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3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时间:2022-10-30 19:48:1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3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欢迎参阅。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3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1

  坛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规划方案及保障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师机比

  目前,学校机生比例已达到1:10;师机比也已经达到了1:1。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我校目前所有班级已配备?班班通?设备。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目前我校已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省资源网及国家资源网为平台。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目前,学校已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今年底,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我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我校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信息化设备是以财政投入为主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2011—2012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2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2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2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2012—2013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3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3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3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县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所行动计划(2015-2017)》、中共马山县委员会 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马发〔2015〕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振兴马山教育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坚持应用驱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振兴马山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一)“三通”基本实现覆盖。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到2017年底,全县基本实现各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满足教育教学应用需求,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2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4M,村级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达到100%。稳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基本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级课堂教学全覆盖。试点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

  设,逐步使所有老师及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

(二)“两平台”初步建成使用。自治区建成广西教育资公共服务平台,并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后;我县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同时利用自治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更新基础数据,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实践不断深入。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

  1.实施宽带网络提升工程。结合“宽带广西”、“村村通”工程实施,着力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没有接入互联网的光明山学校等4所村级小学要尽快完成宽带网络接入,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要对现有接入进行宽带提速升级,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是2M,建设和改善校园无线网络。

  2.实施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工程。逐步将信息化基础设施纳入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办学条件。将宽带网络接入信息化建设纳入“全面改薄”计划,为我县中小学校普通教室接入网络、备配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配备教学专用电脑;建设计算机教室,提高生机比。

(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马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马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向上与上级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形成面向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教育教学服务、网络学习支撑等在线学习和交流服务功能的一体化网络支持环境,支撑“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结合本县实际,争取2017年完成本县平台建设,并与自治区级、南宁市级平台无缝对接。

(三)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

  1.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教育部“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广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马山县管理信息系统,如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办学条件管理等支撑教育改革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全县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数据伴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建设适应我县教育管理的通用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2.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应用。做好本县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动态更新工作,充分利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教育基础数据应用于人财物事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建设一支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从各学区、学校选出一些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或有一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成立县级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通过集中培训,使这支队伍成为我县各学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中坚力量。

  2.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贯彻

  落实教育部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政策与精神,每学期举办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研修等不低于一次,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测评,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3.建立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将教师自信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建立老师课堂教学信息化激励机制,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普遍化。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微课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1.多渠道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常态化、普遍化应用,使实现“校校通”的学校的绝大部分班级能够使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学校通过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晒课等多种形式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应用。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形成教师生成性个性化资源洪和共享机制,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讲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总结、展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更新、改进并适时推送满足教学点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增强对教

  学点教师的业务指导,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2.试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选择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试点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在各学校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探索探索利用空间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活动,积极推进课和改革。

  3.开展区域和学校信息化试点示范。2016年,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重点在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开展试点。通过试点,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模式,进行推广示范。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马山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机构 组

  长

  黄汉仕

  马山县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蒙姣燕

  马山县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

  教研室、人事股、基建计财股、电教站等业务股室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电教站,办公室主任由蒙姣燕同志兼任。

(二)落实经费保障

  县政府要把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信息化运行维护、教育资

  源建设、教师培训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各中小学校也要将一定比例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信息化运行维护、教育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各环节,满足于学校宽带租用、信息化运行维护、资源建设等基本需要。

(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通过岗位设置,充实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提升人员层次;县级电教站作为全县信息技术管理和指导部门,要建立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能指导全县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队伍;各中小学校也要建设一支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能够正常开展各类教育教学需要。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方案,按需求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3

  长治市双语学校

  2015-2016学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李士宏

  副组长:张海堂 李明生 崔 璨

  成 员:何 彬 申娇艳 程虎龙 范永锋 苗 旺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结合编写“学校员工手册”,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编入《学校信息化实验管理手册》。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根据二期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实验化学、实验物理、生命科学等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的建设及TI技术教学的推广。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在完善更新学校数学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摄影学习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五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5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5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5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4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