盘实验,在不断地反复练习中,学生会对沙盘实验有一个更加整体和系统的认识,也会对某些心理学案例和心理学原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

  另外,在进行沙盘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随着实验的进行,对某些案例和原理有全新的认识,在实验中不断创新理解。这样不仅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在此基础上更加前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 结语

  心理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很快,在中职、高职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都很普遍,但是对于心理咨询这门课程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并不高,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将其作为选修课来进行,对于沙盘游戏的提到者和应用者更是很少。鉴于沙盘游戏在心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融合沙盘游戏进入中职心理学教育是一个发展趋势。各中职学校要积极接受新观念,学习并应用沙盘游戏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自身的某些心理问题。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3

  探究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1000字

  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形势、道德危机的新挑战,强调道德教育的“首位”和重要性无可厚非,但实际上道德教育始终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目标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呆板等问题。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德育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德育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德育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一、问题呈现

  传统和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家长等教育者普遍关注受教育者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品德问题),而对他们身上的良好品德、发展潜能和积极愿望关注不够。

  因此,易形成重视问题矫正、忽视美德培养的消极教育取向。这种消极取向的道德教育,会使教育者更多采用挑剔、质疑、批评、指责、训斥、惩罚等消极方式对待受教育者,恶化道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和正面教育的影响力,妨碍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培养。

  因此,本文提出积极道德教育的主张,强调通过营造积极的道德教育氛围与环境,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资源与潜力,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资源,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积极品德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身的不良品行,因此,是致力于挖掘受教育者身上积极资源、改善道德教育关系、提高道德教育实积极道德教育通过营造积极的道德教育环境,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资源与潜力,

  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资源,实践积极的道德行为,逐步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积极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克服与预防不良品德,因此,是致力于挖掘受教育者积极资源、改善道德教育关系、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一种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二、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积极地情绪体验、快乐与满足、乐观主义等;二是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个性力量、兴趣、价值等;三是积极的机构,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四是积极的活动,其中积极的主观体验主题中所包含的各种积极体验类型,正是当前中职学生大部分学生所缺失的。因此,将积极心理学思潮中所倡导的积极主观体验与中职德育相结合,通过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理论所指导的中职学生德育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使更多的学生摆脱消极的德育教育,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课题研究目的定位为:

(一)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德育教育,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三)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构想包括(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体系、学生活动,自律体系、班主任工作体系、德育导师制)。

  三、主要观点

  第一,中职教育是一种不同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也应当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中职学校利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那么就非常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获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德育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积极情绪(自尊、团结、文明、勤奋、开拓)的培养、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的处理都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第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德育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三个纬度,即个体对过去生活的满意度、对现状的主观体验和对未来的希望等。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方案时,特制定包括对情绪的调节,对现状的幸福体验及对未来的希望等三个方面相关主题的辅导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目的。第四,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中职德育的指导意义。

  就目前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状况成果分析,教师更多的还是将目光停留在关注“问题学生”层面。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学生”相对于学生的总人数比例并不高,因此从学生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出何种理论指导的中职德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多数“健康学生”进行教育。第五,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德育可以发现和挖掘中职学生的积极品质,使他们对美德以及美好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充满着渴望,重新建立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获得更加满意的生活。

  四、方法应用

(一)建立积极道德教育关系。人性先天具有善的潜质与禀赋,蕴藏着巨大的德性发展的空间和潜能,而且人的本性也是趋向于善的。如果能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接纳和关爱的健康的环境与氛围,受教育者就会趋向于德性的良性生长、积极生成,原有的劣行和不良品质也会趋于减少、消失。所以建立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的道德教育关系建立是首要任务。建立这种道德教育关系,需要借助多种教育方法与手段。这些方法包括耐心倾听法、平等尊重法、热诚关爱法、接纳理解法、肯定信任法等等。

(二)促进教育者人格完善。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考失利,树立积极态度,积极响应和推进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促成教育者人格完善的方法主要有内省慎独法、见贤思齐法、自我激励法、积善成德法等等。

(三)促进教育者美德形成。促进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是积极道德教育的主要的和核心的方法,也是直接影响道德教育成效的教育方法,其主旨是教育者通过采用以积极、正面为主的教育方法,激发受教育者德性成长的道德需要与内在动机,提升受教育者的自尊与自我效能,从而促使其产生积极的体验、认知与行为,并促成积极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主要有激发体验法、提升自我法、调节情绪法、欣赏强化法等等。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运用不是对传统和现行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彻底的颠覆与变革。在强大的文化传统、新兴的经济力量和长期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与影响之下,社会制度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而不是突飞猛进的、迅速质变的过程。积极道德教育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对道德教育现状的一种渐进的、量变的、逐步的改变与创新,也正是这种看似细致的、轻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会对当今的教育改革提出过高的各种变革条件,也不会对未来抱有诸多不切实际的期待与梦想,也许才能在教育与道德教育改革的漫漫征途中行走更远、影响更深。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4

  简短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简短疗法(brieftherapy)是一种直接指向解决问题的心理辅导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咨访双方的.互动,将辅导活动集中于帮助来访者解决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由于咨询者不去判断问题的价值属性(不判断态度),咨询活动直接指向解决问题本身,因而极大缩短了辅导工作时间.学校心理辅导以解决学生发展性问题为主要任务,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多数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以下简称教师)数量少,工作量大,采用一般辅导方法又费时较多,因而很难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运用简短疗法,教师能在短时间内为较多学生提供辅导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不足的矛盾.目前,简短疗法已成为最常用的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一,其主要形式包括系统问题解决法、结构问题解决法和指向解决的咨询法[1].

