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3篇(为全面建设小康)

时间:2022-11-05 23:24:3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全面建设小康3篇(为全面建设小康),供大家参阅。

全面建设小康3篇(为全面建设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1

  石淙镇银子桥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实 施 方 案

  抓好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认真组织实施好市、区、镇政府关于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任务,现根据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办法和考评标准,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八个化”的要求,达到“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安居乐业、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标准,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建设发展要求,注重科学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把握全面发展,实现稳步推进。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把银子桥村建设成为充满现代化生活气息和活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村新社区。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镇政府成立以卫良镇长为组长,杨少华为副组长,沈明强、吴爱莲、施树荣、史阿玉、宋根华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李卫龙担任,俞贵安、高根荣、陆建民、陈斌、何国华、卢百民、盛水法、张振华、杨水法为办公室成员。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与协

  1650平方米;规划建设村农贸市场1个;规范整治好现有商业市场;整治好3个自然村村庄环境。

(4)建设美化好景观带。银子桥景观带范围是从建新桥至银鑫轧钢铸造有限公司,全长约公里。铺设平侧石1500米,种植绿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设置塑钢护栏2000米。

(5)规划设置好银子桥村标及规划图,安装宣传广告50幅,整治管理好进村三岔口一带的环境。

  2、整村整治提升。

(1)道路建设。进村道路宽度为米以上,村内主要道路米以上,进户道路米以上,主干道配备路灯;

(2)每个自然村建设好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绿地;(3)新增一座垃圾收集房,制作一批固定垃圾箱。

(二)、村庄环境整治:

  1、拆除中心村所有违章和临时搭建的棚屋;

  2、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做到无各类杂物堆放;

  3、清理和整治好农户住宅区旁边的污水池塘和坑沟;

  4、消灭露天粪坑,家庭卫生间或封闭式清洁厕所普及率100%,工业污水做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理;

  5、生产和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中心村达到100%;

  6、全面完成各自然村河道的淤泥工作,村内其他河道河面杂草杂物同时进行清理;

  7、村内无危房,老、旧墙面统一粉刷,“三电”线路架设规范、整齐,有明显的统一标志;

  3、绿化工程组。组长杨水法,宋根华、陈斌、郑信江、陈斌、姚桂娜配合。主要任务是:①负责绿化工程规划设计的落实;②负责落实施工单位的协调;③负责按计划施工。

  各项基础工程及绿化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由史阿玉负责,李卫龙、高根荣、陈斌配合。

  4、“三线”整治组:组长:盛水法,朱梅芳、黄新荣、陆建强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村内的线网改造、“三电”线路的改造整治,包括路灯安装,标准是村内各种线路安装有序、整洁。

  5、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组。

  一组:组长郑信江,陆建强、高根荣,花店坝、高家桥、染店桥自然村队长配合。负责3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任务按照考评办法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二组:组长张振华,叶美、何国华、姚桂娜、三墩桥、东兜、王三圩、刘家兜自然村各队队长配合。主要任务是5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整治标准按考评办法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三组:组长杨水法,宋根华、周家坝、银桥坝自然村队长配合。主要任务是2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整治标准按考评办法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6、资金筹集组。组长史阿玉,张振华、叶美配合。主要任务是:①向上级各个部门争取资金;②向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筹集捐助资金;③统筹调配和安排支出资金。

  7、宣传资料组。组长张振华,沈明强、陆建强、陈斌、何国华配合。

  7月份任务

  1、违章搭建物全部拆除;

  2、联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

  3、“三线”改造结合各项基础工程基本;

  4、联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全面完成;

  3、休闲绿地、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全面完成。

  8月份任务:

  1、墙面唰白工作全面完成;

  2、制定各类制度和长效管理办法并开始实施;

  3、各项工程扫尾;

  5、对照创建示范村考评验收标准全面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9月份任务:

  1、各项建设与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2、做好各类资料的汇集、整理、装订工作;

  3、做好各项查漏补缺工作;

  4、做好总结汇报工作。

  10月份任务:

  1、做好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是一项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困难重的系统建设工程。因此,思想要高度重视,认识要高度一致,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要认真严密。

(二)、广泛宣传,层层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广泛地进行宣传。要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宣传政策和创建示范村的目的意义,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鼓动起来。

(三)、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创建工作件件都是实事,因此必须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干事办事效率。要用不完成任务不罢休,不达到标准不罢休的精神和勇气,通过脚踏实地的苦干,去完成创建目标和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2

  全面小康建设党课讲稿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按照这一规定,党支部、党小组就是党内“三会一课”的责任主体,应该承担好策划、组织党员接受党课学习的任务。东星资源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全面小康建设党课讲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面小康建设党课讲稿一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了党的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她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小康社会的美妙蓝图。提出要在本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使十几亿中国人都得到实惠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奋斗目标,连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

