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3篇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初二

时间:2022-11-06 03:21:15 工作总结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3篇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初二,供大家品鉴。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3篇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初二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1

  初二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窸索(xī)炖肉(dn)火钵(bō)隘口(y)

  B.今宵(xiāo)焚起(fn)山巅(diān)闪烁(shu)

  C.面颊(xi)鼾声(hān)厮守(sī)轻嘘(xū)

  D.樵夫(jiāo)参天(cān)拯救(zhěng)窒息(zh)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典押 保姆 凌悔 槐花

  B.蹲踞 踪迹 心弦 损坏

  C.天伦 忸怩 蝉翼 垂拂

  D.叱骂 湿咸 芬芳 荆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一点儿)

  B.尽情欢乐,尽情嬉戏。(唱戏)

  C.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狭窄的山口)

  D.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耸入高空)

  4.下列各项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叙事诗1933年

  B.《长城谣》席慕蓉蒙古族咏物抒怀

  C.《一片槐树叶》纪弦借物抒情1954年

  D.《致空气》邵燕祥象征手法呼唤人间真情

  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

  A.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B.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C.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

  D.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6.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6分)

  材料:①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②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③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很久无人居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经过艰难的抉择,他终于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深有感触地在纸条上加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这个故事,使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使我终身受益。

(1)文中的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恰当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1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语境发挥想象,写出纸条上所加的话。(加上标点不超过30个字,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檐头的写着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窸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8.第一节中,一前一后说: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是新客,这是为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节极力铺陈自己家里富裕的生活,请体会摸着呆呆地看看着坐着吃着这一系列动作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二节中,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意思相同的两个句子却多了一个逗号,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所节选的部分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说说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3分)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4.席慕蓉的《乡愁》将乡愁比喻成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中永不老去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概括本诗的主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诗中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你说,乡愁还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手推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版)

  19.这首诗中的手推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它有何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1.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书写工整规范。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2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孝义市第十中学雷 雨 照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分基础(20分)、阅读(35分)、写作(35分)三部分,共90分,外加10分的书写。

(一)基础。本次的语文试卷体现了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的命题思想。第1、2小题注重考查了字词的读音、字形、仿写以及成语意思的理解,分值为7分。共涉及4个成语,1个词语。字词注音、词语辨析均出自课本,共涉及一、二单元的课文。这两道题意在引领对课本教学的回归,加强对识字写字这一基础的考查,以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第3题考查了文学常识和语法知识,考查作家、作品、内容,试题再次回归课本,分值为2分。第4题是名著阅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5题是古诗词默写,基本上没有问题。

(二)阅读。第一篇为课内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阅读理解,主要考察诗文内关键词语的理解,还有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赏析。不难。不过,第六小题的C,D两个选项似乎都不正确。“宫阙万间”应该不是眼前所见的景象,而是想象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应该是拟人,而没有比喻。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和《蜀之僧》的对比阅读,和以往一样重点考查重点字词的释义、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问题不大,少数学生在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时失了一分。第二篇为记叙文阅读《泪光中的食指》考查内容为主要内容概括,句段理解,句子赏析,结构分析,情感理解。都是最基本的考查项目,问题也不大,基本失分在1分左右,原因是语言不是太准确。第三篇为散文阅读《雪花是冬天凝固的泪滴》,本文注重能力迁移,注重考查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语言赏析,作者情感的体会以及自己的阅读体验。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形式,使学生的能力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现学现用,但个别学生读题不认真,致使扭曲题意。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还需加强锻炼。其中,第19小题有一个错别字应该是“请你”,写成了“其你”。

(三)作文,贴近生活。本次的作文试题是命题作文“触动我心”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聚焦生活中的动人情景,人性之美。这样的作文可减少考生的审题时间。这种形式有开放性、选择性,又有限定性。思想内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认知水平来确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作文内容贴近考生生活,每人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避免了以往作文内容过于凝重、过于成人化的倾向,可尽情抒写,写欢乐,写温暖,写感动等等。不过,题目出现之前的几句导语却给不少学生设了限,始终跳不出那个框框来。

