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锦集10篇)

时间:2024-01-13 10:11:57 教学设计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2、能力目标:把握中华文化特点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中国话》,边欣赏边思考:在歌曲中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板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师:通过听歌曲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话一话”中华文化。

【话文化】

  1、你还了解哪些中华文化?

  2、你喜欢哪种形式的中华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

  师:通过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实例,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具体来说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同学生阅读教材65页末段。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请同学们根据基本内容概括一下中华文化的特点、特点的标志语是什么?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教师提示总结。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方面特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4页上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比一比】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分别回答探究上的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好,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学生总结出:源远流长。

(教师解释源远流长的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看“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进一步证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那么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是由谁创造的呢,是汉族人民创造的吗?还是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呢?

(学生否认,异口同声回答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教师点拨:既然各民族为中华文化都做出了贡献,那么各民族之间就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彼此不要歧视欺压。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谚语或格言吗?这些谚语或格言对我们做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说一说】

  学生列举一些格言,并说说对做人做事的影响。教师由探究活动引出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有哪些深远影响。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例子,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

  师:我们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那么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谈一谈】

  同学们讲述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并说出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讲述故事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既然传统美德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传统美德,就要薪火相传。)

  师:那么代代传承的美德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我们先来完成一个连线题,根据连线题解决我们的问题。(学生完成连线题,教师总结补充)

【做一做】

  作为中华儿女,你打算为传承中华文化做点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以及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创造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对于中华文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中华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请同学们看板书,像不像一朵花?如果它是一朵花,那我们就共同祝愿中华文化这朵璀璨的奇葩,越开越芬芳,越开越美丽!

  师:下面到了我们每节课的轻松驿站时间。

【轻松驿站】

  请三名同学讲幽默笑话。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思考并完成。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或收集一个文学小作品。(备注:可以是诗歌、对联、绕口令、快板、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谚语等等)

  八、板书设计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2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组成、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

  主要表现,教育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美德。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难点:作为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美德。

  课前预习:

  1、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5、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学习过程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活动一】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

  曲、明清小说、

  (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活动二】列举中华文化事例并作介绍。

  ①、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②、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③、京剧。④、编钟。⑤、粽子。⑥、丽江纳西族文化…………。

  (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

  称谓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思想家

  孔子

  整编《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经)、儒家学派创始人

  军事家

  孙武

  《孙子兵法》

  文学家

  曹雪芹

  《红楼梦》

  …………

  ——为什么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答: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

  如:a、吃一堑 长一智 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b、车到山

  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

  舞其斗志的良药。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

  语。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

  远影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四】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

  苏武牧羊——爱国主义 徙木为信——诚实守信

  负荆请罪——宽以待人 都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表现

  内容

  奉献精神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爱国情操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崇高志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昂扬锐气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浩然正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广阔胸襟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英雄气概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为政风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活动五】练一练:名言警句于传统美德连线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 b、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注重道德内省 ( )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胜

  者强;君子强学而力行)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 d、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

  国,不求富贵)

  捍卫道德尊严( ) e、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崇尚人伦和谐道德传统( ) f、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礼

  之用,和为贵)

  (2)、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

  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

  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例:南京路上好八连

  课堂反馈(做错了请在空白处订正)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开拓创新   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蕴含传统美德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力量( )

  a.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b.集中体现在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上

  c.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d.集中体现在民族团结方面

  3、中华世纪坛序言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b.中华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3

  在对《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认为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不需要高深的历史结论,他们需要的是由自己的兴趣出发,经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因此,本课的导入,我设计采用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和图片,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这个故事学生非常熟悉,通过学生看图片讲故事,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的处理上,指导学生回顾司马迁与《史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例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宋词”的学习,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经学生间的交流,对话,竞赛,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参与其中,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文学修养提供了平台,不仅赏析了杰出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及其词的艺术风格,而且对宋词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和鉴赏能力。对“元杂剧”的学习,以讲述《窦娥冤》的故事为主,给学生与历史对话的机会,加深对元杂剧的了解,感悟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

  我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限于自身等方面的缺陷,对文化鉴赏的指导能力很弱,使课堂不够饱满,这督促自己今后要多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高。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能力和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总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明确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仰韶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图片。

  教师: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华山。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原始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那么,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

  多媒体显示:灿烂的中华文化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提到中华文化,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穿着旗袍的女孩子、一群人打太极拳、万里长城、京剧剧照、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教师:中华文化并不神秘,它其实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民居建筑等。那么,中华文化是由谁创造的呢?

