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调研报告5篇 农民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6-04 21:09:07 综合范文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农民调研报告5篇 农民调研报告范文,以供参考。

农民调研报告5篇 农民调研报告范文

农民调研报告1

*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

  今年十月中旬,我们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年报、问卷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增收的途径、举措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力求找到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种困难,破解农民持续增收的难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收入现状和特点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虽然经受了去年“”水灾的影响但我镇农民收入还是大幅度提高。

  1、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镇辖9个行政村,136个村民,4027户 人,现有耕地亩,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万元,人均纯收入1935元,比2006年净增203元个百分点,继上年以%的速度快速增长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从2007年我镇经济发展状况的组成机构看,劳务输出收入为万元,净增万元,增长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万元,净增万元,增长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增速明显加快。

  二、三产业收入也明显增加,尤其是马蜂沟和黄龙洞农家乐开张营业,为当地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力量。

  3、农民的整体富裕程度提高。从调查户的收入分组情况看,农民的整体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低收入户的比例在逐步缩小,高收入户的比例继续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由于镇政府强化减负管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1

  强化承包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提高村务公开水平、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也就是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已成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民素质不提高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就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就无从谈起,尤其是目前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已外出务工,更使得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如何应对发展外出务工和当地人才外流的矛盾已摆在政府面前。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制约农民增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农业效益必然下降,从而制约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化肥、农药、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推动下,我镇农资价格上涨很快,这使农户生产性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基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大大超出部分农户的承受能力,直接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有所减少。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会给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3、土地集中困难制约了规模化经营。我镇耕地面积为亩,而乡村人口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亩。由于我镇地理地形的影响,我镇耕地分布零散,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作业。土地相对集中困难较大,难以实行规模经营,给发展规模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基层干部对此认识更加深刻,很多人都提到:种植业的比较效益低,在当前的种植水平下,没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突破,增产、增效是很难的,所以必须在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上下功夫,走规模种植和集

  约经营的路子,小农的粗放经营对于人力和农资都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必须走节约成本以增加效益的路子。

  4、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去年我镇遭受百年一遇的“”水灾更是对我镇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损毁,虽经镇政府积极努力、多方筹资现已将大部分水毁农业基础设施得以重建,但由于工程量大,资金缺乏,还有很多农业基础设施急需恢复。

  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不大,综合实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不紧密,带动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弱,这些制约着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6、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乡镇直接服务农民的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乡镇农技人员普通年龄较大、知识老化、部分乡镇缺员严重。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无力承担服务的职能。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也无力开展必要服务,村级统一服务的水平难以提高。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与保障严重不足。农业新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农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业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了解甚少,获取信息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我镇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

  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一方面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培训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办不同层次的、更能贴近富余劳力的“实际、实用、实效、实惠”的实用科技培训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做好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要正视农民素质的差异,加大宣传教育,推动观念更新,给农民讲市场经济,讲外面的世界,让群众看到差距,奋起直追,树立发展的决心和信念,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为农民增收创造主观条件。

  2、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调控力度,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要严格控制涉农物资的价格水平,侵吞因农产品价格上涨所给农民带来的利益。首先,认真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坚决稳定农资价格,抑制农资价格不合理上涨。其次,加大对农资价格的检查力度,组织不定期开展农资专项检查,建议由政府牵头,物价、工商、供销、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行为,坚决维护正常的市场供求秩序。第三,加强化肥市场和价格的监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化肥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监测,全面掌握化肥生产、库存和化肥成本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新机制。一是积极探索以土地股权化等方式分离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土地入股、抵押、技术承包和土地融资等多种办法拓展土地流转途径。二是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统一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三是提高规模经营水平,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农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四是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

  权益。五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工作,支持鼓励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转变身份,推动农村规模经营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一是针对我镇实际状况,将全镇工作重点和政策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迅速恢复灾后重建,安定民心。二是采取“以奖代补”、“以钱养事”等形式搞好农田水利、道路和文化、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强化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使用效益,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拓展农业机械作业和服务领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四是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

  5、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特色产业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农业新格局。二是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培育名特优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序。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农产品名牌和驰名商标,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申报成功的建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四是加快开发农村旅游项目,探索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新型经济,走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积极吸收以前本镇优秀项目经验,推陈出新,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6、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由于农业是弱质性、公益性的基础产业,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作用,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整合乡镇基层站所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和充实乡镇基层站队

  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二是积极争取各级的偿债资金,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集体组织压力。三是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内适当引进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的质量和效率。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力度,把新技术、新品种带进来。五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农民调研报告2

