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专业技术总结共3篇 小型制冷装置课程总结

时间:2022-07-10 10:32:59 工作总结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制冷专业技术总结共3篇 小型制冷装置课程总结,供大家品鉴。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共3篇 小型制冷装置课程总结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共1

  磁制冷技术的发展专题学习报告

  传统压缩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但它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制冷效率低且氟利昂工质的泄漏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根据蒙特利尔协议到2000年将全面禁止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使制冷行业面临一场变革。现在大力研究开发的无氟替代制冷剂,基本上可以克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缺陷,但仍保留了制冷效率低、能耗大的缺陷,而且有的还会产生温室效应等,不是根本解决办法。

  磁制冷作为一项高新绿色制冷技术,与传统压缩制冷相比具有如下竞争优势:无环境污染:由于工质本身为固体材料以及可用水来作为传热介质,消除了因使用氟利昂、氨及碳氢化合物等制冷剂所带来的破坏臭氧层、有毒、易泄漏、易燃、易爆等损害环境的缺陷;高效节能:磁制冷的效率可达到卡诺循环的30%~60%,而气体压缩制冷一般仅为5%~10%,节能优势显著;易于小型化:由于磁工质是固体,其熵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熵密度,因而易于做到小型化;稳定可靠:由于无需压缩机,运动部件少且转速缓慢,可大幅降低振动与噪声,可靠性高,寿命长,便于维修。

  磁制冷技术因具有上述优势以及其在液化氢、以及室温磁制冷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而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美、日、法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开发。[1] 1.磁制冷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磁致冷材料的研究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末,1881年WarburgI首先观察到金属铁在外加磁场中的热效应。20世纪初,Langevin第一次展示通过改变顺磁材料的磁化强度导致可逆温度变化。1918年Wei和Piccardfo从实验中发现Ni的磁热效应。1926年Debye和1927年Giauque两位科学家分别从理论上推导出可以利用绝热去磁制冷的结论后.极大地促进了磁制冷的发展。此后磁致冷材料及应用的研究在极低温(趋于绝对0K)及低温((15K)、中温温区(15K一77K)取得较大进展。但在室温区域进行磁制冷研究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1)磁自旋的热激发能量kBT较大,为得到所必须的熵的变化,需要非常强的外加磁化场2)磁工质的晶格系统的热容量显著增大,成为自旋系统很大的热负荷。要克服第一个障碍.需利用铁磁物质的磁熵变在居里点附近显著增大这一事实,选用具有较强磁热效应的铁磁工质即可在相对较小的磁场变化下获得较高的磁熵变;要克服第二个障碍,则磁制冷过程中需取出晶格熵。这就要求磁制冷系统有蓄冷器,卡诺循环已不适宜室温。

  1997年,美国科学家Gschneidner、Percharsky等在室温磁致冷材料钓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具有巨磁热效应。在近室温附近,GdsSiNe2的磁熵变为典型的磁致冷材料Gd的磁熵变的2倍。该系合金居里点可在30K~280K之间通过Si:Ge比来调整。另外,通过添加微量的Ga可将居里点提高到286K而巨磁热效应仍基本保持不变。

  2001年底,日本的H.WBda等人发现了具有巨磁热效应的Mn系合金MnAsxSb。当x=0时,MnAs合金表现出巨磁热效应,并且,在不同的场强下,磁熵变的大小基本一致,只是磁熵变馥线的峰宽度发生变化。该合金原料易得,但其中As是毒性很大的元素。

  到了2002年初,荷兰的Tegus等人发现了具有巨磁热效应的材料。该合金在∞磁场下的最太磁熵变为Gd的两倍多而与Gd的最大磁熵变相当。该合金的居里点高,磁熵变的峰顶宽度较大。同样由于合金含有毒性元素As,使其应用受到了一些限制。[2] 2磁制冷技术国内的研究进展

  同年,我国南京大学在钙钛矿型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该系化合物的最大优点在于与Gd及6dSiGe系合金相比其成本大大降低,该系化合物如能较好解决将居里点调高到室温时磁熵变大幅下降的问题,即如能使之在室湿附近保持大的磁熵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00年,中科院物理所的沈保根、胡凤霞等人发现了LaFeCoAl和LaFeCoSi系列金属间化合物。该系列磁致冷材料的磁熵变比Gd大,且居里点可调节。由于原材料便宜。因此有希望成为新型室温磁致冷材料。

  纳米材料:用纳米化合物作为磁制冷工质比其它常用的颗粒状、层状或混和不同材料形成的 制冷工质有更多的优点,采用各种方法制备纳米磁工质并研究其磁制冷特性,正成为磁制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而且我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已取得很多成果。1996年,中山大学邵元智、熊正烨 等采用急冷快淬、高能球磨及粉末包套轧制 的方法制备出带状的纳米固体复合磁制冷材料Gd0. 85Y0.Gdo. 75Zno、Gao. 85Tb0.

