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班汉语教学计划3篇 小学双语教学计划

时间:2022-12-18 12:59:56 教学计划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双语班汉语教学计划3篇 小学双语教学计划,以供参考。

双语班汉语教学计划3篇 小学双语教学计划

双语班汉语教学计划1

  八年级下册汉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汉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应以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基本标准。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的能力。要切实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生活环境,文化差异和年龄特点等实际,制定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在继承现行汉语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汉语,能够对汉语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汉语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汉语》内容包括:四单元词汇,课文一,课文二一共有32篇课文,句型学习,真实交际,写作训练,练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三、教育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汉语》(八年级下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汉语”教学在双语教学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汉语课程标准一书指出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识字方面:累积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200个左右,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450条左右,并能在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中比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2.听力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完成八年级听力理解训练(八套听力录音材料)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3.口语交际方面: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理解大意,抓住要点,并作简要讲述,复述或转述。具有较好的会话能力。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4.阅读方面: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200个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5.习作方面:课内习作本学年不少于10次,有一定速度,40分钟完成200字以上的习作。基本完成作文 “出格”训练。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

  1.课文学习时通过设问让学生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把不熟悉的地方或不理解的词语语句画下来,把生字

  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学生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自学本课生字词。

  4.老师巡回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

  5.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提议建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给各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6.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学会归纳概括和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根据每一篇课文内容写出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学生情况分析:

  模式

(一)1班70%的学生汉语水平比较好,对汉语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本知识、有汉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汉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有较好的基础。这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考前五名的听力,阅读,基础知识提高优秀率。

  3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整个班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1班中下学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跟班主任配合,跟家长联系,沟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提高及格率)

  1班上学期期末抽考60分以下的学生占30%,优秀率占 0%这学期要采取新措施全面辅导和一对一的辅导一定要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五、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

  流。

  3、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

  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4、加强同义词,反义词的训练,每一课重点词的同,反义词让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

  5、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

  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6、加强背诵课文,达到背诵每一篇课文,默写。

  7.跟班主任配合,跟家长联系把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8.加强阅读和听力速度训练。

  附:备课基本要求:

(一)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备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三)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四)备作业。

  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五)备教学流程。

  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最后我们共同努力期中,期末取得好成绩。

  2014-2-17

双语班汉语教学计划2

  2013-2014第一学期高一双语班汉语教学计划

  霍城县第一中学汉语教研组

  热孜完古丽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综合汉语素质,取得期末优异成绩及个人教学教研的质量和水平为目的。

  二、教学目标,高一汉语在使学生完成了义务段的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汉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汉语进行思维好表达的能力,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今年所带班级为高一(6)班和高一(7)班两个双语班的汉语教学任务。两个班共115人。兼任汉语教研组组长职务及党政办公室的文秘人事工作,工作任务繁重,故本人努力安排时间,完成各项工作,根据平时对班级学生汉语学习品质特点的了解,发现学生在汉语学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还不是很理想,总觉得他们学习浮躁、被动,懒于记笔记、忽视书写、作文能力较差。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学完高一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全部内容上,必修一有八个课文,必修二也是,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每个单元两个话题内容。每个话题有两个相同的文章组成,话题有亲情,爱心等,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讲课主要以单元形式进行词汇。课文阅读教学,课文深入教学,及强化训练与交际等五个课时来完成。科技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难点,编有一个单元。讲的是有关计算机。

  五、工作重点,难点

  1、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2、要继续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反思自己,真正实现课堂有效。

  3、注重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汉语的能力,使学生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4、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阅读训练和记叙文体、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重视现代文的阅读与拓展。

  六、具体措施

(一)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要与备课组教师提前共同备课,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重点和难点。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小组学习的合作精神,提倡互助互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要努力创设汉语学习环境,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宽汉语学习的渠道;要继续培养学生耐心阅读的习惯,掌握解题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文字表达。

  要加强作文训练,讲练结合,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课时练同步练习册,争取写好记叙类文章,学会议论文体的写作。另外,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把握高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时间培优辅差,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减少低分人数,力争整体提高。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作业的检查要及时,有效地杜绝学生不做、不交作业的现象;作业批改要准确、及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更正作业中的错误之处,知道错误原因,还要记住正确答案。

  按学校的要求做好假期作业考试和月考的各项工作,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力求完善。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二)注重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习汉语的能力和信心。要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的音形义,以此作为练习写字的内容之一;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汉语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指导学生学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以便为高考打下良好基础。

