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结课论文3篇(选修音乐鉴赏论文)

时间:2022-11-07 04:03:5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结课论文3篇(选修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阅读。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结课论文3篇(选修音乐鉴赏论文)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结课论文1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音乐,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大多数人认为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的时代好遥远,比起古典音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古典音乐赏析的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通过古典音乐赏析的课程,我有了巨大的收获。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在古典音乐赏析的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对于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欣赏至极,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小调 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 练习曲“离别曲”》等等。

  然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来说,第一位大师是海顿,它是交响音乐的泰斗。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可以使人飘飘欲仙,悠悠欲睡。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是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后来的两个世纪里,古典音乐的主题发展正是依据了这一原则。海顿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和富于幽默感。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海顿在交响乐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尽管他不如穆扎特、贝多芬那样辉煌,但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莫扎特、贝多芬无比辉煌的器乐成就,都是建立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则甜美、活跃,富于歌唱性和古典美,突出对比性和层次感,像清泉潺潺,似流水滔滔。莫扎特一生的曲风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1770年为界,此时作品中可以看到前古典乐派和意大利古典乐派的强烈影响。中期以1786年30岁为界,此时作品富有典雅的嘉兰特风格和海姆乐派样式的投影。30岁以后的略偏向巴洛克样式,并以此在古典的乐型之外植入更深远的意境。

  莫扎特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伟大的音乐天才往往各有千秋,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则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艺术的端庄与艺术的完美在形式、内容互异的作品中得到统一,这正是莫扎特的才华所在。莫扎特的音乐决不是壮伟凝重的,也难得是悲怆的,它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雍容华贵、恰如其分。而且,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是他高兴的时候,他的音乐中仍然有一个悲伤的低音。他知道生活是由悲伤和欢乐组成。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在他之前或之后却没有别的音乐家能做到。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莫扎特“化身为”音乐。莫扎特因其音乐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对称,具有高度美感而声名鹊起,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乐中有“哲”,激情洋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音乐家大多注意形式与情感的结合,贝多芬《命运》与《合唱》交响曲中吧音乐审美中的表现派与形式派的融合推到了极致。贝多芬被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可以看出,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他的作品的英雄气概,奔放热情,幻想风格,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的。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欢乐颂》这个著名的主题,节奏很平凡,是那种妇孺皆知的曲调,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现在最平常的地方!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钢琴协奏曲等,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赏析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而作为我们听众,即使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却也应该用心去聆听,当你仍沉醉于流行音乐的时尚形式中时,当你在为DJ舞曲感到吵闹时,当你越来越感受到嘻哈音乐的乏味与无聊时,不妨去听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格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格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结课论文2

  浅析西方流行音乐对人们的影响

  熊思洁

(通信工程,)

【摘要】: 西方流行音乐在1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音乐风格,本文

  着重叙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音乐风格对大众的影响,以及爵士

  这一独特音乐风格对我自身的影响。【关键词】:西方流行音乐/爵士乐/情感/影响

  西方流行音乐形成并发展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其简易通俗、贴近生活的特质深入人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代人的身心。从早期的黑人音乐,到后来的爵士(Jazz)、乡村(Country)、摇滚(Rock)、轻音乐(Easy Listening)、新世纪(New Age)和说唱(Rap)等,无不反映出当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及青少年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希望。

  对我个人而言,相较于现代的各种仅为宣泄自己情绪的主流及非主流音乐(如Psychedelic、Death Metal等),我更倾向于欣赏爵士乐——它是体现自由精神的20世纪新型音乐,它源于生命的冲动,其肆无忌惮的即兴风格很快风靡了全世界。

  一、西方流行音乐对大众的影响

  音乐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载体,它诞生于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下,歌颂着人们的心声,映射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音乐更是一种文化与情感的载体。

  1、早期美国黑人音乐包括灵歌(Spiritual)、福音歌(Gospel)、灵魂乐(Soul)、布鲁斯(Blues)等,他们歌颂自己的劳动成果,诉说被奴役的苦难心声,但歌曲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渴望自由,用音乐克服物质生活的艰辛,并把它转化成一种坚强的意志,从而在阶级斗争中顽强存活下来;

