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优秀教案范文3篇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3-03-27 12:23:4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八年级生物优秀教案范文3篇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阅。

八年级生物优秀教案范文3篇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优秀教案范文1

  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2.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3.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4.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方式及相关实验探究

【教材回放】

  1.画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2.画出詹森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3.画出拜尔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4.画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补充画出对照试验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5.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 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6.如右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从右侧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 B.向光弯曲生长 C.背光弯曲生长 D.不生长

  7.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在麦田中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以抑制或杀死杂草(双子叶植物),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原因。

  8.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②根据 和 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④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⑤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考点整理】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

  1.实验总结

  部位 作用

  尖端 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③、受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

  尖端下部 ①、生长的部位(生长素作用的部位)

②、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部位

③、向光弯曲的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果)

  2.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在 比 分布多,使 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 。

  例1.复习讲义 P171 典例1

  例2.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到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从左侧给予光照,戊均匀光照,培养一段时间。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 ;乙 ;丙 ;丁 ;戊 。

①直立生长 ②向右弯曲 ③向左弯曲 ④不生长也不弯曲

(2)要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该是 与 作对照。

(3)据此实验推测,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 ,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这是通过丁与正常胚芽鞘的对比得出的结论。

(4)据此实验推测,单侧光对生长素的作用是 ,此实验能否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

(5)本实验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 的,实验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

  1.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解读

(1)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如图甲):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单子叶植物。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根>芽>茎(如图乙)

(3)生长素对所有植物及所有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均表现两重性

①图甲解读

  图甲中a、b分别代表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效果, 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浓度阈值(上限)——大于该浓度时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生长。

②图乙解读

  曲线在 三点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促进效果, 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阈值——大于A′、B′、C′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 根、芽、茎的生长。

(4)植物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生长的原因

  例3.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______________;乙组__ ______;

  丙组_______ _;丁组 ____________。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②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DE段

③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④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

  1.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比较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例5.复习讲义P174 典例4

  例6.(多选)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的生长激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考点四: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实验流程

(1)配制梯度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0.2、0.4、0.6、0.8、1、2、3、4、5 mg/mL)(其他试剂也可)

(2)操纵变量实验:将新剪下的长势相当的植物枝条分成9组,将插条的基部分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均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3)观察并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基本技术要求

(1)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3)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4.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①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②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2)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①温度要一致; ②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③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例7.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C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4) 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现已证明该激素能促进芹菜的生长,但不知其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请用所给材料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株高相同的同种芹菜幼苗,高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生物优秀教案范文2

  1、学习目标

  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看”—知识经纬

  演替的类型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导”—自主预习

  1.生物的群落是一个 系统群落的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外

  界条件的剧烈改变,仍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原有生物群落会被破坏和干扰,一个群落会

  逐渐被 所替代,这样的过程称之为生物群落的演替。

  2.生物群落的演替可分为两种类型 和 演替。初生演替

  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后被彻底消灭了植被的地方发生

  了演替。如 、 、 或 的生物群落的演替。

  3.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裸岩地面上的演替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裸岩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灌木阶

  段→ 阶段,从而使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进一步丰

  富多样,会使群落系统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以上为初生阶段。

  4.群落的次生演替是原来群落结构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一些生物种群被

  了,又有一些种群占据原有种群的空间,使另一些生物种群 了,经过一段

  时间,最后使群落达到一个 的阶段。例如在弃耕的农田上的群落演替就是

  次生演替。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其大致过程是:弃耕的农田→草木植物阶段→ 阶段→森林阶段。但在干旱荒漠地区,也可能演替为 或 阶

  段,而不能最后演替为森林阶段。

  5.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演替有着重大的影响,常常会改变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的 和 ,破坏阻止或逆转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

  6.为了促进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保持好自然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

  和 、 、 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

  国政府在一些破坏严重的地区,提出了 伟大生态工程,

  保持好生态环境。

【自我校对】

  1.动态 另一个群落 2.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沙丘 火山岩 冰

  川泥 光裸岩地 3.地衣 苔藓 草本植物 森林 4.消灭 兴起

  相对稳定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植物5.速度 方向 6.人口 资源 环境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退牧还草

“学”—互动探究

  探究: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是什么?群落演替过程是怎样的?