(三)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要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要使用读书“六字诀”阅读课文,养成圈画词句、疑难问题的习惯;上课要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养成速记的习惯;要强化汉字和诗文的书写,养成正确、端正、清晰写字的习惯;要有耐心读书的习惯,使阅读与思考想结合;养成自觉阅读习惯;养成有疑难,设法解决而不逃避的习惯;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勤奋、有恒、认真、专心、团结、协作等学习的意志品质。

(四)钻研业务、参与教学教研活动

  作为高一班教师要切实加强高考题的研究,加强针对性教学。

  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参加校本培训,并完成校本教研手册中要求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主动听取同科教师的课,多听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课,课后多与同事探讨交流,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汉语教研组:热孜完古丽

  2013年8月22日

双语班汉语教学计划3

  第五课

  坎儿井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2.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 3.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

  第二课时

  加深理解词语,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五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 (1)有些词语的解释: 运河—运,运输。

  盆地——盆,盆子。盆地因地貌向盆子一样四周高中间低而得名。现代化——使……变得现代。化,表示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富饶——指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语义较重,多用于形容国家,徒弟,城市,乡村等。“富裕”指财务充足有余,多用于形容家庭,生活等。无垠——一般用于描写自然景物,为书面语。“无边”常和“无际”连用,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干涸——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用于书面语。“干枯“是多义词,多用于口语。

  音信——指往来的信件和消息,一般用于人。“信息”指各种消息,使用范围广。

  性命——只用于人和动物,为书面语。“生命”用于所有生物体,使用范围广。

  取代——侧重排除他人或她物而占有其位置。“代替”只是“以甲换乙”,可与“互相”,“彼此”等词语搭配使用。构成——常含有“被动”的意思,“组成”则含有“主动”的意思。察看——强调为了了解情况而细看,“查看”侧重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

  修建——和“建筑”都指道路等的施工,“修建”使用范围更广一些。给予——多用于抽象事物,为书面语。“给”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2.做练习一至五。

  3.用提示中二,三,死的词语造句。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

  2.抄写词语。 3.认真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

  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7分钟~10 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坎儿井的水从哪儿来 ? 2.坎儿井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3.神话中的坎儿井和火焰山是怎么形成的? 4.在神话中,人们为什么要从地下引水?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四)串讲课文

  1.第一段(1-2自然段)

  叙述坎儿井的概况。(1)讲述坎儿井的位置及其作用。(2)

  讲述坎儿井的结构。

(3)学习句型:

“之所以…是因为…”

  这个举行表示因果关系,先说结果,然后说原因。例如

  1)新疆的瓜果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特别天的缘故。

  2)我们之所以告诉你,是因为我们信任你。2.第二段(3~4自然段)

  叙述了一个流传在新疆的有坎儿井的故事。

(1)天神降服了巨龙,于是出现了火焰山和吐鲁番盆地。(2)天神引来了一条河,河水滋润着大地。(3)巨龙挡住了河水,人们挖坎儿井引水。

(五)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至第六自然段(4分钟~6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坎儿井为什么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2)现在人们怎样灌溉土地? 3)人们是怎样对待坎儿井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三段(5~6 自然段)

  1.新的灌溉方式取代了坎儿井。

  2.人们建了博物馆,并开发旅游。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 〖复习旧课〗(1)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说的能力

  1.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 2.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二)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能力

  老师准备一个关于坎儿井的故事,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义等。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

(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 3. 做练习。

  第五课时

  做练习而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

  2.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

〖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简直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1)关于坎儿井,你还知道什么?

  2)新疆虽是干旱地区,但水资源比较丰富,你能给大家谈谈吗?

【作业】

  1.围绕“坎儿井”写一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5.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 6.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

  第二课时

  加深理解词语,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五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31个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

  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③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 (1)有些词语的解释: 招牌——招,叫人来。

  日历——历,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

  预兆——预,预先。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磁针——磁,磁性。针,细长像针的东西。新奇——新,新鲜。奇,特别。(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耸立——侧重表示高而突出。“矗立”侧重表示高而直。“屹立”侧重表示高而稳固,还可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可用于人。

  学识——侧重人在学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多用于书面语。“学问”可兼指系统的知识和人所掌握的知识,多用于口语。融化——多指冰,雪等固体变成水。“溶化”指将固体放在液体里溶解。“熔化”指固体因受热而变成液体。几种不同的东西混合为一体只能用“融化”。照耀——强调强光直射物体,光照面较广,常用于比喻。“照射”侧重指光线直射物体,不强调光线强度,光照面较窄。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做练习一至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 2.抄写词语。3.认真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

  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倒数第四自然段。(11分钟~13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文字有什么作用? 2.另外一套文字是什么? 3.水手是怎么辨明方向的?