“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一个概念,是人们十分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比较富足的社会生活。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赋予这个概念以崭新的含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这样就必须是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

  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国家”。为了实现小康,在小平同志“中国式现代化”、“翻两番”、“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等一系列战略构想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据统计,“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1987年已经达到;

  第二步目标,到1997年就提前完成;

“人均800美元”的目标,到2000年胜利实现,实际达到854美元。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所谓新的发展阶段,是在胜利实现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的基础目标即将完成时,党的十五大就对我国到2019年、202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做出了展望:即新世纪头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五大的这个战略部署,也可以叫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小三步”。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正是与上述这些部署相衔接、相适应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十六大还要提出用大体20年的时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首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很大。即使东部沿海相对发达地区,大城市与山区、农村之间,发展水平也有不小的差距。也就是说,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基本上还停留在物质性的生存层次上,以精神性消费为特征的小康水平还比较低,同世界发达国家比差距还很巨大,甚至同一些比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比也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一定要始终着眼于12亿多人口这个基本事实。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制约因素,强调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因此,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根据全国的整体发展情况做出的科学判断,是积极的和务实的。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大体涵盖了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从宏观上规定了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规定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使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三是要求在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存性需求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健康向上、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种文化娱乐。四是在促使城乡居民和个人消费水平从初步小康向比较殷实的小康迈进的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五是在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前提下,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六是在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望又可及的,它蕴含了十项具体指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过3000美元;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2000年不变价);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超过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到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以上;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人以上;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总体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这是因为(一)21世纪初,我国工业化进程已跨越初级阶段,进入中期阶段。但是,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决定了现代化的路程还很漫长。(二)从全国范围看,“三农”问题、城市化进程滞后、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扩大,都说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消除城乡差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长远看,农村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这也是农村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虽然纵向比较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横向比较,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呈逐步扩大的趋势。今后一个时期,也就是2019年前,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还将继续扩大。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四)目前,农民增收还相当困难,全国农村还有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6000多万人处于低水平的温饱,已经脱贫的人口中返贫的比例还相当高,城镇还有1800多万人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也需要长期艰苦奋斗。(五)未来30-40年,我国将新增人口3亿左右。预计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门槛。我们将面临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巨大压力,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相当艰巨。(六)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资源将大量损失,给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污染将加剧水资源的危机;

  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供给不足,对国民经济的支持力度下降;

  石油和木材等资源将主要依赖进口。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需要长期艰苦努力。(七)21世纪全球范围科技将突飞猛进,产业结构将加速调整,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总体上占优势的巨大压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要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是不行的。为此,十六大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全面小康建设党课讲稿二

  同志们: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没有坚强有力的党建做保证是很难实现的。习近平反复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全面从严治觉确立了新标杆。党的建设高质量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体现在牢牢把握政治统领这一重大原则上。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建设。我们之所以感到方向感越来越强,就在于加强了政治统领。比如,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主旋律这么响亮、正能量这样强劲、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这样巩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四个意识”要树得牢。各级党组织都要紧跟总书记步伐,紧扣党中央节拍,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xx落地生效。其次,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要把握得好。比如,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要自觉地在大局下谋划工作,在大局下思考问题,地方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比如,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一个x亿人口的大市,发展慢了各种矛盾就会凸显;社会如果不稳定,反过来又会影响发展。第三,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比如,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政治,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是政治,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也是政治。这些问题如果仅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认识就到不了位,标准就高不起来,措施也就落不了地。

二是体现在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上。毛主席说过,如果我们觉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新时代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就是要真信、真学、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信,就是深刻认识这一伟大思想的真理力量和深远指导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指引。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邓小平理论的指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很多老同志说,读毛主席著作的感觉,就好像在山穷水尽之处忽然有人给你指出了一条出路,在一片黑暗之中有人给你透出一线光明。今天,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大的感觉是,当实践中遇到困难时,当工作打不开局面时,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总能从中找到方向、找到答案、找到勇气,这就是真理的力量。真学,就是切实以这一伟大思想武装头脑。对照新时代的要求,干部身上存在的短板不算少,但最大的短板还是理论武装不够。补上这个短板,是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一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研读原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有集体学习的制度,更要养成平时自学的习惯。如果一个同志一个月能读上5篇,一年下来就是60篇,这个要求不算高,但也不一定都做到了。二是要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比如,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果我们真正在思想上树牢了,就会在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总书记强调的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如果深刻理解了,就会自觉在工作中担责、担难、担险;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如果在头脑中真正扎根了,就不会去搞那些花花哨哨的东西。三是要和实践对接、向群众请教。关起门来是学不好的,只有到实践中学,到群众中学,才能找到老师,接上地气,真正学懂弄通。真用,就是把学习成果体现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上。我去地方调研时说过“看特色识干部”的话,就是说哪个地方如果能够看出工作特点来,就说明这个地方的干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做得好、工作水平层次高。