  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群落演替过程是外界环境与群落内部环境不断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2.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哪些?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②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③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④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⑤人类活动的干扰。

  3.演替的类型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提示: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裸岩上进行的演替,其过程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又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弃耕的农田、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在于本来有没有植被或植被被破坏后土壤条件是否保留。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而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环境一般比较肥沃,原有的群落被破坏后留下了大量的有机质和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等。

  4.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什么?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何影响?

  提示:(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经典回眸】

  1.(2011·海南单科,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

  答案 D

  2.(2011·重庆模拟)近年来我省某地较多的耕地缺少劳力无人耕种,长久以往,这些耕地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随着气候变迁,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也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弃耕耕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不存在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C.两种演替过程形成的群落结构都将逐渐复杂,营养级的数目都将会增加

  D.与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相比,弃耕耕地形成森林所需的时间较短

【解析】 弃耕农田上原有的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属于次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没有土壤条件,属于初生演替。随时间的推移,两种演替过程形成的群落中的物种种类都将逐渐增加,营养结构都将逐渐复杂化,营养级的数目都将增加,所以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只是初生演替的竞争现象不明显。次生演替已有土壤条件,所以形成森林更容易、所需的时间短。

  答案 B

【变式训练】

  1.(2011·安徽卷)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取决于各类生物的生态位。

八年级生物优秀教案范文3

  生物与生物学

  教学目标:

  1. 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2.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 体展示图片:

①蚂蚁: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长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爱!

⑤向日葵:我的笑脸总是迎向太阳!

⑥织布鸟:家的感觉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 妙! 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 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一、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吗?

  小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思考:熊猫玩具是生物吗?机器人是生物吗?

  活动:火眼金睛辨识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落叶、蝉蜕后的壳

  二、生物的基 本特征

  1. 生物大多都有细胞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

  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虽然它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它们有 共同的特征。观察图片,说一说动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2. 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一颗小小的檞果经过一段时间能长成一棵大橡树,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长成橡树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葵花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

  生物的另一特征是生长和发育。生长是变大的过程,如一粒向日葵种子萌发、生长,长出幼嫩的小叶,这就是生长。

  同样,动物也要生长发育。如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长成胎儿。

  小结: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3 . 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细胞要完成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须消耗能量 ,如此时的你正坐在教室里学习,不仅你的眼睛和大脑的细胞在工作,你的胃肠细胞在消化食物,血细胞在体内运输。若此时你受伤了,则会有一些细胞来“修补”这个创口。

  生物完成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捕食

  小结: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4. 生物都能繁殖

  多媒体展示图片:我要飘到远方播种喽!

  多媒体展示图 片:①两只鹿蛾在南天竺的叶子上交尾;②猴子:是妈妈哺育我长大!

  小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5.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 九子各不同”,这说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呢?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小结: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6. 生物都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小结: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举例说出自然界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如蚂蚁搬家、燕子衔泥、孔雀开屏等。

  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 物。说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说出机器人和熊猫玩具都不是生物。

  观察图片,思考、说出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是生物;落叶和蝉蜕的壳是非生物。

  观察图片,从图片上获取信息,动物由动物细胞组成,植物由植物细胞组成。

  说出生物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

  观察图片,说出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观察葵花籽的萌发生长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观察图片, 说出植物能够繁殖后代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也要繁殖后代

  观察图片,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7. 生物也要呼吸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 伸伸懒腰,喘口气;

② 树:我也需要新鲜空气;

  小结:生物都能呼吸。

  生物除了以上的特征还有哪些特征呢?

  师生共同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大多都由细胞组成;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生物都能繁 殖后代;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能够呼吸、排泄废物等。

  多媒体展示视频:生物的基本特征

  说出还有排泄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