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令人感动的励志文章3篇(值得分享的励志故事文章)

时间:2022-09-04 08:25: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分享令人感动的励志文章3篇(值得分享的励志故事文章),以供借鉴。

分享令人感动的励志文章3篇(值得分享的励志故事文章)

分享令人感动的励志文章1

  01

  前两天我们在微信公号做了一次【大学解忧杂货铺】活动,针对很多大学生的问题,以语音的形式提供了详细解答。最后统计,一共收到了200多条形式多样的问题,而其中被提问最多的,便是独处的时候,该如何度过。

  很多人受不了独处,他们觉得寂寞难耐,总想找些事情来做。

  在提问中,一位学妹说她害怕一个人做事,觉得一个人学习不踏实,当不知道别人的情况或者身边没人陪伴时,心里会莫名慌张。很多人表示赞同,所以发展到后来,尽管不赞同舍友或朋友的很多做法,但还是跟着一起做了。

  当初刚上学时雄心万丈计划着要做很多美好的事情,后来几乎大部分时间都辗转徘徊在宿舍中度过,问起时,回答是:都怪舍友。

  上课时,必须三五成群;去图书馆,一定呼朋引伴。一个人几乎做不了任何事情,嘴上说着一群人热闹,其实是害怕一个人时的寂寞与无聊。

  我也有这样的朋友,那年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约好了一起准备考研。暑假过后再给他打电话时,他说不打算考了,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

  记得那时我还一直鼓励他,后来他听烦了,和我说了事实——本来规划暑假在学校认真备考,但一不小心就和舍友打了两个月游戏。

  想来这都是借口,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心定不定。害怕独处,其实正是内心虚弱的表现。

  因为无所事事的人,最怕独处。

  02

  很多人说他们本来有很多计划,后来都因为一个人太寂寞而放弃了。其实事实是他们后来主动打破了独处的状态,然后计划自然也就被搁置了。

  这里有一个最本质的问题:究竟是一个人时做事效率高,还是一群人时可以把事情做好?

  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们上学时一个班里有很多人,但上课听讲需要我们自己认真听,下课完成作业需要自己独立做,一群人哄闹往往发生在玩耍或者抄作业的时候。工作后,任务需要我们高效率完成,即使涉及到和别人配合的部分,也需要自己独立将属于自己的任务做好。

  再联系其他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上面那个问题的前后并不是对立关系,因为我们无论是单独作战或者团队作战,都需要把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做好。

  而属于我们的最好增值期,正是我们独处的时光。

  记得我之前每次放假总会带很多书回家,但计划没有一次可以按期完成。有时候会被朋友约,有时候家里会来客人,有时候会和父母聊天,进程经常被打断,后来索性回家不再带书了。

  于是我非常珍惜在校的时光,因为早出晚归,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有时候也会担心这样做是不是会被室友排挤,但担心后来还是被做事的高效率压下去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实感油然而生。

  后来独立性越来越强,很多次旅行,都是我独立完成的。这样的独处经历,让我拥有了独立做决定独自行动的能力,让我敢于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也正是那段时光,我做成了很多事情,积累了很多能力。

  想来,存在感不是别人给的,当你独自活成一颗星时,去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03

  有些人因为暂时的寂寞选择了爱情,后来却因为吵吵闹闹收获了冷冷清清。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害怕独处而做出的刻意选择,最后也会得到一些从一开始便预设好的答案。

  我一直很喜欢一个成语“按部就班”,当我们必须面对一段独处的时光时,最应该做的,是大胆拥抱它,然后好好利用时间,做好自己。

  害怕寂寞的人,首先浪费的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时光,然后会把一些本来不是爱情或友谊的感情,误认为天上掉下的救命稻草。

  但这样的热闹,其实是一种逃避和背叛,大多只能持续一阵。

  深究这种原因,更多也是内心的虚弱和不健全,是一种内在的不相信: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潜在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发展和未来。因为不敢直面内心深处的不信心,所以很多人放弃了真正可以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现实是残酷的,没有安全感的人,走到哪里都是流浪者。本以为融入人群可以让自己活得精彩,但芳华散尽,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孤独的小孩。

  越是寂寞,越要直面恐惧,走过去,我们也会长大一点。

  04

  两种人格:一种是独立人格,另一种是讨好型人格,前一种是我们推崇的,后一种,是我们所排斥的。

  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可以独立思考,有原则,有很强实践能力,他们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精神权威,不害怕寂寞,自信而又勇敢;而讨好型人格,其实说白了,都是因为弱小。

  如何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如何才能利用好独处的时光?其实我们可以改变下讨好型人格的方向——讨好自己。

  先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规划一下需要做哪些准备和行动,之后去认真执行。当我们真正忙起来之后,所谓的存在感,其实会发自内心。

  从这个角度来讲,害怕独处,也是因为太闲。

  所以后来,我每个阶段都会主动去找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一个目标实现时,紧接着会有第二个目标,同时培养起高效时间管理的习惯,管理生活,先从管理自己开始。

  这一定是一个正相关的过程:主动寻找目标,积极完成计划,得到的成就感会不断激励自己,然后自己会更加主动规划时间,做出更多更好的事情……

  如果这样,相信你巴不得希望多一些独处时光。

分享令人感动的励志文章2

  我们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觉为奇,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不觉中已经与学生时代划上了一个句号,没等我认认真真挥手说再见。

  曾有无数次冲动再回到那个学校,再走一走那条经常走的路,去那家已经记住我们脸庞的店吃一顿饭,可是那里已经再也没有我的位置,11位数的专属学号也成了一串无用的数字。

  每天迎着早晨的风去上班,还是能听到那个快递小哥在认真地吹唢呐。励志又平凡,其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坚持做自己的人,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发现。

