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共3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03 16:24:42 工作总结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回顾自己之前的工作情况,这样写出来的总结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共3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总结),以供借鉴。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共3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共1

  高职院校2017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系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党建工作

  1、严格落实班子分工负责制,班子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努力;落实系内重大问题民主集中决策制和重要工作公示制,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

  2、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根据学院要求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总支会议,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分别向师生举行了有关“十九大”精神的党课,每位党员完善了学习笔记,撰写了学习体会。

  3、举行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了问题并进行了积极整改,学院孟院长到我系现场指导;召开了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4、做好了党员评优和推荐工作,建设了两个党员示范岗。

  5、制定并认真落实了主题党日活动计划,保证了每个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效果较好。

  6、进一步完善了党员活动室、网站等党建阵地,充分发挥了其功能。

  7、认真做好了学生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和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工作,培养和发展了一名教师党员,转正了一名学生党员。

  8、及时足额收缴了党费。

  二、教学工作

  1、组织7位教师作为系督导听课组成员,对33位教师开展教学督导听课。

  2、完成2017届学生的毕业答辩、论文审阅等工作;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赴企业考察;探讨深度合作,在离校的2017届学生中,有63名学生与相关单位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

  3、实施学院2018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积极与合作单位联系,组织了7场企业宣讲,鼓励学生到合作单位顶岗实习,按照所学专业,确定顶岗单位,认真填写顶岗日志、总结等材料,督促检查学生登陆、填写情况,督促检查教师登陆批阅情况,较好的推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进行,督促学生按照规范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承诺书等。

  4、组织了数控技术专业、模具、汽修、汽车电子等各个班级的课程实训教学和相关课程的综合实习。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重点组织教师讨论了各门课程标准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针对数控技术专业20

  17、2016级高职,20

  16、20

  15、2014级五年,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20

  17、2016级,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0

  17、2016级,高职汽车电子20

  17、2016等各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好课程的综合实习。

  组织毕业班140人报名参加的汽车检测维修和数控车等技术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5、完成20场文化大讲堂。

  6、4名骨干教师赴台湾修平科技学院参加专业培训;

  召开专业建设论证会议,着手准备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修订任务;引导、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泛雅平台课程资源库,在使用中不断充实试题库、在线测试等模块。

  7、承担了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省级 “数控技术”培训项目,共有25位来自全省各地的高职教师以及我院11位教师参加。

  8、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地校企合作。

  为巩固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的建设成效,提高专业服务企业的意识,系部组织专业教师,结合企业调研,深入山东亨格尔齿轮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探讨深度合作,谋求互利互惠,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

  9、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10、积极发动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机电产品创新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专业赛项的备赛工作:

  三、学生工作

  1、完善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力争选一支团结、高效、协作、创新的辅导员队伍。

  每周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服务同学的能力

  2、加强一日常规管理,做到严、细、实:辅导员老师经常进班级和到宿舍。坚持定期对教学楼、班级、宿舍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定期展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重点做好防溺水等安全教育。

  3、完成2018届442名学生的信息采集工作;完成2017届423名学生的毕业答辩、毕业生档案整理及其他相关工作。

  4、顺利完成各项迎新工作,组织全系128名新生进行军训,在2017年新生军训评比中,取得全院第二名的好成绩。

  5、在一年一度的学院田径运动会中,我系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甲组第一名、乙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6、积极组织参加学院篮球联赛、排球联赛。男子篮球赛取得全院第二名的好成绩。

  7、组织开展“三对三”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团体性活动。

  8、系志愿者社团开展了“与雷锋同行,争当文明使者”主题活动。

  9、为庆祝建党96周年,举办“唱红歌、颂党恩”红色歌曲合唱比赛。

  四、今后几点打算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鼓励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微课程制作,做好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汽车发动机构造及检修》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工作,认真准备其他课程的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工作;

  2、组织教师认真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指导工作;

  3、举办年度学生制图技能大赛;

  4、开展好系教学督导;

  5、聘请企业专家,为学生举行学术报告活动;

  6、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7、进一步修订课程标准,完善课程教学设计;

  8、认真研究五年制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9、组织好实习实训教学工作;

  10、组织好期末考试工作;

  11、论证、筹划建设先进制造技术青年技能名师工作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准备来年的技能竞赛。

  1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我们会认真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学院的要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重点,抓好内涵建设,创新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2017年12月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共2