  二、答卷情况分析

  班级总体学生情况分析:这次考试80分以上的每班有一两个,70分以上的每班平均15个左右,不及格的学生每班平均5个。和上一次月考比较进步了很多。

  分析其原因在于:积累运用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少同学记不清“璀璨”的写法。名著阅读不少学生失了一分。阅读理解主要考查概括能力,词句赏析,写作手法等。这些题学生答得不太理想,可见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还需加强锻炼。不及格人数较月考试少了很多。他们大部分是基础失分较多,错别字现象还是严重,要引起注意。特别是古诗文的默写较多。三个阅读中第一个阅读是课内古诗文,大部分能够准确答题,不及格的同学失分就多了。第二个阅读《泪光中的食指》,答题情况还行,失分较少。第三篇为《雪花是冬天凝固的泪滴》第1题“引用江雪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答得缺胳膊少腿,答不到点上。还有,在文中找出作者喜欢雪的句子,也是寥寥无几。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没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学生的作文的优点是内容充实,充满了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厚,字数也能达到标准,字迹也较工整,个别学生构思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清新亮丽。不足的是少数学生写作是信手拈来,没有精心选材,更没有对语言进行锤炼。发现了几篇情文并茂的文章,究其原因是有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大。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作文不及格,大部分是字数不够,还有就是平时不练笔,其课外阅读量为零,以后作文课应加强有效指导、作文讲评,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三、改进建议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及时复习。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做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引导学生多抒怀,多感受,多朗读,多练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在学习重点段落时,可以拓展课外知识,或补充,或练笔,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讲解习题时,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看完题目后,用自己的话讲明题意。经常这样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标题干,保留做题痕迹)

  4.加强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给后进学生优先权,优先提问,优先指导,优先批改作业。做到课堂提问多给机会,课后作业当面指导,练习之后帮助分析错误与问题,定期给予辅导。(定及格边缘生)

  5.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要让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重视课外阅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读书笔记,感受)

  6.勤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备课组要计划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学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批改作文时对学生严格要求,重点部分若是写得不具体,就应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写详细。开头与结尾要注意技法。(读写结合,激发兴趣)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3

  一.语言运用题:(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一项是()(2分)

  A、岷山(mín)遨游(áo)琐屑(sǒu)晕眩(xuàn)

  B、逶迤(yí)蜷曲(juǎn)闪烁(shuò)愠怒(yùn)

  C、嫣红(yān)女红(gōng)哽咽(gěng)蹊跷(xī)

  D、焦灼(zhuó)踌躇(chú)殷切(yīn)踱步(duó)

  2.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3.请从下面的报道中提炼新闻要点:(20字左右)(2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新闻要点:

  4.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总是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因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久,就会感觉到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只好跳槽。他觉得很①(沉痛无奈),就把烦恼向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②(倾诉反映)。老人说:“你换了这么多单位根本没有用啊。因为。”

  有些人总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真正的“伯乐”来赏识自己。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像这样的人,必须深刻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而一个单位也没有必要为失掉这样的“人才”而遗憾。

(1)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②

(2)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把文中老人的话补充完整。(2分)

  因为。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5.据CCTV消息(新闻联播)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

  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也时有出现。

  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如何保护?

  留言(2分)

  保护措施(2分)

  6.默写诗文:(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④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铁马冰河入梦来。

⑥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白头搔更短。

⑧,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二.阅读分析:(46分)

(一)《人琴俱亡》(14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7.给加点字注音。(2分)

  病笃()恸绝良久()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都不闻消息()②既不调()

③了不悲()④月余亦卒()

  9.翻译文中的句子:(4分)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0.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2分)

  11.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2分)

(二)人的潜力(15分)

(1)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2)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3)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4)一个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如果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5)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6)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7)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而人的每个神经元与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8)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9)人类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2.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总计不超过50个字)(6分)

(1)

(2)

(3)

  13.(2)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第(7)段运用了列数字、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对(6)(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的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

  D.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16.第(6)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答:

(三)布鞋(17分)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箩筐,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