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

时间:2023-10-14 08:05:23 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动画片,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因为在幼儿园的初步了解,我认为:在《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因为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提供的素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但因为学生比较熟悉,兴趣就会减退。因此,我设计了一幅郊游的情景图,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但在出示两捆时,有学生误解为1个十和1个十组成的。这时,我引导学生说:1个十再加1个十也就是几个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说出:2个十。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我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我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出各数是几。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这就设计了游戏:你说我猜。首先由老师说出一个数的组成,让学生很快地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再由学生仿照老师的方法说一个数的组成,再指名回答。

  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小棒,说数组成,在同桌之间进行比较,你说我说,也能让不懂的学生在同桌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个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准备的课试上给了师父王老师看了。整节课上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只是在我的传授下机械地捆小棒,学生也不明白要他们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来感觉也很累。之后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还是挺乱的。之后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新跟我讲了一遍,怎么样做才会将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并清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习得本节课的内容。

  经过修改,本节课的终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这节邀请课。先来说一说这节课的一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片断1:

  出示10根小棒。

  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生:10根。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竖着摆10根吗?看谁摆得又快又整齐,摆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问:这些小棒里有几个一根呢?生:10个。【板书:10个一】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师:请你也像老师这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谁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几个十呢?(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追问:几个一是1个十?(再次追问学生“几个一是1个十”,强化概念的形成。)

  (课件出示)生反复说这句话,开火车说。

  教学片断2:

  摆12根小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个十,那要摆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样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课件演示)

  师提问:看,这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生:1捆加2根。【板书:1捆加2根】

  师:你会说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12根小棒就说1捆加2根,(边说边摆在黑板上),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说吗?

  在教学这一过程时发现学生在说“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这据话时还是不太能够清楚地表达,课后就在想是否应该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照着样子去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我们老师就得慢慢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是想法,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关注的重点。

  下面简单说说上了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收获。

  1、真正地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明白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白一节课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过这次自己先试上,之后师傅帮助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易懂易答,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课堂问题在一节课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问才会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

  2、适时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促进他们好好表现的动力,只要我一说:“表扬谁谁谁。”所有的学生都会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扬的话语要多变才会让学生感到新意,他们才不会腻烦,从而才能专心地听讲,积极地表现。

  3、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也是要关注的,本节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只回答一半,说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强调要说完整,但还是说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学到了很多,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如何问才会让学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够正确地回答,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习得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是真正快乐的学习。通过这次邀请课的锻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11到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到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为了更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从而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2、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成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的数的组成。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11到20各数组成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1个十”的概念,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了小结,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以学生日常接触过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操作,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捆小棒,在操作过程中建立“10个一是1个十”概念。

  二、指导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再数出是多少。草莓图这题的要求是: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如果图一直出现,孩子往往只数,而不估。为了帮助孩子培养估算的意识,草莓图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只闪现了2秒,让孩子们说说感觉是比10多还是比10少;第二次闪现,请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第三次出现,再引导学生有次序地数。并看看数的结果与猜的是否接近。第二幅是洋伞图,也出现了三次。第一次,让孩子们说说感觉是比草莓多还是比草莓少;第二次闪现,请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第三次出现,引导学生独立地数一数、圈一圈。再反馈。指导孩子们在估算时找一个参照,以提高估算的精准度、积累估算的经验。

  三、寓教于乐,活动、练习形式多样。

  淘 本节课容量比较大,活动与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独立操作、同桌合做、竞赛、抢答、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孩子在操作中学、合作中学、竞赛中学、游戏中学,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水平有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的不足之处。

  1、许多学生问题回答得并不完整,但我担心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纠正过来。这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问题时,处理问题不够机制。请女生从7数到17时。几乎所有女生都是从0开始数的。这时我以为是因为没有听清题目,把课件又调回去重复了一遍,结果还是错的。直到第三遍女生才答对了。这一练习花去了不少时间。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当时再让学生重听一次题,再讨论一下从几开始数,并追问一下为什么不是从0开始数呢?女生就不会出现再次数错的情况了。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11、13、16、18、20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4【演示动画“写数”】

(1)出示数位表

  十位

  个位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

(2)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个什么?(1个十)

  个位上的这个“2”表示2个什么?(2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

  师: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5根小棒.

  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

  5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2.教学做一做.

(1)看图写数:

  出示p79格子图(一)

  师:如果不摆小棒,没有数位表,你能看图写数吗?

  这有两行格子,左边的黄格子有几个?右边的'粉格子有几个?一共是多少?这个数怎么写?(先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上的“4”).