三是体现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上。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好,主要表现是风清气正。什么是风清气正?就是领导有威信、干部有激情、群众有信心。领导的威信来自哪里?关键是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干部的激情来自哪里?关键在于用人导向正、工作导向实、考核导向准,能够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激发更多干部忘我工作、干事创业,让干部感到干不好工作就寝食难安、对不住组织。群众的信心来自哪里?关键也是两条:一是要让他们看到党的形象越来越好,感受到党组织是主心骨,可以依靠和信赖;感受到党的干部有好作风,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感受到党员像党员,困难面前能挺在前面。二是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多,群众从中能得到实惠。群众信心不断增强,本身就是巨大的正能量。

四是体现在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从来不是一项“虚工作”,其“实”和“效”就体现在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上。“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车之两轮,党就是中间“驾辕”的。如果“驾辕”的不够坚强有力,实现奋斗目标就没有希望。为什么强调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因为只有我们党不断强筋健骨,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抓好第一要务。就我市来说,尽管经济总量很大,但人均水平不高、发展质量不高,科学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完成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使命,哪一个方面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必须始终把党的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不断提高水平,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五是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上。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量事例证明,哪个地方发展得好、社会和谐稳定,必然和基层党组织强有关;哪个地方比较乱,黑恶势力猖獗,必定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相连。近年来,我们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了很大工夫,但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市委之所以强调要像重视市县换届一样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就是因为它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我市有x万个基层党组织、x万名党员,如果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强了,每名党员的先锋作用都发挥好了,xx再次崛起就有了坚实支撑。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三基”建设,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以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为党的建设高质量作出贡献。

六是体现在党的工作机制务实管用上。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真正管用。在党的工作机制上,过去有不少好的做法,现在依然管用,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比如,领导干部经常下基层调研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机制。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学会了群众语言,就容易跟老百姓沟通;坚持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做群众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比如,领导干部讲党课就是推动学习的好机制。因为如果不认真学习、思考和准备,就讲不深、讲不透,就经不起干部群众的评判。比如,交纳党费和佩戴党徽就是强化党的意识的好机制。党员自己去交党费,就会时刻想到自己是个党员,就要履行党员义务;党员戴上党徽,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就会感受到身,上始终有沉甸甸的责任。比如,多掌握干部平时的表现和老百姓的口碑就是考察干部的好机制。不能到用干部的时候才仓促考察,平时就要积累情况,这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和识别干部,也是提高干部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机制要务实管用,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比如,有些基层单位实行的党员积分管理就是推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好机制。用积分记录党员表现、衡量党员作用,能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比如,经常研判社会风险点,有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把工作关口前,就是做好稳定工作的好机制,实践证明也十分有效。我们要及时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并及时上升为制度,实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真正做到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怎么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关键是要抓好“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根本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做到纲举目张,带动党的建设整体推进。比如说,党的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组织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根本。二是注重基础建设。只有党的组织、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建设才会真正得到加强。如果每一个基层党组织说话都有人听,发出号召都有人跟,如果每一个党员身边都能凝聚起一批群众,我们党的力量就更加强大。三是注重长远建设。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不能抓抓停停、时紧时松,必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招,持久抓、见长效。既要立足解决当前问题,更要瞄准长远目标,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三个注重”,在党的建设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习近平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最桐本要求。我们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央不能停留在一般性表态上,而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上。我们都要经常同一间自己,每当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之后,有没有自觉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有没有转化成工作成果?对总书记倾心倾力抓的脱贫、环保等工作,自己抓得实不实、盯得紧不紧?每年到基层联系点去了几次?督促解决了多少问题?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有没有走样,有没有搞变通,政治的弦是不是绷紧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平时有没有意识到,是不是等领导批示了之后才去动手解决?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不能有丝毫杂质,不能有丝毫虚假,必须体现在对总书记的步伐步步紧跟上,体现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听令而行、闻令而动上。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开展学习教育为的都是“补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理想信念说到底就是信仰,信仰缺失了,就会“骨质疏松”,得“软骨病”。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通不可及、虚无绿缈的,而是要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一步步向远大目标迈进。让xx再次崛起,打开了各地方、各部门、每个人出彩的无限空间。衡量我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很重要的就是看他能否为xx再次崛起贡献力量。大家都要结合实际,找到出彩的发力点,每个同志都要考虑为xx再次崛起做什么,通过无数大大小小的出彩,共同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美好画卷。