  今日份惊喜就是遇见了上学时隔壁班的男生,曾经见面不屑于打招呼甚至叫不来名字,毕业之后才觉那份友情原来很珍贵,那张脸庞原来那样熟悉。

  曾有无数个人问我工作累不累,我不知道该怎么评定这个累不累。

  累,每天的消遣时间几乎被排满,再也抽不出大把的时间去啃书,去研究心理学;不累,我不过是一只爬行的小蚂蚁,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还有太多太多没有掌握的技能。

  最近在读三毛的书,而展现在我面前的,也不过一个普普通通会爱,会恨,会发脾气的女孩。

  记得第一次读她的书的时候是在高一,还不太能理解故事情节,能从书中解读到的之后深奥与勇敢。

  再后来记住她的名字是一档综艺节目里面提到:荷西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三毛说:“看的顺眼的,千万富翁也嫁;看不顺眼的,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还是想嫁个有钱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也有例外。” “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道。 三毛叹了口气:“要是你的话,只要够吃饭的钱就够了。” “那你吃得多吗?”荷西问。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大概这就是最好的爱情,我们互相倾慕,臭味相投,一起甜一起苦。跟你在一起,只要有你,我便什么都不怕。

  再后来,孟桥作为毕业礼物把她的所有书籍都买来送给我。

  再去读她的故事,再去理解里面的那一份情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女孩平平凡凡的生活。

  如我们许多人一样,她也会心疼那个10岁就嫁人,在还不了解什么是爱情的时候,就被迫接受残酷现实的小女孩;她也厌烦邻居每每都要跑来借东西不还;她与荷西偶尔也会因为三观不合的东西吵架。

  似乎生活的苦与乐从来都是如影随形,就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难分彼此。

  我们想要安安稳稳的生活,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留在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不用担心朝不保夕,不用担心风餐露宿。但我们也会羡慕别人朋友圈里发来热闹的人群,新潮的事物与行走在路上的那种自由感。

  我们想要心怀天下,想要接触新奇与不一样,想要触碰每一个困难与自由的空气,也就必须承受一个人读过所有团圆节与一个人吃饭的孤独与猝不及防的刁难与责骂。

  穷的只剩下一条命的乞丐也会因为今天多乞讨到一个包子而开怀大笑,而亿万富翁也会因为家长里短而眉头紧皱。

  快乐,似乎从来都与有多少钱无关。

  我们每个人都不凡,而我们又其实都只是平凡的普通人。

  记得还在为高考奋斗的简友柳客行常常在晚上12点跑来跟我抱怨最近又没有好好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记得那个谢谢我的文章给他力量的乔伊,老在朋友圈里发布励志的信息。

  平凡如我,也会因为今天少读了一页书,这周没有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而难过不已。

  平凡如我们,不是机器人,自然无法做到时时刻刻自律。

  只要,我们还记得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就好。

  平凡地哭着,平凡地笑着,就是在认真的活着。

  千万不要太堕落,也没有必要每天都活在太过于残酷的自律之中。记得,偶尔要给自己放个假,做个率性与不拘的人。

  在最后,愿你做个自律且努力的人,也希望你能接受并且理解你的不完美,不至于太过苛责。

分享令人感动的励志文章3

  励志的东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我们在知道开头以后,一般都能猜到结尾。按说这么简单的套路应该没有市场,但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需要鸡汤。

  因为我们想要别人成功的结果,但现在,只拥有别人屌丝的开始。

  《当幸福来敲门》就是一部很纯粹的励志电影,电影中克里斯的奋斗过程,感动了我很多次。

  其实一直以来,我并不是特别认同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因为我觉得“当幸福来敲门”过于强调幸福带来的结果,而电影全篇展示的却是主人公追求幸福的过程。“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这样的英文原名,才真正突出主人公奋斗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别人的励志故事感动,陶醉在他人所取得的幸福中,每次都热血沸腾,大呼过瘾,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但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别人取得的成绩,而忽视了别人的奋斗过程。我们知道努力的意义,但并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努力。

  电影真实地描绘了克里斯所处的困境和他的奋斗过程:他没有正式工作,每个月必须至少卖掉两台医疗仪器才能勉强度日;车子被拖车拖走,没有钱去交罚金;房租付不起,被房东扫地出门;妻子被贫穷压垮,毅然离开了家……最后只有儿子和他做伴,因为他自己28岁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所以发誓要让孩子一直在自己身边。

  他没有任何消沉的理由,因为他是一个父亲。

  没有地方住,他哄着孩子在地铁站里的公共厕所中睡了一夜。我看到他用手捂着孩子的耳朵,用腿顶着厕所的门,头靠在墙上,泪流满面。实习期没有工资,被录用只有二十分之一的机会,他白天抢命似地给客户打电话,下午带着全部家当,赶着去教堂抢每天一次的铺位。他必须得到这份工作,因为他是一个想给孩子幸福,但身上只有21块钱的父亲。他被车撞了,忍着痛接着上班。他用卖血换来的钱,修理手里的医疗仪器。没钱付出租车费,他选择了逃跑。孩子的玩具丢在的赶车的路上,他只能忍痛舍弃……“你想要什么就去尽力追求,不要让别人说你不可以。”他这样告诉儿子,也告诉他自己。

  玩命似的努力最后让他获得了工作,摆脱了贫穷,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他真正体会过贫穷,他也真正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像电影中的克里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段奋斗的时光,有一段人生中最苦的时光。但也正是那段时光,才真正塑造了我们。

  追求幸福的我们在一路喝着鸡汤。鸡汤好喝,但都是属于别人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幸福没来之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专心熬一锅属于自己的鸡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