  出示p79格子图(二)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写数吗?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

  师:这是计数器,是用来计数的,右起第一档是个位,第二档是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

  边拨珠边提问:十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

  个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11)

  师:同样是1个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这个数怎么写?请你书空.

  出示计数器图(一)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图(二)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2)用数字卡片摆数

  老师说,学生摆.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在田格里写数(11~20)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四、课堂小结.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在《10的认识》一课中,10的组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这一环节有较深的体会:

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我没有盲目地去执行教材,而是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创造性开发与挖掘,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10的组成有什么规律?怎样记更方便?学生在这开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讨论、推理、交流等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诱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

  学生提出的10的组成的几种记法,虽然幼稚天真,却极富个性,这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数学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发展。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7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了准备。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对11~20各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创设情境,在乐中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在教学中设计了用摆小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课件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小棒”,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5根5根地摆;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运用转化理解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2个十是20。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73页主题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分别数出来吗?

(1)苹果有几个?(2)石榴有几个?(3)桃子有几个?(4)梨有几个?

  橘子、香蕉这些比较少。但是,小棒、球、正方体比较多,我们要细心数一数。(学生分别数出小棒、球、正方体的个数,并汇报)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稍大一些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数物体的个数,引入11~20各数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师:以前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同学们都习惯用小手指来帮忙,可是今天学习比10稍大一些的数,小手指不够用了,老师请来了小棒来帮助同学们学习。

  1.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1根1根地数,数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让大家一眼看出你摆的是10根小棒。(学生操作,可以捆成一捆)

(2)提问:这一捆是几个1根呀?是多少根?(是10个1根,是10根)

  教师说明:1个十里有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2.合作探究。

  师: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小棒?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做法。

  预设生1:1根1根地摆。

  生2:2根2根地摆。

  生3:5根5根地摆。

  生4: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

  生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

  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捆成一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3.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12的摆法,快速摆出11、13、18、19各数。

(2)学生动手操作。

(3)你觉得20应该怎么摆?为什么?

  预设生1:在刚摆完的19根后面再放1根。

  生2:20根就是2个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放2捆,这样就能很快地看出来。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8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建立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所谓数感,实际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颇受关注的问题。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通过摆一摆、捆一捆、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如果不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现实或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知识是“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

  一、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课前谈话中,教师选择一捆和十根之间的特殊关系,渗透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当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放能让别人很快看出是12根”时,呈现出8种摆的方法并各抒己见,学生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教师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12根。

  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我要这种方法,我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也体验经历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数感。

  二、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或用过这些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里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音节,18路汽车,12色水彩笔等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这些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三、激励猜测验证,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验证是指学生在进行探索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引入时,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草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的相对大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应用部分,翻书页、数出10页纸摸摸有多厚等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选择参照物,逐步得出合理的结果,也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让数感贯穿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9

  1、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纵观《11-20各数认识》的教学,一般教师采取边进边演示的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告诉学生表示1个十,然后逐一加上1是11、12,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思认识计数单位。这样以教师教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尝试发现的机会,形成认真听、认真记,用老师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己思考、尝试发现、相互交往、合作研究的机会,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时,我以小组实践活动的形式让他们一起研究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铅笔是多少?把10根捆成一捆,用1捆加几根表示十几的方法,作为学生的创造活动的闪光点。

  3、在学习应用这一教学环节时,让学生看生活情境图,用数把看到的事物表示出来。在这里我没有采取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他们可选择各自感兴趣的事物,用数表示个数,也可以根据各自的观察能力,发现不同的类型的物体,用不同的数表示他们的个数。自己学习,更能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以改变学生学习行为为重点,选择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我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创设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去满足学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需要,减少压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借助评价的手段,促进师生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体验成功,促进自身价值的形成。

  5、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何等的重要。在小组实践活动中,有的孩子抓了一把铅笔争执不下,……因为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大大降低了小组活动的实效性,严重影响课堂的推进,目标的达成。吃一堑长一智,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前提下,慎用类似的操作活动。换一种思路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如仅提供给小组十多支铅笔,直接让学生思考可能更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教材上册 68----70 页的“认识 11----20 各数”

  1 、材简析

  本册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以图画、故事等情境引出新课,改变了原来教材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素材。使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并学以致用。

  2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由于学生年龄差异造成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的差异,要采用直观的图画、故事等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3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逛超市我们运用 11 …… 20 各数字表示水果的个数,同位互相交流劳动成果,激发学生认识数字的兴趣;设计估计花生米个数游戏。同位两人同时把估计数字写在纸上,再由一人数一数,另一人检查,看谁估计得最准,提高学生估计能力;让学生读直尺上的数,同位检查正确与否。再教师指一名学生到讲台认读。用尺子量课本一量课本、铅笔、小刀、橡皮,量完后,同位互相检查,并汇报测量结果,学以致用;看电影找位子的游戏,教师把 20 张票发给 20 个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位子,其他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帮助、引导对号入座,提高学生的快速认知能力和协作能力。

