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共3篇(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2-06-19 07:23:31 实习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共3篇(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供大家参阅。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共3篇(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共1

  城资系国土班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时间: 2010/4/24

  天气:晴

  地点:扬州大明寺、蜀岗

  汉唐长江之港蜀岗,当时长江入海口就在现今镇江的位置。蜀岗以下蜀土为主,是由于风力堆积而成。当时扬州至镇江江面有90华里。江中有瓜洲,当时在扬州可以看到有名的广陵潮。

  下蜀土渗水比较严重,利用率较差,只可作为旱地使用。由于流水下切形成岗地。原瘦西湖是古长江的河道。

  由于长江中游修建堤坝防洪,使得中游主要功能为输水、输沙,下游堆积严重,长江入海口由扬州逐渐转向上海。瓜洲将江水分为南叉和北叉,北叉渐渐淤积,使得镇江形成了天然良港,而蜀岗由于堆积,逐渐被废弃了。

  时间: 2010/4/24

  天气:晴

  地点:扬州新港

  由于长江输水输沙的特点,导致泥沙堆积,主航道改变,扬州成为冲刷岸,成为港口的有利条件,现在扬州港(即扬州新港)岸线资源优越,是扬州进出口货物的重要通道。

  一两千年前,此处泥沙淤积,根本无法建港,而同时期的镇江却是天然的良港。20世纪50年代前,后来的扬州港区,在那时候为严重淤积岸段。20世纪50年后期以来,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中,镇江河段征润洲每年有近2000万吨泥沙淤积,征润洲伸展;主流线冲向扬州岸;扬州一侧江岸冲刷严重扬州一侧修建丁坝,抗冲。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流线改向,顶冲点下移,冲开了和畅洲;征润洲向下游方向延伸;扬州港区长江岸线相对稳定下来,在镇江港淤塞情况下,扬州建港。

  扬州港最初仅仅是客运码头,在三角平原上,后来增建了货运码头,主要是散货。后来又增建了集装箱码头。扬州港是江苏省重要沿海港口,建于1984年,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交汇处的交接口,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扬州港是扬州市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通道,对扬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业,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扬州港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三角洲北部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交接口,东距上海305公里,岸线资源优越,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时间: 2010/4/24

  天气:晴

  地点:焦山 镇江老港

  镇江港位于著名的北固山下,是江苏地区的一个天然良港。然而,镇江港却在短十几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前,天然良港; 50年前,渐被征润洲(沙洲)包裹;40年前,航道渐被淤塞; 35年前,开挖新航道; 33年前,新航道又被淤塞,不得不废弃而改建大港。20世纪50年代前金山、焦山为江中岩岛,主流线紧逼右岸,镇江港为天然良港。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中,镇江河段征润洲每年有近2000万吨泥沙淤积,征润洲的伸展

  逐渐包裹镇江港。20世纪50年后期以来,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中,镇江河段征润洲每年有近2000万吨泥沙淤积,征润洲伸展;主流线冲向扬州岸;扬州一侧江岸冲刷严重扬州一侧修建丁坝,抗冲。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流线改向,顶冲点下移,冲开了和畅洲;征润洲不再横向发展,而是向下游方向延伸,包裹港池;焦山航道口严重淤塞,挖泥成本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 ,设计挽救镇江港,提出一系列方案: 上口袋方案,要大规模搬迁;下口袋方案,焦山航道依然淤塞严重;中口袋方案附以防水防沙堤坝,保持港池无泥沙来源;一些专家学者听说后,立即提出异议,认为在引航道口必定会有泥沙淤塞(自然堤),他们还提出,港池将严重污染(北崮山东有造纸厂、纸浆厂、农药厂等);2年后引航道口果然淤死,镇江港整治工程废弃。 21世纪提出将原港池当“湖泊”做旅游开发,实施了城区的污水收集与输送工程;修建了宽畅的沿江大道;规划建湿地公园 ;但湿地公园的旅游开发进展较慢 。

  在卫星像片图上,明显看出,征润洲形态特点及其地面结构特点非常明显。昔日港口码头所在地,今日已是十分宽畅的沿江大道;过去的港池,实际上已被征润洲包裹成为“湖泊”。北崮山东水域,落潮时出露大片淤泥滩,只有一些小船在这儿围着船坞停泊。现在镇江政府正着力建设湿地公园,但大片的淤积摊给湿地公园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时间: 2010/4/25

  天气:多云

  地点:幕府山下,长江边,燕子矶

  燕子矶临长江,是长江中第一矶。燕子矶位于长江边的幕府山下。幕府山因为阻碍了冬季江风进入南京而出名。它的山底是震旦系地层,上部为寒武系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有较多的碳酸镁质与硅质物质。它是断块山,北坡上升较多而南坡较少。幕府山的陡崖是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它并不是断层面。水是在山上向南流入玄武湖的,它是钩子形水系。

  陡崖沿着断层破碎带发育,它是由侵蚀作用形成,面上的角岩磨圆度差。

  幕府山有喀斯特地貌但不是非常发育,地层中有较多的裂隙,是雨水与江水共同侵蚀的结果。并且有很多发育的洞穴,最大的是三台洞,有人认为是南岸的江水侵蚀导致的,但是在洞里没有相应的堆积物,因此难以作出判断。

  燕子矶矶头形成的原因是长江中下游水流向右岸侵蚀,侵蚀河滩过程中有一些抗侵蚀作用较大的岩块,就突在江内。矶头处岩石是侏罗系的砾岩。

  80年代幕府山下是河漫滩,洪水位时淹没,枯水位时显露出来。河漫滩具有表面泥沙、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江浦平原也是此种结构,为了防洪修建了大坝。之后有大量农民工居住在此处,后修了滨江大道,市建委计划在此处的河漫滩上建湿地公园,需要人工堤防的保护,所以湿地公园的建设选址是否合适还在研究之中。

  北面是八卦洲,这边是南岔道,八卦洲和江北之间是北岔道。以前长江的主流线在北叉,直到80年代后分水有变化,主流线又变为南叉。之前许多在江北的企业陆续迁往江南。江水冲刷洲头在洲尾堆积。

  在长江的江底存在深槽,是基岩。地面高程四五米左右,深槽底部标高-90米左右。之前江水比较急,因此在建大桥的时候将桥墩打在基岩上。长江的深槽是由于河流的下切,而不是断层下降。并且南京的新构造运动是在缓慢沉降的。

  长江的深槽的变化引起港口布局的变化。港口的吞吐能力比较大而现在的货运量却达不

  到这个水平。

  大桥的选线得考虑江面的宽度,基岩的埋藏深度。

  时间: 2010/4/25

  天气:多云转晴

  地点:狮子山下古江岸

  此处一直到明代还是古长江江岸,现在的护城河当时是外边长了沙洲形成的夹江。之后在狮子山上修建了阅江楼,而狮子山上层为下蜀土,下面是基岩。下蜀土容易渗水,使水集于下蜀土与基岩的接触面上。导致了近年来的滑坡,致使阅江楼成为了危楼。

