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范文3篇(《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时间:2022-07-18 08:31: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范文3篇(《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供大家阅读。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范文3篇(《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范文1

  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曾感动了无数人,也通过这本书,让许多人明白了生命的伟大。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悲伤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需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也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因为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认识。比如:“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心你的人带来痛苦和无尽的悲伤。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许多孩子因为和父母的意见达不成一致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浪费生命。想想看,连经受了无数化疗、放疗折磨的于娟都能用坚强乐观的态度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

  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因为癌扩散,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是啊,于娟还是留着许多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天堂过好。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范文2

  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挺沉重的书,毕竟是一位面对死亡威胁的作者在生命为数不多时候的作品。读了开篇就发现着实不然,轻快的笔风和时不时对自己病情,身边的人的调侃让人很难想象这是癌症晚期患者的文章。光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如此坦然。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使劲,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作者用生命告诉我们,平常我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争取的,竟是如此不值一提。活着,已经是的幸福。很多简单的道理我们都听过,都觉得自己懂了,但却做不到。买房子买车,会不买吗?不会去追求升职加薪吗?亲人家人,当然也想关心,但潜移默化的已经把这些事放在了末位。很多人,只有到最后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懊悔多么的不值得。

  于娟在随后的几章着重分析了自己得癌症的几方面原因,给我们这些还没有收到病痛折磨的人提了醒。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什么都吃;经常熬夜;还有丈夫的实验。读的时候不紧一惊,这些事情,自己注意到了没有?或者说,知道其中的危害,自己是不是还是置若罔闻?在新闻上读到食物致癌,晚睡影响健康的信息远远没有这位濒死的患者的真情抒发来的震撼。

  我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每天无肉不欢,虽然也吃蔬菜但是一顿只要没肉那肯定是没胃口。熬夜虽然不经常也没那么夸张,但是一到假期总会各种理由晚睡,十一二点也是家常便饭。如此以往,现在看似健康的身体何时会忍耐到极限,给自己致命的一击?阵阵冷汗之后我觉得是时候改变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了,不一定要求每天都有肉排之类的不健康肉类,新鲜果蔬要像以前一样多吃。

“再大的痛苦,都会过去。凡事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我的信条也在书中出现,只要自己没有离开这个世间,在今生所遇到的挫折苦难都不过是磨炼,都还有机会将一切重新书写。再看看于娟发自内心的感叹,为了活下去,为了能看到儿子上幼儿园可以让自己整天被人踩踏,这样的呐喊让我有些说不出话来。很多人可以为了多几年生命放弃如此之多而我们这些拥有者却视若无物。今天早上的太阳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求的明日之光,痛心和遗憾无法言表。珍惜生命,这个主题不但不沉重,更应该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你不知道,你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光亮。

  亲情更是支撑于娟走在生命最后旅程的力量。她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最为可贵的。也许只有在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们才能体会更深。人一生之中,无怨无悔为自己付出的有几个呢?树欲静而风不止。

  合上书,我懂了题目的含义,此书未完成,此生未完成,不管是对于娟,还是对我们!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范文3

  这本书看完有段时间了,伴着真空泵隆隆的声音,现在开始写读后感。

  作者于娟,女,79年四月生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患乳腺癌于今年四月份去世。

  第一篇序是周国平写的,他说于娟是个拥有优美个性和聪慧的悟性的可爱女子,结尾处唏嘘地感慨苍天不仁。

  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是的,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于娟及她的家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出的坚强让人敬佩,他们对于彼此的信任更让人敬佩。正是这样的信任,成全了于娟,让她对于活着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也成全了读者,有机会了解到这些认识,反思自己,反思人生。

  感谢于娟,更感谢她的家人。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只有妈妈才知道的出生故事。世上人人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妈妈都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生下你的。”看到这段文字是在从家到学校的公交车上,眼泪就在别人奇怪的目光下不管不顾地流下来。妈妈生我的时候阵痛持续了三天多,因为医生说顺产的孩子健康,她就一直坚持到顺产。她真的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才把健康的我带到这个世界面前。

  面对死需要勇气,面对生同样需要勇气,感谢温暖柔弱的妈妈如此勇敢地给了我生命。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

  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病痛和治疗的摧残没有让于娟掉眼泪,而听到儿子土豆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却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在于娟最后的生命里,有人慷慨的要为她捐骨髓、捐器官;有人说可以第二天飞回来娶她;有人带着活鸡和“巨款”大老远来看她;也有人要谋财害命、趁火打劫……

  死亡像一个放大镜,让于娟看清了人性的善恶美丑。死亡也像一个试金石,让于娟试出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死亡,告诉于娟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感谢于娟的无畏施,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探寻活着的意义。

  周国平说,“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用,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

  是的,如果每个人可以先经历一场死亡,再开始生活,那么生活一定会更有意义。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