  2004南京大学的陈伟、钟伟 等采用溶胶一凝胶法通过柠檬酸的络合,制备了钙钛型多晶纳米材料。在室温附近、低磁场下,这些多晶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磁热效应,电阻率高、性能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室温磁制冷工质。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使得磁制冷材料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在充分研究产生磁热效应尤其是巨磁热效应机理的基础上,一定会研制出适用于低磁场的、性能更好的纳米磁性材料。[3]

  3 磁制冷技术的研究热点 3,1磁制冷原理

  磁制冷就是利用磁热效应,又称磁卡效应(Magneto—Caloric Efect,MCE)的制冷。磁热效应是指磁制冷工质在等温磁化时向外界放出热 量,而绝热去磁时温度降低,从外界吸收热量的现 象,这和气体的压缩一膨胀过程中所引起的放热一吸热的现象相似。

2.2磁制冷的实现过程

  了解了磁制冷基本原理,最终是要实现磁制冷,关于磁制冷实现的过程可通过图2进行简单的描述:(1)外磁化场作用在磁工质上,工质的磁 熵减小,温度上升。(2)通过热交换介质把磁工质的热量带走。(3)移出外磁化场,磁工质内自 旋系统又变得无序,在退磁过程中消耗内能,使磁 工质温度下降。(4)通过热交换介质磁工质从低 温热源吸热,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4]

  除了高性能的磁工质以外,磁制冷还有以下几大关键技术:

  磁场分析、磁体结构设计:以永磁体磁化场为例,须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永磁体磁场分布 进行分析;根据场型分析指导磁体结构设计;研究发现磁体极内表面的平整程序对磁场分布影响很大,因此磁体的加工制造也非常重要。[5] 磁制冷循环的选择:在15k 以下温区,考虑用卡诺循环;对15k 以上温区,卡诺循环已不适宜了,必须配合磁工质的特性(如温熵图等)、温度跨度及磁场控制手段等来对 循环、循环、循环进行分析选择。

  蓄冷技术:在低温温区可以不考虑蓄冷的问题。但在中温温区及高温温区,磁制冷的晶格熵的取出须依靠蓄冷器,蓄冷材料的低温特性(比热、导热等)及蓄冷器设计将直接影响磁制冷机的功率和效率。因此必须对蓄冷材料的热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并选择较好的蓄冷材料设计出合理的蓄冷器。

  换热技术:换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室温磁制冷样机的制冷效率。在低温温区一般采用各种形式的热开关进行换热,而对于中温以上,一般多采用流体—固体换热,极少采用热开关形式进行换热。因此应针对相应的温区选择换热介质并设计好热开关或换热回路。

  总而言之,对于中温、高温温区磁制冷样机的改进与优化,主要包括磁制冷循环、蓄冷 器、传热介质、磁化场磁体、总体结构等优化设计与选择。特别强调的是要重视蓄冷器的研究与改进,以较好地排出磁工质的晶格熵的负荷,减少磁化场的强度和增大系统的温[6]。

  4,我校对磁制冷技术的贡献

  我校的龙毅教授自回国后在磁制冷方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完成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2项。其中新型磁性蓄冷材料通过冶金部鉴定,项目研究的磁性蓄冷材料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5 参考文献

[1]陈远富,滕保华,陈云贵,等.磁制冷发展现状及趋势:II磁致冷技术[J].低温工程,2001,(2):57—63.

[2]寿卫东,韩鸿兴.绝热去磁制冷技术应用研究[J].低温工程,1991,(2):7.

[3]金培育,刘金荣,等.磁致冷材料及技术[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0,19(3):267-270.

