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3篇(浅析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6 12:09:49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小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3篇(浅析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以供参考。

中小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3篇(浅析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小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1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txt如果中了一千万,我就去买30套房子租给别人,每天都去收一次房租。哇咔咔~~充实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有时候是鸟人。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第一章 总论

  主要考点:物流企业的主要功能:基础性服务功能;增值性服务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

  物流企业财务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利润分配活动。

  物流企业财务关系:与投资者的关系——经营权与所有权关系

  与被投资者关系——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债务与债权关系

  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债权与债务关系

  企业管理目标——生存、发展、获利 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点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价值量指标来衡量;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1)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2)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3)容易导致短期行为(4)没有考虑企业获得利润与投入资本的配比关系。

  2、每股利润最大化

  每股利润最大化考虑了企业获得利润与投入资本的配比关系,但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而且容易导致短期行为。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能给投资者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所折成的现值,所以,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考虑了风险因素;也克服短期行为,也体现了企业获得利润与投入资本的配比关系。

  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克服了前两种观点的缺陷。同时,而且能够很好的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财务管理环境

  金融环境: 广义金融市场——指一切资本流动场所 包括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是指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即股票和债券发行、买卖的市场。重点金融市场的分类。

  法律环境:——企业组织法的类型。

  经济环境——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汇率变化。

  二、货币时间价值

  1、货币时间价值含义:是指资金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价值差额,它表现为资金周转使用后的价值增值额。表示方法:相对数表示 利息率

  绝对数表示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

(1)单利终止和现值:

  FVn= PV0*((1+ i n)PV0 = FVn /(1+ i n)

(2)复利终止和复利现值 FVn = PV0 *(1+ i)n = PV0*()PV0 = FVn /(1+ i)n = FVn * FVIPi n(3)计息期短于一年的时间的价值按复利计息

  FVAn = PV0 *(1+ i/m)n/m(4)年金终止和年金现值

  后付年金终值:FVn = A *(1+ i)n – 1/ I = A * 与复利终止的关系:(1+ i)n – 1/ i= Σ(1+ i)t-1 后付年金现值:PVA0 = A*(1-(1+ i)--n)/ i = A * PVIFAi n 与复利现值的关系:(1-(1+ i)--n)/ I = Σ1/(1+ i)t = PVIFAi n = 1-1/(1+ i)n ==(1+ i)n – 1/ i(1+ i)n – 1(5)先付年金终止:Vn = A* *(1+ i)= A*(+1-A)= A*(+1-1)先付年金与后付年金的关系:在后付年金的期数+1,系数-1 先付年金现值:V0 = A* PVIFAi n-1 +A = A*(PVIFAi n-1 +1)与后付年金的关系:在后付年金现值的期数-1,系数+1(6)递延年金——只研究现值

  V0 = A* PVIFAi n * PVIFm = A* +n-A* PVIFAi m =A*(+n--PVIFAi m)(7)永续年金 V0 = A *(1/ i)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

  1、某人持有一张带息票据,面额为2000元,票面利率5%,出票日期为8月12 日,到期日为11月10 日(90天)。按单利计算该持有者到期可得本利和。(2025)解:2000*(1+5%*90/360)=2025元

  2、某人希望在五年末取得本利和1000元,用以支付一笔款项,在利率为5%,单利方式计算的条件下,此人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800)解:1000/(1+5%*5)=800元

  3、某公司年初向银行借款元,年利率16%,每季计息一次,则该公司一年后应向银行偿付本利和多少?

  解:R=16%/4 T=1*4=4 PV0=元 PVT=*(1+4%)4 = * =元

  3、某公司将一笔元的资金存入银行,希望能在7年后用此笔款项的本利和购买一套设备,该设备的预计价格为元,若银行复利率为10%。要求计算:7年后该公司能否用这笔资金购买该设备。解: *(1+10%)7=*=.4元

  4、在银行存款利率为5%,且复利计算时,某企业为在第四年底获得一笔100万元的总收入,需向银行一次性存入的资金数额是多少? 解:PV0=100*(PVIF5% 4)=100*=万元