  时间: 2010/4/25

  天气:多云转晴

  地点:三岔河闸(河口闸)

  之所以叫三岔河是因为它位于护城河、长江、外秦淮河的交叉处。这里主要看外秦淮河的变迁,功能的变迁,以及治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在狮子山看大江,我们这里当时还在江里头,外秦淮河变成护城河就与狮子山那里连起来了。

  外秦淮河的变迁:原来是长江的右岸,清凉山、石头城、狮子山都是丘陵,当时海平面上升,江水会碰撞。秦淮河的改道,原来是从大桥那儿入江,后来是从城南进长江,秦淮河的水影响,后来要开发这片土地,首先就是修建防洪大堤,现在的高程是米,长江历史最高水位米,加上1米的浪的也影响。当时这边还不叫河西,这边也修提防是因为长江水位上升,会引起内秦淮这边长江水倒灌,之后洪水泛滥,所以这边也要修防洪堤,都修到米高,这个时候外秦淮河的功能是泄洪排污。南京城里的污水从这里排到讲理去,还要防止长江洪水倒灌南京城。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到南京大学已有三栋楼建到河西了,当时一年365田有300田又臭又黑,因为长江水顶托不出去,还有垃圾船,所有城市污水都到这里,所以教授联名要求市长整治外秦淮花了30个亿,就是造了这些岸、闸清淤,但是功能没有变,还是要泄洪排污,长江枯水位3-4米,洪水位6-7米,最高水位11米,建这个闸的目的是抬高水位,保持水位米,不管长江水位怎么变,现在成了景观水了。城内排水管道管口在7米左右,水位高超过米,污水就往城里倒流了,所以只能保持这个水位,河西一规划就住进60万人这条河就变成城中河。城中河要泄洪排污肯定不行,所以要进行改造。当时投入30亿的改造措施主要是修建提防、清淤,这些工程都用过了,后果是谁还是又脏又臭,说明原来的治理思路有很大问题。这里每天从秦淮新河进40万方睡进来,超过米水位就放出去,所以有水流动。进来的水是二类出去是五类,因为排污管道没有彻底消灭。

  时间: 2010/4/25

  天气:小雨

  地点:武定门闸(秦淮河水系变迁)

  秦淮河的源地一个在茅山,一个在溧水,在江宁交汇流入南京城。3000多年以前的古

  秦淮河从这里进到南京城,往北到玄武湖,然后入江,依据是现在解放门附近(东南大学)到,有20几米深的泥沙淤积层,下部时代是七千年,上部时代是三千年,已经找到20米深的古河道。第二个依据是熊猫电子这个厂建了防空洞。

  2000多年前左右三国之后的汉代前后,孙权将其首都定在南京,在九华山北极阁这里淤塞,河流在南边讲到秦淮河去,北边玄武湖成了废弃河道,幕府山的水往南流,紫金山北麓的水,都流到玄武湖,后来玄武湖出口被淤塞,就变成堰塞湖,就是出口泥沙淤积了。自然堤后湖是指长江水位抬高,长江两岸发育沙地,于是两岸洼地的水出不去了。南河(秦淮河)北湖(玄武湖)就形成了。当时南京市重镇,要运粮,引长江江潮往南京城运,所以保留些南北向长江水的顶托。所以在城南就把秦淮河分成两条,一条南,一条北,白鹭洲把秦淮河分成南北两条河,这个称为老秦淮河。明代修城墙,把城墙外的护城河称为外秦淮。从东水关穿过城墙进到内秦淮,到西水关出去到外秦淮。形成这个格局后,南京城有长江威胁,要修堤坝,秦淮河来的洪水的威胁,到50年代建这个闸,是为了防止长江倒灌,冲到南京城。在江宁新开秦淮新河(才开了几十年),功能是旱季引长江水灌溉,秦淮河来洪水时,关闸不会到江宁。秦淮新河的功能是灌排。长江的洪水过不来,也不会到南京,秦淮河的洪水过不去,从秦淮新河走了,所以南京城安全了。另外秦淮新河的另一个功能是运输。2004年之后发生重大变化,南京引水入秦淮河,选择哪条路,当时秦淮新河口闸和灌排设备,每天送40万方水。要把整个秦淮河水位抬升到7米,这个水才能过得去,基本能保持外秦淮河水流动。即使进来时二类,出去五类,要流动污染物才能出去,所以现在看是有点清了。当时要办十运会,那种情况下另辟渠道进水到南京来不及,所以发现秦淮新河灌溉功能。但从长远来看,秦淮新河的流路很长,到这里的污染程度也很大,现在来看可以考虑从长江管道引水灌溉到这里。这就是秦淮河的水系变迁。

  时间: 2010/4/25

  天气:小雨

  D05:玄武湖:古河道-堰塞湖-人工湖-公园性质的湖

  这边是太阳宫,玄武湖已有两千多年。这边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玄武湖的成因,变迁和水文特点,另一个是总结今天的学习。

  关于玄武湖的变迁,原来是古秦淮河,从解放门附近进来,从这里出去,我们这里的位置是紫金山北麓的汇水,幕府山南侧的汇水汇到这里,从这个方向进到长江去,那个时候这个河段很开阔,虽然比较浅。所以在三国及其以后打仗的战船可以顺着长江江潮开进来,这里是练兵的地方。到了晋代,玄武湖有些地方有些淤塞,后来在废弃的河道上建了个御花园??到了明国时代叫五洲公园。

  关于玄武湖的变迁:原来是个古河道,后来是废弃河道,后来泥沙淤积成为堰塞湖,但是水位对长江有一定影响,长江涨潮水进来,所以是自然堤后湖,后来就是御花园变成人工湖,清淤筑高,两千多年曾经有过废湖为田,后来又退田还湖,一个城市需要有这么一个湖。

  南京城的水污染是必然的,随着人口增多,污染越来越严重,截污这个污水还是在南京城里,老办法解决不了,整个南京城没有清洁水源,要治理污染,首先要解决南京城要增加清洁水源,通过这个思路,南京城要处理污染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补充天然水源。后来发展成为从长江调水。

  城资系国土班

  魏婷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共12篇)

  地理科学实习报告

  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共2

  实习名称: 学 院: 姓名和学号: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 矿业工程学院

  袁悦 袁海春 杨旭青 柳莹 王政 许永利 谷海红 2013年5月13日—2013年5月24日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目录

  一前言 .............................................................................................................................................….2 ........................................................………………………………………………...实习目的2 …………………………………………………………………………………实习地点概况2 …………………………………………………………………………………..…行程安排16 二实习内容………………………………………………………………………………………...…17