[4]胡凤霞,沈保根,等.LaFe :Coo. Si 合金在室温区的巨大磁熵变[J].物理,2002,31(3):139-140.

[5]邵元智,等.纳米磁性体系的增强磁热熵效应[J]. 中山大学学报,2000,39(4):39-42.

[6]鲍雨梅,张康达.磁制冷技术和纳米磁制冷工质的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1):56-59.

  制冷维修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技术员专业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

  药业专业技术总结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共2

  2012自治区级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在教育厅的组织策划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参加了2012年自治区级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制冷专业培训采用模块化教学,我们可结合自身特点,有侧重地选择模块学习。由于我大学就读的是电子信息专业,对制冷方面了解较少,我全面地学习了以下模块:

一、制冷电气

  通过培训,我基本掌握了电子器件、基本电路和制冷电气控制电路理论,能够排除制冷电气故障、正确识别与连接制冷电子电路、能对中小型商业制冷与空调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电路进行检修,掌握PC机的初步操作。

二、制冷设备

  通过培训,我基本够掌握了各类压缩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各类制冷换热器、制冷剂节流装置以及各类辅助设备的选用原则及方法,能对活塞式压缩机进行大修,能对螺杆式、旋转式等其它类型压缩机进行检修,能对制冷热交换器、自动阀门、各类节流装置和制冷辅助设备进行调试、安装与故障检修。

三、中央空调系统

  通过培训,我基本掌握了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水系统、中央空调风系统与空气净化、中央空调冷热源、中央空调系统的测试与调整等。

  在培训中,前半部分为理论学习,后半部分为实操训练,在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反复练习了管道加工、设备拆装、空调微电原理及故障分析、中央空调维护等。各个模块分小组进行训练和考评,让每个学员都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本次培训中,认识了全区内各校电工电子类的优秀教师,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我校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听取了他们先进的经验。同时我们建立了通讯录、QQ群进行资料共享和实时交流,其中,自治区技能比赛制冷项目裁判长梁庆东老师为我们分析了制冷项目的命题原则和比赛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全区技能比赛制冷项目的最新走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借鉴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和实验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汲取全区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提高我的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二〇一二年八月九日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共3

  制冷技术考点总结

1.几个概念

(1)制冷:利用人工的方法,把某物体和对象进行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并使之维持在这一低温的过程。实质:将热量从被冷却对象中转移到环境中制冷的温度范围: (环境温度——绝对零度) ? 制冷: t>120K ? 低温: t<120K (2)、制冷机: 实现制冷所需的机器和设备。

  机器:压缩机、泵、风机

设备:蒸发器、冷凝器 特点:必须消耗能量——电能、机械能等 (3)、制冷装置:将制冷机同消耗冷量的设备结合一起的装置。 (4)、制冷剂 :制冷机中把热量从被冷却介质传给环境介质的内部循环流动的工作介质。 (5)、制冷循环: 在制冷机中,制冷剂周而复始吸热、放热的流动循环。 2.热力学基础知识

  一.热力学两大基本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数量问题)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进行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恒定。Q1+W= Q2

2、热力学第二定律(质量问题)

  热不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二.热力系统:将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分割出来,这种人为分离出来,作为热力分析的对象,就称作热力系统。

  绝热系统:热力系统与外界无热量的交换。

  孤立系统:热力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闭口系统 开口系统

  6个基本状态参数(这个PPT上那一页被覆盖了,需要另行总结)

四、热力过程:系统连续不断地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这期间所经历的过程。 可逆过程

  系统与外界传递能量的方式: 作功,传热。

  功:通过工质的容积变化(膨胀或压缩)来实现的。

  热量:系统与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的不同而传递的能量。 1.卡诺循环——理想可逆热机循环

  1-2定温吸热过程, q1 = T1(s2-s1)

  2-3绝热膨胀过程,对外作功 3-4定温放热过程, q2 = T2(s2-s1)

  4-1绝热压缩过程,对内作功

2.逆向卡诺循环

3.制冷系数: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从被冷却物体中所制取的冷量q0与所消耗的机械功w之比值称为制

  冷系数,

  在给定的温度条件下,制冷系数越大,则循环的经济性越高。

  在可逆循环中,制冷系数

  在不可逆循环中,制冷系数5.标准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4.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区别主要有两点: (1).两者的目的不同。