三是强化理论武装,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锐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深度。理论武装不能简单理解为读几本书、写几本笔记,要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当前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为学习重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学,对标党的指导思想,对标入党誓词,经常照一照自己,切实学思践悟。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做好“结合”“转化”的文章,把理论学习与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各种情况搞清摸透,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

四是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总书记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1940年2月,毛主席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史,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一口气讲了“十个没有”,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奠定了我们党渡过难关的根基。我们倡导和弘扬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是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比如忠诚老实,这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石,从1922年的党章到今天的党章,历经17次修改,但始终都把忠诚老实铭刻在党章上。比如实事求是,这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直都把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精神中汲取营养,通过厚植政治文化培育风清气正的土壤,形成健康清朗的政治生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既要靠各级党组织去推动,也要靠每个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要全面坚守,全方位向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对标看齐;要落细落小,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要长期坚持,一辈子牢记、一辈子践行、一辈子维护。

五是树好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导向就是风向标。风往哪里吹、旗子往哪里打,党员干部就会跟着往哪里走。最近,中央出台了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就是一个重要导向。当前,我市干部队伍总体上是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的激情是高的,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否则就不会有今天发展的好局面。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畏难、焦虑、困惑等情绪。这里有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原因,也有能力不适应、对从严监督不适应的问题,还有工作中激励手段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对干部既要严管约束,也要厚爱激励。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用人导向一定要鲜明,就是要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大力选拔敢于负贵、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长期在艰苦地区默默工作作出贡献的干部,一贯自我要求严格、保持低调的干部,党性观念强、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

六是全面提升本领,涵养干事创业底气。新时代,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对于一级党组织来讲,本领强不强,关键看能不能领好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把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这就需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对于广大干部来讲,本领强不强,主要看是否具备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讲的“八种本领”。比如,学习本领。市委巡视发现,某县县委班子9人有8人答不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某县科级干部培训班毕业时进行应知应会知识测试,有一个干部只得了7分。试想,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呢?连入党誓词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对党忠诚呢?比如,群众工作本领。现在有的干部与群众交谈,喜欢讲空话、大话、套话、官话,这样群众只会和你越来越远。如果我们真心实意给群众办实事,把关怀送到关键时,效果就大不一样。有的地方党组织在易地扶贫撤迁中,先把领袖像挂在搬迁户的新家里,老百姓就会感觉这个新家是党给的,是习近平给的,就会发自内心地感激党、感恩领袖。这就是做群众工作本领强的表现。比如,驾驭风险本领。总书记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个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面,充分表明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种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防范、及时处置、有效应对,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在能力问题上,我们都不能说自己很强了,都要有危机感。要认真落实总书记要求,扎扎实实学习、扎扎实实磨炼、扎扎实实提高。

七是持续转变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作风,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样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稍一放松就会反弹。党中央抓八项规定这么长时间,仍有人当耳旁风,“四风”反弹回潮隐惠犹存,必须紧盯不放、寸步不让、深挖不止。比如,工作不实问题。有的工作浮在面上,搞应付了事、短期行为,基础没打实、心里没有底,一遇到检查就心慌急躁,甚至搞弄虚作假。前段时间,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就在我市发现了几起造假问题。弄虚作假,看似聪明,最终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比如,“面子工程”问题。有的地方同一地块先后4次举行项目开工莫基仪式,但至今没有一个项目落地。如果为了“面子”牺牲“里子”,不仅加大行政内耗,还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比如,“文山会海”问题。现在虽有了一定程度地解决,但从市里到下面,问题还是不少,甚至有些地方和单位会议文件数量不减反增。会议不能不开,关键是要解决问题;文件不能不发,关键是要提高执行力。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市里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比如,行动少落实差的问题。有的地方和单位热衷于向上申请规划、试点和政策支持,但把牌子扛回来后,放在那里睡大觉,推进和落实的成效不明显。比如,特权思想问题。有的地方办公用房超标、超标准接待等特权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一刻不停歇地纠正“四风”,特别是大力整治变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管出习惯,化风成俗。