  5、某人欲购房,若现在一次性结清付款为100万元,若分三年付款,每年初分别付款30、40、50万元;假定利率为10%,应选那种方式付款比较合适。解:可比较两种方法的现值,也可以比较两种方法的终值.若用现值:一次性付清的现值为100万元,分次付款的现值为 30 + 40* PVIF10%.1.+ 50* PVIF10%.2 =30 + 40* +50* =万元

  两种方法比较应是一次性付款比较合适。

  6、某公司生产急需一台设备,买价1600元,可用10年。若租用,需每年年初付租金200元。其余条件二者相同,设利率6%,企业选择何种方式较优。

  7、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付款条件是;从第7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0万元,连续支付10次,共100万元,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则相当于该公司现在一次付款的金额为()万元。

[(P /A,10%,15)-(P/A,10%,5)] (P/A,10%,10)(P/F,10%,5)

[(P/A,10%,16)-(P/A,10%,6)] [(P/A,10%,15)-(P/A,10%,6)] 【答案】AB 【解析】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

①递延年金现值=A×(P/A,i,n-s)×(P/s, i,s)=A×[(P/A,i,n)-(P/A,i,s)] s:递延期 n:总期数

②现值的计算(如遇到期初问题一定转化为期末)

  该题的年金从9第7年年初开始,即第6年年末开始,所以,递延期为5期;另截止第16年年初,即第15年年末,所以,总期数为15期。

  现存款元,期限5年,银行利率为多少?到期才能得到元。

  该题属于普通复利问题:=(F/P,I,5),通过计算终值系数应为。查表不能查到对应的利率,假设终值系数对应的利率为X%,则有: 8% X% 9% X%=%。

  3、风险报酬的计算 :期望值、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及其风险报酬率的计算。标准离差仅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情况,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险越大;标准离差率适用于期望值相同或不同的情况,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它不受期望值是否相同的限制。

【例题1】某企业面临甲、乙两个投资项目。经衡量,它们的预期报酬率相等,甲项目的标准离差小于乙项目的标准离差。对甲、乙项目可以做出的判断为()。A.甲项目取得更高报酬和出现更大亏损的可能性均大于乙项目 B.甲项目取得更高报酬和出现更大亏损的可能性均小于乙项目 C.甲项目实际取得的报酬会高于其预期报酬 D.乙项目实际取得的报酬会低于其预期报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标准离差是一个绝对数,不便于比较不同规模项目的风险大小,两个方案只有在预期值相同的前提下,才能说标准离差大的方案风险大。

  根据题意,乙项目的风险大于甲项目,风险就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高风险可能报酬也高,所以,乙向慕的风险和报酬均可能高于甲项目。【例题2】企业拟以100万元进行投资,现有A和B两个互斥的备选项目,假设各项目的收益率呈正态分布,具体如下: 要求:

(1)分别计算A、B项目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并根据标准离差率作出决策;

(2)如果无风险报酬率为6%,风险价值系数为10%,请分别计算A、B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答案】(1)

  B项目由于标准离差率小,故宜选B项目。(2)A项目的投资收益率=6%+×10%=% B项目的投资收益率=6%+×10%=%。

  三、资金筹集的管理

  1、实际利率的计算

  实际利率 = 名义借款金额*名义利率/名义借款金额*(1-补偿性余额)=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

  例

  1、某企业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2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那么,企业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为()。% % % % 【答案】B 【解析】实际利率=10%/(1-20%)=%。

【例题2】某企业与银行商定的周转信贷额为200万元,承诺费率为%,借款企业内使用了120万元,那么,借款企业向银行支付承诺费()元。A. 【答案】C 【解析】借款企业向银行支付承诺费=(200-120)×%=4000(元)。

  2、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

  债券发行价格=Σ(年利率/(1+市场利率)I)+ 面值/(1 + 市场利率)n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面值为100元,年利率为12%,期限为2年的债券一批。要求:测算该债券在下列市场条件下的发行价格,(1)市场利率为10%(2)市场利率为12%(3)市场利率为14%

  3、资本成本的计算

  利息(1—所得税率)

①长期债权资本成本= 借款总额(1—筹资费率)②债券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债券资本成本=×100% 分子当中的面值和分母当中的发行额 在平价发行时是可以抵销的,但是在溢价或是折价时则不可以。

  优先股每年股利

③优先股资本成本= 优先股发行价格(1 –筹资费率)

④普通股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三种:股利折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

