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记叙文3篇(优秀作文初三记叙文)

时间:2022-06-06 14:12: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中生作文记叙文3篇(优秀作文初三记叙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作文记叙文3篇(优秀作文初三记叙文)

初中生作文记叙文1

  人生在世,有太多责任要担负,有太多梦想要追求,有太多伤痕要掩盖,有太长路途要跋涉,匆匆忙忙,何苦来哉?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我们需要聆听内心的声音,找寻另一片从容而广阔的天空。

  纵观历史,许衡面对众人摘梨,却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文天祥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鲁迅看透世态炎凉,用内心之笔写尽悲情苦难。

  聆听内心,如飘逸的白云那般,溶成片片甘霖。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他回归田园的真正原因,污浊的官场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简短的“归去来兮”如决堤之水,饱含了诗人多少怀念、留恋和向往啊。“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诗人坚定自己归隐的决心的表现。阵阵菊香是陶渊明的代名词,他的丰碑永远竖立在田园郊野之上。聆听内心的声音,任世态炎凉,唯我不变。

  聆听内心,如叱咤的风云那般,响彻辽阔天际。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作文择了铭记忠心,给人生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风吹雪打,他的心似闲庭信步;仰天长啸,他的泪划过历史的脸庞。他便是苏武,在朔风凛冽之中,聆听内心的声音,让历史为之感动。

  聆听内心,如乘风的雄鹰那般,翱翔广袤苍穹。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为了这一信仰,他受到谗言的中伤,由一个三闾大夫沦为被放逐的落魄诗人,但是灵魂的高尚足以震慑那些卑鄙的政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的志向,更是一位爱国人士矢志不渝的人生信约。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愤恨抱石沉入了汨罗江。作为一个心怀祖国的政治家,当他知道国家灭亡时,又不得不死。屈原,在风口浪尖上认真聆听内心的声音,留给人们一个永不泯灭的高尚灵魂。

  遥叹古今,多少仁人志士不愿随波逐流,坚定自己的内心,最终让自己的人生完美落幕?抚今追昔,多少惨淡岁月中,革命者不甘被压迫,最终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

  人生如莲花的开落,有绽放的美丽,亦有凋零的忧伤。于人世浮华之中,静静聆听内心的声音,让心灵去主宰自己的人生。于此,人生便如夏花般绚烂。

初中生作文记叙文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幸福的源头在哪里呢?我俯首深思。也许,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幸福,生活越往前走,幸福就越多,越走越多。它不被空间与时间束缚,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千世界,留心幸福。

  幸福就像星星,黑暗遮不住它们的光芒,总会有隙可寻。那光芒总会与你邂逅。夕阳渐渐西沉,向大地撒下最后一缕余晖,整个天空被染成火红色。一对满头银丝的老人在西湖边散步。他挽着她,迈着愉悦的步伐,欣赏落日的美景。仿佛忘记了尘世间一切忧愁,心中荡漾着幸福的涟漪。

  留心幸福,捕捉幸福。拥有未来幸福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今天的幸福。美国现任总统奥吧马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再一次度假的早晨,他的女儿急匆匆地跑到他的房间门口,扣着门:“爸爸,今天下午有雨,我们的登上计划可能要泡汤了。”奥吧马听后立即查了一下那天下午当地的气候。站在书桌前,他想真的有雨,怎样让我的两个女儿快乐地度假?奥吧马拿起手中的电话打给了女儿,让她们换上登山装备在10分钟后到山脚下集合。到了之后奥吧马对女儿说:“拥有未来幸福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享受今天的幸福。”直到中午,他们才登上山顶,领略了似杜甫一般“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留心幸福,承担幸福。责任也是一种幸福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就更加幸福。宇宙飞船神八置于茫茫星空,信息时代技术核心高于一切,当神八与天宫一号会接成功的一瞬,举国欢庆,你不仅为中国骄傲,更为世界骄傲。但你是否想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工作室里,那些奋战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没有合眼的工作者,他们内心一直悬着一块巨石——责任。他们把责任与自己融为一体,他们用责任点燃属于自己的那种幸福。

  留心幸福,主宰幸福。伟人高尔基曾说过:“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射;海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反射着太阳欢乐的光芒。”当我们幸福时,与别人一起分享,别人也是幸福的。幸福在我们生活当中可能就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我们享受幸福而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幸福的。我们可以主宰幸福。

  幸福好似一杯女儿红,入口瞬间,你可以品味到它的柔滑而细腻,香浓而润泽,微辣中又含着一丝甘甜。留心幸福,品味幸福。

初中生作文记叙文3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