  大田畈社区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社区农民增收的新情况,新亮美、新典型、新特色,我社区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先后在全社区十个组通过召开座谈会会、问卷等形势、围绕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以及增收的途径,举措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力救找到制约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各种困难、破解农民持续增收的难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我社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社区有10个居民小组,603户、2208人、现有耕地2976亩。农民的主要收入为种田和打工。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元。

  1、种植水稻1789亩、采用直抪种植技术、节约人力增收4万元。

  2、种植莲藕1187亩、比水稻亩增收2000元、增收230万元。

  3、劳务输出人员398人、人均工资4万、计1592万元。 4、刘超正等6户养殖龙虾452亩、亩收入3000元、增收万元。

  5、任海强等2户垂钓面积150亩、亩收入4000元、增收60万元。

  6、有运输车辆8台、车年收入12万、增收达100万元。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也就是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制约我社区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小农传统种作模式依然存在、无科学种田技术、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同时也缺乏引领致富带头人,尤其是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外出务工,致使问题较为突出。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户生产性费用增加、大大超出了农户的承受能力、加之农产品价格不高。

  3、土地集中流转难、制约了规格化经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

  三、我社区农民增收的建议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2、培育农产品加工。

  3、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引领农民致富。4、完善规模种植、养殖、劳务、经营管理体系。

  大田畈社区

  2018-5-22

农民调研报告3

  关于集贤县农民创业问题调研 报 告--集贤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农民自我创业意识增强,我县农民创业热情不断升温。推进农民创业,是农民充分就业、加快增收致富的重大举措,是农民向市民转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根据2012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抓好农民创业,实现农民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巩固扩大农民创业成果,营造农民创业良好环境,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热情,努力形成创业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于2012年6月10日至7月21日进行调研,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先后深入到兴安乡的精神村、兴旺村,集贤镇的福厚村、双胜村等17个村和30多户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分析研究当地农民创业的现状和特点,反映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外部环境及对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创业的基本特点。从调查情况看,随着农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民创业主体、领域、空间和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农民创业主体由传统能人向新型农民转变。农民创业起步阶段,村干部、能工巧匠和农村经纪人为创业主体。近几年,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一批新型农民走上创业道路,还有来自农村的大专院校和技校毕业生也加入农民创业队伍,使农民创业主体由传统能人向新型农民转变。集贤县兴安乡现有42户玉米和水稻加工企业,基本是当地农民创办的。经过多

  年培训和实践锻炼,多数创业者已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此基础上,又有一批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和技校毕业生加入创业的队伍。(二)农民创业领域由家庭副业向兴办产业转变。农民过去常说,“家有万贯带毛不算”。那时发展养殖业,仍然属于家庭副业的范畴。近几年,一些地方农民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兴办畜牧业、养殖业,不断加快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集贤县集贤镇有49户农民发展蛋鸡养殖业,32户农民发展畜牧业,每年户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三)农民创业空间由就地就近向城镇拓展转变。农民兴办种植、养殖等非粮产业,往往从就地就近起步。随着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的拉动,社会化服务的吸引,产业链条开始向城市城镇延伸。农民创办加工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及其他类型的第三产业,往往一开始就以城市城镇需求为目标,使产业在那里生根发展。(四)农民创业形式由自发为主向有序组织转变。过去,农民创业基本以自发为主,产业发展带有很大盲目性,甚至由此导致大起大落。为有效解决农民创业盲目性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注意加强组织引导和政策扶持,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帮助农民创业主体进入市场,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创业的组织化程度,部分农民创业个体积极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规模化,有效增加创业收入和规避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二、农民创业的现状与问题。农民创业首先必须具有积极的创业意识、资金、技术和相关的政策扶持,而且必须把这四个基本条件有机统一起来。当前,推进农民

  创业有利条件很多,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农民创业意识日益强烈,但存在诸多后顾之忧。许多农民认识到,要实现增收致富,光靠种粮收入是难以办到的。因此,农民把增收致富的取向放在创业上。据调查统计,70%以上的农户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多数不重操旧业,重点围绕非粮、非农产业进行创业。一些大专院校、专业技校毕业生返乡后,基本都走自主创业的路子。尽管如此,农民对创业的认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主要原因是农民有后顾之忧。农民创业最大问题是怕担风险,在缺乏规避风险政策措施的情况下,一旦遇到风险农民怕血本无归。一些想离土离乡创业的农民担心政策补贴、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享受不到。还担心土地流转出现麻烦,怕到城镇创业生产生活困难没人帮助解决。(二)资金量小,缺乏金融服务。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多数返乡民工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因为金融机构贷款约束变硬,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抓大放小”、或只收不贷,使之难以得到金融服务,流动资金短缺,是当前严重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三)农民自身素质有很大提高,但创业本领仍然不强。据调查统计,在全县万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可以说不具有创业的文化基础,缺少专业技能和本领,难以适应创业的需要。(四)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10-