⑤留存收益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不考虑筹措费用,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率与普通股资本成本率计算方法一致.例

  1、伟明公司拟发行债券,面值1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为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若发行债券时的市场利率为10%,债券发行费用为发行额的%,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0%,则该债券的资本成本是多少?(PVIF10%.5=

  PVIF8%.5= PVIFA8%.5= PVIFA10%.5=)。计算过程保留三位小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债券价格 = 100*8%* PVIFA10%.5 + 100* PVIF10%.5 = 元

  债券资本成本 =100 * 8% *(1—30%)/ *(1—%)= % 例

  2、某公司拟筹资40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15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筹资费率为1%;发行优先股500万元,股息率为12%,筹资费率为2%;发行普通股2000万元,筹资费率为4%,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按4%递增,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

(1)计算债券资金成本;(2)计算优先股资金成本;(3)计算普通股资金成本;

(4)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以账面价值为权数)【答案】

(1)债券资金成本:(2)优先股资金成本:(3)普通股资金成本(4)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Kw=1500÷4000×%+500÷4000×%+2000÷4000×% =%+%+%=%。

  4、筹资总额分界点的确定。

  筹资总额分界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率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金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5、三个杠杆系数的计算和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运(1)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营业额变动率

  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杠杆风险就越高。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简化公式: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此处的息税前利润为财务杠杆系数同期)

(2)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杠杆风险就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企业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杠杆风险就越低。

(3)联合杠杆 = 营业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 = 每股收益变动率/营业额变动率

【例题1】某公司全部资产120万元,负债比率为40%,负债利率为10%,当息税前利润为20万元,则财务杠杆系数为()。 【答案】B 【解析】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20÷(20-120×40%×10%)= 【例题2】某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财务杠杆系数为3,预计销售将增长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股利润将增长()。A.50% % % % 【答案】D 【解析】=6 所以,每股利润增长率=6×10%=60%。

【例题2】某企业2001年资产平均总额为1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80%,总资产报酬率为24%,负债的年均利率为10%,全年包括利息费用的固定成本总额为132万元,所得税率为33%。要求:

(1)计算该企业2001年息税前利润;(2)计算该企业2001年净资产收益率;

(3)计算该企业2002年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复合杠杆系数。【答案及解析】

(1)息税前利润=1000×24%=240(万元)负债平均总额=1000×80%=800(万元)净资产平均总额=1000-800=200(万元)利息=800×10%=80(万元)

  净利润=(240-80)×(1-3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200=% 4)边际贡献=240+(132-80)=292(万元)经营杠杆系数=292/240= 财务杠杆系数=240/(240-80)= 复合杠杆系数=×=

  6、资本结构决策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

【例题7】某公司目前发行在外普通股100万股(每股1元),已发行10%利率的债券400万元,该公司打算为一个新的投资项目融资500万元,新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息税前利润增加到200万元。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按12%的利率发行债券(方案1); 按每股20元发行新股(方案2)。公司适用所得税率40%。要求:

(1)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利润。

(2)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3)计算两个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4)判断哪个方案更好。【答案及解析】(2)(EBIT-40-60)×(1-40%)/100=(EBIT-40)×(1-40%)/125 EBIT=340(万元)

(3)财务杠杆系数(1)=200/(200-40-60)=2 财务杠杆系数(2)=200/(200-40)=(4)由于方案2每股利润(元)大于方案1(元),且其财务杠杆系数()小于方案1(2),即方案2收益性高,风险低,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1。第五章 投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

  1、现金流量的计算

  假定:各年各年投资在年初一次进行;各年营业现金流量在各年年末一次发生;终结现金流量在最后一年年末发生。

  现金流出量:购置固定资产成本和垫支的流动资金。现金流入量:初始投资时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营业现金流入=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终结现金流量:指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原来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回收额 现金净流量 =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通常按年计算)简算法: 建设期某年净现金流量NCF =--原始投资额 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 NCF = 净利 + 折旧

  例1:某企业一项投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年初厂房机器设备投资160万元,土地购置费1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建设期为一年,寿命为5年,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目终结时固定资产残值为10万元,投产后预计每年销售收入为150万元,第一年的付现成本为7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40%。要求:计算该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

