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集合3篇

时间:2022-04-12 18:23:4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集合3篇

第1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1世纪是迈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新时期,作为教师,我们也将面临更多的诘难。那么,我们将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有幸读了《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这本书,受益匪浅。以下是我读后的几点思考:

一、用爱唤醒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构建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切实开展的基础,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热爱学生,是教师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了他,同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去自己的办公室。放学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二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出其不意的奖励,圆满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为他的不留痕迹的教育智慧叹服。

二、用知识武装自己

1.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不但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绩。

提醒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有以下策略:重视之前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继续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利用培训提升学科专业知识水平,通过日常阅读积累学科专业知识。

2.学科文化知识

这里所说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类。

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人文真实是关于人生问题的论述、表达以及实践,具体包括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美学知识、教育法规及职业道德知识等。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群体,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养成必须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其形成求真求实、批判质疑、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师要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加强对科学文献的阅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其次就是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多参加一些与任教学科有关的课题,研究工作,重视学科中的实践性教学,强化自身的时间能力让自己走上科研之路,这是教师增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些继续教育活动或者实践,比如各种进修或培训活动,从而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我最喜欢培训了,可以直接汲取老师的经验。

3.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主要有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技能知识。

4.学生发展知识

学生的发展是学生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之间,有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学生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也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

怎样丰富学生发展知识?积极学习,参加培训,参与教师成长共同体学习。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与自己目标观念,信仰相近的人,在相互协商形成规范和分工的前提下,相互合作,运用学习工具和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挑战复杂问题,共同提高。

三、用“表演”吸引学生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编者和作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文本,认真研究学生,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学时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做到开合有方,收放自如。课堂教学要上出温度上出热度,激发兴趣,点燃热情,教师要学会煽情,通过导语设计,过渡语设计,结束语设计,不断地把情感推向高潮,推动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又能从文本中跳出来,不断的地拓展、迁移。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语言准确,富有激情;板书工整,富友美感;教态自然,开合有方;教法灵活,收放自如。课堂教学要朴实,厚实,不作秀,不粉饰,不掺假,防止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教室要做教学的明白人,能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东西。教学要有广度,教师要做好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后资料的拓展延伸,课中的点燃激发,从而不断地把课堂教学向生活迁移,努力构建开放的、具有活力的教学体系。课堂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教师要以优秀的课堂文化为基础,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塑造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用,坏习惯贻害终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导入要引趣,情境铺垫要溶趣,抓住闪光点要及时导趣,要用游戏、课件激趣。整个课堂诙谐幽默,情趣融融,学生就会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愉快。教育理念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设计要创新,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点燃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教授创新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用生命影响生命,教育最珍贵的就是独特和灵性。教师要有睿智的头脑,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博大的爱心,为学生描绘一个五彩的世界。

第2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初读《城南旧事》,好像陷入一个复古的相册,在一片泛黄之中去找寻那一份关于童年的记忆。

  童年是短暂,因短暂而美好。对许多人来说,童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充满童真、快乐,对未知的好奇与神秘感,所有一切的一切,都美好而易逝,易逝而美好。写童年的作家很多,但林海音描述童年的手法却与其他作家不同,一反惯常使用的体验性随笔文体,通过一位小姑娘之眼,来窥探发生在身边的成人世界书中的林海音用细腻的笔触去刻画一个个人物,那一段段“旧事”仿佛就在眼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纷纷出场:无文化却任劳任怨生了一大堆孩子的母亲;充满威严具进步思想却早逝的父亲;用奶水和帮工做一年四个月换取一个月四块钱,两副银首饰、四季衣裳,一床新铺盖的宋妈;感情受挫导致成了“疯子”最后丧身于车祸的秀贞母女;充满女性柔媚风情而又善解人意的风尘女兰姨娘;因生活所迫走上偷盗之路的收买破旧货的小子有反复出现的主角人物,也有蜻蜓点水,几笔带过,却入木三分,让人过目难忘的配角。作者铺陈了一幅生活画卷,让人不单读到老北京的一些旧日风土人情,也读到作为移民者的英子一家从故乡闽南带来的文化痕迹。

  通过小孩的眼光看大人世界,通道似乎窄了,却也增加了小说的纯度和想象空间。在英子眼里,无论哪一个人物,都是善良的,纵是当了贼的卖小杂货男青年,宋妈懒做好吃嗜赌没责任心的丈夫“黄板提及童年,眼前便不觉浮现屋后的池塘,母亲的巴掌以及父亲每次回家背的包。这些东西好像全部定格在生命之中,怎么挥都挥不去。真有一种“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感觉。

  童年如梦,梦出外婆的桥;童年如桥,接着未来的路。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对童年的最佳注解。是啊!童年如梦,梦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所以孩时的我们不会觉得累。像林海音一样,用孩子的眼光去自看世界,那这个世界以及这生命,便是一场梦,一场不会累的梦,一场纯净如水的梦。

第3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培育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的一个培训,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核心素养,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方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使命。核心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下面谈谈我对教学的一点反思,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