……………………………….实习路线1石门寨——蟠桃峪(2013年5月14日上午)17 ………………………………...实习路线2半壁店——魏岭(2013年5月14日下午)20 ……………...........实习路线3东部落——潮水峪——沙锅店(2013年5月15日全天) 21 ………………………………实习路线4老龙头——山海关(2013年5月16日全天)25 三实习感悟...…………………………………………………………………………………………27

  1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实习目的

  实地观察柳江盆地的构造地貌,了解地质作用,地质现象,进一步充实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野外实习与课堂所学的知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得出结论,对课堂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实地考察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培养了我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习地点概况

一、地理位置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为。市区长50km,宽6km,是一个狭长的带状海滨城市。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击平原。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地区,北部和西部局部为山区,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区内,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祖山等4座。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地质公园。盆地地层出露明显,构造丰富多彩,并有多条河流从其间穿过,是理想的地质填图教学和普地教学基地。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北、东、西三面为群山和丘陵所环绕,南侧向渤海敞怀。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为米;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地方,一般海拔在400米以上。

  实习的重点地区——石门寨地区(习惯上称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约28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40′,北纬40°02′~40°14′,大部分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长城以外地区属青龙县,是地质认识实习的辅助工作区。

二、交通

  2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境内有京哈、京秦、大秦、秦青(地方)4条铁路。京秦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京沈高速公路穿越抚宁境内公里(茶棚-永宁寨)、北戴河连接线公里。

三、水文状况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其源头较多,主要发源于祖山的东部和东北部。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流量为×108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平时降水量小,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汤水河有两个源头,一源为抚宁县柳观峪西沟,另一源为抚宁县温泉堡西南的方家河村,在秦皇岛海港区西侧入海,河水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洋河由东洋河和西洋河两大支流组成,于洋河水库汇合,至洋河村西口入海。戴河有三个源头,以东源最大,发源于抚宁县北庄河乡的蚂蚁沟;河床上游宽潜无水,多砂砾石下游常窄深,多泥沙。

四、气候

  河北柳江盆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受海洋东南季风影响,冬季除受东北寒流影响外还受海洋暖流调节。气候总趋势是冬季较长偏暖,夏季凉爽,秋季较短,春季干旱多风。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四季分明,与同纬度内陆区相比有夏季凉爽适宜,冬季风小天暖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a,降水的76%集中在6-8月份。

五、地质

(一)褶皱构造特征

1、柳江向斜

  柳江向斜轴向近南北,轴面近于直立,略微西倾,由于中生界于古生界角度不整合接触,向斜轴面有迁移迹象,可能是由于构造叠加造成。东翼区地层出露宽,总体近于单斜,地层倾角10o~25o之间,平缓而稳定,构造简单。西翼出露面积狭窄,宽度仅为东翼区的1/3,次级褶皱发育,倾角较大,受后期岩体侵入的挤压影响,局部直立倒转,在山羊寨等地可看到次级褶皱。

  3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2、吴庄背斜

  该背斜展布在赵庄、吴庄、花厂峪一带,近南北向延伸,亦是柳江向斜西翼的叠加构造。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两端被断层切割。两翼为张夏组、凤山组,西翼倾角30o~40o,东翼产状总体复杂一般20o~30o,受东侧逆冲断层影响局部变化很大.

3、义院口背斜

  4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该背斜展布在义院口公路东侧。核部为本溪组地层,两翼依次出现太原组、山西组地层。北翼产状340o∠44o,南翼产状为192o∠10o,轴面174o∠80o,枢纽265o∠10o,背斜东西展布,核部有闪长斑岩侵入。背斜由南向北为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到下石盒子组。

(二)、断裂构造特征

1、正断层

(1)鸡冠山山梁正断层

  出露在鸡冠山山梁东坡,断层发育在长龙山组石英砂岩中。上下盘均为长龙山长龙山组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地层上不易判断断层力学性质。断面西倾。碎裂岩发育,内有压性透镜体。从透镜体的镜面特征可判断为上盘下降,即为正断层。发育牵引构造,上下盘地层在断层附近碎裂,上盘自下而上向断面收敛,下盘自下而上也向断面收敛。 (2)鸡冠山山梁北坡同沉积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鸡冠山山梁北坡,断层发育在上元古界海绿石砂岩中,可判断为还原环境。两个走滑断层,可见擦痕。断面产状257o∠76o,岩层产状293o∠13o。上覆黄色粉砂质泥岩。

2、逆断层

(1)吴庄垭口南逆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吴庄垭口出处,断层南为亮甲山豹皮灰岩,北为张夏组鲕粒灰岩。可发现断层角砾岩,其磨圆较好因而判断为逆断层。

3、走滑断层

  区走滑断层规模较小,多发育在柳江向斜四周。大量正、逆断层复合带有走滑性质。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是由于温度、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矿物和岩石发生物理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复杂过程的综合。风化作用遍及整个地球的表面,但主要在大陆表面进行。

  5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由于温度作用或机械作用引起岩石发生崩解、破坏,但又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风化过程称为物理风化。由于氧、水溶液对矿物、岩石的破坏作用,使矿物岩石破碎分解而且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

  在垂直方向上,发育和保存完好的风化壳通常自上而下可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和半风化层。

2、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是大陆外动力地质作用最主要的形式,在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大陆的表面形态不断地被改造。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河谷三要素包括河床、谷底和谷坡。

  典型地貌:大石河是抚宁县最主要的水系,发源于燕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在山海关老龙头入海,河流上游多为大颗粒沉积物,河谷为“呈”型河谷,在上游山区生成冲击平原、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被淹没,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并且形成了河流阶地,二元结构。

  小傍水崖:离堆山,小傍水崖位于柳江盆地中部,组成岩石形成中生界侏罗纪时期的火山岩石,大石河及其支流在此汇合,地壳上升,河流入河曲地段的基石,自由河曲变为深切河曲,深切河曲的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和废弃的河床形成离堆山,东侧呈小陡崖状,因此而得名,水流深浅不一,河流是最活跃的地质外应力,河流的地质作用塑造陆地形态,改变地球的外貌。

(四)、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外力作用让地表向平面发展。内力作用力量大、来势猛、时间短;外力作用比较温柔、而且是个漫长的过程。内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发出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的能量;外力作用包括生物作用、日照作用、水流作用、风力作用、人力作用(但是星际作用,比如星体撞击好像不属于外力作用)等。

(五)地层

  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识清楚,化石较丰富,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

  6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1、元古界青白口系

(一)长龙山组

  长龙山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以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片麻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石,海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含海绿石;上部为紫红色、褐黑色、黄绿色页岩夹蛋青色、紫红色泥岩。由两个砂岩——页岩韵律构成。本组属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二)景儿峪组

  景儿峪组分布与长龙山组基本一致,在李庄村北出露较全,厚度38m。本组岩性由碎屑岩、粘土岩过渡到碳酸盐沉积,具有海侵沉积特点,与长龙山组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层是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2、下古生界寒武系