  4.飞行员,鸟,蜘蛛是怎样阅读天上的信息的? 5.建筑工人怎么看待地下的石灰石? 6.森林中的大石头是怎么来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四)串讲课文

  1.第一段(1-5自然段)

  介绍文字用处很大,引出另一套文字——大自然的文字。

  2.第二段(6~倒数第四自然段)介绍大自然的文字起到的作用。(1)介绍水手利用星座这个大自然的文字辨明方向。(2)飞行员,鸟,蜘蛛阅读天空这本大书了解情况。(3)建筑工人读懂了地下的石灰石。(4)色白林中的大石头原来是漂砾。(5)学习句型;

“像…一样”

  这一句型表示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在某方面有共同之处;例如; 1)刚下了一场大雨,外面像冬天一样冷。2)小丽华的汽车像真的一样。

“不是…而是”

  这一句型表示并列关系,强调肯定的方面。例如;

  1)他不是不知道今天要上课,而是到医院看病去了。2)我不是看你可怜,而是真心想帮你。

(五)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2.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分钟~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学会达自然的文字?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三段(6~8自然段)

  讲述学习打自然的语言的方法。

  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构成了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它,用它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 〖复习旧课〗(3)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说的能力

  1.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 2.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二)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能力

  老师准备一个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如《人与自然》,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义等。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

(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 3. 做练习。

  第五课时

  做练习而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

  2.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

〖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简直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3)你们知道看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它们表达了什么信息? 【作业】

  1.围绕“自然”写一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

  第七课

  测定地震第一人—张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科的词语,能运用常见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结合情景运用重点词语。

  惩罚

  标志

  精通

  从事

  维持

  缓慢

  准确

  观测

  完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型的运用。能力目标:学会观察自然,培养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课文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动词,形容词的用法,文章表达的思想及写作。

  二、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说、会写、会用。2.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3.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要求

  任务: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要求:以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通过课文的学习,把不理解的词语挑出来,运用以往的方法,尽量在小组学习中解决。

(二)交流预习

  本课新词语的学习,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应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1)读准每一个词语。

(2)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3)运用重点词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 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4.确实有困难,小组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提交全班解决。

(三)大班汇报学习

  1.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疑难词语。(1)从理解汉字意义入手学习词语。(2)从词语搭配学习词语。(3)比较学习词语。(4)强化训练

  回到小组,运用重点词语造句或陈述事情。

  五、布置作业:内容:抄写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并用重点词造句。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一、检查复习,预习。

  1.利用本课的词语完成卡片上的题。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听一听同学们对地震的看法。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候风地动仪”是怎样测量地震的?(2)“浑天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张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4)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三、让学生自渎课文。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 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2.掌握运用新的句型。

  3.熟练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意思。

(二)自渎课文 1.导入课文学习。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它预测出来呢?可能有许多人认为:现代人都难以预测,何况古代人呢?那么就请看东汉时期的张衡是怎样预测地震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

  第一部分:

  2.学生默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下列问题。 1)文章的第一段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2)张衡是谁?是哪里人? 3)关于张衡你知道哪些?

(三)小结课文内容

  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张衡的简介

(四)朗读课文

  小组自渎;全班朗读课文比赛。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方法:课上检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渎课文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1.学生默读此部分,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哪些学派?张衡属于哪一派? 2)张衡发明的天文仪器能起什么作用?