  2、爵士乐是奴隶们在新奥尔良这个宽容的城市里解放自己的产物,虽常于赌场、酒吧等比较混乱和喧闹的娱乐场所演奏,但却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般不含带任何世俗之气,充满生气、令人兴奋,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爵士乐更似动荡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痛苦、愤怒、懊丧和混乱;

  3、乡村音乐是南方贫困的白人用以描绘自己的生活,缅怀往事、憧憬未来,演唱者宽厚的喉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空旷中带着自然的诗意和亲切宜人的情调,然而他们常给听众以孤独的印象,他们动情的面容、时常紧闭的双眼和闪烁的泪光无不映射着他们内心的真诚;

  4、摇滚乐似乎是年轻人的标志,歌手时常表现出对一些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反抗主流文化、反抗生活、甚至反抗音乐本身,其着装以及舞台效果都十分另类,而摇滚乐分支极多,包括Folk-Rock、Psychedelic Rock、Soft/Hard Rock、Punk、Heavy Metal、Death Metal等等;

  5、轻音乐则是感受宁静而少有歌词的音乐类型,重点在于营造出令人心平气和的氛围,听音乐的同时彷佛走进一个空灵缥缈的世界,这片净土上的镜子能使人们看到真实的自己??

  各种流行音乐广为流传有着其主客观原因,而受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影响最深广的群体便非青少年莫属了,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年轻群体对文化和事物的发展有敏感的天性,这使得他们极易接受外来的文化思潮和行为方式。伴着时代的进步,各国潮流文化都能在这一代人身上找到特有的标志。这一代人思维活跃,崇尚自由,渴望独立,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直率地宣泄情感,他们毫不遮掩自己内心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这群个人色彩浓烈的年轻人,尊重自己的情感,需要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他们的精神舞台,欣赏音乐时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在乐音中自由徜徉。

  然而我们知道,西方流行音乐必有其糟粕和精华的部分,也即同时具有正、反两面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听到的不同风格的音乐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等等。健康而有艺术性的音乐有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趣味庸俗的音乐却会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和腐蚀作用,甚至会导致社会精神文化的贫乏和混乱。在古希腊时,人们认为音乐可改变人的情绪——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各种音调可激起不同的情绪。听一些缓和的音乐可以加强记忆、缓解压力、陶冶情操,而音调低沉的音乐反使大脑混乱,对事物的判断失准率上升,也会引发人的悲伤情绪,如传闻中匈牙利歌手Rezs? Seress的《Gloomy Sunday》由于流露出摄人心魄的绝望情绪使100多人因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不禁深思,对这些流行音乐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影响,人们又该抱以怎样的态度呢?

  二、爵士乐对我的影响

  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Blues)、拉格泰姆(Ragtime)及其它多种早期音乐类型。这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节奏动感,音色多变,有极强的艺术欣赏性。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30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Bepop)、40年代末的冷爵士(Cool)、50年代的硬波普(Hard Bop)、60年代的自由爵士、70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Funky??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一部爵士乐发展史。相较于其他音乐,爵士乐有很多自身独特的魅力:

  1、即性演奏或是演唱让听者自在地徜徉,不断地产生灵感;

  2、爵士乐的节奏和唱法非常复杂但却并不感到吵闹,相反会随之翩翩摇摆;

  3、独特的音色以及多种乐器的运用,让人享受一场音乐的盛宴。而且唱片中所带的沙沙声在如今听来却是一种十分独特的韵味,让我情不自禁地沉迷其中。

  一位作者描述说“乔丹从罚球线腾空而起的刹那,DJ在唱盘上不小心打翻了瓶啤酒等等都是一个个定格的画面。无数个定格的画面连在一起却变成了动作,诉说着一则则故事,或隽永、或私密”。她提出了四个问题——“为什么听爵士乐?”“如何听爵士乐?”“怎么从爵士乐中找到乐趣”“爵士乐如何让你保持继续听下去的动力?”,并同时用定格画面与动作画面的逻辑进行了阐述“如果说某年某月某天初次听到切?贝克深情演唱My Funny Valentine,然后因为这首情歌让你对这个英俊小号手产生了兴趣,渴望尝试他其他的作品,并且了解到‘原来他跟人打架掉了门牙,难怪唱起歌来漏风’‘这么有才华的人竟是个毒虫?’‘这个毒虫竟然还有写日记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定格的画面。可是当你把这些定格画面收集起来,变成动作画面,让切?贝克的一生际遇在想象间流转,就能面带微笑地逐一回答刚才的四个问题”。

