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3篇(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

时间:2022-12-24 22:13:19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3篇(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以供参考。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3篇(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1

  高效课堂

  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了追求好的教育、好的教学、好的课堂,改革的步伐好像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情景教学、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教学等。这些改革的成果不穷,但给我们的感觉是理论多,实践少;理念多,操作少;方向多,方法少。总的来说,教学改革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睡觉一样“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两千多年的前的孔子就提出指导我们教学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可惜还没被大家攻克破解。教学改革要改的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新课程理念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的问题,让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的学习能勤于自主、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一切的教都是围绕着“一切为了学习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来做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堂 改革,课改催生了一批真正的名校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等。这些学校的改革与以往任何学校的改革都不同,他们从课堂出发,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一个推动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讲,导学案蕴含着教学设计的诸多功能。它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定学,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从以上对导学案的概述中,体现了这样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

  2、导学案不是“学案”;

  3、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

  4、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5、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

  6、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7、导学案的设计类型根据高效课堂的课型来定;

  8、导学案是一个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性文本;

  9、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

  10、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

  二、导学案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因此,导学案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交互性、生成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目标性原则:发挥目标的导学功能;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导学案中,学法线应贯穿始终,如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贯穿在导学案设计内容各个模块,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导学 案设计,应在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教材和问题只是例子而已。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合作性原则:对学、群学,合作成功;

  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合作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合作学习上,还体现在导学案设计中的师生合作上。比如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习情境,参与讨论研究,参与查找搜集资料,参与对文本的质疑、批判等等,这都体现了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导学案设计提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情境性原则:巧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举例:2+3=5的学习)

  创设情境要突出情景的生活性、探究性、情感性、趣味性。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用性原则:直指高效,适用实用;

  导学案要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实效性。规范性原则:规范学生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求同存异。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以上是就导学案设计得原则进行的分析。但在对导学案的长期使用和不断地反馈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五点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学向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三、导学案设计要求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

  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 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明确规定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这些为导学案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参照,有非常强的利用价值。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初中代数式教学)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用好教材(教科书)促发展

  1、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2、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材观,要由过去“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同样学生也要由过去“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也有人说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其实还应该再改一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程”。与此相对应的,陶行知先生曾经描述过世界上的三种教师:第一种只会教书(拿学生来配书本);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拿书本来配学生);第 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在陶先生的基础上,我们该给出新的教师定位——“教学相长型”教师。而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教材不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和工具,它只是好的例子,是师生之间对话的一种媒介。

  教师要在教材的使用上把握好“四度”即:深度、广度、梯度和角度。

  学情调查是起点

“学情调查”说起来不是个新问题,过去在教学设计理念里就提出了要“分析学者特征”。但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却被忽略掉了,教师几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学情,不研究对策,或者做了研究而没有落实,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师生虽然同处一个课堂,却隔绝在两个世界。

  研究学情比研究教材、研究目标、研究教学策略更重要,学情调查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教学的一切安排设计都是以充分全面的学情调查为起点,脱离了这一点,教师教学就失去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导学案设计的起点理应回到“学情调查”上来。

  分层设计重差异

  导学案设计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的层次性差异,具体进行以下分层设计的内容。

  1、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

  2、分层设计问题,导学案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特别强调问题式设计,遵循“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设计要求。就问题层次来讲,根据目标要求,一般从认知层面、学生层次、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将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识记水平层次,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一般在课前解决。B层: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通常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层:应用水平层次,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通常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层:拓展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通常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举例:《雷雨》问题设计;)

  3、分层设计学习程序、下面我们看这样四种学习程序设计,其中综合课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型,其他课型皆由此演变而来,所以应重点熟悉。

  一是综合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关于“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含义的第二章中已作介绍。)

  二是自学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三是展示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分工展示——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四是反馈课型的学习程序: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子帮扶——交互评价——全面提高。

  4、分层设计展示板演,5、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学习目标设计来体现所要达到的标准,其落实要在课堂上呈现,所以要与评价制度结合使用。