  1德育学分制的内涵及特点

  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随着选修制的产生而发展建立起来,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1978年后国内一些大学开始陆续尝试并推广,目前已在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弹性、灵活、兼容”[1],创设了一种“个性化”学习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其核心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德育学分制是借鉴学分制管理模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即设计并实施在一定的德育目标指引下,系统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包括教育及实践等),通过统一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与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德育活动中,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日常行为及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等的表现,对其进行过程性的、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评优及各类推荐等的依据,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德育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德育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如下。首先,系统性。系统性是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规划德育学分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考虑到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一致性,德育过程和德育评价一致性及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一致性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整体建设工作,即课程体系建设、“校本化”德育建设、校内外德育实践资源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等,同时还要注重各项教育活动及工作之间的层次性及逻辑性,做到明确目标、整体设计、重在建设、有序推进,从而突出系统性的特点。其次,实践性。德育工作重在实践,学生在学校创设的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亲身体验,边体验边感悟,边行动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之相应,德育学分制是对学生日常各种行为及表现的一种全过程记录,不仅包括学生日常遵规守纪、言行举止的情况,还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体现出了德育工作实践性、过程性的特点。再次,开放性。德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出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即“弹性、灵活、兼容”,具有开放性,突出个性化、特色化教育。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内容、方式及评价方法上。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德育方式要多样,除课堂教学、讲座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社团、各类实践活动、见习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感悟职业的基本素养,培养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即重视形成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让评价的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状态。开放性还应体现在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及实践项目。

  2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不足

  德育理论课程的学分制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理论课程的学分制,即将有关德育各类理论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给予相应学分。这种德育学分制是传统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

  德育行为表现的学分制

  行为表现的学分制是根据学生教育管理要求,按照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把对学生的考核结果换算为相应学分,以此加强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内容涵盖了学生在安全、卫生、纪律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对考核结果进行阶段性(月度或学期)汇总,其实质是,将学分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约束学生的相应行为,主要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

  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

  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是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的数量及结果作为主要依据,量化出学生的学分,借以推动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参加各类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通过学分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德育活动的受众面,重在学校教育功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对于综合活动的学分制是上述两种或3种学分制的部分综合,不仅体现学生理论课程修得的学分,还将学生参加各类德育活动的情况以及个人行为表现量化为学分,形成一个综合的学分,兼顾学校教育及管理两方面的功能,类似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上不同模式的德育学分制,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各有不足之处。首先,覆盖面不广。除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外,其余3种只是侧重了德育工作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些渠道,即使是德育综合活动学分制,也只是综合了德育工作的某些方面,在德育工作的广度上均有所欠缺。其次,差异化不强。以上模式都以标准化的量化指标衡量学生的各种行为,强调的是统一性、通用性、标准化的因素,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及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未来职业中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德育中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及职业特色的要素关注不足。再次,体系性不强。比较而言,德育学分制更加注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而教育功能有所欠缺;重视对学生考核体系的构建,而德育资源的整合及各类活动的举办、衔接比较薄弱。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和系统建设上,缺乏系统性的布局及整体建设,不能有效衔接学生校内校外、课上课下、不同课程间的资源及活动,德育体系建设有待强化。

  3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发展方向

  结合德育学分制的内涵、特点,分析德育学分制推行过程中的不足,今后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发展,可以从强化体系建设、明确目标和过程、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及突出职业特色4个方面探索改进。

  强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德育机制体系建设是有序、有效推进德育学分制的基础。德育学分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高职院校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统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明确目标,全面布局,突出系统化建设[2]。首先,要制订一个全面完整的教育方案,对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不仅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而且要实现德育工作和专业教学计划同步实施、同步管理和同步评价,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德育系统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身心发展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推进德育学分制体系建设还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各类德育活动资源的开发,提供德育实践的有效载体,开发德育活动的各类资源,保障德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在开展德育学分制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注重德育理论课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德育课与专业课德育内容的衔接,德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的一致。通过德育学分制体系建设,实现德育工作从建设到落实、评价、运用一体化、系统化。