(一)下寒武统

1、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属寒武系下寒武统,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西部上平山一带也有出露,东部落剖面出露较全,可作为标准剖面,厚度146m。

  本组岩石标志明显,下部为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核形石。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石,底部薄层灰岩中含角砾或砾岩。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2、馒头组

  馒头组属寒武系下寒武统,本区馒头组未发现可靠化石证据,其层位确定是依据区域层位对比。本组分布与府君山组一致,但由于抗风化能力弱而零星出露。东部落村北剖面较好,厚度71m。岩性以鲜红色泥岩为主,往上过渡为粉砂质页岩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泥岩脚部具角砾或砾岩,粉砂质页岩中含石岩假晶,与下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其底部角砾状角砾薄层泥岩。

3、毛庄组

  7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毛庄组寒武系下寒武统,分布与馒头组基本一致,出露较好的地方是沙河寨西山,化石较丰富,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12m。

  本组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片。其颜色要比馒头组暗一些,俗称为猪肝色;与徐庄组相比,则又新鲜一些。底部以出现黄绿色钙质页岩与馒头组分界;中部和上部夹两层白云质灰岩透镜体,灰岩透镜体中产辽西虫、幕府山虫等;顶部为页岩夹核形石的灰岩透镜体。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属滨海相潮上带沉积。

(二)中寒武统

1、徐庄组

  徐庄组属寒武系中寒武统,分布较毛庄组更为广泛,在向斜两翼均可看到,出露较全的地方是东翼的东部落,揣庄上花野和下花野等地,西翼的吴庄至秋子峪、上平山一线也有出露,厚度101m。

  本组岩性以黄绿色含云母片粉砂岩、页岩及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为主。产丰富的三叶虫化石、辽阳虫

2、张夏组

  张夏组建组于山东张夏并命名为张夏灰岩。本组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岩性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属浅海相沉积。厚130m。

(三)上寒武统

1、崮山组

  崮山组与张夏组分布一致,建组于山东崮山唐王寨。主要分布于柳江盆地内侧,出露齐全。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102m。

2、长山组

  8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长山组建组于唐山市长山沟。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含三叶虫化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仅18m。

3、凤山组

  凤山组始建组于唐山市赵各庄凤山。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属浅海相沉积。厚92m。

3、下古生界奥陶系

(一)下奥陶统

1、冶里组

  冶里组属奥陶系下奥陶统,分布与凤山组一致,分布在288高地至小王山及石门寨北亮甲山,288高地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25m。

  本组岩性下部为质纯的泥晶灰岩夹砾屑灰岩及虫孔灰岩,在地形上常形成陡砬子;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以灰色薄层砾屑灰岩与凤山组分界。

2、亮甲山组

  亮甲山组属奥陶系下奥陶统,主要分布在亮甲山、小王山、潮水峪等地。亮甲山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18m。

  本组以中、厚层豹皮状灰岩为主,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是本区烧制水泥、石灰的主要原料;上部有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隧石结核、碎石条带灰岩。

(二)中奥陶统

1、马家沟组

  马家沟组属奥陶系中奥陶统,分布同亮甲山组,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厚度在亮甲山剖面为111m。

  9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组岩性主要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杂部分白云岩、含隧石结核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以具微层理、含角砾、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与亮甲山组分界。白云岩具“刀砍纹”,有的具砾屑、燧石条带,顶部为含泥质灰岩,风化后呈黄色,俗称黄皮子灰岩,在东北其他地区多存在此层,标志明显。

4、上古生界石炭系

(一)中石炭统

1、本溪组

  本溪组属石炭系中石炭统,本区东翼区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山剖面课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为82m。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厚度为。

  本组岩性下部为陆相铁质砂岩或褐铁矿、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再到湖泊、沼泽相粘土岩,夹3~5层海相泥灰岩透镜体,含F层耐火粘土。本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二)上石炭统

1、太原组

  本区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厚度在小王山剖面为51m;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为。

  本组有两个沉积韵律:下韵律底部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呈黄褐色,具大型球状分化,向上过度为青灰色页岩夹D层粘土或泥质灰岩透镜体;上韵律底部薄层细粒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分化,往上为青灰色细粒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煤线。

  本组产大量植物化石:脉羊齿、栉羊齿、楔页、鳞木;动物化石腕足类:网格长身贝、戟贝及双壳类:古尼罗蛤、裂齿蛤。

  本组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明显,标志层是底部的具大型球状分化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具小孔,分布稳定。本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5、上古生界二叠系

(一)下二叠统

1、山西组

  10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主要分布在石门寨西门、小王山、黑山窑等地,以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最好,是本区最好的含煤,粘土矿层位,厚度。

  山西组岩性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沉积韵律:下韵律底部含长石多、含砾,单层厚度大,顶部为粘土矿或煤层;上部为B层粘土层位。本组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分层标志是其底部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但在横向上有时变为含砾中粗粒或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颜色由灰白色变为黄灰色,曾为稳定。

2、下石盒子组

  本区下石盒子组在黑山窑、石门寨西门、石岭等地较为发育,厚度115m。 本组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细粒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构成三个沉积韵律。第一韵律顶部为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第

二、三韵律顶部分别是A2和A1层粘土,颜色为紫色、紫灰色。本组与山西组分界清楚:山西组顶部为B层粘土矿;下石盒子组底部为黄褐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属河流相、湖泊沼泽相沉积。

(二)上二叠统

1、上石盒子组

  本组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由1~2个沉积韵律构成。第一韵律底部是在A1层铝土矿之上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具大型斜层理,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此层厚度大,分部稳定,称南山砂岩。本组属河流相沉积。

2、石千峰组

  本组是一套河流相紫色岩石,底部为含砾砂岩和砾岩,往上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及部分黄绿色泥岩。本组与下伏上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上石盒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岩屑长石砂岩,其上为石千峰组紫色含砾岩屑杂砂岩。

6、中生界三叠系

  本组只发育上三叠统黑山窑组地层。

  黑山窑组层型剖面位于本区西南的黑山窑后村西侧,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和煤线为特征。其中含大量的植物及少量的昆虫化石。本

  11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组角度不整合于石千峰组之上,以底部的地砾岩统石千峰组分界,上下岩层差别明显。与上覆北票组为不整合接触,两者界限明显。属湖泊相沉积环境,其中发育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滨岸沼泽。厚度162m。

7、中生界侏罗系

(一)下侏罗统

  中生界侏罗系下侏罗统只发育北票族地层。

  北票组与华北下花园组可对比,为侏罗系底部地层,层序完整,分布广泛,黑山窑后村地层可作标准剖面。,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页岩厚278m;上段以黄色大砾岩、含砾粗砂岩、粉砂岩和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含煤线,厚215m。植物化石丰富属冲积扇、河流湖泊及沼泽相沉积。