  6、分层设计达标测评。

  导学案在设计达标测评题目时,一般按照题目训练由易到难5:3:2的难易层次来设计达标测评题目,照顾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学生 学法指导在其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而统之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摸索,去创新。

  集智备课作保证

  一个成功的导学案设计,必然是靠师生群体智慧共同创造的结晶。总之,我们研究教学问题都要“一切从学生中来,一切到学生中去”。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2

  第一章

  教案之殇

  我国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陪。

  教案: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也称为课时计划。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或者说教学过程的设计。传统教案流弊:

  1、传统教学最终被异化为教师“教教案”。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秀场。

  2、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最终导致僵化。

  3、写教案被等同于备课,等同于上课。

  4、写教案成了“拿来主义”——抄袭案。没有“落地”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定义:是一种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基本要素:

  1、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学习目标的确定与阐述。

  4、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6、教学评价的设计。第二章

  正名“导学案” 夸美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器、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改革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导学案内涵:

  定义:在新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优点:

①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② 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④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⑤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⑥导学案设计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⑦导学案设计的类型根据高效课堂来定。

⑧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⑨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⑩导学案被喻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我要走向哪里?(学习目标)

  我如何到达哪里?(学习材料、媒体和学习策略)

  我如何判断是否已达到目的地?(评价与修正)

  教师要立足于“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以学为主”的原则来设计导学案,而且导学案的设计标准要力求最大限度的达到在学生借助教材、自主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展示、反馈达成目标,生成能力,培养情感。知识链接:高效课堂名词解释:

  独学: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对学: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群学: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展示:一是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二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第三章

  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学,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做的研究是进行教学行动研究。要在“教中研”,在研中教,采取“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并与“自下而上”的教学理论相对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有效。

  一、以生为本

  1、相信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特别注重分层次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习,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饭,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学困生只要能解决完成相应层次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比尖子更高的评价。

  2、解放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设计开放的问题,创设生活的情境,鼓励个性的见解,引发学生的质疑,激起思维的碰撞,张扬生命的合力。

  3、依靠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师只有依靠学生,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发,个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一条不可背离的教育原则,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泉。

  教师要相信一句话: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到学生中找。

  4、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学生,从而实现对“全人”的教育。

  二、以学为本

  1、以学定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教不是目的,学才是止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依据,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

  六学: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四教: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

  教师在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好学情调查,带着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

  四不教:学生独学能会的不教,学生对学能会的不教,对子帮扶能会的不教,学生合作探究能会的也不教。

  2、以教导学。

  3、以评促教。

  评价的四个维度: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功能。

  评价的五个转变:由量性评价转变为质性统整,由甄别优劣转变为引领发展,由个体评价转变为个体与合作组评价的统一,由评价单一枯燥的认知训练转变为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由评价结论不求过程转变为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评价的六大功能:积极导向、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多元互动、记录成长。

  4、自学为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三、行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

  2、目标性原则。

  3、导学性原则。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导学案的突出特征就是导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合作性原则。

  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6、情境性原则。

  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8、实用性原则。

  9、规范性原则。

  10、创新性原则

  下述五点是保证学生学习高效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呢知识被激活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第四章

  导学案设计要求

  一、研读课标指南: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二、用好教材促发展:确立课程意思。树立新的教材观。

  三、学情调查是起点。

  四、分层设计重差异。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五、学法指导在其中。

  六、集智备课作保证。

  第五章

  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一、基本规范

  1、统一基本设计程序。

  2、统一基本设计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

  3、统一基本课时容量。

  4、统一基本设计版式。

  二、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1、学情分析。

  2、复习引导。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方法。

  3、学习内容设计。

  1、知识梳理

  2、典型问题设计,3、达标测评,4、学习过程设计: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

  三、试卷讲评课导学案设计。

  1、学情分析。错题归类剖析。变式拓展训练。自我完善。学习过程设计。

  四、导学案设计避免走入的误区

  导学案设计教案化。导学案设计习题化。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导学案设计提纲化。第六章