作 者:宋尚桂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47(4)?分类号:B849?关键词:?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5

  心理辅导技术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开始由对“心理疾病”的关注转向对“心理素质”的关注。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高校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正是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蓬勃发展之下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心理辅导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主要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效。心理辅导区别于心理咨询,也区别于心理治疗,它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为目标,面对所有大学生群体与个人。由此可见,辅导员班主任的整体心理辅导能力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欠缺的主要表现

  1、不能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异同。

  一些辅导员班主任面对学生的问题存在两种认识偏向,即心理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心理化。或者轻易地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当成思想政治问题来处理,或者把学生一般性的思想困惑问题当成严重心理问题来对待,夸大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有一些辅导员班主任不具备心理辅导能力,把学生的问题都看作是思想政治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只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2、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阶段,大学生处于情绪体验比较强烈的时期,同时也缺乏人生经验,因此许多外部事件,例如学业失败、人际关系失调、亲人死亡、失恋、遭受暴力伤害等等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多数辅导员不能及时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的学生甚至会采用极端行为,导致事件的发生。可是大部分辅导员班主任没有心理辅导的能力,不能及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因此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掌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一般包含两大方面,一是预警机制,能够识别易产生心理危机的个体,避免严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起到预警作用。二则是应对机制,这是当心理危机事件己经发生后,应当采取的系列措施。

  3、难以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提供有效指导。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但是,有的学生没有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从困境中走出,解决自我心理问题。辅导员班主任应用自己学习心理辅导的知识帮助学生,但是因辅导员班主任缺乏心理辅导能力就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保健指导。

  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能否将心理辅导职能运用到工作中,是辅导员班主任能否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那么,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时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知识技能缺乏。

  目前,心理辅导已成为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有力补充,在思想教育中加强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心理辅导可促进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促进德育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但是要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辅导员班主任需要运用心理辅导专业知识,有时需运用各种特殊的技巧与方法来开展活动。心理辅导涉及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与技术,其中心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并没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学业背景,更不用说具备心理咨询的经验了。有的高校虽然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了心理辅导工作方面的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而且辅导员大多缺乏专业背景,因此对于开展心理辅导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员并没有真正掌握,更不用说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自如了。 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是非常缺乏的。

  2、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培训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

  高校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指导和资格认证,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对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和资格认证等也未施行统一的要求,培训及督导工作仍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教育行政部门虽已开始重视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但培训力度仍然不能满足客观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

  1、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培训。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心理辅导基本技能的培训,是提高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的重点。心理辅导能力的提高需要以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为基础,辅导员班主任应通过系统地学习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辅导和咨询、心理测量学、变态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构建合理的心理辅导知识结构。

  高校可分批分期组织辅导员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水平。如定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与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进行业务交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各项工作。如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等;参与主持心理测试,让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参加团体培训,让辅导员班主任掌握团体辅导的能力等。

  2、鼓励资助辅导员参加心理辅导相关专业进修。

  辅导员班主任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并支持热爱学生工作、责任感强的优秀辅导员参加心理辅导专业进修。如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或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3、提供辅导员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机会。

  高校教育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实到每个大学生身上,辅导员班主任是关键。因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之一,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应当作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即从心理健康的“咨询”、“辅导”和“治疗”三个环节来看,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辅导这个环节,适当地参与咨询与治疗环节。

  4、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做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表现在许多学生不愿意将心中真实的想法与辅导员班主任交流,有意掩饰,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互联网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询问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咨询一些政策,也可以尽情渲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好时机。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将自己的心理辅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水平充分展示。辅导员班主任要善于通过网站、论坛、电子邮箱等建立更多的倾听学生心声的渠道,建立开放式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渠道。由于大学生的自由时间的增多,大学生与网络接触的时间也较多,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QQ号、MSN、电子邮箱、博客、空间等。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些新的沟通平台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也可以经常关注学生的QQ空间和博客,去主动解读学生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化解学生中存在的潜在危机。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努力构筑网上心理咨询平台,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只要讲求方法,就可真正起到导之不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辅导员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6

  教育心理学在科普辅导中的应用初探论文

  科普辅导在科技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使其教育功能更加完善,从而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引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科普辅导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育心理学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1]。彼得罗夫斯基在《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中写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规律,研究师生间和学生相互关系的问题。此外,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学生的个别指导问题。” [2]

  一、科普辅导目前现状

  目前,科技馆常见的科普辅导方式为主动讲解、动手制作和科普剧。主动讲解为科普辅导中最常见的形式,每个展馆对于展品都有深入研究从而会整理出一套标准的讲解词,科普教师在其基础上自我理解,总结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讲解词,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如对某件展品感兴趣,科普教师就会按照讲解词的内容进行辅导讲解,在整个过程中科普教师会根据讲解对象的不同,所用词语、语气等做适当的调整。