  解: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60—10)/5=30万元

  第一年净利=[150--(70—30)]*(1—40%)=30万元 第二年净利=(150—75—30)*(1—40%)=27万元 第三年净利=(150—80—30)*(1—40%)=24万元 第四年净利=(150—85-30)*(1—40%)=21万元 第五年净利=(150—90-30)*(1—40%)=18万元

  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为:NCF0 = —(160+10+50)=220万元 NCF1 =0 NCF2 =30+30=57 NCF3 =27+30=57 NCF4 =24+30=54 NCF5 =21+30=51 NCF6 =18+30+50=108 例

  2、某公司准备投资上一新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1)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共80万元,第一年初和第二年初各投资40万元。两年建成投产,投产后一年达到正常生产能力。

(2)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本10万元。

(3)固定资产可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残值为8万元。

(4)该项目投产后第一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为20万元,以后4年每年为85万元(假定于当年收到现金),第一年的经营成本为10万元,以后各年为55万元。(5)企业所得税率为40%。

(6)流动资本于终结点一次收回。要求:计算该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解:固定资产年折旧=80—8/5=万元

  NCF0-1 = —40万元 NCF2 = —10万元 NCF3 =20—10=10万元 NCF4-6 =()*(1-40%)+=万元 NCF7 =()*(1—40%)++8+10=万元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1)非贴现指标

  投资回收期 投资方案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时:

  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

  投资方案每年净现金流量不等时:

  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最后一年为负数的期数N+(N年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第N+1年的净现金流量。

  平均报酬率平均报酬率=年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2)贴现值指标

  净现值:NPV=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

  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则NPV=年金现值 – 原始投资现值 各年净现金流量不等,则 NPV = 各年现金流量复利现值之和 例3: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1000万元,建设期为一年。该项目寿命为10年,期满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投产后每年获利润100万元。设定折线率为没10%。要求:(1)计算每年折旧;(2)计算建设期净现金流量;(3)计算经营期净现金流量;(4)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5)计算净现值;(6)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10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6.,(11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6.,(1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0.,(1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 解:年折旧=1000/10=100 建设期净现金流量

  NCF0 =-1000万元 NCF1 =0 NCF2—11 =100+100=200万元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1000/200=5年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5+1=6年

  净现值NPV=-1000+0+200*(6.—0.)=万元 因为:不包括建设期投资回收期=5=10/2 NPV= 大于0,所以,该项目在财务上基本可行。

  例4:已知某投资项目采用逐次测算法计算内部收益率,经过测试得到以下数据: 设定折现率R 净现值NPV(按R计算)26%--10万元 20% +250万元 24% +90万元 30%--200万元 要求:(1)用内插法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

(2)若该项目的行业基准收益率I为14%,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IRR = 24% + 90/(90--(-10))*(26%-24%)=% IRR=%大于14%,所以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例5:某企业急需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元,经营成本元。若购买,其市场价格为元,经济寿命为10年,报废无残值;若从租赁公司租用同样设备,只需要没年末支付元租金,可连续租用10年。已知该企业的自有资金的资金成本为12%。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要求:(1)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评价企业是否应当购置该项设备

(2)用净现值法对是否应租赁设备方案作出决策 解:(1)年折旧=/10=元

  年净利润 =(——)*(1—33%)= 7370元 NCF0 =- 元 NCF1—10 = +7370 = 元 NPV =- + *5. =-元小于0(PVIFA IRR 10)= / = IRR = 10%+6.—5./66.-5. *(12%--10)= 净现值小于0,内部收益率小于资金成本,故购买设备方案不可行。

(2)NCF0 = 0 NCF1—10 =(—-)*(1—33)= 4020元 NPV = 0+ 4020*5. = .88元大于0 所以租赁方案是可行的。

  3、债券投资 债券价格的计算

【例题1】在200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年利率10%,于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时一次还本。要求:

(1)假定2001年1月1日金融市场上与该债券同类风险投资的利率是9%,该债券的发行价应当定为多少? 【答案】

(1)发行价格=1000×10%×(P/A,9%,5)+1000×(P/F,9%,5)=100×+1000×=(元)

  4、股票投资 股票估价模型 固定成长股票价值

  假设股利按固定的成长率增长。计算公式为:

【例题2】某种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年增长率为5%,预期一年后的股利为6元,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11%,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等于16%,而该股票的贝他系数为,那么,该股票的价值为()元。 【答案】A 【解析】该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1%+(16%-11%)=17% 该股票的价值=6/(17%-5%)=50(元)。

  5、证券投资组合

【例题3】甲公司准备投资100万元购入由A、B、C三种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三种股票占用的资金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即它们在证券组合中的比重分别为20%、30%和50%,三种股票的贝他系数分别为、和。无风险收益率为10%,平均风险股票的市场必要报酬率为16%。

  要求:(1)计算该股票组合的综合贝他系数;(2)计算该股票组合的风险报酬率;(3)计算该股票组合的预期报酬率;

(4)若甲公司目前要求预期报酬率为19%,且对B股票的投资比例不变,如何进行投资组合。【答案】该题的重点在第四个问题,需要先根椐预期报酬率计算出综合贝他系数,再根据贝他系数计算A、B、C的投资组合。

(1)该股票组合的综合贝他系数=×20%+×30%+×50%=(2)该股票组合的风险报酬率=×(16%-10%)=%(3)该股票组合的预期报酬率=10%+%=%(4)若预期报酬率19%,则综合β系数=。

  设投资于A股票的比例为X,则:+l×30%+×(1-30%-X)= X=6%,即A投资6万元,B投资30万元,C投资64万元。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一、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存货模型:N = 2 X 全部需要量 X每次转换成本 有价证券收益率

  成本分析模型:总成本=机会成本 +管理成本 + 短缺成本

  因素分析模型:最佳现金持有量 =(上年现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X(1 ± 预计营业额变动百分比)

  例1:某企业预计每月货币资金需要总量为元,每次交易的转换成本为100元,储备每元货币资金的成本为0,05元(即有价证券的月利息率为5%)。要求计算最佳货币持有量。

  二、应收帐款收帐政策决策

  决策要点:最终比较各方案“信用后收益”

  某方案的信用后收益 = 信用前收益 – 信用成本 信用前收益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现金折扣 信用成本 = 机会成本 + 坏帐损失 + 收帐费用

(1)机会成本 = 维持赊销所需资金 X 资金成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360 / 应收帐款周转期 = 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 销售收入净额 / 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期(平均收帐期)= 360 / 应收帐款周转率

  维持赊销所需资金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X 变动成本率(2)坏帐损失 = 赊销金额 X 坏帐损失率(3)收帐费用

  例2:某公司由于目前的信用政策过严,不利于扩大销售,且收帐费用较高,该公司正在研究修改现行的信用政策。现有甲和乙两个放宽信用政策的备选方案,有关数据如下:

  项目 现行收帐政策 甲方案 乙方案 年销售额(万元/年)2400 2600 2700 信用条件 N/60 N/90 2/60 N/80 收帐费用(万元/年)40 20 10 所有帐户的平均收帐期 2个月 3个月 估计50%的客户

  会享受折扣

  所有帐户的坏帐损失率 2% % 3% 已知甲公司的变动成本率为80%,应收帐款投资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5%。坏帐损失率是指预计坏帐损失和销售额的百分比。假设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要求:通过计算回答,应否改变现行的信用政策?如果要改变,应选择甲方案还是乙方案? 解:

  项目 现行收帐政策 方案甲 方案乙

  销售额 2400 2600 2700 信用成本前收益 2400 *(1—80%)2600 *(1—80%)2700 *(1—80%)

= 480

= 520--2700*50%*2%=513 信用成本

  平均收帐期

  60*50%+180*50%=120 维持赊销所需资金

  2400/360*60*80%

  2600/360*90*80% 2700/360*120*80% =320 =520 =720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 320*15%=48 520*15%=78 720*15%=108 坏帐损失 2400*2%=48 2600*%=65 2700*3%=81 收帐费用 40 20 10 信用成本后收益 344 357 314 因此应当改变现行的信用政策。改变信用政策应当采纳甲方案。

  三、存货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定货点的确定

  1、存货最佳经济批量 Q =√2*全年需要量 * 每次进货成本 / 单位储存成本

  2、经济订货批数 全年需要量A/经济批量Q =√全年需要量A*单位储存成本C/2每次进货成本F

  3、全年总成本 T = √2*全年需要量A*每次进货成本F*单位储存成本C

  4、最佳订货点 R = 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时间*保险储备

  保险储备=2/1(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体前天数+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天数

