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餐桌礼仪3篇(中国古代特别讲究餐桌礼仪)

时间:2022-07-27 13:13: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古代餐桌礼仪3篇(中国古代特别讲究餐桌礼仪),供大家品鉴。

古代餐桌礼仪3篇(中国古代特别讲究餐桌礼仪)

古代餐桌礼仪1

  古代的餐桌礼仪

  什么叫“宴”?各种辞书对“宴”一词的注释,除了与饮食关系不大的“安逸”“乐”两个义项外,与饮食活动挂钩的第三个义项都做“以酒食款待宾客”解。另外还有人说:“宴是以社交为目的的进餐活动”。上述两种解释都算抓住了饮宴的主要特征,但似乎都欠完满。例如我国历史上有一种“家宴”,指的是那些富裕的大家庭,因人口众多,成员辈份、关系复杂,祖孙、叔侄、兄弟、姊妹、妯娌等人,平时不在一起进餐,遇有节日或其他原因,家长决定备办丰盛的酒肴,合家欢聚一堂饮宴取乐。这种宴会并不一定有外来宾客。它虽然有促进全家团结和睦的作用,但不能称为社交活动。另外还有一些饮宴活动,例如志同道合的文人骚客举行的“文酒会”等,虽然有主有宾,但其主要目的往往不在于社交,而另有其他主题。

  宴会与日常进餐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即具有一定的仪式。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庶飨宾客,仪式非常复杂,后世日趋简化,但总有一定的仪式。例如民间的婚宴、寿宴、接风、饯行等宴会,都有东道主或司仪简单说明举行宴会的意义,即使家宴,家长也得说几句话,相当于致辞。综上所述,宴会似乎可以说是:在疗饥、味品之外,另含某种目的、意义的,具有一定仪式的集体进餐活动。

  我国历史上的宴会,名目繁多。除了通常所说的“国宴”“军宴”、各级官府举行的宴会统称“公宴”,私人举办的“婚宴”“寿宴”“接风”“饯行”等宴会统称“私宴”外,有的以规格高低、规模大小、仪式繁简,划分为“正宴”“曲宴”“便宴”。有的以设宴场所分为“殿宴”“府宴”“园亭宴”“船宴”等。秦末项羽在鸿门阪宴请刘邦,史称“鸿门宴”;汉武帝在柏梁台宴请群臣称“柏梁宴”;唐代皇帝每年在曲江园林宴请百僚史称“曲江宴”等等。

  宴饮礼仪

  有主有宾的宴饮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能有秩序并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目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是按阶层划分的: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

  这个“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有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请客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更讲究的,如果来报有人来,无论尊卑地位,全席之人应出迎。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8在对面),右手边为3,5,7(7在正对面)。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这类宴礼的形成,有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在清未民初,就已有现代所具备的这些程式了。如《民社北平指南》所云:宴请官长,或初交、或团体,须于大饭馆以整桌之席访之。若知己朋友,则可不拘。届时,主人必先至以迎客,客至奉茶,陪座周旋。客齐人席,次序以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友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速推。主人与首座相对,举杯通饮,客人起立举杯致谢。然后就坐,且餐且饮。菜肴先上冷荤,后上热革,继以最贵肴撰。每进一肴。主人必举杯劝酒、举模劝食。饭毕略用茶,即向主人致谢而去。

古代餐桌礼仪2

  在我国有很多文化礼仪,我国中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礼仪当中不可缺少的,其中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讲究呢?一个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一个家庭的体现,在富裕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餐桌礼仪方面往往不用别人教,就能够学得很好,而且在富裕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用别人教,就能够自动学会一些技能。

  长大之后,在为人处世和为人相处的时候,更能够游刃有余,更能够轻松做到,所以在餐桌当中,餐桌礼仪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讲究呢?首先要记住的是,在家庭聚餐中,既然是家庭,那么一定要讲究尊卑有别,其中长辈为尊,一定要由家中年长的那一个先落座,这是一种文化传统,即便你已经提前的做到了餐桌面前,等到你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入座的时候,也要站起来看着他们或者扶着他们入座。