  动手制作为主题式科普辅导,大概分为两部分,科普教师先进行知识的讲解,之后组织观众动手操作,因为选用的教具多为成型的套材,实验步骤简单明了,观众在科普教师的指导下便可轻松完成,目的是让观众体验到自己动手的快乐从而对于所涉及的展品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缺点在于活动中观众多动手不动脑,只要按照科普教师讲解的步骤操作,看现象验证知识点即可,这种形式基本严格按照科普教师备课的思路进行,无探究空间,对于观众的创新学习存在禁锢性。

  科普剧表演为近年来兴起的辅导形式,其戏剧化、娱乐化的表现手段极大地吸引观众,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重乐轻教,在信息建构过程中,观众由主动者变回被动者,剧情的发展受演员的主导。

  以上三种形式的共性是:信息建构中,科普教师和观众的相互关系存在主次颠倒,科普教师作为主导者忽视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将教育心理学运用到科普辅导中,对于观众的探究学习、启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普辅导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去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科普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本质在于,把握教学过程,把握观众心理,研究科普教育规律,使其直接能为科普教育提供指导[3]。教育心理学对科普教师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贡献有:改进已有的教学观;提高教学的效能感;让科普教师更好地进行反思性实践;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等[4]。因此,教育心理学可以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在科普辅导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至关重要。

  三、教育心理学在科普辅导中的应用

  1.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应该是根据原有经验,主动对自己得到的外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实现建构和重组,从而获得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师不是简单的灌输、枯燥的讲解,学生也不是盲目的接受,学生成为信息建构的`主动者,教师为创设情境、交流协作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原理正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主动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科普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善用教育心理学,改变学生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目前,教育心理学应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种:体验教学法、试教法、案例教学法,现着重介绍一下更适合在科技馆科普辅导中应用的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教育心理学,创设一个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真实环境,通过感官去体验,与环境融为一体,教师提供建构的原型和基础,而观众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广阔的建构空间中,作为真实的个体,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去探索解决未知。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诸如抛锚式教学法、认知学徒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等具有建构主义色彩的教学法[5]。 其中抛锚式教学法是教育心理学在科普辅导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2.增强师生的了解,利于个性化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分层次的,越高的心理需求层次,引发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也就是心理需求不同,学习动机不同,要达到的效果和目标也不同,如同样一场科普辅导,面对不同的观众收到效果便不同,文化程度高的观众对于辅导内容的知识点水平要求就高,同时辅导过程中的结果要求也高,对于不同层面的观众,我们科普辅导需做到“分类备课、课堂观察、适时调整”。目前科普辅导内容多采取统一的讲解内容,变通的灵活性较小,为解决这一矛盾,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辅导对象的文化背景,设定好辅导的年龄对象,并且要对于同一年龄的辅导对象根据知识涉猎面的广度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有相应的三个预案;在辅导时,做到密切关注每个观众的课堂反应,及时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跟进情况及反馈,并按照预案做出不同的调整,如对于涉猎面为初级的观众,我们就要加大基础知识的讲解,便于观众掌握该次课的知识点,对于涉猎面为高级的观众,则要加大信息量,在原有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外延,以使其得到更多的收获。

  3.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过程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后期的效果评价,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修改。目前,常见的效果评价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以问答题为主,该形式的局限性在于评价指标单一,重视知识内容的考察而忽视对观众创新、探究等实践能力的评价,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抛锚式教学方法为例,评价可以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考察的内容包括意识、知识、能力、个性四个方面,考察更全面,评价更科学。

  在科普辅导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将加强科普教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从而全面提升科普教师的教学能力。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7

  心理学教育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优化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是教育事业,通过教育事业为各行各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再由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组成推动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中,社会呈现出不同生活水平的层面,不同生活水平的人群间的相互观照或相互对比极易引发心理问题。特别针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有来自生活观照和对比方面的,有来自就业压力的,还有来自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因而,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学校的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中职学校对于学生所开展的心理教育。概括地说,心理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育现状应认真研究分析,厘清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心理学教育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学老师的素质不合理

  对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来说,他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储备,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正如“打铁需要本身硬冶的熟语。针对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育来说,所施予的对象是学生,而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即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阶段,他们会感到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特别是面对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中职的心理学教学中就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即如何做到让学生认真学习心理学,不但是在学习一门知识,还能够学以致用地排解心理问题,为自己的思想武装上破解心理问题的“钥匙冶。而现如今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师具备了相应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往往不够,对于中职学生心理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辅导不够,这方面的问题不仅仅反映为职业能力问题,还反映为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方面的问题。

(二)对中职学校心理学教学的认识不足

  当下,中职学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心理学教学的认识不足,也即把心理学教学的目的只是视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学习成绩,只是带有“教会冶目的性的教学,学成了“应试教育冶类型的一门学科,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的培养,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育方式更会给中职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这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教学方式,会让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被动,以对待理论教条的态度来学习,在死记硬背的状态下来建构知识,难能达到心理学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甚至于有些学生会认为学习心理学没意思,学不学没什么用处。