  50万元的占大多数,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三、农民创业的重要作用 1.农民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返乡创业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从事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展了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的格局,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2.农民创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农民创业在促进城镇经济和城镇化的同时,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据统计,近几年来集贤县已有近1300名农民创业,直接或间接提供用工岗位达5600多个,为打工农民增收亿元。如集贤镇白永明的田园腌菜公司,每年和农民签订白菜收购合同,每年为农民增收达5000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每个人每年增收元左右的收入,自己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3.农民创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农民工返乡返乡创业开发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培育了一批企业家,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工人,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对农业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4.农民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创业者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独资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促使资金、先进技术等企业资源向农村地区集中。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创业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农村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其中的一些人已成长为现实的企业家。以这些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臵,大大提高了县域的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5.农民创业成为吸引人才回流农村的有效途径。外出打工农民多数都是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这些人的外出在为农村发展带来了信息和收益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了一部分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无疑是农村人才的一种外流。只有本地的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外出务工的农民才愿意回来打工。真正实现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农民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四、制约农民创业的因素

㈠资金量小,缺乏金融服务。对于农民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来说,资金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多数农民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㈡负担太重,创业服务不到位。农民创办小企业包括开办个体工商户,要辗转多个部门,办理包括场地证明,资金证明,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许可,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设计,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往往每道手续都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在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越是贫困、税源少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现象。㈢盲目性大,指导服务体系尚待完善。农民在创办企业时缺乏相关的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办企业存在着盲目性。随着科技,信息,体制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如果创业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不能适应,就无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成立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来为企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㈣经营不善,职业教育是重点环节。“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一是受经营者教育程度和知识的限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不少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竞争力。五、对策和建议(一)加大农民创业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农村建设、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北方特产业大省建设、鼓励发展标准化牧业小区、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政策,对农民创业实行重点倾斜。加大绿色食品扶持力度,对农民创业开发绿色食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落实好对新创办主营业务收入6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扶持政策,实行3

  年内免收或暂停各类收费政策和当地财政补贴政策。积极整合有关农民创业扶持资金,建立省市县农民创业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农民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开发设计,创业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建设、农民进入园区创业补贴。(二)改善农民创业信贷服务。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有关金融部门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加强信贷担保服务,现有担保机构应开设农民创业担保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创业担保机构。完善农民创业贷款抵押办法,农民政策补贴可以用于创业贷款抵押。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鼓励发展农民专业资金互助社,规范和引导民间信贷,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创业提供信贷服务。(三)强化农民创业培训功能。改进农民创业培训,选择重点学校申请省农民创业培训基地,选准创业主体进行重点定向培训。培训内容应作适当调整,不仅要培训农民创业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培训企业管理知识,重点培训项目开发设计。强化农民创业培训服务。对农民创业实行跟踪服务,既要帮助农民选准项目,又要帮助农民抓好创业项目孵化,下功夫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四)优化农民创业整体环境。推进农民创业,必须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服务环境,切实帮助农民创业排忧解难。农民创业确保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土地流转实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维护好离土离乡创业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建立健全农民创业服务体系,实行扶持和鼓励政策,进一步增强农民创业服务功能。(五)加强农民创业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都应成立农民创业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并实施农民创业规划,协调

  解决农民创业中的重要问题。农民创业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民政、银行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要加强农民创业办公室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综合服务的职能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创业组织化程度。要宣传和鼓励农民创业先进典型,对推进农民创业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要切实抓好农民创业组织服务工作,对进城创业的农民,由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农民创业服务平台,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多种服务;对进入口岸城市和境外创业的农民,农业、财政、民政、银行等相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为农民创办外向型产业提供综合服务。(6)提高农民创业者素质。一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校企结合,开展定单、招标培训。二是发现培养创业农民。提高返乡创业人员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着力打造农民经济人队伍。⑴充分发挥农村能人、致富大户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⑵加快培育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要对经纪人队伍进行扶持和引导,提高素质,提升档次,使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生力军。