  导学案使用

  一、学生使用篇

(一)、导学案使用基本常识

  1、导学案组成要素说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导学案上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

  2、导学案题头项目填写。组名、姓名等。

  3、学习三宝的运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导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5、导学案使用的时间要求。导学案一般提前发下来让学生果前预习(低年级学生不宜提前发),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二)、导学案使用的常规要求

  1、课前使用——自学为主。独学要求学生要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学有余力的可做拓展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记号,自学时还要求学生能主动提出或发现新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问题。

  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反馈达标、整理学案: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的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

  3、课后使用:

  二、教师使用篇

  1、课前——独学检查、二次备课。

  课前,教师要对本节课导学案学生独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批阅,这次抽查类似于从小组中抽样。落实二个前置:学生学习前置,教师指导前置。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教师角色:调查员、指导员、协调员。

  展示是课堂上最精彩的环节,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课堂的互动生成、质疑对抗。导学案中达标测评部分若属于笔试测评,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

  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或者现场的指导促使他们集聚问题,质疑对抗,激烈竞争,思维碰撞。这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前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在于抛答案,而是要围绕解决问题而“抛问题”——以问题激活问题。

  如何解决好优生吃好和学困生吃饱的问题,这是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也是对教师协调能力的考验。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也可对子互批、组内批、组间批、学科代表批、教师批等。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要有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要根据批阅情况和学生的自主反思情况将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形成错题集。将若干个导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2、重课前预设,轻课堂生成。

  3、重导学案使用,轻教材使用。

  4、重导学案使用,轻导学案再设计。

  5、重统一性评价,轻差异性评价。重“讲”轻“学”、重“学”轻’导”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3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自学提纲

  第一部分教案之殇

  一、传统教案的弊端(P5)

  1、传统教学最终被异化为教师“教教案”

  2、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成为教师演出“教案剧”的秀场

  3、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最终导致僵化

  4、写教案被等同于备课、等同于上课

  5、写教案成了“拿来主义”——抄教案

  二、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P19)

  三、高效课堂的三层含义(P24):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第二部分正名“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定义(P30)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为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P30)

  包括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和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

  三、对高效课堂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的理解。(P35)

  第三部分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一、导学案设计体现的理念:“以生为本”、“以学为本”。(P38)

  二、“以生为本”可以解读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P38)

  三、发展学生要奉行“八字”方针:全体、全面、个性、自由。(P42)

  四、“以学为本”可以解读为“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P43)

  五、对学生及学习评价分析的“四个维度”、“五个转变”和“六大功能”。“四个维度”即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功能。(P49)

“五个转变”:由量性评价转变为质性统整,由甄别优劣转变为引领发展,由个体评价转变为个体与合作组评价的统一,由评价单一枯燥的认知训练转变为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由评价结论不求过程转变为评价结论与过程的统一。(P49)

“六大功能”:积极导向、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多元互动、记录成长。(P50)

  六、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十大行动原则:主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导学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创新性原则。(P52)

  七、创设情境要突出情境的生活性、探究性、情感性和趣味性。(P56)

  八、保证学生学习高效的五点必要条件。(P62)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

  第四部分导学案设计要求

  一、导学案设计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其中“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有形设计”即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P65)

  二、课程标准对导学案的重要利用价值。(P67)

  1、课标对教材提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三、导学案设计时应如何用好教材。(P70)

  1、确立课程意识。

  2、树立新的教材观。

  四、导学案分层设计的主要内容。(P73)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测评。

  第五部分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一、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四个基本统一,即: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格式。(P85)

  二、综合课型导学案设计包括以下要素:

  1、学情调查;

  2、学习内容分析;

  3、学习目标;

  3、重难点预测;

  5、知识链接;

  6、学法指导;

  7、学习过程;

  8、整理学案;

  9、达标测评;

  10、教与学反思。(P85)

  三、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1、学情分析;