(二)中侏罗统

  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统只发育蓝旗组地层。

  蓝旗组相当于髫髻山组。本组以一套火山岩系分布在地盆地中部一带,上庄坨一带出露较好。根据岩性组合及喷发旋回,分为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为偏酸性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及火山熔岩;中部以中性火山岩为主,灰绿色安山质、角闪质、粗安质火山熔岩夹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上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本组与北票组等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上侏罗统

  中生界侏罗系上侏罗统只发育孙家粱组地层。

  孙家梁组建组于辽宁省北票北面的孙家梁。本组分布局限,从区域资料上看,与蓝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一套灰色酸性、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厚度在350m以上。

(六)岩石

1、沉积岩

  本区主要可见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两大类。

(一)陆源碎屑岩

  12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陆源碎屑岩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由碎屑颗粒和填隙物所组成的岩石。据粒度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四类

1、砾岩

  地层中常见的砾岩有两种:底砾岩和层间砾岩,底砾岩分布在大旋回底部,即在假整合或不整合面上;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他岩层中。

2、砂岩

  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砂岩主要产于柳江向斜翼部的新元古代地层中,实习区主要见于鸡冠山顶部。

3、粉砂岩

  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一般比较简单,以石英为主,长石和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除粉砂以外其它由砂、粘土或化学沉淀物组成。粉砂岩因形成环境不同,成分和颜色也不同。粉砂岩在本区各时代地层中均有分布,且比较发育。如北票组深灰色粉砂岩和长龙山组浅绿色粉砂岩等。

4、粘土岩

  本区粘土岩类型较多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粘土岩,在成分、颜色上也有不同。根据页理的有无可分为泥岩和页岩。寒武系和青白口系主要是紫红色泥岩和页岩;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是黑灰色泥岩、页岩和铝土质岩;长龙山组,景儿峪组页岩呈暗紫色,属潮上带产物;徐庄张夏组页岩呈黄绿色,属潮下带或潮间带产物。

  河流沉积通常可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组成的二元结构。

(二)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沉积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总称。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实习区灰岩可见砾屑灰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泥纹层灰岩、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等。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石灰岩在实习区北部十分普遍,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

2、岩浆岩

  13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深成侵入岩

  本区深成侵入岩分布在柳江向斜西侧和东南角。西侧上平山、杜庄、花场峪属响山岩体边缘组。东南角蟠桃峪一带属后石湖山岩体的一部分

(二)浅成侵入岩

  本区浅成侵入岩规模不大,主要呈岩床、岩墙产出,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现择主要岩体描述如下。

1、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1)、辉绿岩

  辉绿岩多成岩墙、岩床、岩脉分布在潮水峪、亮甲山、鸡冠山等地,侵入于前中生代沉积岩或变质岩中。辉绿岩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灰绿结构-隐晶结构,个别具球粒结构、气孔构造。

(2)、辉绿玢岩

  成岩墙、岩床或岩脉产出,见于亮甲山、潮水峪等地。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多绿帘石化。基质为隐晶质。在亮甲山地区可见辉绿岩岩床。

2、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呈岩株、岩脉产出,在东部落、潮水峪可见闪长玢岩脉侵入于灰岩内。潮水峪区可见两期岩脉被断层切割。第一期岩脉厚约1m,结晶程度较好,粒度较大。第二期粒度相对较小。第一期岩脉先侵入,被第一期断层切割错开,断距约2m,后第二期岩脉侵入,被第二期断层反方向错开,形成目前岩浆岩岩脉与断层的交切关系。

3、正长斑岩

  该类岩体主要呈岩株、岩脉产出,在张岩子村、石门寨、潮水峪、燕塞湖等地均可见。燕塞湖区为灰黑色正长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粒径为1㎝,约占30%,基质为隐晶石英玻璃质,灰黑色,约占70%。围岩为斑状花岗岩,可见明显的烘烤边和冷凝边。

(三)喷出岩

1、安山岩

  本区可见安山岩的地区主要有板厂峪、义院口两地。峪见灰白色安山岩呈柱状正交节理状态产出,可见石英、长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结晶程度好,粒径约1㎜,含铁

  14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质成分,具有少量气孔构造。义院口见灰绿色安山岩,具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基质为隐晶质,气孔杏仁较少。

2、火山集块岩

  火山集块岩主要可见于义院口地区。具集块结构,集块占50%左右,由火山弹和熔岩碎块堆积而成。多分布于火山通道附近。集块大小不一,最大15㎝。集块成分主要为灰紫色和灰绿色的凝灰岩,基质是灰绿色安山岩

3、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变质岩由浅到深的构造分布为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块状。本区的变质方式有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大面积内发生的变质作用的统称。它是由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的一种大面积的区域变质作用造成的,变质岩的范围往往达数百或数千平方公里。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呈面型分布,出露面积从几百至几千平方千米,影响范围可达几千至几万平方千米,形成深度可达20千米以上。本区见到的区域变质岩均以混合岩内的残留体出现,但具老基底变质岩特点 。主要分布在鸡冠山一带。

六、经济

  柳江盆地于1999年5月北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2月20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河北省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由柳江盆地地质景观区,祖山、燕塞湖、长寿山地质地貌景观区和长城人文历史景观区三部分组成。2005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区主要工业为采矿、水泥、建材、发电等。采矿主要为煤矿和石灰岩矿。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东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为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

  15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行程安排

  2013年5月14日上午:石门寨——蟠桃峪 2013年5月14日下午:半壁店——魏岭

  2013年5月15日全天:东部落——潮水峪——沙锅店 2013年5月16日全天:老龙头——山海关

  16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

实习路线1:石门寨——蟠桃峪(2013年5月14日上午)

1.大石河

大石河的主要特点

  大石河上游的支流河谷多呈“V”形谷,谷窄坡陡,谷中仅有

一、二级阶地形成,且多分布于河流的凸岸,所见零星,阶地面狭窄,阶地陡坎高度较大。阶地的发育及其结构类型在不同的支流河谷或同一支流河谷的不同地段不尽相同。它们或为冲积阶地,或为基座阶地,未见侵蚀阶地。大石河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河流向右偏河流右侧受侵蚀严重从而形成左陡右坡的河流各种阶地,大致分为河床,河漫滩,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

  大石河在傍水崖至蟠桃峪一段,主要以侧蚀作用为主,平面上河流为曲流河形态,河流主流线偏向凹岸,水流速度较快,发生侧向的侵蚀作用,而在凹岸形成深水区,河岸往往形成陡崖,陡崖由基岩组成。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流速降低、动能减小所致,沉积作用除发生在沿河谷谷底以外,大量沉积发生于山口和河口区。大石河的凸岸一侧水流较缓慢,水体浅,地形平缓,发生侧向的沉积作用,由砾、砂等沉积物组成。河流边滩是凸岸侧向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床及滨河床沉积体,其顶面向河流下游及河床方向倾斜,宽度各处不等,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组成夹有少量沙。河漫滩平时出露于水面上面,只有洪水期才能被水淹没,河漫滩沉积物是洪水期的产物主要由含细砾的沙泥组成。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②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