(2).两者的工作温区往往有所不同。 6.标准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两大特点 特点1 :干压缩行程代替湿压缩行程。

  即,制冷剂的吸热,过程延长到干饱和蒸气线,使压缩过程处于干压缩条件下。 特点2: 膨胀过程采用一可逆的节流过程。 ? 用节流阀代替了膨胀机。(简化装备)将绝热的膨胀过程,替换为不可逆的绝热节流过程。 “湿压行程” 在生产中不受欢迎? a.采用湿压缩行程时,湿蒸气进入气缸,热的气缸壁与冷的湿蒸气进行强烈的热交换。使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b.– 采用湿压行程时,大量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气缸,可能引起“液击” 现象,而使压缩机发生事故。

  故实际蒸气制冷机都要求压缩机在干压缩行程下运转。 8.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温——熵图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压——焓图

  第二章

  制冷设备与系统

1.

  四大部件

(1). 制冷压缩机:用机械的方法使气体压力升高的一种机器。 作用:关键核心设备

压缩和输送制冷剂的作用 空气压缩机:为了获得压缩空气。 制冷压缩机:为了制取冷量。 (2)节流阀

  作用:将冷凝器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节流降温降压至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同时根据负荷的变化,调节进入蒸发器制冷剂的流量。 (3) 冷凝器 (4) 蒸发器 2.制冷压缩机根据工作原理分类:

  a. 容积型压缩机:? 通过汽缸容积的变化来实现气体压缩的目的。

  b.速度型压缩机:? 则由旋转部件连续将角动量转换给蒸气,再将该动量转为压力,提高蒸气压力,达到压缩气体的目的。

  补充:从压缩机结构分: 开启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

  按制冷剂分:氨压缩机、氟利昂压缩机 按汽缸数目分:单缸、双缸、多缸 3. 制冷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分析 1 、制冷量

  式中: qv ——单位容积制冷量, kJ/ m3; Vh——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 m3/ h; λ——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2、耗用功率

  理论耗功率:Pa ? G(h2 ? h1 ) 指示功率:Pi 指示效率:Pa P

4.

  描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理想/实际工作过程 5.节流阀的分类:

① 手动膨胀阀② 浮球调节阀③ 热力膨胀阀④ 毛细管⑤ 热电膨胀阀 6.毛细管的优缺点

  优点:毛细管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价格便宜,使用时不需安装贮液器、充液量少,停机后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压力可以快速自动达到平衡、减轻压缩机启动负载等优点 缺点:其调节性能差,供液量不能随工况变动而调节。

7.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过热蒸气冷却及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由冷却介质(水或空气)带走。

  蒸发器的作用:

  是利用液态制冷剂在低压下沸腾,转变为蒸气并吸收被冷却物体或介质的热量,达到制冷目的。因此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制取冷量和输出冷量的设备。 8.

  冷凝器的分类:水冷式冷凝器、空气冷却式冷凝器、水和空气联合冷却式冷凝器

  第三章 食品制冷装置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和酶的作用、呼吸作用、化学作用 2.简述动、植物食品的冷藏原理 防止食品的腐败,对动物性食品来说,主要是降低温度,防止微生物的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对植物性食品来说,主要是保持恰当的温度(因品种不同而异),控制好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3.食品的冷却(10oC以下,其下限为4~-2oC)

  冷却是指将食品的温度降低到某一指定的温度,但不低于食品汁液的冻结点。 (冷却的动物性食品只能作短期贮藏)

  食品的冻结(国际上推荐为-18oC以下)

  冻结是指将食品的温度降低到食品汁液的冻结点以下,使食品中的水分大部分冻结成冰。(可进行食品的长期贮藏)

  差异:冷却是将食品的品温降低到接近食品的冰点,但不发生冻结

4.食品的冷却方法有真空冷却、差压式冷却、通风冷却、冷水冷却、碎冰冷却等 5. 冻结的基本方式

? 鼓风式冻结? 接触式冻结? 液化气体喷淋冻结? 沉浸式冻结 6.真空冷却原理及装置简图 原理:真空冷却是利用真空降低水的沸点,促进食品中水分蒸发,所需的潜热来自于食品本身,使食品温度降低而冷却。

  压焓图(p—h图)和温熵图(T-S图)

  1 点2线3区5态(这一部分需要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