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3篇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

时间:2022-12-04 17:33:45 教案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3篇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以供参考。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3篇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六盘山镇一小李文藻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第八册数学P34-35。二、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概括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

  525×

  48×125

  5×

  2 4×25

  125×8 刚才的口算题,大家很快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根据同学的回答总结出:5和2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十;25和4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千。

  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97+89+11

  35+248+65 师: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乘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某校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提问: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做吗? 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种思路是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另一种思路是先求一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组一共浇多少桶水.)板书:25×5×

  2 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水.

  提问:(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是相等关系.)(2)等号左边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人议论后得出:等式两边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25,5和2;它们的运算符号是一样的,都是乘号.

(3)那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它们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左边算式要把前2个数相乘,右边算式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后边小括号里面的.

  师概括并启发提问:

  这两个算式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都是相同的,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2.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6)×10

  5×(6 ×10)(125×8)×

  3 125×(8×3)(6×25)×

  46×(25×4)每组算一个题,订正得数后,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是相等的. 启发提问: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等式的因数一样吗?(一样的)(2)它们的运算顺序呢?(不一样的)(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议论后明确: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把前两个数先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议论后得出:三个等式右边算式的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5)它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它们的积呢?(积是一样的)师概括:通过刚才的计算、讨论,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性的. 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咱们再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议论.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概括并板书: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

  启发学生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板书:(a×b)×c=a×(b×c)

  师概括: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可以改变乘法中的两个因数的位置,今天我们学习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都是不变的.(三)、巩固练习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8×2=2×

(2)125×7×8=××7

(3)(40×15)×

= 40 ×(×6)

(4)25×(4×)=(×4)×1

  3(5)2 × 4 × 6 × 5=(4 ×6)×(×)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2×125×8

  25×17×

  4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结合律,又根据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2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六盘山一小 董喜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2.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抢答

  17×13=()×1

  329×36=36×()25×()=23×2

  54×13×25=4×()×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及例2

(1)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2.自学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

(1)组织各小组表述方法,重点自己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25×5)×

  2= 125×2 = 250(桶)

  方法二:先求一个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个小组共浇多少桶水。25×(5×2)= 25×10 = 250(桶)

(2)比较上面的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25×5)×2=25×(5×2)(3)谁能举出这样的几个例子呢?试试看。4.共同总结、,形成结论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他们的积不变。(板书或卡片出示,齐读)

  5.抽象概括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呢?

(a×b)×c= a×(b×c)

  三、尝试练习,提高。 1.运用所学运算定律填空。

  2.你能说一说,如何运用乘法结合律使下面的计算简便吗?42×125×8

  38×25×

  425×38×4

  8 3.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125×42×

《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六盘山一小 董喜梅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数学P34-35。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五、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入问题情境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题.

  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设计中,在新课引入阶段,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我是通过让学生植树的画面,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规律、实践应用、拓展提高这样的一个思路进行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素材呈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然后提出假设验证,直到在教学最后才概括出这个规律。及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启发学生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三)、尝试练习

  1.运用所学运算定律填空。(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

  2.试试看,如何运用乘法结合律使下面的计算简便吗?

  42×125×8

  38×25×

  425×38×4

  125×42×8(先让同学独立计算,然后讨论,明确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前两个算式没有调换因数的位置,直接使用乘法结合律,后两个算式先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将因数调换了位置,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检查学生是否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结合律,又根据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3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

  长阳实验小学 李绍华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本P45《探索与发现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使学生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玩过玩具积木吗?你会用积木搭些什么?老师也用小正方体积木搭了一个立体图形。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师:你能看出老师搭的是什么形状吗?

  生1:正方体。

  生2:不对,是长方体。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可是一个好习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仔细观察,进行“探索与发现”。(出示课题)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师: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我可以计算出来。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交流答案:一共有60个小正方体。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汇报算法。课件演示配合学生的方法。

  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4×5×3 4×(5×3)3×5×4 3×(5×4)3×4×5

  师将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并形成3×5×4=3×(5×4)。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说到:所有因数都是

  3、5、4;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谁能把刚才几位同学发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起来说一说?

  3、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先展示,再板书。

  4、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来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等式的共同点吗?

  生回答。

  师:其实刚才大家说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口头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5、师:同学们真聪明!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规律。

  二、知识运用。

  1、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

  课件出示:运用运算定律填空。

  35×2×5=35×(2×)(50×125)×8=50×(×8)[ 60×25)×4

  第3题,你打算怎么做?

  生:先算25×4,再用100去乘60。

  师:为什么这样算?

  生:这样做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师:说得很好。运用乘法结合律,能使有些算式计算起来更加简便。想自己来试试吗?

  课件出示: 42×125×8 38×25×4

  做完后再出示:25×38×4

  师:这道题你会怎么做?你是怎样想的?

  师引导到38和4的位置交换了,但积没有变。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举例。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运算定律。你猜它会叫什么名字呢?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3、师: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课件出示:(125×5)×8=(×)×5

(3×4)×5×6=(×)×(×)

  生先填空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4、师:有些乘法算式同时用上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能使计算简便。想试一试吗?

  课件出示:25×17×4(25×125)×(8×4)38×125×8×3

  学生独立完成,再板演,说说想法。

  三、解决问题。

  学校的观众席在北一二区,每排有125个座位,一共有16排,北一二区一共能容纳多少观众?

  列式解答,使用简便方法。

  125×16

  四、总结。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