  17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大石河的河心滩

  大石河的河漫滩

大石河的地质作用

(1)侵蚀作用

  如果地壳处于抬升状态,则河流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下蚀作用的结果是加深河谷,常形成陡深狭窄的"V"字型河谷。当地壳比较稳定时,作用为主,发生侧向的侵蚀和沉积,由于河流侧向的弯曲和摆动形成开阔的"U"字型河谷。河流阶地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及稳定状态交替出现的产物,一般表现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交替进行。大石河在傍水崖至

  18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蟠桃峪一段,主要以侧蚀作用为主,平面上河流为曲流河形态,河流主流线偏向凹岸,水流速度较快,发生侧向的侵蚀作用,而在凹岸形成深水区,河岸往往形成陡崖,陡崖由基岩组成。

  侵蚀作用

(2)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流速降低、动能减小所致,沉积作用除发生在沿河谷谷底以外,大量沉积发生于山口和河口区。大石河的凸岸一侧水流较缓慢,水体浅,地形平缓,发生侧向的沉积作用,由砾、砂等沉积物组成。河流边滩是凸岸侧向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床及滨河床沉积体,其顶面向河流下游及河床方向倾斜,宽度各处不等,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组成夹有少量沙。河漫滩平时出露于水面上面,只有洪水期才能被水淹没,河漫滩沉积物是洪水期的产物主要由含细砾的沙泥组成。

  19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沉积作用

(3)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中游,主要是把河流把侵蚀河床基岩和谷坡岩层的产物移动到他处的作用。其主要有:悬移、推移、跳跃三种方式。

实习路线2:半壁店——魏岭(2013年5月14日下午)

  小傍水崖位于柳江盆地中部,组成基岩,形成于距今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系中系的火山岩。大石河及其支流在此汇合,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了离石碓,东侧呈陡崖状。

  吴庄背斜:背斜分布在张赵庄、吴庄、花场峪一带,呈近南北向延伸,出露长度约,宽约。背斜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向南倾没,为一系列强烈

  20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挤压的褶皱和逆断层两侧出露张夏组鲕粒灰岩和长风组泥质条带状灰岩。该背斜北端被花场峪—王庄断裂,南端被吴庄—车厂断裂切割。在花场峪以北,背斜向北倾没。由于风化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的核部形成我们所到的垭口。核部为徐庄组,两翼依次为: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风山组有酸性岩脉充填。应为流纹斑岩,呈灰白色、球粒结构。镜下见有粒度为的微晶斜长石。核部为徐庄组,两翼由张夏组鲕状灰岩,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 组组成。在花场峪以北,背斜西翼被花岗岩吞没。从延伸趋势看,该背斜在花场峪以北和张 赵庄以南仍有断续出露,即吴庄—花场峪一带仅以该背斜出露较完整的一段。背斜从垭口到两翼岩石由就到新,岩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核部及垭口现已被穿形成公路,站在被穿过的地方非常明显的看到背部轮廓。岩石颗粒小,颜色铁红、褐色、灰色、泥黄色,可作泥土矿。

  断层

实习路线3:东部落——潮水峪——沙锅店(2013年5月15日全天) 断层:在潮水村的的小路旁有一个大断崖,此断崖为一个平移断层的一盘,其另一盘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此断层是冶里组灰岩,存在明显的横竖擦痕和镜面,此断层先平移后产生正断层,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岩墙的产状为走向NE65度、倾向SE162度,岩脉走向为SE129度组成岩石为花岗闪长岩,看似砂岩。在潮水峪村断崖东是断层的另一盘的一部分,含明显的断层角砾岩与粉沙岩还有明

  21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显的横竖擦痕,但产状和亮甲山的产状不一致,所以说可能是另一盘。在亮甲山的马家沟组也有一个小断层有明显的擦痕。

  在潮水峪东的小桥下有一个明显的断裂构造,现象为断裂后的岩浆岩侵入体发生明显的断裂位移,出现辉绿玢岩与闪长玢岩。其原因:灰岩遭受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随之裂缝不断增大使辉绿玢岩对其充填,后被北东断裂左旋活动搓开产生断裂即辉绿玢岩产生明显的位移,后断裂停止,其后又有新的物质填充即北西断裂的闪长玢岩再次充填,使之后期再次发生右旋活动,使之再次冲开即现在的现象。

  岩溶地貌特征的观察与描述:在沙锅店东和东部落村的石灰岩和溶沟发育完好,这里的石芽高1米高左右,此外,在沙锅店的小山坡上了,发育在平滑坡下部的石芽的分布和形态特征,观察石芽等岩溶地貌与构造和岩层的关系,注意观察溶沟中堆积物的特征。

  溶沟与石芽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地表岩溶地形,在沙锅店和东部一带的石灰岩中发育完好。这里的石芽一般高左右,远远望去,很像雨后春笋,挺立于地表。石芽间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中分布有少量的岩溶堆积物。溶沟是地表水沿石灰岩表面的裂隙流动,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所形成的,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灰岩中得缝隙不断扩大,其沟通性亦越来越好,因而加速了地表水的循环,岩石作用愈加容易进行。随着溶沟的不断发生发展,其规模愈来愈大,介于期间的石芽渐渐显露于地表,形成了现在的地表岩溶景观。

  22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节理、裂隙进行溶蚀和冲蚀所形成的沟槽间突起与沟槽形态,是喀斯特区山坡上和盆地里常见的一种凹凸不平的地形。水的溶蚀和冲蚀,以及植物的作用,使岩石层面和节理处开始形成微小得沟槽,以及加深扩大的沟、小盆、斗和不规则坑等,溶沟宽十余厘米至2米,深由数厘米至3米长度不超过深度5倍者为溶沟,大于5倍者为溶槽,其底部往往被土及碎石所充填。被溶沟分割残存的、高度不超过3米的石芽,常分布在斜坡上。当石芽全被溶蚀残余堆积物——红土所掩埋,则称为埋石芽。石灰岩发育良好。

  北林子—潮水峪断裂:该断裂在浅水营至北林子一段呈近南北向延伸。在石门寨东门126高地,断层向东倾,倾角85°,西盘为张夏组鲕状灰岩,叠层石灰岩;东盘为

  23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亮甲山组灰岩(含蛇卷螺,满洲角石),断裂带内为硅化角砾岩带,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在126高地北采坑,见该断横剖面断层面走向N25°E,倾向南东,倾角60°,断裂带宽15m。由东向西依次是正长斑岩脉,硅化角砾岩和石英脉。断裂带东侧见有10cm宽的断裂缝,内见有断层泥,片理化及断面上的竖直擦痕,表明该断层张性活动后曾遭受过挤压。

  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南东(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上盘为风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竖直擦痕,阶段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压性特征明显。该断层为早期东西向构造成分,后期为NNE向构造叠加,属先张后压(或压扭)的复性断裂。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