  等到他们正式坐下来之后你再入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餐桌,礼仪的准备,其次往往我们在开饭的时候都会摆满一桌子的好菜,这时候要等家中的长辈先动筷子,这时一定要等到家中的长辈先把筷子拿起来吃第1口菜时,其他人才可以纷纷去吃,这就是家庭礼仪中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在家庭礼仪中家里面烧鸡烧鹅或者鱼,这种完整的食物,不要私自去吃。

  因为这种完整的食物,也要由家中的长辈先吃,其中烧鸡要由家中的老人先吃烧鸡的某个部位,或者随便吃一口肉,其次鱼也是在吃鱼的时候,要切记不要乱翻,很多人吃鱼时都想要把鱼翻,一个个翻一个面,觉得另一面有鱼肉,但其实在吃鱼时是不建议翻面的,直接吃就可以,其次在喝酒的时候也要记住在敬酒时,要把自己的酒杯放到下面。

  在和家中老人碰杯的时候,自己的酒杯要位于下面一般来说家庭聚餐餐桌都非常大,这个时候不方便,每个人都碰到老人的杯子,所以会放到桌上轻轻敲一下但一定要记住,如果你们家的桌子是分层次的,那么我们一定要放到下面那一层,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敬酒礼仪,其次在吃饭的时候餐桌不散你不能离席,吃饭时一定要等到最后一个人吃完一桶离开,寓意是团团圆圆,不能提前离开,因为如果你提前离开,有人没吃完,别人就会不好意思吃。

古代餐桌礼仪3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来崇尚礼仪,其中也包括饮食礼仪。礼制肇始于古代的祭祀活动,而祭祀又是从饮食礼仪起始的。古代食礼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逐步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而当今的国人,大都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古代食礼的传统。

  >

  节假日走亲访友,在就餐前,宾主双方总会为如何落座而推让一番,如果来客少,座次就比较好安排,一般客人客套片刻,就会在宴席上方落座;假如来宾较多,且与主人关系复杂,那就麻烦了,几个人你拉我扯,往往要推让半天,才能各就各位。其实,主人也好,客人也罢,坐到哪个席位不能吃喝?干吗非要安排你一我二的座次呢?原来,这一饮食礼仪,远自先秦时期就有了。《礼记·曲礼》载:“虚坐尽后,食坐尽前。”意思是说,要坐得比尊者和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吃饭时则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以免不慎掉落饭菜,弄脏了座席。

  >

  主人将饭菜端上桌时,刚刚落座的客人又都会站起来,等饭菜摆好后,再在主人的招呼下落座。主人频频催促客人吃某道菜时,客人往往会一边随口附和,一边动筷子去吃主人示意的那道菜。这也是《礼记·曲礼》中的食礼之一:“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就是说,宴会开始,饭菜端上来、有重要的客人入座时,来客都要起立,以示感谢与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能置之不理。

  >

  当客人放下碗筷,说吃饱了时,主人一般会热情地劝说客人,再吃点儿。这也是《礼记·曲礼》所记载的内容。“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殽。”所谓“三饭”,是指客人吃几碗饭后便推辞说饱了,这时,主人竭力劝让,客人就需要再吃肉、喝汤。酒足饭饱之后,客人一般会帮助主人收拾餐具,而主人往往会客气地加以阻拦。《礼记·曲礼》说:“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於客,然后客坐。”大意是说,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食具,交给主人,主人此时赶忙起身,劝阻客人不要帮忙,然后,客人再坐下。

  >

  事实上,现在的宴会上还保留其他一些古代礼仪,比如上菜时,要将饭菜托捧于左手上,并用右手握持;上鱼肴时,“濡鱼进尾,乾鱼进首”,也就是说新鲜的鱼,要将鱼尾朝向客人;如果是鱼干,则要以鱼头朝向宾客,以示尊敬。陪长者喝酒,要站起来走到长者跟前,长者劝止,再返回自己座位饮酒。若席间的长者没有举杯,其他人不能先饮酒;对于长者的敬酒,辈分低的人不能推辞不饮。即《礼记·曲礼》所谓的“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