八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夺取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被疏远了的党群关系又拉近了,被损伤了的党的形象又重塑了。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至今还有些人不警醒、不收敛、不收手。近年来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举报数量上升很快,这说明正风反腐向下传导的压力还不够。各级党组织要扛稳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严格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履行职责。要一个阶段盯住一个阶段的突出问题,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不可摧的意志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要用好用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找到监督提醒的有效办法,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知错知止。身边的典型案件更有说服力,比开多少次会议的效果都要好。在这方面,我市探索的以案促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要持续深化,推动常态化、制度化,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增强“查办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中央巡视组很快就要反馈意见了,要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整改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参与者、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思考该交上怎样的答卷。大家要多想想肩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组织的信任希望是什么、群众眼里的期盼是什么,倍加珍惜建功立业的难得机遇和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带头解放思想,带头真抓实干,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严格自律,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留下脚印,在干部群众中留下口碑,真正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善良的百姓,无愧于美好的人生。要树起更高的工作标准。工作标准高低,体现格局站位,决定事业成败。现在一些同志不是不想干事,而是不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思想观念、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没有及时跟上。如果把过去比喻成上高中,现在就是上大学,标准和要求大不一样了,我们要识变、应变、求资,自觉用新时代的新标准来审视问题、应对挑战、推进工作、争创一流,以高标准来实现高质量要主动转变领导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发展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都源于领导方式的转变。新时代能不能选准方向、走对路子、取得实效,关键看领导方式是否科学有效。现在有不少同志之所以在工作中有时感到迷茫、感到无奈,关键在于领导方式没有转变过来。比如,怎么运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把握创新的规律来培育发展新经济;比如,怎么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来处理信访维稳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改变过去的老套路,在创新领导方式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严”本来就是管党治党的常态,全面从严治党是向本源的回归,既没有退路,更不会停歇,越往后笼子扎得越紧,越往后要求越严。对于这种大趋势,大家都要问一问自己,头脑是不是清醒了,认识是不是透彻了,是不是都做好准备了。巡视巡察、检查督察、督导考核等各种监督已成为常态,如果不去主动适应,把日常工作做扎实,就会疲于应付,甚至犯低级错误。监督不是束缚,也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种正常的工作方式。如果我们真正在思想上把监督当作对自己的关心、支持和爱护,当作加强改进工作的动力和鞭策,学会在监督下修身律己、担当作为,就会有更宽广的胸襟、更坚定的自信、更从容的态度,行得更稳、走得更远。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xx今天发展的成就是亿万xx儿女顽强拼搏、接力奋斗的结果。长期以来,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置身于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我们从来没有感到像今天这样离梦想这么近,从来没有感到像今天这样信心这么足。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调研指导xx时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面小康建设党课讲稿三

  隆重庆祝了新中国71华诞,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岁月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近14亿行进在民族复兴金光大道上的中国人民来说,这一次的跨年钟声,格外激荡人心;这一刻,寓意非同一般。2020年,这将是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之年。这一年,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

  让我们热烈地拥抱2022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亲切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人民亲切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憧憬满怀:“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

……

  2020年,全面小康将圆满收官,时光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的人间奇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进入近代,列强入侵、危机重重,民生凋敝、水深火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小康更成为中国人遥不可及的奢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最懂得人民站起来之后的所思所盼。

  1955年,毛泽东同志信心满怀地宣告:“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社会主义新中国激情浩荡,亿万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建设一个新世界”。

  历史定格这一幕。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

“小康”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从此被创造性地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小康”,这一亿万人民日益耳熟能详的时代语词,以它特有的吸引力,激励与召唤着一个时代的进取精神,推动着中国大步迈向未来。正是怀着对这一美好愿景的真诚向往,党团结带领人民规划了奋斗目标,明确了发展战略,在拼搏苦干中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梦想越来越清晰,现代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从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追求小康生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小康的宏伟蓝图壮美似锦。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生态更加友好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谈何容易?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中国还有数以亿计的绝对贫困人口。那时,“排队、凭票、缺货”是常见的场景,人们梦寐以求的是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更是奢望。那时,成为“万元户”,是许多家庭奋斗的标杆。

  治理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起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刷新世界减贫的历史记录。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7个亿。

  成绩无比巨大,但更难走的路还在后面。2012年,打开中国的国情版图,832个贫困县、万个贫困村、9000多万贫困人口赫然入眼。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病致贫、贫困代际传递、产业发展滞后问题突出……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让90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把这个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短板补齐,成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也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作为这场战斗的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更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始终走在访贫问苦的最前边,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20**年最后几天,刚刚就任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冒着严寒驱车来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聂荣臻元帅生前的心愿,促使他一定要去看看。临行前,习近平总书记特意要求不许安排、不能导演,要看真贫、察真情。走进老乡的家中,他仔细询问,认真察看,语重心长地嘱托当地干部和随行负责同志: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乡亲们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

  20**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有名的贫困村十八洞村。在那里,他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温情地拉家常、话发展,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办法。一位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把习近平总书记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问:“怎么称呼您?”习近平总书记含笑作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以“人民的勤务员”自我定位的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脚步丈量了所有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调研中,他不断思考、谋划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先后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打响脱贫攻坚战”等带有方向性、引领性的战略规划和部署,稳稳地构筑起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面小康,这是无数人用实干和奋斗,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现代化丰碑。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虽然没有战火硝烟、枪林弹雨,却同样气壮山河、感天动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年间,特别是全面小康进入决胜阶段之后,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截至20**年底,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实现摘帽。这不仅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一份世界减贫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大攻坚战齐头并进,全面小康渐行渐近。