(三)教学内容较单一

  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学的教学一般采用的都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讲授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只需要负责听和负责记住就行。对中职心理学的教学来说,这种方式的教学,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教师虽然传授给了学生足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来讲,真正能理解的却很少。从深层意义上讲,中职学生普遍以为到校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而心理学学习并非和自己学习技能的目的有关,所以并不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更不能保证利用学到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的心理现象。这种教学方式很片面,过于单一,很难让学生做到将学到的相关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并且解决实际的问题。[1]

  二、心理学教育在中职中教学优化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当老师传授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学生们就会集中精力聆听,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探讨心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教师对课程内容讲授得怎样,最终的结果都要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来体现。因此,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学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明白学习心理学有什么用处,心理学知识对于自己会产生怎样的帮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让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式和工具,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得更明显。

(二)提升心理学教师综合素质

  老子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冶因此,在中职学校心理学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重视提升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并对教学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分析。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其次,还要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学教学的培训,同时,尽可能地跟随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步伐和潮流,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学生们对待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心理学教学的发展优化。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8

  洪淑瑜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摘 要:学生心理社团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帮手,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建立学生心理社团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学生心理社团的现状及改进的办法。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9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

  江苏 溧水 ●王连琴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年龄差距较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认识程度存在差异等特点,因此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中职学生正处于比较敏感的年龄阶段,不但具备该阶段年轻人的共性,此外由于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又具有特殊的心理形态。笔者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开展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的同学,到中职学校来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目标,导致学生自我约束力降低,每天得过且过,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此外,也有部分原来成绩不错的同学,由于中考发挥失常而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有的同学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有的同学则不清楚专业学的是什么,因而对自己的学习生涯没有明确规划,加之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的动力也随之减退。由于中职学生都是刚初中毕业,从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角度来看,生理提前成熟,心里发育则相对迟缓,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如果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情况的差距,不对学生给予及时引导,会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而出现心理问题。

  二、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笔者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发现导致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学生家庭原因

  中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许多孩子都是在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情况导致一些孩子通过做坏人坏事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使得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家长支持,管理难度加大。

  2. 网络虚拟世界带来的不良影响

  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的知识信息不再局限于课本和学校,互联网会带给他们更多的信息。但由于孩子正在青春期的特殊年龄阶段,具有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等特点,导致他们的审美观出现较大问题,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也会造成学生产生非正常心理。

  3. 学校教育模式的不合理

  尽管多年来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以分数为最终衡量标准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中职学生,大多属于初中阶段的差生、后进生。因此,这些学生有自卑和自我评价低等心理情况存在,对学业失去信心和上进心已经成为主流。由于部分学生以前在初中阶段可能遭到过粗暴式的教育,导致他们对班主任的对抗情绪十分强烈。

  4. 学生特殊的成长阶段

  通常中职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危险期,也是学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怎样让学生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保持平衡,减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的当务之急。但是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并未做好思想准备,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教育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发生。

  三、中职班主任管理中心理学的应用

  1. 应用团体心理学组建好班级

  班级作为一个小集体,做好班级体的组建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如何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一,可以进行团体游戏,在班级中建立数个小家庭,选出家长,分别制定家庭目标,把家庭与平时的班级活动和量化考核进行挂钩,这样可以使每个分散的个体合并成为小家庭,让学生更易融入到集体中来,同时家庭之间通过良性竞争,从而发挥集体的最大能量。比如,教室每周定期的黑板报,通常由宣传委员进行排版策划,但不可能每一期黑板报都十分出彩,如果将它们分配到家庭中去,集中小家庭各个成员的智慧,不但可以有所创新还能解决指派困难的问题。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效果。但是许多家长并不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经常对孩子的学业期望过高或者漠不关心。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家长调整心态,对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与期望。在每次新生入学的主题班会中,通过家长寄语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父母的期望,给予孩子中考失败的安慰以及树立在中职学校学习的信心,让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怀。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话、家访以及书信等形式,让家长与班主任协调配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全面客观认识学生,避免晕轮效应

  对某人的某一种特点或者品质有清晰的感觉,印象比较突出深刻,而导致掩盖了这个人的其他特点或者品质,这种感觉会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四周弥漫,因此被形象的成为晕轮效应。比如,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可能非常优秀,但却忽视了他某方面的缺点或者缺陷,反之,也可能因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极差而忘记了他的闪光之处。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尽可能避免这种晕轮效应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凭主观意识给学生下定论。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地认识,用公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不被表面现象干扰,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0

  心理学原理在班级工作中的应用

  我们均多年任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应用心理学原理于班主任工作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光环效应”

  一个班主任,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学历高低,在学生面前都会罩上一层光环。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光环产生的敬爱感、信赖感和服从感,搞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光环,不是刻意制造的。它是由班主任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行为、仪表等因素造就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学生的表率楷模,事无巨细,都应着意检点。衣履不整、邻里不睦、酗酒滋事、粗言秽语、办事不公等等,都会有损光环,为教育工作带来潜在的恶劣影响。中小学生往往喜欢模仿班主任的谈吐、字迹、服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对班主任所教学科入迷地学习等等。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运用光环效应搞好班级工作。

  二、活用“金香蕉效应”