  例3:某企业全年需要外购零件2500件,每次定货成本300元,每件平均储存成本4元。根据资料计算最优经济采购批量及其总成本。

  解:经济采购批量= √2 * 2500 *300/ 4 = 总成本 = √2*2500*300*4 =

中小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2

  1.广东省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答: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有以下六点现状:

  1.信息化投入偏少,自身条件有限。

  2.信息化基础薄弱,重硬软轻现象严重。

  3.信息化意致薄弱,专业知识缺乏。

  4.信息化战略缺乏,建设思路混乱。

  5.集成化、标准化程度低,规范性差。

  6.信息化人才稀缺,梯队建设薄弱。

  目前制约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问题——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淡薄

  一些中小物流企业仍愿意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并不感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还有一些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一味追求技术先进,设备优良,常常提出一些超前和不切实际的需求,以为功能越先进越好,在造型上一味追求先进而忽略了实用、可靠、是否有局限性等。结果经过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形同虚设,同时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2人才问题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采用的系统模式都是人机系统模式,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奇缺,尤其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

  3资金问题

  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不仅在初期要花费巨资购买一些硬件和与之相匹配的软件资源,在后期人员培训、技术跟进、系统升级与维护方面更是要投入更大的资金。

  4管理问题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在数量上、解决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都起着主导的作用。

  5信息化“一揽子”问题

  中小物流企业量大面广,企业的运作模式随有相似,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各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做”,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同时考虑信息化的集成性和开放性是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中小物流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多的投入对信息化建设,但又不能偏离信息化,因此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上常常遇到困难。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面对各类客户,面对诸多可选择的方案,中小物流企业通常发现缺少适合自己企业的可选择方案,为此有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走了不少弯路。以至于造成了信息软件的尴尬场景。

  6业务尚未定型,信息化标准缺乏

  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都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这也就形成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投入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由此产生信息交换断层,从而制约了整个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7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

  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映能力和竞争力。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物流企业方面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抵,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物处理方面。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

  8环境问题

  企业信息化需要以整个社会环境的基础作为支撑保障。

  虽然经过十年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还是很薄弱。政府应当在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小企业希望政府给予重要支持的主要方面。

中小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3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学号: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众多中小物流企业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随着物流国际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物流行业全面向外资企业开放,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国外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对我国处于发展阶段的物流企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极度分散及竞争混乱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然而与之相对的,这些中小物流企业在业务发展方面却无所不能。本文主要从第三方物流的角度出发,依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对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物流企业、问题、对策

  The problems exi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Qi HuiJuan(08 IL 2,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engDa College of Economic & Trade Management)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get a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ris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s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trend,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full open to the foreign enterprise,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serious challenges, the foreign large logistics enterprise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 of our this context, the problems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exposed out, such as small scale and huge numbers, extreme scatter and competitive comparison, th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to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analyze the exi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一.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划分标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标准主要根据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下面我们主要来介绍交通运输邮政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小型交通运输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上面是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和其他物流企业的区分标准。

  二.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物流企业在现状经济大环境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物流被喻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他们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实力不强,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中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在现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当才用的对策进行分析。

  三.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客户服务方面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提供能力低;服务功能单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低下;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运营效率低下;设施和装备落后。

  1.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物流法规不够完善。目前政府对中小物流企业是有很大歧视的,中小物流企业在与大型物流企业、不同体制下的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比较晚,经验不足,没有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客户服务的标准上不同的企业差别很大,物流公司自身在确定物流标准时.没有详细调查客户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没有对行业竞争者服务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在500人以下,从事公路运输的企业拥有的车辆不多。企业规模过小,缺乏运作资金及管理经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甚至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同时,企业规模偏小,造成运营成本上升,难以形成贯通全国的高效物流网络,很难为国内外物流服务需求者提供满意的服务。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资源缺乏整合,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3.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大多数原为传统的物质运输、仓储业或是国有工商企业分拆转型而来,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配送等传统物流环节上,对于加工、JIT配送、“零库存”管理、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信息等增值服务不多,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反应速度慢,物流企业“大面全”、“小面全”现象较突出,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4.客户方面不重视物流服务,造成不能与物流公司协调一致,致使物流的客户服务没有和客户方达成一致,其服务没有使客户满意。加上物流公司服务流程不清晰,客户单位的管理人员不了解物流服务的标准,单纯要求降低成本,往往未经综合考虑就草率地选择物流公司。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用人现状: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人才配置不合理,缺少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绩效评估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完善,不重视员工培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君主集权制”。

