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5篇(《虞美人》教案)

时间:2022-11-12 23:28:00 教案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虞美人教案5篇(《虞美人》教案),供大家阅读。

虞美人教案5篇(《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

  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

  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

  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品味鉴赏:

  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

  概括全文的情感

  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

  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

  1)品味意象

  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

  二、联想比较:

  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

  三、“愁”句集锦: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四、迁移运用:

  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

  附页:

  一、关于李煜:

  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3、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前人评价:

  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相关连接:

  1)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虞美人教案2

  教学目的:

  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

  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

  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

  五、品味诗歌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5、知识延伸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六、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七、作业:背诵课文

虞美人教案3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用流水写愁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厢愁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把愁绪具体化的诗词: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何处何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嗖嗖,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云,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五、阅读讨论

  李煜创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词各一首,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全面体会李煜其词其人,深化迁移。

  1.第一创作阶段: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2.第二创作阶段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院,锁清秋。

  深入体会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第一时期“眷念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人生”,第二时期“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第三时期“厌倦”。如果作者对人生未感厌倦,是决写不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凄婉哀怨的词的。从而深入体悟李煜其人其词,明白他在词史上“遗世独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六、李词特点

  1、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3).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3、抒情方式:情真意切,洗尽脂粉,纯用白描,直抒胸臆。

  4、语言特色:返朴归真

  七、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八、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4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 师生相互质疑、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 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3、 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导学案赏析《玉楼春》

  学生教师补充质疑: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想象一下,给你什么感觉?那些地方可以展现出来?

  二、复习词的基本知识

  1. 提问学生

  2.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三、播放虞美人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和刚才那一首词一样吗?

  四、朗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忧伤,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李煜的愁有哪些。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国家灭亡“国家灭亡”。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投影呈现: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愁”离家之痛思家之苦投影呈现: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无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学生再次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

  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七、简介作者品味诗歌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提问: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 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 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

  (比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5. 知识延伸 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九、学生背诵全词。

  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延伸阅读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

  赏析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意象

  浪淘沙① 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十一、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

虞美人教案5

  教学目标:

  1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二、 作者介绍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三、 初步感知:

  1 听录音,正字正音

  2 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 再听朗读。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 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四、 研习探讨:“愁”的具体内容,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写。“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对“春花秋月”的吟咏歌唱,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但论起悲凉深沉,则莫过于李煜。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月”在古诗词中的涵义是什么?——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国”指什么?——已亡之国。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故国”——旧地。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

  3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慨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阑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4 小结

  解说一: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相承,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解说二: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5 “愁”的内容: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五、 朗读全词,体悟情感

  1 再次听读

  2 总结: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悲情。

  六、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u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u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u 鉴赏内容(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

  七、迁移训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就这首词的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字数不少于100字。

  这首词写于降宋以后。

  无言 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理解自己?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晴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锁”字表明自己的身份。

  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这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愁,千千万万无形的感情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八、板书

  虞美人

  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

  又东风 不堪回首 愁

  应犹在 朱颜改 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