  全面小康,对千千万万中国人来说,蕴含着千钧的力量、无穷的意义,它是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这一点,阜平县今日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作证,十八洞村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作证,梁家河旧貌换新颜的巨变可以作证,寿宁县下党乡越过越红火的日子可以作证;绿水青山、碧草蓝天可以作证,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作证,快捷的高铁、便利的网络支付可以作证,欢快的广场舞、遍及世界的中国游客可以作证,无处不在的“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动人旋律可以作证……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被压抑的创造激情如江河奔涌的释放,这是新中国70年无惧风雨、高歌猛进、大踏步跟上时代的传奇,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比正确,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无比优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响鼓重锤、一鼓作气!要看到,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日益增多,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尤需增强定力、坚定信心、砥砺奋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同时也是通向下一个更加伟大胜利的新起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全党必须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勇向前,走稳走好三大攻坚战的每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继续前行、接续奋斗。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展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告别贫困,走向富足,我们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走去。我们必定会以无比的自豪、坚定的自信、永不懈怠的奋斗,决胜全面小康,迎接这“人生之大幸”!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2022年,欢迎你!

全面建设小康3

  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

“>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2007-02-06 09:59:0

  4全面实现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汇报

  挖掘自身优势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全面实现小康乡镇

  我们界牌镇位于天长市东面高邮湖畔,与江苏省菱塘回族乡毗邻。距县城25公里。三面环水,水资源非常丰富。全镇共有11个行政村,其中南尖村是全市唯一的回民村,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辖区内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达3万亩,可水产养殖面积万多亩。全乡境内有5个自然形成的小湖泊和2个人工小水库,总蓄水面积1800亩,容量500万立方米。

  全镇水资源丰富,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土质肥沃,尤其是水资源在全市

  28个乡镇中条件得天独厚,适应鱼、虾、蟹、田螺等各类水产养殖以及粮食、制种、蔬菜、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我们利用自身优势,水陆一起来,搞两栖作战,党委政府主要起到了引导、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以专业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建设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村级集体积累和乡级财政收入为目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了我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探索,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一级机关要继续按照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的要求,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办事程序,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做好政府该

  做的事。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区划调整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乡镇区划,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事业职能运作模式创新、所有制形式创新和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对于那些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必须由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要坚决稳住,政府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重点保障;对那些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社会力量承担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坚决放开,促使其与财政脱钩,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决不能再走全部由政府包揽的老路。通过机构改革,我觉得我们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创新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理顺职责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机关、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一是机构交叉重叠问题得到了有效解

  决,部门职能界定明晰、工作职责明确。二是实现了精兵简政,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了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竞争上岗磨练,乡镇机关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上下一致的服务意识、只争朝夕的效率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蔚然成风。三是乡镇工作节奏明显加快,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改革后,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站所减人不减事,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一人身兼数职,每人每岗都有明确的职责、严格的考核,容不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从而加快了工作节奏,提高了工作效能。

  2、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有调查材料显示,我国目前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1%,但县乡两级财政供养的人员却占了全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71%,乡镇平均每68个农民就要供养一名机关干部或事业人员,农民负担由此可见一斑。乡镇综

  合配套改革后,乡镇减少支出超过2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调整优化了干部队伍,激发增强了乡镇发展活力

  长期以来,乡镇机构设置过多过滥、领导职数设置过多过滥、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过滥,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镇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全市发展的快慢。本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队伍的基础上,建立充满活力的乡镇行政、事业管理运行体系,使得乡镇行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使得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活力得到全面激发。乡镇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强了,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团结拼博的干劲更足了,乡镇统筹协调、快速发展的势头更猛了。

  二、强化村民自治,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相继推出了诸如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推行村民自治、实行税费改革等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中,村民自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村级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而农村村级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以什么组织形式为基础,针对哪些事务,由谁来主导。但在国家《村委会组织法》修改之前,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民自治组织没有摆脱政府附属的性质,国家仍可直接具体管理、控制自治组织的活动。在这种体制下搞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目的当然是保障和维护这种体制。1998年修订了《村委会组织法》,把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关系改为”指导”关系,政府不再干预村民自

  治范围内的事务,彻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自治组织民主决定自治范围内的各项事务。这一修改肯定了广大农民的自治实践,为推动新型的村民自治提供了政治体制上的条件和法律上的保障。至此,村级民主法制建设的切入点和基本途径就找到了,即建立于村民自治这一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建立自治性质的民主组织形式,主体是全体村民,重点是关于自治的制度建设,主要任务是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目标是扩大农民的直接民主权利,为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根据广大农民的自治实践,需要特别强调两个问题。第一,民主组织形式是个关键。虽然土地承包关系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及农民的承包化经营,为农民自我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体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特点,特别是乡镇一级习惯于任免村干部、下