  2、复习导引;

  3、学习内容(问题)设计;

  4、学习过程设计。(P89)

  四、试卷讲评课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1、考情分析;

  2、错题归类剖析;

  3、变式拓展训练;

  4、自我完善;

  5、学习过程设计。(P92)

  五、导学案设计的常见误区:(P93)

  1、导学案设计教案化;

  2、导学案设计习题化;

  3、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

  4、导学案设计共性化;

  5、导学案设计提纲化。

  第六部分导学案使用

  一、使用导学案时,教师要做好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哪些基本常识的指导?(P103)

  1、导学案组成要素说明。

  2、导学案题头项目填写。

  3、学习“三宝”的运用。

  4、导学案与教材结合使用。

  5、导学案使用的时间要求。

  二、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课前、课中、课后分别有怎样的要求?(P111)

  1、课前——“独学抽查”、“二次备课”。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三、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P115)

  四、导学案使用的误区。(P116)

  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

  2、重课前预设,轻课堂生成。

  3、重导学案的使用,轻教材的使用。

  4、重导学案使用,轻导学案“再设计”。

  5、重统一性评价,轻差异性评价。

  6、重“讲”轻“学”,重“学”轻“导”。

  专题一导学案基本版式设计

  一、导学案常见的几种版式:普通式、分栏式、表格式、混合式。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

  1、体例设计;

  2、题头设计;

  3、版面设计;

  4、版纸及字体、字号设计。

  专题二学习内容分析

  一、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应把握教材的“四度”:深度、广度、梯度、角度。具体理解四度。(P135)

  二、教材和教科书的区别。(P151)

  专题三学情调查

  一、日常性学情调查包括的内容:

  1、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

  2、情感基础;

  3、学生学习风格特征的分析。(P153)

  二、进行“学情调查”的目的首要的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可以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P160)

  三、学情调查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全程性、全时性的特征。(P165)

  四、学情调查常用的几种方法是导学案调查法、小组学习反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P166)

  五、学情调查要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做好导学案分层设计,借助好小组学习形式,用好评价机制。(P168)

  专题四学习目标设计

  一、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P174)

  1、目标设计行为主体混乱,指向不明。

  2、误把目的当目标。

  3、目标维度缺失。

  4、目标行为动词不当。

  5、目标陈述不规范。

  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陈述的几种形式: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表现性目

  标;

  三、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分为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两种方式。

  四、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专题五学习过程设计

  一、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比如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单元巩固课等)学科特点、学习内容需要,可以分为问题式设计、专题式设计、知识逻辑式设计和学习步骤式设计等几种形式。都必须以问题为核心设计。

  二、真正的自主学习具体应该体现在:学习目标自提、学习计划自定、学习方法自选、学习对子自结、学习过程自控、遇到问题自议、个人观点自表、有关资料自集、课堂练习自选、学习效果自评等十个方面。

  三、自学过程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明确自学要求、自学内容和自学方式,必要时可以将有关要求在导学案中明确说明。

  四、合作探究过程的设计:关键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组织内的相互依靠、学习任务的分工、对小组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全员积极参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指导。

  五、展示过程的设计:展示内容-预设性问题展示(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生成性问题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等)

  六、展示过程的设计时要让学生做到“四不、四敢”:不唯书,敢于向文本质疑;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唯众,敢于表达个人观点;不唯一,敢于另辟蹊径。

  专题六导学案的问题设计

  一、高效课堂的突出教学特点就是体现了问题式教学的风格。

  二、导学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而且设计的问题是本着“知识问题化”的基本原则,并要体现“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要求。

  三、导学案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来呈现“导问”、“导学”、“导思”、“导练”、“导测”、“导评”等功能,以此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四、问题层次化:一是把问题划分ABCD四个层次-识记级、理解级、应用级、拓展级;二是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层次分解,降低梯度。