  某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老板欲对其奖赏,恰身边无物,便顺手将身旁一只香蕉递给对方,以示嘉奖。“金香蕉效应”即源于此,其遵循的原则是,奖励不在多,要重在及时。虽然“奖”额有限,但“奖”价无限。

  班主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都要及时奖励,以示对其肯定和重视。班主任的鼓励,可以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学生对班主任的赞许或表扬,一般都是非常在意的,因为这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怀爱护,表示出对学生价值的认可。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不吝啬赞语,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使之不断进步。

  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凡设奖的,应及时兑现。那怕是一纸奖状、一张贺卡,学生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班主任应顺其自然,抓住机遇,尽量满足学生对荣誉的渴求。学生的成绩、优点,都要及时肯定,推荐、宣传。活用“金香蕉效应”,是搞好班级工作的一个秘诀。

  三、重视“置换效应”

  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喜好憎恶,有时尽管不直接表露,但仍会通过间接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学谓之“置换”。

  班主任懂得了置换原理,就可以通过观其言,察其行,从学生置换的言行中,洞察其内心的变化。如其生突然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应考虑到该生学习有困难或对教师有意见;平时很和气的学生突然与他人争吵斗殴,或许是生活、学习、家庭有不如意的地方;有的学生出走,应想到该生在家庭、班级中缺少关怀友情;坐前排的学生,一反常态要换到后排,是否对同桌或教师有意见……。学生的这些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心一系列矛盾冲突的一种“置换”表现。班主任熟悉了置换原理,就可以增强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取得班级工作的'主动。

  四、珍惜“参与效应”

“参与”是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这就能够发挥主人翁精神,提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班主任班级计划交给大家讨论后再执行,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能大大地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参与讨论,学生会感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因此,会显得通情达理,积极拥护集体决议。学生的态度就会遵从“服从―→同化―→内化”的过程变化。班干部的任免、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三好学生的评选等,都应让学生参与决策。这是民主之需,也

[1]?[2]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1

  为了帮助学生更阳光、更健康地成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学校领导和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学生策划创办了学生心理社团——扬帆心理学社。心理社团由学校组织管理,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形式。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心理社团是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自我认知的不断发展,加上心理学自身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和兴趣,多数学校心理社团参加人员较多,参与积极性高涨。但学校在开展社团活动上因缺乏合理的指导,社团活动内容不够新颖,活动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参与的热情剧减,无法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的。基于学生心理社团没有细致的规划、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学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引导,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加大心理社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社团管理的高效性。文中从学生心理社团展开研究,介绍了强化心理社团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学生心理社团的重要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了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高中生处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时期,内心体验比较细腻、感情比较脆弱、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绪波动大。如果长时间处在消极悲伤的氛围中,不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会受到影响,也有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不仅仅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迫切需求,也是建立和谐校园的需要。学生心理社团是由一些对心理学感兴趣、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经过学校纳新、筛选组成的。通过开展具有特定意义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发展其特长。学生心理社团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社团还采用互动或自助的形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一部分。随着学生心理社团的快速发展,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招募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骨干作为心理社团成员,以这些学生为核心,在辅导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开展一系列心理活动,以点带面,创建有心理层面的互动机制。学校建立学生心理社团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缓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掌握相应的心理调适办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观念,学生之间相互关爱,共建和谐校园。

  二、高中生心理社团的现状

  随着学校社团的不断增多,心理社团因自身的神秘感,活动类项目较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重视,参与社团的学生也日益增多。当然,在心理社团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对心理学认识不足

  一部分学生抱着“想在短期内了解和掌握高深的心理学知识与技巧,例如:犯罪心理、催眠术、看穿人物内心等的想法,这也表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完善,学生对心理学看法有待改进,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常常会简单地用“有用”或“无用”来评价开设的学科或活动。

  2.社团管理松懈

  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参与社团的目的和对社团的了解有所不同,加上高中生对于同龄人的评价有着较为敏感的心理,社团建立初期,无法形成较好的团队意识,社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社员之间的合作明显不足,活动效果不理想。

  3.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参加社团的活动。学生对社团开展的活动认可度不高,导致活动策划无法实施,开展的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

  4.社团活动内容尚需规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开设的主学科相比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学科中的很多内容与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心理社团毕竟刚刚起步发展,社团的内容都是在探索中实施,缺少适合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内容,特别是某些学生感兴趣、操作性强的内容无法开展,有些社团开展的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参与性欠佳,出现社团成员无事可做的状态。

  三、强化学生心理社团管理的策略

  1.坚持科学引导,增强心理社团的责任感

  学生心理社团必须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确保其能更深入生活、接近学生,加大心理社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新时期对心理社团的要求。心理社团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发挥学生在心理社团的功能,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开展相关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转移,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切身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无限乐趣,从而加大集体荣誉感,树立全面、集体观念。在与同学的日常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及道德文化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同时,可以开展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感化、引导那些性格孤僻、自卑内向的学生,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团活动,这样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2.制订长期发展目标,重视制度建设