  达各种指令干预农民承包关系和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以个人力量保障其经济利益是十分困难的。我国农村的生产力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而农民的民主权利则更落后一些。他们不仅离参与国家管理尚有很大差距,甚至还没有真正达到管理自己事务的程度。之所以如此,关键就是没有建立起实现农民民主权利的组织形式,使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无法具体落实。因此,应当依照法律把村民自治组织建立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有水平、有威信的人推选进村委会,这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第二,强化直接民主是个核心。虽然有自治组织形式,但不能实现村民的直接民主权利,也是徒有其名,没有民主的作用。例如有些村委会还是个别人说了算,甚至理解成村民自治就是村主任自治或村委会自治,这就偏离了自治的性质。必须把”四民主两公开”作为实现村民自治的基本标准,让农民通过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自治的形式下统一起来,克服分散性,积聚群众的力量,切实管理自己的事务。有了村民自治这个基础,才能为农民进一步介入管理国家事务提供政治条件,发挥农民在国家政治和决策中的作用。这就是村民自治在国家整体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伟大意义。以上说明,村民自治不仅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途径,而且搞好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村民自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这几年的村民自治实践证明它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农村经过20多年改革,确立了集体土地家庭承包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等伟大成果。为了保障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果,控制政府过度干预农民的权利,防止退回计划经济的老路,抵制少数农村干部违背党的政策的官僚主义和违法行为,必须强化农民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

  权利。另外,因共同的土地和经济关系而联系起来的农民,受深厚的农村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比城市居民更容易接受社区自治所形成的权威,也更倾向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稳定。由于这两个因素,农民有自发组织起来的强烈愿望,共同保护其经济利益。这种背景使村民自治必须要把农村一些最重要的权利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资格和权利;自行决定其市场活动的权利;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民主管理的权利;作为农村社区成员有管理本社区事务的权利。显而易见,村民自治是农民要求在市场经济中身份独立的一个明显标志。村民自治保障了农民的这种独立,也就保障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村民自治不仅是农民追求民主权利的活动,而且还是把民主权利作为保障其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一旦经济权利成为村民在自治组织中的基本权利,村民自治的框架就基本建立起来了,因为自治组织统一承担

  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有条件使农村实现协调发展。

  根据这些情况,评价一个村的村民自治搞得是否成功,不是只看其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关键要看它对农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否巩固了农村改革的成果、稳定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理顺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其次,是否巩固了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保障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保证了农民的市场主体的权利、分散了农民的市场风险、深化了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第三,是否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环境、鼓励农民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创造新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看,实行村民自治的最重要意义是为改变政府以各种形式直接管理农民的传统模式提供了新的经验。我国两千多年以来,这个传

  统模式基本上处于一个超稳定状态,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即使最近20年农村实行经济改革,人们已经发现这个传统模式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却仍在普遍沿用,这已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村民自治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树立了一个严格法律实施或把法律作为治理工具的典型,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在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应当指出,搞依法治村是把实行村民自治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和主要标准之一。在这个特定实践范围内,依法治村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手段,是通过依法建立村民自治为农民的直接民主创设一种组织形式。由这个视角观察,依法治村显然比依法治县或依法治省的口号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后两者没有为社会提供新的民主组织形式,也没有改变组织法所设定的国家管理体制,主要是强调国家行为以法律为依据,其重点对象是国家行为的规则和方式,如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等等。可见,它们与村民自治基础上的依法治村模式有明显区别。一种是国家行为方式及其观念的转变,一种是农民民主组织形式的转变。前者属于国家管理体制问题,后者是社会政治基础建设问题。总之,村民自治顺应了我国农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要求,农村基层由国家管理向社会自我管理转变已成必然趋势,村民自治将成为农村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这种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农村社会形态已处在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农村家庭承包制在我国农村将作为基本经济关系长期存在,它为实行村民自治提供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在农村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的长期历史过程中,村民自治型社会管理模式都具有普遍适用性。村民自治的实践为正确处理农村中国家管理模式与自我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促进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非常成功的经验。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引导农民入市场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这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最终使农产品由商品转化为货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技术服务为合作基础的,要起好步,开好头,强筋壮骨,加快发展。一是要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长期以来,农产品卖难始终是农民群众头疼和担扰的一个问题,农民开发市场的能力低,农户分散经营,抵御商场风险的能力差,也始终是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可能形成强大的市场开发,产品推销,价格协调能力,让千家万户的农产品集合成大批量市场畅销货源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获取较高的利润。“农合会”要