  五、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P212-21

  3六、展示环节体现四个原则:问题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

  七、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作用是唤醒、激励、评价、追问、点拨、启发。

  八、问题探究化:问题设计要具有目标性、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应围绕要探究主题设计问题、应设计适度的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合作的价值。

  九、问题情景化:当前课堂最大问题主要表现—P220

  专题七课堂评价

  一、评价原则:概括为“二二六”评价原则,即促进“两个发展”,落实“两个转变”,体现“六个维度”。P222-22

  4二、评价方式:质性评价、量性评价。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达标测评、开放性作业、自主式作业、自主反思性评价。

  学生自我反思主要体现在:问题反思、经验反思、方法反思、学习行为反思、感悟反思等方面。

  对于教师来讲,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三条基本途径是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

  三、课堂评价操作办法

  1、最终目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对导学案的评价、小组综合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红黄绿牌评价、任务报到站、其他形式评价P229-2323、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

  4、课堂评价的十点建议:P233-2345、对几种常见评价方式的再思考P234-2396、高效课堂小组综合性评价各类表格P239-2

  43专题八集智备课

  一、集体备课VS集智备课

  二、集智备课的内涵P246-2481、集智备课中的“集体”,通常是指由同教材教师组成的“备课组”。

  2、集智备课的主要形式有三种:P2473、集智备课中的“课”,在高效课堂的导学案设计上,从学生使用的角度讲,通常是针对课时或课题备的“课”。

  4、通过集智备课或教师个人“二次设计”最后形成的文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使用的教案,而是师生可以共用的导学案。

  三、集智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四、集智备课的基本流程P250-256

  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课后“补备”

  五、集智备课的组织与管理P256-2591、建立备课组织

  2、完善备课制度

  3、建立评价机制

  六、集智备课避免走入的误区P259-26

  1七、备课注重的十大要素P261-26

  2知识、解读、规律、方法、应用、生成、预设、点评、亮点、情感

  专题九“五步三查”普适性教学模式

  1.绕不开的教学模式P263-266

  2.“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①“五步三查”模式基本结构说明P266-267

②“五步三查”基本操作详解P267-27

  1③有关说明

  专题十导学案问答P273-29

  51.“导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P27

  32.“导学案”与学生的关系是怎样的?P27

  43.导学案设计的主线是什么P275

  4.导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所起的作用有哪些?P276

  5.导学案设计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277

  6.导学案是怎样通过问题设计体现三维目标的?P278

  7.有了导学案,教师还需要备课吗?P278

  8.在课堂上进行自学、展示、反馈时,时间不够用,怎么办?P279

  9.教师如何结合导学案岁学生进行个别辅导?P281

  10.学生除了做导学案中的检测题,能真正实现“零作业”吗?P282

  11.在谁复习课导学案时要注意哪些问题?P282

  12.课前,教师如何批阅导学案?283

  13.课后,导学案交给老师批改,反馈时谁来讲?是老师,还是学生?安排在什么时间?P284

  14.高效课堂下的“预设”与“生成”是如何通过导学案来实现的?P285

  15.展示课上,教师备课主要备哪些内容?P286

  16.导学案设计时,各科需要统一模式吗?P286

  17.导学案设计,学法指导要考虑哪些因素?P287

  18.教师应该怎样结合导学案进行因材施教?P287

  19.设计导学案,年级备课组应做好哪些主要工作?P288

  20.学生预习时,是否需要指导学生看书?如果需要,如何指导?P288

  21.小组只讨论老师安排的问题,不讨论其他问题怎么办?P289

  22.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保证学优生的学习?289

  23.导学案什么时候收发效果会更好?P290

  24.高效课堂下“讲”与“教”如何结合?P290

  25.课堂展示中,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P290

  26.整理导学案,主要整理哪些内容?P291

  27.怎样整理导学案?P291

  28.学生整理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做什么?P293

  29.一节课结束后导学案上的题目仍有学生不会怎么办?P294

  30.教师怎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P294

  31.怎么样批阅导学案可以更高效?P295

  32.导学案怎样保存?P295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