  明确目标和过程

  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明确德育学分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分制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取得量化的分数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一些表现,如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数量及成效,其自律程度等,但不是对学生个体行为中德性内容和程度的评价,不能轻易妄断为品德评价[3]。德育学分制实施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向着正确目标努力矫正、改进态度、行为和语言等,让他们在各类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收获体验,感悟道理,弥补不足,为此德育评价的目标及过程一定要清晰、明确。不仅要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要求,制订细致、明确而具体的德育目标及要求,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践行,对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明确德育学分制评价的过程及应用,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数及相应的不足,为其指明今后努力及改进的方向,达到教育的目的。

  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分制的特点是“弹性、灵活、兼容”,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特点的充分发挥,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向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迈进。首先,德育学分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明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突出学分制的“弹性”和“灵活”的特点。其次,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兼容性”。在德育理论课程中,不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增长相应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再次,在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中,要扩大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评价[4],同时要增加自评分,让学生在自己给自己评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指标内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德育学分制不仅要贯彻党和国家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普遍标准和要求,鉴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要求,还要特别在德育内容中突出职业特色,针对不同岗位学生,逐步帮助其树立相应的职业意识,培育相应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相应岗位的需求。为此德育目标要体现出行业需求及职业特色,教育内容应综合考虑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就业、创业教育。教育过程要注重职业情感的体验式教育,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德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模式,搭建平台,努力引导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觉、自发的行为,感悟职业道德,培育职业素养,树立职业精神,向着职业目标迈进,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施伟萍.创新驱动背景下高职德育学分制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55-56.

  [2]田雷.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内涵与价值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1(33):46-48.

  [3]陈斌.推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4(23):97-99.

  [4]沈荷英.学生德育学分制评价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1(31):133-134.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共3

  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综述

  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组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崔霞 阴红桃

  【摘要】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是近年来理论界针对德育中存在的因脱离生活而导致教条化、形式化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本文以时间为轴,梳理了我国近年来对此的研究,力图对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德育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弊端。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是近年来理论界针对德育中存在的因脱离生活而导致教条化、形式化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德育生活化坚持德育源于生活并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本着生活的范围有多广,道德教育的阵地就有多广的原则,力争使高校德育能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取得实效。

  早在2000年,王俊杰、姜美玲就在《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里指出,为了德育可持续发展,应该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2001年孙迎光进一步指出,为了恢复德育本来的面目,道德教育要关注生活中的做人做事,敦促人的品行人格涵养。2003年孙艳总结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主体道德生活需要,实现德育模式由“控制封闭型”向“自主开放型”转变①。2004年彭兴富明确提出“生活化德育模式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于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2005年王玖枝指出,要实施生活化德育,必须首先发挥德育教师的主体性。张宇昕提出了利用家中评价,实施生活化德育新举措。林若红则认为感恩教育是高职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2006年关莹提出根据杜威的德育思想构建生活化德育。2007年王哲峰提出构建生活化德育管理模式就是要创造出一种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黄东民指出要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维度开发生活化的德育资源。牛金成指出只有建构生活化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道德发展才可能是全面的、健康的发展②。张国锋指出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索大学生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学校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择业等实际需求来建构大学生德育的内容。2008年李子震以“树立积极合理消费观”教学为例,进行了生活化德育的课堂教学探索。2009年姚芬提出高职院校应注意将生活化德育模式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王奥提出高校生活化德育环境除了传统的学校、家庭、社会,还应加上网络。2010年李春探讨了职业学校将德育融入真实的生活,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判断、内化,进而产生道德行为。2011年杨善铭提出,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可以从德育目标的“发展化”、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师生关系的“人情化”、德育方法的“情境化”着手③。庞慧启还提出应将生命叙事引进生活化德育课堂教学。2012年陈桂香、顾爱萍等研究提出,高校生活化德育的根本旨趣是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幸福的大学生活。高校生活化德育构建幸福大学生活的具体路径是:树立科学幸福观,认识幸福;培养敏锐幸福眼,体验幸福;善于寻找幸福路,创造幸福。温丽丽提出了当前高校德育生活化理解存在误区,应主要从内、外两方面环境着手,完善高校德育生活化模式④。2013年王鹏展开了生活化德育在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提出要优化德育生活化模式的方案及具体实践办法。

  近年来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模式的研究呈现逐步加热状态,目前仍然在进一步发展中。但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的内涵已基本定型,即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模式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德育生活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交往实践是德育生活化的本质。 ①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大学报》,2003,03: ② 牛金成,《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2:12 ③ 杨善铭,《试论中职“生活化德育课程”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46 ④ 温丽丽,《高校德育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1

  [崔霞,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