  1.大多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还处于初创期,缺乏长远的人才规划与灵活的选拔机制。对于新进人员的招聘,大多是因顶岗的需要,没有适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人才储备计划;招聘要求及过程相对都比较简单,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物流资格证书也不够重视,应聘人员与岗位要求难以匹配。物流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大多从事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缺乏创新思维,不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管理流程,工作十分被动,甚至不被企业重视。即使涉及人力资源规划内容,也常常脱离本企业经营发展日标,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

  2.中小物流企业中民营数量占多数,这些企业普遍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在的凝聚力和团结、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资源、避免代理人的“通往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代理成本等。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惟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

  3.在中小物流企业中,流动性较强的是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营销精英和技术骨干,这些人员掌握管理知识、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销售渠道或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而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其就业选择空间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在中小物流企业中,对物流一线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物流知识培训少之又少,大部分上层管理人员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把资金用到员工培训上,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或认为人才培养的能力越高,人才流失的越快。所以他们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贬值。长期在物流一线的工作人员对物流前沿理论、管理模式知之甚少,缺少创新开拓能力。双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普遍感到专业人员的缺乏,但又不敢投入较大的成本来培养潜在的管理人员,无形中陷入了“缺人才—怕投入—更缺人才”的恶性循环。

  4.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手段较单一,偏重物质激励。按照赫茨伯格提出有“ 双因素理论”,企业中人的需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保健因素,如经济报酬,就业保障等;第二类是激励因素,如认同感、自我实现等。保健因素主要跟工作环境有关,其改变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要想对职工进行激励,必须使用和职务内容相关的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得到改善,才能促进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目前许多中小物流企业没有了解人才就业的动机,尚未深刻认识到员工需要和激励的多样性,只是采用简单的经济激励手段。员工没有进取心,缺乏积极性,甚至缺乏归属感,这往往导致他们不会专心工作,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三)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分析。

  问题:信息化程度较低, 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 效率低;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 应用范围有限;集成化、标准化程度低,规范性差;信息化意识薄弱,专业知识缺乏,信息化人才稀缺。

  1.资金缺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绝对不是拥有几台台式机,几部终端输出设备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不仅在初期要花费巨资购买一些硬件和与之相匹配的软件资源,在后期人员培训、技术跟进、系统升级与维护方面更是要投入更大的资金。据估计,企业信息化系统在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

  2.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而目前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领导者关注的只是眼前的生存状态, 往往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为出发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 忽视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 这种观念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质量管理、仓库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等制度。二是许多企业组织结构是建立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以功能为中心,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三是信息化企业的管理机制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存在差距,数据资料如各项定额、仓库记录、生产记录、各项指标标准不完整、不准确。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不能顺畅流动。四是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对信息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信息孤岛。

  3.缺乏物流信息化人才。外部原因: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专业人才奇缺, 尤其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在运作资源成本全面提高的情况下,以往不规范的“隐形”运作成本逐渐变得明朗化,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日益增大。内部原因:企业只重视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如仓储、运输、装卸、包装等)的培养与储备;运输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而物流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企业不敢投入较大的成本来培养潜在的管理人员;中小物流企业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升迁机制,使得人才的自身培养和团队建设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瓶颈。

  四. 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政府要为物流公司的经营打造适宜的宏观环境

  1、尽快建立物流管理协调机制。为了物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各级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统一的物流发展协调会议机制,由综合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统一协调物流规划、物流法规、物流标准和政策的设计制定工作。通过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实施物流管理,为各类型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制定统一的物流规划。地方政府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各层面对物流的需要,搞好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开发新资源要与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相结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可行性研究,最后制定出统一的、更高层次的、全面的、综合的物流发展规划。