  学生心理社团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根据学生心理社团的情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制订的。长期发展目标的制订,应确保心理社团发挥其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力军的作用,这是对学生心理社团的再次塑造。同时,为有效落实整体发展规划,必须重视建设制度。学生心理社团应该包含管理办法、章程等多项内容,这也是社团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科学合理地制订心理社团的各项章程和管理办法,确保社团的决策、机制畅通,更好地发挥社团资源的优势,提升整个团体的工作实力,规范各个方面的工作。

  3.给予专业指导,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

  学生心理社团在实际发展中,学生热情度极高,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和组织能力,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发展要求,致使工作缺少传承。为确保学生心理社团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心理社团的活动层次,建立独具特色、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必须调动心理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大力鼓舞校内外专业老师、知名教授参与指导,也可以聘请校外知名人士加入到指导老师队伍中。建立高质量的指导老师团队,加大对学生心理社团的指导,提升心理社团活动的水平,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

  综上所述,心理社团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社团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琳。高中学生心理社团自主发展模式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14):107.

[2]刘泉利,罗博文,王孟琦,等。警校学生心理社团科学工作方案初探[J]。华章,(11)。

[3]郭海峰。如何发挥学生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陇东学院学报,2011,22(04):121-123.

[4]郭金江。加强高校心理社团建设,开辟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J]。青年科学:教师版,(11):38-39.

[5]孙元元,龚娜,李雪,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2014(02):92-93.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2

  学校管理工作中心理方法的应用

学校管理工作中心理方法的应用

  心理方法是管理者有效工作的法宝。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人员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一、通过心理接触,增进领导与教职工的理解与信任

  1.把握教师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

  心理接触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受,将对方看作是值得尊敬、关心和真诚合作的朋友。学校领导要利用观察、谈心、参加娱乐活动等形式,深入到教师中,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思想倾向的肯定与否定,都采用和善友好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们个人的习惯、特长、愿望、兴趣爱好等表示心中有数和尊重,并给其创造发展的机会。在与教职工谈话时,表现出一种友好的态度,教职工就会立刻感到自己受到了真正的重视,从而达到心理接触的目的,取得教师对自己的信任。

  2.迂回心理接触,赢得教师的理解与信任

  谈心是思想工作的传统模式。原没有较多思想沟通的双方都可能对正式的谈心有心理障碍,很难潜心入境,缺乏真诚,双方感情投入慢、投入少,甚至有人会产生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在谈心条件尚不成熟,即双方心理沟通少,心理生疏度大的时候,利用迂回方法与教师进行心理接触,可能更奏效。迂回心理接触方法的最好形式是暗示。在工作过程中,领导者首先要在群众心目中形成非权力影响力,即让他们了解你的德才学识,在工作上肯定你,在情感上接受你,感觉到你对角色的适应,感觉到你对工作真诚投入而值得信赖,值得尊重。当他自觉创造舆论时,说明你在他面前的客观行为已经引起心理共鸣,谈心的条件便成熟了,这才可能进一步有更深的心理接触,互通思想,赢得理解与支持。迂回心理接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利用交叉的多向的信息传递渠道。间接表达你对教师专业素质、胜任工作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优点、特长的赞赏。切不可在他们面前任意诋毁别人,同时还要相信同事不会做出任何可能损害自己威信和利益的事情。这是一种工作策略,决不是顺情说好话的“好好主义”的表现。

  3.把握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非正式组织

  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胸怀,是否与群众心理相容,还表现在他是否接受或有能力面对各种非正式组织。抵制任何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斥之为搞小团体主义、搞帮派、风气不正……这似乎成为一些干部的思维定势。这个事实反映有些干部思想僵化、教条,不懂管理科学,无领导胸怀,心理相容能力差。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它的产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其形成有志向性、兴趣性、情绪性、社交性、利害性等因素的影响。其特点是领袖人物的自然形成和不确定性,共同目标的不自觉性,成员形成与变动的不固定性。由于组织离不开人和人的活动,因此,在正式组织之中都有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存在,二者常常相伴而存,相促而生。在管理上,不可以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作为正式组织的领导者要重视它、正确对待它,了解这个群体心理,把握这个群体的心理倾向,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加以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实现正式组织目标服务。

  二、讲究管理方法,保证学校团体的心理相容

  1.正确用权,使群众与领导者心理相容

  领导是一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现领导,其基础是权威。正式权威是由上级任命的法定的地位和权力;非正式权威是指不依靠上级任命而靠领导者自身在群众中的威望而产生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权威比正式权威更重要。因为对被领导者来说,前者是自愿的,而后者则往往是强制的。学校领导者要树立自身的权威,做到与群众心理相容,首先应树立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思想是领导者获得被领导者信任与支持的主要源泉之一,是领导者增强影响力的催化剂。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心理接触,用自己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人格修养等方面的优良品质感化教职工,你便获得了实现领导的可能。其次,要尽责任,这是影响领导者权威的重要因素。要摆正责任与权力的关系,事实上责任比权力更重要。任何一位领导,当你面对群众只要权力而不尽责任、不负责任或怕负责任时,群众在心理上就不会接受你,你在他心目中也就不再是领导。第三是要正确行使职权。任何有职不管事,没有职务反而有权,以及“越权”、“专权”行为,都是不能正确使用职权的表现。由此造成组织成员不听从你的领导,你也就没有领导权威,就不能与教职工心理相容,顺利合作。