  3)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二)分析文章结构

  举例说明张衡的发明并作用。

(三)朗读课文

  自渎课文;抽读课文。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读

  第六节

  课文材料的运用 [教学目标] 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1.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2.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

  1.能够听懂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故事。

  2.能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学习优秀者能够自己讲内容相似的故事。

(二)学习要求

  在小组中人人开口讲话,做好参加在大班比赛或表演的准备。

(三)听力训练

  1.老师改编、缩写课文,以口语的方式讲给同学们听。 2.学生听后回答问题。

(四)口语训练

  1.每个人在小组中复述课文。

  2.准备全班的知识竞赛,搜集相关的知识题。

  3.举行全班知识竞赛,内容包括张衡相关知识。题目来自各小组和老师。

(五)作业 1.阅读短文

  2.写一段参加知识竞赛的体会。 目的: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检查方式:提问

  第八课

“魔鬼三角”之谜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7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论点、一瞬间、摸不着头、前往、解开、另外、众说纷纭、庞大、畏惧、现场、急剧、通常、骤然、估计、罪魁首祸、扭曲、束缚、发掘。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爆、炸、迅、氧、漩、涡、隧、葬、纭、庞、兆、惧、寂、骤、骸、魁、缚、掘”,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了解“魔鬼三角”之谜及其解释。

  二、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 讯号:讯,消息;信息

  漩涡:漩,旋转。涡,漩涡。可写作漩涡。隧道:隧,地道。

  地壳:壳,坚硬的外皮。

  一瞬间:瞬,眼珠一动;一眨眼。瞬间,转眼之间。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庞大:多指形体和组织方面,常含有贬义。“巨大”多指数量和规范方面。畏惧: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书面。“恐惧”是形容词,“害怕”是动词,可与“畏惧”互换使用,多用于口语。

  通常:侧重表面看是常见的,只用于事。“一般”还有“身份、等级不特殊”的意思,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和物。骤然:副词,用于书面。“突然”还可作形容词,较常用。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渡河书写、使用。

  2、抄写词语,用16个重点词语造句。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二、检查复习,预习。 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百慕大三角区海域,使无数的船只、飞机和人神秘的失踪,因而也引起了各种猜测。科学家经过考察,认为是甲烷在作怪。你相信吗?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3.百慕大三角区发生这些失踪的原因是什么? 4.甲烷是怎样产生的? 5.甲烷为什么会溶解?

  6.飞机和船只发生的意外一样吗?为什么?

  7.你是怎样理解“科学家犹如丈八金刚,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句话?

  三、让学生自渎课文。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 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8分钟~10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

  3.“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难?

  4.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理解的? 5.这些解释让人信服吗? 6.“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叙述“魔鬼三角”出现的一系列疑难,人们对此众说纷纭。1)先讲述一些著名疑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科学家对疑案的种种解释都不能自圆其说。3)学习句型 “连…….也…….”

  这一句表示对所说的事实或情况加以强调,“连”前面还可以加副词“就”以加强语气。“也”有时可以替换成“都”。如:

⑴ 他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字也(都)不认识。⑵ 他很忙,连看也(都)没看我一眼。“有的……有的…….还有的…….”

⑴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打排球,还有的踢毽子。⑵ 星期天,大家有的呆在宿舍,有的上了街,还有的回了家。

  2、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美国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新的解释,并得到研究对的证实。

  1)海底的甲烷溶解时形成的气泡上涌造成船只和飞机失踪。2)研究队对上述解释作证。

  3)学习句型“一旦…….使…….” 这个句型表示条件关系,“一旦”引出一定的条件,“就”引出这种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结果,在口语中“便”可替换成“就”。例如:

⑴ 这里一旦失火,便(就)会引起更大的火灾。⑵ 小偷一旦遇到他,便(就)别想逃走。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三、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4分钟~5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

  1)海底甲烷释放时,水的密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甲烷气泡是怎样使飞机坠海的?

  3)失事船只和飞机为什么不发求救讯号? 4)人们为什么找不到肇事船和飞机残骸?

  三、串讲课文

  1、第三段(第4自然段)

  描述“魔鬼三角”发生意外的经过。学习句型:“纵然……也……”

  这个句型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意义与“即使……也……”相仿,一般用于书面语中。“纵然”也可以省略为“纵”。例如:

⑴ 纵然困难再大,我相信他们也能克服。⑵ 那是我们纵然想学习也没有条件啊。“除(了)……外,……也……”

  该句表示排除已知,补充其他,后面常有“也”与之后应。例如: ⑴ 他除了有时打篮球外,也没什么爱好。⑵ 这件事除我之外,小李也知道。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魔鬼三角”地区曾发生多起飞机和船只失踪事件,人们众说纷纭。后来有人提出“甲烷”说,这似乎能解释疑案,也比较可信。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4.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5.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文中的故事。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第六节