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断层的形成

  24

  辉绿玢岩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闪长玢岩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实习路线4:老龙头——山海关(2013年5月16日全天)

  火成岩鉴定,老龙头海滨古侵蚀崖,东西侧海积阶地,沿岸沙堤,老龙头附近基岩岩台地夷平面,海水运动,波峰线。

  老龙头: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渤海之滨,是长城的东部起点,这里依山傍海,地势险峻,长城与大海交汇。构建了独立的海上防御系统。老龙头属于海蚀阶地和海积阶地,在龙头海岸地带,地貌成分异,标志着古海岸的高度,自海滩向上可以识别出三级阶地,分别为一级海积阶地,二为海积阶地,三为海蚀阶地。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25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26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感悟

  经过三天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我们又回到了校园。坐下来静静回想此次的野外实习,我们感触颇多。不一样的体验,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不仅仅是亲近了自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精神上有了质的飞跃。那么,现在我就分享一下我们关于此次野外实习的诸多收获。

1.实习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不全面,更不能做到活学活用。每当我们到某一个地方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很快的认出此处的地质地貌,即使认出了此处的地貌,也不能说出该地貌的特征,成因,以及作用。这是我们理论知识上的漏洞,所以我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对知识面,知识深度,以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要知道,学到了知识而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相当于我们有了美味的食物但是由于不知道怎么去掉皮而吃不到嘴一样。所以,以后无论学什么都要把知识学得广,深,活,这样我们才算是学到了知识。

2.几天的野外实习让我们知道了理论知识和自然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前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总感觉是那么的虚无飘渺,知道了他的理论知识,但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这几天的实习,让我们对课堂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深刻。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吧。

3.实习让我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都说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以前在学校里面真的是没有这种感受,但是经过此次实习,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了这种说法事多么的正确。自然地神奇之处不仅仅是缔造出各种生命,更重要的是他赋予了这些生命独特的活力。比如,各种奇怪的岩石见证了历史上各种地质的变更,各种曲折河流诠释着河水侵蚀,搬运,沉积的作用等等。这许多的神奇让我们的眼见更加开阔。

4.野外实习肯定和艰苦分离不开,虽然我们真的很辛苦,但是我们也体会到了不怕艰辛的地质精神以及探索精神。我想只要是进步就离不开探索和不畏艰辛的精神。无论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这些精神。我么只有始终怀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够在某些领域里面有一定的成绩。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这次实习的一些感悟,这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更是我们今后人生路上的铺路石。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点小小的希望:

  27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我希望在今后的实习中,每到一处老师们能够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些关于此处地貌的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以前学到的知识,学一些新的知识。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广,眼界更宽。

  28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共3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大自然的实际环境相结合,将实验技能与方法与野外实际探索相结合。实习目的是培养野外观察、分析以及解决实际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能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认识并了解基本的地质、地貌现象;并能从有限的野外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内在联系,真正认识大自然的一些奥秘。

  第一部分 实习概述

1、主要任务:

  湖山普通地质实习:认识湖山地区自泥盆纪至三迭纪地层;

认识背斜、断层构造;

  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包括:路线布置;观察与记录;罗盘使用;认

  识地质图

  六合方山地质地貌实习:确定的观测路线为:六合方山南坡至北坡及桂子山采石场;

观察六合方山火山地貌特征以及了解组成方山火山岩的各种

  岩石类型、岩性、产状等;

  观察六合桂子山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宜兴张渚地区综合实习:了解张渚盆地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及其发育过程;

  了解张渚河水系发育特征,认识河流地貌类型,;

  认识岩溶地貌特征,掌握发育规律;

综合分析张渚盆地区域地层、岩性、构造、河流、岩溶、植被

  的相互作用关系

2、完成情况:学会熟练使用罗盘测量产状,基本能在地质图上找出所在位置,认识组成火山的各种岩石的类型及岩性,初步掌握河流地貌空间结构,通过观察岩溶地貌特征了解其发育规律

3、实习区域的自然状况概述: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东东。这里地处出露较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参考资料)

  六合方山地区位于六合县东南约14公里处。全山面积约2平方公里。它的外形为截顶圆锥状,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即为火山口所在位置,其周围是由玄武岩构成的陡壁,北侧有一缺口。因此,从东、南、西三面观之为平顶山,平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火山锥。构成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浦镇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东南坡,为一套胶结疏松的沙砾层(其下部为砾石层,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层夹砂层)。覆盖在浦镇组之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种形态的火山弹、火山碴、火山砾,此外还有少量磨圆度很高的浦镇组砾石、胶结物为火山灰。

  宜兴县张渚地区位于江苏省最南端,西北距南京120km。张渚地区地形为一三角形盆地,称为张渚盆地,四面环山。P90~91

4、实习时间:2011年11月5日

  实习地点:南京湖山地区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6日

  实习地点:六合方山地区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8~20日

  实习地点:宜兴张渚地区 参加人员:

  第二部分 地质部分

一、地层与岩性

1、地层:

  泥盆系茅山群D1+2:紫红色薄层砂岩和粉砂岩,底部有厚数米的中厚层紫红色石英砂岩。

  图1 张渚茗岭白泥矿紫红色粉砂岩

  泥盆纪五通组D3:上部黄褐色砂岩,粉砂央夹灰白色粘土岩,有的地区夹有煤线以及铁矿层,中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粗粒含砾石英砂岩。

  图2 湖山地区黄褐色石英砂岩

  图3 响山洪水库黄褐色粉砂岩

  石炭系高骊山组C12:灰色、灰黄色、灰绿色、紫红色泥岩、页岩、粉砂岩、夹砂岩

  石炭系黄龙组C2:中上部为浅灰略带肉红色的块状灰岩,下部粗结晶的灰岩底部为浅灰色白云岩,含肉红色燧石结核

  图4 湖山采石场浅灰略带肉红色块状灰岩

石炭系船山组C3:灰色厚层灰岩,具“球状构造”

  二迭系栖霞组P11:上部灰黑色灰岩含多量燧石,中部灰黑色硅质页岩燧石夹层灰岩,

  下部灰黑色含沥青质灰岩

  二迭系孤峰组P12:上部灰黑色硅质页岩、燧石层、含磷结核,下部灰黑色硅质页岩、

  燧石层夹灰岩岩透镜体

  二迭系龙潭组P21:灰黄色含长石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

  三迭系青龙群T1+2:上部中一薄层灰色灰岩,夹少量页岩,下部黄绿色、灰绿色页岩夹

  薄层灰岩

  图5 湖山矿山车间围墙外青龙群灰岩夹页岩

  图6 石摩岭青龙群薄层灰色石灰岩

  白垩系浦口组K2:仅见于张渚镇北之牛犊山,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不整合于下

  伏地层之上,上部为砾岩,下部为砂岩

  第三系洞玄关组N1:灰黄色砾石层、沙砾层及砂质粘土

  图7 方山东南坡灰黄色砾石层、沙砾层及砂质粘土

  第三系方山组N2:灰黑色微呈斑状玄武岩,常成层状,夹有层状火山角砾岩或集块岩

2、岩性: (1)岩浆岩

  1-

1、玄武质火山碎屑岩:

  火山弹有麻花状、纺锤状、梨形等,有螺旋扭转现象,横剖面上位气孔构造发育程度不等的同心层状构造,即自外向内气孔变小变少。它是熔浆团抛到空中自行旋转而成的。火山碴是无一定形态的多孔碴状玄武岩碎块,比重较小,外表极似炉碴,它是多孔状熔浆抛入空中冷却后撞击地面破碎而成的。火山砾为玄武岩碎块。

玄武岩为基性喷出岩,有气孔状构造,气孔上密而大,下小而疏。

  图8 方山火山碎屑岩表面气孔

  1-

2、上橄榄玄武岩

  每层玄武岩的底部都有少量气孔,中间为致密层,顶部气孔最多,顶面气孔拉长方向与熔岩流面一致。

  图9 方山玄武岩表面椭圆形气孔

  可根据气孔层对玄武岩进行分层,并推测上橄榄玄武岩的喷发次数。

  图10 仙人洞附近玄武岩气孔层

  火山灰覆盖在浦镇组砾石层之上,两层之间有红色烘烤面,可推断火山喷发时间在浦镇组之后。

  图11 火山灰覆盖物下的红色烘烤面

  1-

3、辉绿岩

  岩性为灰白色,中粒到粗粒,辉绿结构(长条状斜长石晶体所造成的格架内填充有粒度较小的辉石),具晶洞构造,边部有少量气孔,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绿石、斜长石。 1-

4、下橄榄玄武岩

  下橄榄玄武岩是一种灰黑色斑点状致密玄武岩,气孔不发育,含较多的橄榄石和辉石晶体的包体,具清晰的柱状节理,有的呈五边形,有的呈六边形。

  图12 桂子山玄武岩柱状节理

  1-

5、花岗斑岩、流纹斑岩见于茗岭脚下沟谷边白泥矿采石场,主要属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的侵入、喷出岩。

  图13 茗岭山谷花岗岩侵入体

(2)沉积岩:

  2-

1、浦镇组砾石层:

  图14 方山东南坡砾石胶结层

  砾石胶结层中多为鹅卵石,磨圆度好;堆积物上细下粗,分选性较好,可初步判断为河流相沉积;根据砾石长轴方向和砾石排列方向判断流向,根据交错层理判断上下游,砾石层厚的为上游。由此可以判断河流规模较大,长江古河道水位比现在高。 2-

2、五通组粉砂岩

  图15 响山洪水库黄褐色粉砂岩

  2-

3、茅山群砂岩、粉砂岩

  图16 茗岭白泥矿紫红色粉砂岩

  2-

4、青龙组石灰岩

  图17 石摩岭薄层灰色石灰岩

(3)变质岩:

  3-

1、高岭土:由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花岗斑岩、流纹岩水解变质而来。高岭土是当地制作陶的主要原料,见于各处白泥矿采石场。

  3-

2、大理岩:大理岩主要见于白石山采石场。该地大理岩发育的母岩是三迭系青龙灰岩。因岩脉侵入,使青龙灰岩高温变质所致。

  图18 白石山煌斑岩岩脉侵入与大理岩形成

  图19 变质过程中的大理岩

3、地质构造

(1)褶皱构造:湖山地区倾伏背斜核部

构造特征:两侧岩层大致对称,中间老,两翼新;背斜轴面南倾

  图20 湖山地区背斜核部

  产状:北西翼陡:走向263 倾向354 倾角68

南东翼缓:走向99 倾向183 倾角24

(2)断层:位于棒槌山西北坡角;逆断层

构造特征:岩层产状发生突变

  图21 湖山地区断层破裂带

(3)湖山地区地质剖面图:

(4)张渚向斜:向斜核部由上青龙组组成,轴线在祝陵河一线;翼部为二迭——泥盆系地层,区域产状向中心倾斜,倾角10°——40°,且北翼大于南翼。 地质剖面图:

(5)断裂:

  P95

(6)新构造运动:

  P95

4、区域地质发育简史

  P66~67

  第三部分 地貌部分

1、河流地貌 (1)张渚河水系

  P96 (2)上游河段地貌与水文特征:

  图22 茗岭山区山溪性河流

(3)中游河段地貌与水文特征:

  图23 田园附近河漫滩二元相结构

(4)下游河段地貌与水文: (5)张渚河流阶地:

  图24 田园二级阶地的二元相结构

2、岩溶地貌 P101

  图25 地上卡斯特地貌——岩溶漏斗

  图26 地下卡斯特地貌——钟乳石

  图27 地下卡斯特地貌——地下暗河

3、古火山地貌 P76~77

  第四部分 生态部分

1、土壤

2、植被

  图28 紫霞山次生林——马尾松等

  图29 次生林——竹林

  第五部分 结语

1、湖山地质实习当日小结

  通过本次湖山普通地质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罗盘测量产状,但熟练度仍需加强。能认识地质图符号,正确读懂地质图并找出所在位置,学会了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2、六合方山地质地貌实习当日小结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已能够熟练使用罗盘,了解六合方山火山地貌特征以及初步认识组成方山火山岩的各种岩石的类型、岩性,能通过地质现象判断地质作用大致发生时间。

3、宜兴张渚综合实习当日小结

  通过这两天来对张渚盆地地貌特征的观察,包括张渚河水系发育特征,岩溶地貌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其发育过程,对张渚盆地区域地层、岩性、构造、河流、岩溶、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一个综合分析。

4、自然地理学实习总结

之前听学长们说起实习,总是非常羡慕,觉得跟旅游应该差不多,但是这次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才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地理实习。这一期实习的天气都不怎么好,一直是阴雨绵绵,本来就不很好走的山路让小雨淋淋后,使我们从实习地点带回来的不仅是记录、经验,还有一脚的泥巴和一书的水。但这并不影响什么,在实习过程中,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学到的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现成的定义、解释,而是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此外,这次实习还增进了大家的交流,增强了集体的感情。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在泥泞的陡坡边有人在高处伸出的援手、在长满灌木的小路上有人在前方拨开的枝条,崎岖路上的每一句叮咛、滑倒时的每一次搀扶都让我们铭记在心、感动不已。最后,还要感谢我们的带队老师,也许多年以后看到这些照片,还会想到出发前的兴奋心情,想到爬山时候的各种不容易,想到老师经常在遥远的前方招呼一声“跟上”,想到我们在背后偷偷叫声“胖子老师”,想到白天一桌吃晚上一床睡,想到这段时光里我们曾经在一起。

  图30 在一起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