  2.合理分权,使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心理相容

  分权是一种职权分散化的政策。分权不当会造成领导之间的心理不相容。产生矛盾和内耗,从而影响集体的战斗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常常有类似的问题发生:校长分派主管后勤的副校长去管招生与教学,而后勤工作由校长包揽,这就造成主管教学副校长与主管后勤副校长之间的矛盾;校长大权独揽或越级分权,该与主管副校长商量的则不去商量,或直接委派普通教员去主管学校行政管理等,这就会造成有的副校长与校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对学校整体工作来讲其后果不堪设想。校长只有合理地分权,才会使领导者之间关系融恰,心理相容,密切配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学校领导的工作分工也必须照顾到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人在知识、能力及其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分工以扬其长,避其短为原则,把教职工各种各样的个体潜力联合起来,让他们人尽其才,相互补足,进而形成一个统一、谐调的整体。如果领导者分工不当,在分工过程中过分赞赏一个教师的特长,过分贬低另一个教师的短处,在心理上都是忌讳的,它容易使学校出现分裂因素,容易引起教师的心理挫伤,使教师在不顺的心境中工作,引起新的人际矛盾,使教师间由于被信任程度的差别而心理互不相容,降低工作效率。

  3.促进沟通,使学校所有成员间及学校与社会间都能心理相容

  无论是人际沟通、信息沟通还是组织沟通都是将一个有“意义”的内容,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其目的在于使双方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学校组织系统的各项工作是交错复杂的,学校中每一位教职工的价值观、成就动机和工作目标也是不相同的。在学校的多层次、多个子系统的管理组织中,难免由于群体间相对闭锁而引起矛盾。因此,学校领导应努力促进学校内部的意见沟通,使各层管理者能理解校长的意图,使每一位教职工能了解学校的工作目标,以齐心协力,行动一致地去实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的。在实践中,学校管理者常采用以下沟通方式:建立教代会例会制度,加强领导与教职工的意见沟通;坚持年级主任与教研组长同时参加的教学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实现在教学管理思路上的管理者群体的正式组织沟通;允许与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沟通;坚持每周一次的校务会议制度,实现领导者之间的对于组织目标、工作计划进行的平行沟通。

  总之,沟通心理方法是管理者有效工作的法宝。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人员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一、通过心理接触,增进领导与教职工的理解与信任

  1.把握教师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

  心理接触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受,将对方看作是值得尊敬、关心和真诚合作的朋友。学校领导要利用观察、谈心、参加娱乐活动等形式,深入到教师中,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思想倾向的肯定与否定,都采用和善友好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们个人的习惯、特长、愿望、兴趣爱好等表示心中有数和尊重,并给其创造发展的机会。在与教职工谈话时,表现出一种友好的态度,教职工就会立刻感到自己受到了真正的重视,从而达到心理接触的目的,取得教师对自己的信任。

  2.迂回心理接触,赢得教师的理解与信任

  谈心是思想工作的传统模式。原没有较多思想沟通的双方都可能对正式的谈心有心理障碍,很难潜心入境,缺乏真诚,双方感情投入慢、投入少,甚至有人会产生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在谈心条件尚不成熟,即双方心理沟通少,心理生疏度大的时候,利用迂回方法与教师进行心理接触,可能更奏效。迂回心理接触方法的最好形式是暗示。在工作过程中,领导者首先要在群众心目中形成非权力影响力,即让他们了解你的德才学识,在工作上肯定你,在情感上接受你,感觉到你对角色的适应,感觉到你对工作真诚投入而值得信赖,值得尊重。当他自觉创造舆论时,说明你在他面前的客观行为已经引起心理共鸣,谈心的条件便成熟了,这才可能进一步有更深的心理接触,互通思想,赢得理解与支持。迂回心理接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利用交叉的多向的信息传递渠道。间接表达你对教师专业素质、胜任工作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优点、特长的赞赏。切不可在他们面前任意诋毁别人,同时还要相信同事不会做出任何可能损害自己威信和利益的事情。这是一种工作策略,决不是顺情说好话的“好好主义”的表现。

  3.把握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非正式组织

  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胸怀,是否与群众心理相容,还表现在他是否接受或有能力面对各种非正式组织。抵制任何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斥之为搞小团体主义、搞帮派、风气不正……这似乎成为一些干部的思维定势。这个事实反映有些干部思想僵化、教条,不懂管理科学,无领导胸怀,心理相容能力差。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它的产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其形成有志向性、兴趣性、情绪性、社交性、利害性等因素的影响。其特点是领袖人物的自然形成和不确定性,共同目标的不自觉性,成员形成与变动的不固定性。由于组织离不开人和人的活动,因此,在正式组织之中都有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存在,二者常常相伴而存,相促而生。在管理上,不可以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作为正式组织的领导者要重视它、正确对待它,了解这个群体心理,把握这个群体的心理倾向,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加以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实现正式组织目标服务。