  课文材料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每个学生都能运用可我呢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复述课文——说的训练

  1.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复术,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复述。

  2.全班课文复述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代表复述得好,分别计分。

  三、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训练

  老师准备一个科学之谜(如课后的“海底金字塔”或“喀纳斯水怪”等),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改编,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意等。

  四、读的训练

  找一篇关于自然之谜的文章,让学生读,加深对本课主题的解释。

  五、小结课文学习,布置作业 (5)阅读课后的短文。

(6)准备结合本课主题发言。目的: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检查方式:提问

  第七节课

  练习及课外阅读

  一、检查复习

  叫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二、授新课

  练习剩余部分(学生独立做为主)阅读理解:

  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叫几名学生,看谁读得又快又好。学习文中的新字词。

  让学生说出简要内容和自己的体会。

  三、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内容:复述课文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必须掌握课文及课后练习。

  方法:课前检查。

  第八节

  交际练习

  一、学习目标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具体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你知道什么未解之谜?给大家说说。

  三、布置下一课的预习

  1.重点词语:教养、差距、遵守、综合、名声、极品、瞭望、吆喝、慕名、交流、自助、生怕、喧哗、人满为患、依次、满满当当、致歉、平时、自觉、主动、失落、端详、蜂拥而至、脱口而出、沉醉、典雅、一走了之、品味、憋、浓厚、颁布、实施等。 2.给类词语最好用所提示的方法学习。3.列出自学有困难的词语,说明疑难之处。

  四、总结全课学习,布置作业:

  写作文:围绕“……之谜”写一篇短文。或者完成练习十。目的:巩固新知识。

  要求:认真完成 方法:课上检查。

  第九课

  欧洲到处静悄悄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46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32个常用词:教养、差距、遵守、综合、名声、极品、瞭望、吆喝、慕名、交流、自助、生怕、喧哗、人满为患、依次、满满当当、致歉、平时、自觉、主动、失落、端详、蜂拥而至、脱口而出、沉醉、典雅、一走了之、品味、憋、浓厚、颁布、实施等。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蕴、瞭、吆、慕、喧、患、罕、偌、谧、轩、昂、憋”,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 底蕴:蕴:事理深奥的地方。差距:差:差别。距,距离 藏纳:纳:容纳。极品:极,最上等的。

  瞭望:瞭,登高处远望吆喝:吆、喝,大声叫喊 慕名:慕,仰慕喧哗:喧,声音大。哗,吵闹

  人满为患:满,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患,灾难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平时:仅用于时间,区别于特定的时间。“平常”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食物。

  自觉:侧重自己有所认识和觉悟。“主动”侧重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

  安谧:侧重安稳、正常和安静的状态,多用于具体环境,为书面语。“安静”侧重周围。

  安稳,没有吵闹,多用于形容环境、心情或人的状态。“安宁”侧重秩序正常、心情安定,适用于社会秩序和人的心情。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书写,用32个重点词语造句。

  2、抄写词语。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二、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三、检查复习,预习。

  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欧洲为什么到处静悄悄?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的“静悄悄”? “静悄悄”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仔细阅读体会。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4.巴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5.巴黎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6.巴黎和英国、德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静悄悄的?

  三、领读、齐读、个别朗读。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目的:会读并理解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3.学习目标

  a)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c)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4.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2.巴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巴黎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4.巴黎和英国、德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静悄悄的?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1自然段)

  叙述作者但巴黎后的突出感觉是安谧和宁静。1)巴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底蕴的含义。2)巴黎的繁华和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3)学习句型“不论…….不论…….” 这个句型常与“都”一起使用,表示条件关系,“不论”引出条件“都”后面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论”或“不管”。如: ⑴ 不论是谁,不论在哪里,都要遵守社会公德。

⑵ 不论在报纸上,也不论在电视上,现在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

  2、第二段(第2~3自然段)

  叙述作者在欧洲各地的感受。

  1)参观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时,虽然人很多,但很安静。2)在英国和德国的许多城市,人们说话都很轻。3)学习句型

“无论是…….还是…….都…….”

  这个句型与上一个句型表示的关系都是条件关系,不同的是当两个并列的条件属于同一类时,就用这个句型。例如:

⑴ 不论是你还是我,都应该遵守学校的制度。

⑵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参加了这项有意的活动。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三个自然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继续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5.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i.在法兰克福作者入住的酒店,开饭时间过了,为什么里面好像冷冷清清的?

  ii.欧洲人吃饭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iii.在欧洲,人们开车是怎样通过红绿灯路口呢? iv.路人相逢是怎样的情形?