  4 、教学目标

  ①教实物的过程中,认识 11----20 各数。

  ②能认、读、写 11----20 各数。会用 20 以内的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③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初步估计意识。

  5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

  教具:1、投影仪;2、投影片(画有 10 种水果的 68 页上面的图、画有 69 页上面的鸡蛋图);3、直尺;4、写有 1~20 各数的卡片 20 张对号入座用)

  学具:直尺;每个学生一张写有 1~20 的卡片描点用;花生米每人若干。

  二、课堂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你们喜欢逛超市吗?

  生:喜欢

  师:和老师一起到超市看看水果,好吗?(出示画有 68 页上 10 种水果的投影片)

  师:看一看水果架的水果多好呀!你们亲自数一数。看一看,都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同学们马上写出水果个数)

  师:数完后,同位互相交流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劳动成果

  生1:水果架上有香蕉 20 根、菠萝 17 个、西瓜 13 个、芒果 11 个

  生2: 19 个苹果、 15 个桃子、 14 个香瓜

  生3: 18 个山里红、 12 个鸭梨、 16 个桔子

  师:你们是怎样数的?

  生1:我一个一个的数

  生2:我两个两个的数

  生3:我是从左往右数

  生4:我是从上到下数……

  师:同学们真棒,都数对了。

  师:水果架上哪种水果个数最多?哪种水果个数最少?

  生:香蕉的个数最多,是 20 根。

  生:芒果的个数最少,是 11 个。

  师:我们运用哪些数字表示水果的个数?

  生: 11 …… 20

  师:我们这节课就认识一下 11~20 各数(同时板书课题“认识 11~20 各数”)

  2、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师:同学们把准备好的花生米拿出来,咱们一起做游戏。

  方法:抓出一小把,你能估计花生有多少粒?同位两人同时把估计数字写在纸上,再由其中一人数一数,另一人检查,看谁估计得最准确。(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再抓出一小把交换检验,看谁估计准确。

  3、解释与应用

  请同学们收拾好花生,看投影片。

  步骤一:出示投影鸡蛋11个图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个?

  生: 11 个

  师: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1:我先数左盘 10 个,再数右盘 1 个,两盘共有 11 个。

  生2:我先数左盘 10 个,再接着数右盘 11 个。

  师板书: 11

  步骤二:出示投影鸡蛋 12 个图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个?

  生: 12 个

  师: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1:我先数左盘 10 个,再数右盘 2 个,两盘共有 12 个。

  生2:我先数左盘 10 个,再接着数右盘 11 、 12 个。

  师板书: 12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哪种数数方法最简单。

  生:先数左盘 10 个,再接着数右盘,右盘几个,就是十几。

  师:对,先数左盘 10 个,右盘有几个就是十几个。

  步骤三: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继续学习,分组练习,用 13~20 表示鸡蛋的个数。

  教师指导书写 11~20 各数。

  4、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①让学生读直尺上的数,同位检查正确与否。再教师指一名学生到讲台认读。

  师:,用你手中的尺子量课本一量课本、铅笔、小刀、橡皮,看一看,你能得到什么。量完后,同位互相检查,并汇报测量结果。

  1 数到 20 ,再倒着数回到 1 。

  师:同学们,我们上电影院看电影时买票后,你要先做什么?

  生:先找位子。

  师:怎样找位子?

  生:对号入座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看电影的游戏:我这里有 20 张票,你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你的位子吗?

  师:把 20 张票发给 20 个学生,其他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帮助、引导对号入座

  三、教学反思

  ①逛超市,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我们运用 11 、 12 …… 20 数字表示水果的个数,激发学生认识数字的兴趣。并复习了上、下、左、右的知识,还巩固了以前学过的“比较多少”的知识。

  ②估计花生有多少粒游戏,同位两人同时把估计数字写在纸上,再由一人数一数,另一人检查,看谁估计得最准,提高学生估计能力。通过竞赛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③收拾好花生,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

  ④让学生读直尺上的数,同位检查正确与否。再教师指一名学生到讲台认读。用尺子量课本一量课本、铅笔、小刀、橡皮,量完后,同位互相检查,并汇报测量结果,理论联系实际。

  ⑤看电影找位子的游戏,教师把 20 张票发给 20 个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位子,其他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帮助、引导对号入座,提高学生的快速认知能力和协作能力。教育学生在集合、集会等大型活动中,遵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