  多媒体显示:各抒己见:有人认为,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师:大家能说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吗?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

  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主要成就思想家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文学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教师: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分别显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配甲骨文和中国书法图片)、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典籍的图片)、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配地动仪、编钟等图片)、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配《全唐诗》《西游记》等书的封面图片)、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配老子的画像和《中国哲学史》的封面图片)、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教师:中华文化既是博大精深的,也是源远流长的。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教师:现在,我们就能归纳出中华文化总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大家知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储藏影响吗?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如何?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历史典故。

  多媒体显示“苏武牧羊”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苏武牧羊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热爱祖国。

  多媒体显示“徙木为信”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徙木为信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诚实守信。

  多媒体显示“负荆请罪”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负荆请罪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宽以待人。

  教师: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同学们能说一说中华传统美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列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教师:我们来看一些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多媒体显示:

  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尚气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爱祖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谨慎)

  历览前贤国与事,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为人正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学习)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实守信)

  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因为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吗?

  多媒体显示:议一议:有人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它的内容和形式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形式会更加丰富。

  课堂小结

  教师:请大家将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多媒体显示:

  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其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2、能力目标:把握中华文化特点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中国话》,边欣赏边思考:在歌曲中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板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师:通过听歌曲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话一话”中华文化。

  【话文化】

  1、你还了解哪些中华文化?

  2、你喜欢哪种形式的中华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

  师:通过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实例,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具体来说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同学生阅读教材65页末段。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请同学们根据基本内容概括一下中华文化的特点、特点的标志语是什么?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教师提示总结。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方面特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4页上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比一比】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分别回答探究上的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好,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学生总结出:源远流长。

  (教师解释源远流长的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看“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进一步证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那么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是由谁创造的呢,是汉族人民创造的吗?还是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呢?

  (学生否认,异口同声回答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教师点拨:既然各民族为中华文化都做出了贡献,那么各民族之间就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彼此不要歧视欺压。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谚语或格言吗?这些谚语或格言对我们做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说一说】

  学生列举一些格言,并说说对做人做事的影响。教师由探究活动引出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有哪些深远影响。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例子,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

  师:我们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那么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谈一谈】

  同学们讲述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并说出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讲述故事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既然传统美德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传统美德,就要薪火相传。)

  师:那么代代传承的美德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我们先来完成一个连线题,根据连线题解决我们的问题。(学生完成连线题,教师总结补充)

  【做一做】

  作为中华儿女,你打算为传承中华文化做点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以及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创造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对于中华文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中华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请同学们看板书,像不像一朵花?如果它是一朵花,那我们就共同祝愿中华文化这朵璀璨的奇葩,越开越芬芳,越开越美丽!

  师:下面到了我们每节课的轻松驿站时间。

  【轻松驿站】

  请三名同学讲幽默笑话。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思考并完成。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或收集一个文学小作品。(备注:可以是诗歌、对联、绕口令、快板、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谚语等等)

  八、板书设计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设计本课。

  二、学情分析: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的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的迷信外国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结合的重大影响。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增强我们对中华美德的认同感并化为行为。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影响。

  知识目标:知道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感受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由中国奥运会开幕式与中华灿烂文化的关系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中华文化。

  利用资料和图片展示XX年“世博会”将要在上海举行,显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引出全课《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指导学习

  框题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走进中华文化

  (1)由奥运会视频,世博会资料和清明上河图片引出文化的含义,有老师讲授,学生理解。进而了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老师提问“你还知道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化吗?”(学生回答),图片展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化,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虽然与中国文化齐名,但是他们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进而理解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3)利用图片展示让学生说一说:提到中华文华,你会向他们介绍些什么?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知道的中国文化。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中华文化包括的内容及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感悟中华文化

  活动:展示中华文化中的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

  意在引导学生漫步中华文化的画廊,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力量。

  (1)例举我国著名的文化典籍,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中国著名的文化典籍,作为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学生应该具备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文化成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只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并启发他们的思考,就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3)学生例举我国的四大发明,并在欣赏中得到感悟。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技工艺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4)学生说一说我国文字的演变,从欣赏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5)学生欣赏我国水墨山水式的国画,了解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通过对文化的展示让我们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3、弘扬中华文化

  框题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说故事——走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看图片说出“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故事,谈谈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今天的影响。目的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力量,从而做中华美德的传承者。

  2、看发展——感悟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展示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对前一个活动进一步加以扩展,以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极其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探究实践

  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讨论:有人说,中华传统美德现在不需要了。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本课小结: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知识目标:知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盲目认同。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教 学 活 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活动

  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导入(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听音乐、欣赏图片、听朗诵情感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教师:中华灿烂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根据课下预习、经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课件。讨论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进入教学情境

  教师:让我们一起漫步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2、 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教师: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

  教师:活动三:

  1、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2、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教师:根据以上所学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学生根据可下预习的内容回答并看课件

  学生回答然后观看多媒体课件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学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探究 讨论法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鉴赏眼光。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特点