  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农民利益保护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市场的浪潮中做好“舵手”和“航标”。强化销售手段,不断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培育起一支实力强大的农民经纪人队伍,担负起及时销售农产品的责任,切实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通过交易的联合形成“航母效应”,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民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二是实现企业和农户的有效对接。发展行业经济和特色区域性产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在联合会与有实力龙头企业对接的同时,注重农民企业家的培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由于经营条件不同,经营内容不同,经营的方式也不同;至于什么样的

  经营规则能把双方的博弈关系处理好;全凭企业家,特别是农民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与农民在多次的市场交易中磨合确定的。在实践中,农业产业化出现的特点之一是,很多龙头企业由过去带动千家万户,逐渐变成带动大户、优势农户、企业与大户之间分工分业,许多大户在这种分工与协作中成长为企业家。在农业产业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有强大的优势力量,知道怎样和农民打交道。合作经济组织在培养农民企业家的过程中,便能逐步形成行业发展的壮大。使农民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中获得利润,促进农民增收。

  建好一个“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合等的市场主体,成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的体制创新。造成新的市场主体,一靠市场,二靠政策。靠市场就是靠利益机制。只要

  有利可图,农民就会在技术,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自发地合作起来。而靠政策就是要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进一步鼓励农民和企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是有效地把这些组织融入到这个阵营里最好时机。也是政府和农民沟通、协商的“桥梁”性组织,它们都是代表农民的利益的,而在我国正是缺乏这样一个好的“桥梁”。为此,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心声与利益的代言人,与政府一道共同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业产业化的各个行业都融会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来,不断壮大行业发展的队伍,开创出一条形之效的,真正有内容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大市场的对接之路。

  四、从当前乡镇角度看存在的几个问题

  1、乡级财政基础薄弱,运行极度困难。

  在财政运行方面,由于受地理区域

  限制,我镇乡镇企业发展还不十分令人满意,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历年陈欠债务给乡镇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机构虽然得到了精简,但是文教口仍然存在人员过多、人头费用基数大,加之近年来逐步提高工资、补贴,乡镇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涉农收费,农业税逐步降低以致全面取消,对乡镇财力影响很大。乡镇财政赤字增多,有的乡镇负债重重,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县市补贴长期拖欠,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2、优化乡镇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与投入。

  目前,我国乡镇初级卫生保健条件得到了基本的改善,乡镇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而计划生育服务设施的建设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现象,96年我省开始建立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了迎接各级考核检查,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每年要花好几万的投入,有的几

  乎成了一所小医院,与现有的计划生育服务所工作人员不配套,每个乡镇只有两至三名计育员,又要人流、上环,还要承担大量的生殖健康检查及孕环检工作任务,试想,一所医院只有两名医生,工作又能如何循环?县级要求乡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乡镇计生服务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的要求,并纳入年终乡镇人口目标考核,致使乡镇每年在计生投入上达到了乡镇财政无法承担的程度。我们认为此类重复建设的现象完全可以避免,乡镇应利用现有的医疗条件,在医院开展生殖健康及育龄妇女的生殖技术服务,避免乡镇服务所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

  强化功能,推动改革。本着“少花钱、多办事,重管理、求实效”的原则,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投入效益,克服过去项目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实现运行效益最大化。以体系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切实解决现

  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层次过多、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积极探索提高体系运转效能和支撑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合理调整管理机构和职能,理顺相互关系,提高运行效率。

  3、建立和完善与村民自治相配套的法律制度

  为规范国家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应尽快通过立法建立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例如,乡镇政府指导村民委员会的方式有哪些,”指导”的非强制性应如何规范,对超范围的指导行为如何确定,村委会对不属于其”协助”范围之内的事情可否拒绝,应当协助而未协助的是否导致强制性的法律后果,自治组织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完善和强化社会自我管理所形成的非国家强制性规范,让自治性规范成为调整村民行为的主要手段。考虑到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农村的许多纠纷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打官司,多数纠纷都可在自治规则 的范围内解决。自治规范应当重视并吸收本地优良的且被普遍遵守的风俗人情,以此教化民众,则事半功倍。因此,应当把依法治村同运用自治规范管理统一起来,不可偏废。依法治村能否在广大农村推行,关键就要看村民自我管理的规范能否形成符合本地实际且比较完整的体系。这应当是依法治村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各地各村风俗不同,其自治规范难免会有明显差别,对相互之间的冲突及不良风俗如何调整,需要引起注意。如何正确对待具有不良风俗的村规民约,不仅涉及到村民的权利义务,而且会影响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可是,目前调整自治规范的法律规定相当贫乏,尚无系统的完善的法律规定以应急需。为此,建议政府负责指导村规民约的制定,以示范和说服教育等方式引导村民自行修改不适当的自治规范,树立合法文明的新风尚。同时,应考虑及早制定处理上述问题的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