  三、串讲课文

  1、第三段(第4~6自然段)

  叙述作者在欧洲各地的感受。

⑴法兰克福特餐厅给作者的印象。⑵欧洲人在一些公共场合的情况。⑶欧洲人过马路的情形。学习句型:

“只要……都……”

  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只要”带出一个充分条件“都”带出这个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例如:

⑴ 只要参加今天学雷锋做好事的同学,都应该受到表扬。⑵ 只要是六岁以上的儿童,都应该上学。“尽管……也……”

  这个句型表示转折关系,但转折语气较轻。前一分句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后一分句表示前面的事实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和变化。⑴ 尽管我还小,也能帮父母做一点事了。⑵ 尽管我家不富裕,父母也还是让我上大学。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巴黎这个繁华的都市永远是宁静的,在德国和英国的许多城市,人麽说话都很轻,在整个欧洲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相比之下,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2、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文中的故事。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第十课

  大兵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18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冻僵、棉袄、毡帽、羊绒、悬崖、摸索、拂晓、剃、驱寒、厉害、实在、吃亏、声张、警告等。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僵、袄、毡、拂、剃、驱、憨”,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 冻僵:僵,肢体不能活动。棉袄:袄,有例子的上衣

  羊绒:绒,人或动物身上的短而柔软的毛。冰雕:雕,雕刻。

  悬崖:崖,山石或高地陡立的侧面。驱寒:驱,赶走。寒,寒冷 憨厚:憨,朴实。厚,厚道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寻找。“探索”着重指为解决问题而多方现寻求答案。

  拂晓:指天快亮的时候,常用于军事行动。“黎明”指天快亮到天刚亮的时候,常用于比喻。“凌晨”指半夜后到天亮的各个时候,有时还注明具体时间。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书写,用32个重点词语造句。

  2、抄写词语。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3、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4、检查复习,预习。 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一位年轻的新兵把身上所有保暖的衣物送给了他人,又在暴风中与死神艰难的搏斗了数小时,最终冻死在获救的车轮下。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大兵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2)大兵是怎样帮助车厢里的人?

(3)人们为什么认为大兵应该这样做?为什么大兵自己也这样认为?

(4)为什么只有大兵感觉到了不详?

(5)大病为什么没有声张,让人们来帮助他?

  三、领读、齐读、个别朗读。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4.学习目标

  a)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c)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

  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5.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这辆卡车为什么不开走?

  2、车上有那些人?

  3、车里的情况怎么样?

  4、为什么说大兵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

  5、大兵为什么把大衣、帽子、手套、棉袄给了别人?

  6、大病为什么不买棉袄?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1~4自然段)

  叙述一辆卡车被困时车内的情景,交待时间和背景。1)交待时间和背景,突出车内的寒冷。2)注意文中是怎样描写车内的情景。

  2、第二段(上)(第5~16自然段,即从“那个兵”到“使他们的冷上加冷了…….)”

  叙述大兵把大衣、帽子、手套、和棉袄送给的情景。1)描写大兵的穿戴,突出大兵本来不会受冻。

  2)体会大兵把大衣、帽子、手套、和棉袄送人时的想法。3)理解大兵不愿买棉袄的原因。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继续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6.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十七至最后一自然段,即从“再后来,天就黑了”至最后(8分钟~10分钟)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i.大兵为什么不买大头鞋? ii.大兵为什么用大头鞋换半瓶酒? iii.大兵为什么为什么下了车?

  iv.司机领来救援人员时,大病为什么没欢呼? v.大兵是怎样有一个人?

  三、串讲课文

  1、第二段(下)(第17~27自然段,即从“再后来,天就黑了”到“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⑴描写兵用大头鞋换酒的过程。

⑵体会大兵用大头鞋换半瓶酒。

  2、第三段(第28~29自然段,即从“车被困在一条山路上”到最后”)叙述大兵止住了客车向悬崖边下滑,救了全车的人。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一辆客车被困在山路上,车内非常寒冷,一位大兵把身上所有保暖的衣物送给了别人,还用大头鞋换酒给大家喝。为防止客车滑向悬崖,他用退垫在车轮下,最后被冻死。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住了全车人的性命。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4.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