  我自开始接触爵士乐,到逐渐了解爵士乐的产生背景及其风格和特征,再去探索爵士乐手的人生旅途,并随着爵士乐摇摆??所有的定格画面累积成为动作画面,从而编织成了一个小而温馨的故事,如同电影般在我眼前放送,其间我的心绪变化正是听爵士乐时能带来的最大乐趣。生活亦如此,与同学探讨问题、与朋友谈笑风生、与家人共度年末??这些定格的画面勾勒出了生活的图景,而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生命与灵魂的精髓所在!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三样东西就是空气、水和音乐。西方流行音乐追寻最现代的脚步,体现最鲜活的情感,永远饱满、青春洋溢。它时而优雅、时而热情,像清泉、像山川,或悲或欢、或怨或怜??西方流行音乐触摸着人们最丰富的精神世界,并有着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影响。我们从音乐中学会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看社会、看人生、看他人、看自己。但是,我们并不能盲目地追随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在一些歌曲中逃避现实,仅仅让其作为消磨时光、解除寂寞的娱乐药剂,而应当以客观的心态从中嗅到更多阳光、花草和汗水等生命的气息,体验音乐中所蕴藏着的深沉智慧。

【参考文献】:

  1、《流行音乐文化教程》,解学初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爵士春秋》,孙秀蕙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结课论文3

  银幕上的人性光辉——经典励志电影赏析

  结课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财政学2011级2班

  张文倩 学号:

  经典励志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冰雪公主》观后感

《冰雪公主》观后感

  在学校公选课《银幕上的人性光辉——经典励志电影赏析》中,我观看了被称为“迪斯尼的万金油”的影片——《冰雪公主》。这部电影虽然是喜剧风格,但仍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的内心深受震撼,产生颇多想法,为自己将来的奋斗之路

  天生聪慧的高中女生布莱尼·凯茜·卡勒里(米歇尔·崔切伯格饰)是一名学习积极分子。尽管考试成绩得个A+对凯茜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可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实现自己的理想,梦寐以求成为一位花样滑冰的冠军。望女成凤的单身母亲(琼·库萨克饰)希望女儿可以步入哈佛大学,因为凯茜的金牌梦想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而已。曾几何时,凯茜也认为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害羞和笨拙一度成为她逃避训练的借口。

  花样滑冰冠军身上不屈不挠的奥林匹克精神打动了凯茜,透过观赏和模仿电视上的花样滑冰节目,凯茜独自一人来到结冰的池塘上开始训练。凯茜也尝试着通过各种行动让辛勤工作的母亲可以理解自己,于是她决定做一个和花样滑冰有关的物理报告。

  凯茜希望自己可以象妮基、蒂芬尼和吉恩(海登·潘妮迪尔饰)这三个出色的滑冰神童代表美国参加花样滑冰的巡回表演。

  不安和焦躁经常困惑着凯茜,但是幸运之神也同时在向她招手。最后的机会帮助凯茜登上本地的溜冰场,欣喜若狂的她终于可以与其他优秀的选手同场竞技了,滑冰的小天才以近似疯狂的旋转吸引了众人的瞩目。

  凯茜得到了与傲慢的吉恩一起训练的机会,并得到吉恩的母亲兼教练蒂娜(吉姆·坎特拉尔饰)的专业指导。蒂娜是一名花样滑冰前世界冠军,现在的目光转向培养下一代世界冠军。严师出高徒,凯茜开头的喜悦心情马上又被改变了,课程和训练频繁冲突,甜蜜与眼泪伴随着她。为了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凯茜还必须冲出母亲的包围圈,她的现实生活情不自禁地陷入到这样的一个世界:冰上的旋转腾空、跳跃转体与好友、男友之间展开了残酷的竞争。在溜冰场,凯茜喜欢上了吉恩哥哥磨冰机工人泰德,从泰德身上她得到了浪漫体验到了爱。

  凭借坚韧不拔的决心和艰苦努力的训练,凯茜成为夺得巡回赛冠军的最有力竞争者。比赛临近了,凯茜的信心开始激扬,她要靠自己的完美舞姿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冰上公主。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