农民调研报告4

  2020年4月19日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市农机局农民增收座谈会议材料

  一、全市农机基本情况

  我市是农业大市,同时也是农机强市。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在补贴政策的强势拉动下,全市农机总动力和农机总值呈现了“节节高”局势,农机装备实力明显增强。当前,全市农机总值达到24亿元,农机总动力400万千瓦。动力机械拥有量万台,占全省的30%;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7562台。农机经营年总收入达到20亿元,占全省的21%,以上从规模到位置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小麦玉米机耕机播率均达91%,小麦机收率达93%;玉米机收率达35%,到 底,我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

  农机化投入增加迅猛,“十一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总资金为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亿元,达亿元。

  二、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近年来农机的发展情况看,农业机械化不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增加农机数量,发挥农机作用,整体提高农机水平,加快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相关产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同时,带动了农业产业和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的兴起,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2、组织好中国特色农机跨区作业的经营方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十一五”期间,全市跨区作业每年平均吸纳农机户7000多人,平均每年增加收入1亿多元;去年,我市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达6200余台,历经河南、湖北、四川、甘肃、青海等5个省、区,历时6个月,从夏季延伸到秋季,实现跨区作业经营总收入近3亿元,并从夏季延伸到秋季,进行三秋玉米跨区作业。

  3、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农机在粮食作物设施农业、农机在果业、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畜牧业机械化养殖上,大力发展饲料机械、青贮机械、挤奶机。在果业、设施农业上,大力发展田园微耕机械、卷帘机、摘果机。

  4、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但能够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机械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创业增收。,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等颇具规模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31家,拥有固定资产20万元-50万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总装配线,两个机械加工中心含各类先进的加工设备200余台,可达到年产农业收获机械万余台,产值亿元以上的规模。建议政府对该企业进行政策性扶持,进行叠加补贴,经过扶持农机制造企业以加快增加农民收入的步伐。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2020年4月19日

农民调研报告5

  市农机局农民增收座谈会议材料

  一、全市农机基本情况

  我市是农业大市,同时也是农机强市。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在补贴政策的强势拉动下,全市农机总动力和农机总值呈现了“节节高”局势,农机装备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市农机总值达到24亿元,农机总动力400万千瓦。动力机械拥有量万台,占全省的30%;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7562台。农机经营年总收入达到20亿元,占全省的21%,以上从规模到位置均居全省第一。2010年全市小麦玉米机耕机播率均达91%,小麦机收率达93%;玉米机收率达35%,到2010年底,我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农机化投入增加迅猛,“十一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总资金为亿元,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亿元,2010年达亿元。

  二、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近年来农机的发展情况看,农业机械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增加农机数量,发挥农机作用,整体提高农机水平,加快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同时,带动了农业产业和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的兴起,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2、组织好中国特色农机跨区作业的经营方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十一五”期间,全市跨区作业每年平均吸纳农机户7000多人,平均每年增加收入1亿多元;去年,我市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达6200余台,历经河南、湖北、四川、甘肃、青海等5个省、区,历时6个月,从夏季延伸到秋季,实现跨区作业经营总收入近3亿元,并从夏季延伸到秋季,进行三秋玉米跨区作业。

  3、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农机在粮食作物设施农业、农机在果业、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畜牧业机械化养殖上,大力发展饲料机械、青贮机械、挤奶机。在果业、设施农业上,大力发展田园微耕机械、卷帘机、摘果机。

  4、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机械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创业增收。2010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等颇具规模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31家,拥有固定资产20万元-50万元的农机大户14个,50万元以上的12个,2010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17亿元。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逐步增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提高。

  5、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全市在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有效地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使农机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结合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按照“综合统筹,板块推进,面上示范,整体推动”的原则,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硬茬播种、饲草加工等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提高机械作业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建议

  1、抓好农业自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把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直接见效的途径,鼓励农民创业,为农民创业提供帮助。

  3、坚持抓好部门扶贫帮扶力度,从我们近三年抓这项工作的 情况来看,通过对口帮扶工作的开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村容村貌,而且也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加了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4、建议对我市农机制造业进行政策性扶持

  陕西渭恒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的一家生

  产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大型企业,该公司座落于渭南市渭北产业园,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万平米,总投资亿元.拥有一条现代化总装配线,两个机械加工中心含各类先进的加工设备200余台,可达到年产农业收获机械万余台,产值亿元以上的规模。建议政府对该企业进行政策性扶持,进行叠加补贴,通过扶持农机制造企业以加快增加农民收入的步伐。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