  二、讲究管理方法,保证学校团体的心理相容

  1.正确用权,使群众与领导者心理相容

  领导是一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现领导,其基础是权威。正式权威是由上级任命的法定的地位和权力;非正式权威是指不依靠上级任命而靠领导者自身在群众中的威望而产生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权威比正式权威更重要。因为对被领导者来说,前者是自愿的,而后者则往往是强制的。学校领导者要树立自身的权威,做到与群众心理相容,首先应树立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思想是领导者获得被领导者信任与支持的主要源泉之一,是领导者增强影响力的催化剂。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心理接触,用自己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人格修养等方面的优良品质感化教职工,你便获得了实现领导的可能。其次,要尽责任,这是影响领导者权威的重要因素。要摆正责任与权力的关系,事实上责任比权力更重要。任何一位领导,当你面对群众只要权力而不尽责任、不负责任或怕负责任时,群众在心理上就不会接受你,你在他心目中也就不再是领导。第三是要正确行使职权。任何有职不管事,没有职务反而有权,以及“越权”、“专权”行为,都是不能正确使用职权的表现。由此造成组织成员不听从你的领导,你也就没有领导权威,就不能与教职工心理相容,顺利合作。

  2.合理分权,使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心理相容

  分权是一种职权分散化的政策。分权不当会造成领导之间的心理不相容。产生矛盾和内耗,从而影响集体的战斗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常常有类似的'问题发生:校长分派主管后勤的副校长去管招生与教学,而后勤工作由校长包揽,这就造成主管教学副校长与主管后勤副校长之间的矛盾;校长大权独揽或越级分权,该与主管副校长商量的则不去商量,或直接委派普通教员去主管学校行政管理等,这就会造成有的副校长与校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对学校整体工作来讲其后果不堪设想。校长只有合理地分权,才会使领导者之间关系融恰,心理相容,密切配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学校领导的工作分工也必须照顾到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人在知识、能力及其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分工以扬其长,避其短为原则,把教职工各种各样的个体潜力联合起来,让他们人尽其才,相互补足,进而形成一个统一、谐调的整体。如果领导者分工不当,在分工过程中过分赞赏一个教师的特长,过分贬低另一个教师的短处,在心理上都是忌讳的,它容易使学校出现分裂因素,容易引起教师的心理挫伤,使教师在不顺的心境中工作,引起新的人际矛盾,使教师间由于被信任程度的差别而心理互不相容,降低工作效率。

  3.促进沟通,使学校所有成员间及学校与社会间都能心理相容

  无论是人际沟通、信息沟通还是组织沟通都是将一个有“意义”的内容,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其目的在于使双方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学校组织系统的各项工作是交错复杂的,学校中每一位教职工的价值观、成就动机和工作目标也是不相同的。在学校的多层次、多个子系统的管理组织中,难免由于群体间相对闭锁而引起矛盾。因此,学校领导应努力促进学校内部的意见沟通,使各层管理者能理解校长的意图,使每一位教职工能了解学校的工作目标,以齐心协力,行动一致地去实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的。在实践中,学校管理者常采用以下沟通方式:建立教代会例会制度,加强领导与教职工的意见沟通;坚持年级主任与教研组长同时参加的教学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实现在教学管理思路上的管理者群体的正式组织沟通;允许与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沟通;坚持每周一次的校务会议制度,实现领导者之间的对于组织目标、工作计划进行的平行沟通。

  总之,沟通渠道畅通,可以使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协作;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减少隔阂,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激励士气,通力合作,实现办学目标。一个组织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也很重要,渠道与形式更是多方面的。就学校而言,学生的背后是一个大社会。学校直接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观念的众多家长,这个群体对社会角色有最大的包容性。所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仅对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有意义,而且也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主要有面谈与笔谈两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的目的在于赢得家长对学校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利于家长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利于学校端正办学方向,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问卷,就使管理者从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争得调整改进意见,使工作更主动、更有的放矢,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可见,沟通可以使学校所有成员间、学校与社会间心理相容,以推动我们的工作顺利展开。

  渠道畅通,可以使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协作;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减少隔阂,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激励士气,通力合作,实现办学目标。一个组织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也很重要,渠道与形式更是多方面的。就学校而言,学生的背后是一个大社会。学校直接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观念的众多家长,这个群体对社会角色有最大的包容性。所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仅对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有意义,而且也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主要有面谈与笔谈两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的目的在于赢得家长对学校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利于家长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利于学校端正办学方向,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问卷,就使管理者从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争得调整改进意见,使工作更主动、更有的放矢,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可见,沟通可以使学校所有成员间、学校与社会间心理相容,以推动我们的工作顺利展开。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3

  论体育游戏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游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在体育课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促进其智力发展,尤其是对中职学生.为了使体育游戏教学更能深入到中职学校,本研究从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体育教学的特点、融入体育教学的途径来探讨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作 者:丁创歆 ?作者单位: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515?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7)?分类号:G807?关键词:体育游戏 ??中职学生 ??应用 ?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探析及应用14

  控制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运用控制论原理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尝试将控制论的有关原理运用到辅导员的工作中,提出在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根据辅导员工作控制系统,运用控制原理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一般方法,以期帮助辅导员实现对工作的有效控制.

作 者:孟庆东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无锡,214053?刊 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年,卷(期):?“”(12)?分类号:G45?关键词:控制论 ??辅导员 ??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