  3、制定地方性物流法规及行业标准,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法治”是实施物流管理的高级形式,政府应该组织力量作好调查研究,参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本区域的物流法规和标准,并依照法律程序予以颁布执行。同时,政府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出台相应的工商、财税、基础设施投资开发、交通发展及融资等扶持政策,从各方面加大对中小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少限制和不合理的收费,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正确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小型物流企业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作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企业应在物流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突出自己擅长的领域,培养自己的核心物流专长;树立品牌意识,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在客户中树立良好而深刻的物流品牌形象。例如,上海百岁物流公司重点关注仓储和配送业务,并在运作过程中实现物流功能的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以及组织网络化。再比如,上海宅急送物流有限公司则专心做速递包裹业务,为客户提供快捷、准确、高效、安全的速递门到门服务。等等。这些物流企业致力于提供某一方面的物流服务,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专长和品牌,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三)建立物流战略联盟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 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彼此建立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物流战略联盟, 是其发展方向, 并体现了整合的理念。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 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 依靠各自的优势, 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资源出发,构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中小型企业物流有功能的单一与不完备的缺点, 正因此在建筑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构造的物流业务的合作是一种有效弥补企业能力缺憾, 构成物流竞争优势的可行方法。

  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 可以分享约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战略联盟, 可以获得不必扩张组织边界就能扩张公司经营范围的效果, 实现范围经济。公司利用伙伴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 增加物流服务品种, 扩大物流服务的地面覆盖面, 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彼此相互依赖、有效而积极的信息沟通、共同的企业经营目标和凝聚力、技术上的互补能力、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共同努力等是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引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应该着眼长期,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优化管理。比如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采用条形码技术(Bar-Coding)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 EDI)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运用J IT、CPFR、VMl、SMI 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交易等手段,借助电子商务来降低物流成本。

  国内物流信息的IT 商有很多近两年都不约而同在走平台化的模式,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台。要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可以通过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政府有关部门将其对外服务的这块信息化形成一个公共的平台,因为物流里面会涉及的政府服务有公关、税务、银行结算、商检,还有一些像视频监管、医药监管等很多政府的监管。如果这些监管能够形成一个公共平台,那就对企业开发公共运营平台带来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自发地进行。

(五)改进人力资源现状

  1、建立完善培训制度

  人才培训计划是物流人才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根据物流企业的业务需要、战略目标与企业的培训能力,分别确定培训计划:新进人才培训计划、专业人才培训计划、部门主管培训计划、一般人员培训计划、人才选送进修计划等。在培训中,既要重视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也要加强一般工人的教育培训;既要注重岗前培训,又要重视岗后培训;既要注重全员教育培训,又要重视重点教育与培训拔尖人才;既要有短期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又要有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中小物流企业可以给予一些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吸取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对中小物流企业来讲,加强现有物流人才培养比引进物流人才更有意义。科技在不断进步,人员要进行知识更新;在职物流人员数量比引进人员数量相对多一些;在职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对引进人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职人员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物流业中实践经验尤为重要,通过及时、系统地培训,业务水平提高速度较快。物流人才培养应结合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可以鼓励员工通过成人教育等方式参加正规物流教育,也可以加强在职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管理理念培训及物流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培训等。

  2、完善用人机制

  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把握好人才的招聘和培训,建立起学习型组织。要注重人力资源的选拔与配置,要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使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完善用人机制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应该使员工需求的保健因素有保障。譬如,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积极改善职工薪酬及福利,增强员工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改善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激励因素,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譬如充分放权,让员工更多地参与企业管理,使其具有话语权,进而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定期选送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学习,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重视所有员工的基础培训、业务培训和观念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等。

  3、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新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他们能否发挥作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因此,物流企业应通过让新员工感到受重视使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培养新员工的组织归属感等方式来完善新员工的导向活动,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掌握业务技能,从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工作。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必须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制度化的约束机制。尽量能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给员工安全感。

  结束语: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发展状况良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不容乐观。因而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中要认清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而挖掘企业的竞争能力所在,采取优化的资源整合方法和措施。我们相信,只要脚踏实地,用心经营,做到资源整合与合作并举,中国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参考文献:

[1] 李慎恒.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3,2.[2] 左元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 2005(9).[3] 郑彬.物流客户服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0).[5] 朱莹.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型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6).[6] 杨浩军.苏州民营中小物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7] 董伟,纪付荣.中小物流企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09(1). [8] 盛清林.中小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9] 李芳.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战略研究[J].中国储运,2006(3).

[10] 郭春艳.中小型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