  通过列举我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等从文化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活动四:谚语和格言赏析

  1、 吃一堑,长一智

  2、 车到山前必有路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

  7、

  8、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积极思考探究法、讨论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警句。体会他们对自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为人处世、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教师: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这三个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一部分,那么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的内容?(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下预习讲课本中三个故事

  学生讨论回答讨论法通过这三个传统美德的故事,启发学生说出它们的来历,感受传统美德在今天的影响,从而开启下文

  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了解我们一起连一下下面的活动学生连线探究法、讨论法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涉及各个方面。通过连线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师:中华传统美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怎么作呢?(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课件学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正确的对待外来文化的能力。

  交流碰撞:

  1、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

  2、我们如何在学校中、家庭中、学习上、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教学小结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开拓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板书

  特点: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地位: 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影响: 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展道路 (中国)

  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世界) 

  中华文化

  ∣精

  ∣

  ∣华

  传统美德 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

  教学反思: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8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使学生感觉比较熟悉,能很快的投入到课堂的气氛中来,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准备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课前给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搜集材料、思考问题的任务,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在全班展示本组成果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烈。另外,我还非常注重教法和学法的多样性,讲授法、情景设置法、比较法、归纳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也有阅读,有思考、有讨论、有交流、有展示、有评价。我觉得课堂上的“由中华文化到中原文化的展示”这个环节效果非常好,展示了河南的独特文化,使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共鸣,使学生作为一个河南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另外课堂上的“小组成果展示”这个环节也很好。

  学生的准备非常充分,语言表达优美流畅,体态大方。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在有的问题小结时,有些简短;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用语也应该更生动一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9

  〈传统文化 袁海清〉

  《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其一)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初步感知市局的韵味】

  二、出示译文。

  译文:南苑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她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只因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回到诗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广角 成长阶梯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也可以谈谈写景的一段话,一句诗等。比赛朗诵。

  五、知识延伸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xiǎo shù kāi cháo jìnɡ

  chánɡ r?nɡ shī ya yān 。 小 树 开 朝

  径 , 长

  茸

  湿 夜 烟

  。 liǔ huā jīnɡ xuě pǔ

  mài yǔ zhǎnɡ xī tián 。 柳 花 惊 雪 浦 ,

  麦 雨 涨 溪 田

  。 ɡǔ chà shū zhōnɡ dù

  yáo lán p? yua xuán 。 古 刹 疏 钟 度 , 遥 岚 破 月

  悬

  。

  shā t?u qiāo shí huǒ shāo zhú zhào yú chuán 。 沙 头 敲 石 火 , 烧 竹 照 渔 船

  。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

  〈传统文化 袁海清〉

  《生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宋词,了解宋词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风貌。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耀得像白天一样。月儿挂在柳树梢上,我和朋友约会在黄昏后。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花灯和以前一样。但是去年相约的人儿已不见踪影,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新衣的袖子。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词的认识,以及对词所抒发的感情的理解。

  三、温馨点击。

  1、读读作者介绍,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教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用芦荻秆在地上书写教他识字。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其诗成就不如散文,但也不同凡响,流传下来800多首。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元宵节关灯时引发的情思。

  2.熟读成诵

  四、活动广角。

  从唐代起,我国就有元宵节晚上挂灯、观灯的习俗,到宋朝时达到极致,“花市灯如昼”,同学们能描写发挥你的想象力给这首诗配一副画吗?

  五、学生自由交流以上问题

  六、学生朗读达到背诵

  七、自由学习 题都城南庄

  八、师总结本课内容

  九、拓展:你对自己创作的“花市灯如昼”图还满意吗?拿起彩笔给自己画一面彩旗

  〈传统文化 袁海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 2.引导学生体会词意及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宋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词意及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出示译文。 1.出示宋词文意。

  2.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重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巡视,及时发现巡视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教学反思】

  1.课程资源利用恰到好处。 2.本节课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教学。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篇10

  针对宋元科技史这一相对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我决定采取多种形式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为本”,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他们对于涉及文化的部分都表现出了不感兴趣的状态,有些学生甚至一上课就睡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将本课的导入设计成为图片导入法,通过观看一些烟花的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烟花和什么东西有关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上来和火药有关,这样就直接切入了本节课的内容。

  在引入活字印刷术的时候,我让学生回忆了有关雕版印刷的主要内容,然后播放视频《四大发明》中有关印刷术的内容,由于视频中对于印刷术这种工艺介绍的十分生动详细,学生们都能够极为认真的观看,观看完毕后对于基础知识的落实也比较全面。

  而在讲解指南针时,我首先设置了一个历史情境,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去原始森林探险,但是只允许带一件东西,你会带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十分丰富,也正是这样,才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这种开放、发散的课堂其实是真正适应学生的课堂,当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才能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