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9篇

时间:2023-10-27 19:02:23 工作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1

  组织一个班级活动,这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且还有前期的策划、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总结等一系列事情都需要我来完成,虽然很多东西可以向班委和其他同学请教,但我的心里还是比较没底。因为接到了学校的通知,并且我又参加了学校心理委员培训的第二期培训班,让我对组织班级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对组织这次的班级活动也更有了信心。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月主题的活动不仅对我是个锻炼,同时也会对班级同学有很深刻的影响,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此我也要努力办好这次班级活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需要关注的,近期发生了几起大学生的事件,比如复旦大学黄杨投毒事件,南昌高校腐尸案,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很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很多都是大学对学生这方面不重视。这学期,学校加强了对同学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对每个班的心理委员都进行了培训,也要求我们心理委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参加了第二期的心理委员培训,我收获很大,我们在活动中分享了快乐,也收获了知识。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很多人,也学会了如何做好一个心理委员,同时培训时的部分活动对我们班的活动也很有借鉴意义。

  为了开好这次班会,我很早就开始了准备,并写好了活动的策划。在写策划的同时,我也向班委和其他同学请教了如何开好班会的很多方面的问题。在策划写好后,我也询问了我们辅导员的意见,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意见,并且强调要我们在活动中注意安全,我才突然发现我忽视了这个问题,于是我又修改了策划中的部分活动,对班级活动也有了更详细的考虑。

  经过了这些活动的准备,我深刻的体会了开一个班会的是很麻烦的,不是我原来想像的那么简单,很多细节方面的事情都需要组织者细致的考虑。

  比如为了让这次的活动对同学们更有吸引力,能让同学们更积极的参加,我想在室外草坪上举行我们的活动,为此我和班长找了一中午的场地,但都被我们否决了,最终决定还是在教室里进行活动。为了活动更吸引人,我也考虑买些东西作为活动的奖励,最后决定买些水果,这又让我和班长忙碌了很久。

  之前为了使活动更有趣,我和班里的女生还讨论了关于活动的问题,这些都经过了我以及班里其他同学的深思熟虑才决定的。要举办好一个活动是真的不容易啊!

  经过了周密的准备,我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月的主题班会活动终于开始了。同时班主任和班主任助理我们研二的师哥也参加了我们的班级活动,但辅导员因为有事没有来。活动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同学们整体上都玩得比较开心,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我在其中也是收获了很多。

  最后我借鉴了培训下午时的最后一个活动,在每个同学们的背后贴一张空白的A4纸,让同学们互相写下祝福的或平时不好说出的话,同学们都很积极,写了很久,基本上每个同学背上的纸都写满了。后来同学们都觉得这个活动很好,很有意义。班主任也觉得很好,还建议让我们将纸保留下来,说等我们毕业还可以再做一次这样的活动。

  看到班会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很开心。这次的活动圆满结束了,对我来说收获很大,我相信,他对同学们的意义也是比较大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能忽视,作为心理委员,我的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做好心理委员这一职务,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大家能够顺顺利利的毕业,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希望我们的班级建设的越来越好,我们的大学更加繁荣昌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2

  一、活动概况

  (一)开展寻找“最美大学生”活动

  我院正在开展寻找“最美大学生”活动,通过讲故事、作报告这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让同学讲述自己或身边的人的感人故事,引起同学共鸣,激励学生成长!

  通过这些方式,让我们身边更多的人意识到“最美大学生”不是很难发现,自己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最美大学生”,让我院学生拥抱感恩心态,塑造成功模式的信念,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健康成长。

  (二)开展土建院心理主题班会活动

  我院开展土建院心理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感恩生活,追求适合自己的成功style,并进一步增强我院学生班集体凝聚力,促进优良班风、学风创建。

  首先,各参赛班级在本班自行开展,并做好活动记录,然后各班级的心理委员代表各自班级的开展的班会在5月15日在逸夫楼A201做ppt汇报演讲。我院徐金兰老师,校心理中心主任胡伟煌等人作为现场评委嘉宾,最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江小罗,道路桥梁技术工程1班林增誉,土木工程2班吴永才等8人获奖。

  (三)开展土建院原创微博征集活动

  我院“原创微博征集活动”,从起初初的征集,到五月底的评比,历时几个月,期间征集了同学们大量的原创微博,唤起我院学生对心理健康、快乐梦想,感恩与成功的关注,增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人格完善。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老师徐金兰,万珊等对此次活动进行评比,最终建筑学1班黄际升,工程管理1班范丽霞,城乡规划张小勤等24名同学获奖。

  (四)举行“跳”出快乐,“毽”康生活活动

  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团体体育活动当中,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让大家走出教室和宿舍接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本次活动主要是以跳绳和踢毽子两项比赛项目开展,其中跳绳分大小绳,踢毽子分单踢和盘踢,该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参加的积极性都很高,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出网络,关怀身边的人,学会感恩。

  (五)开展留级生团体辅导

  为激发留级生的学习热情,4月2日晚,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邀请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武厚老师来开展团体辅导。团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同学都表示会重新振作,好好学习,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二、出现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1、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活动开展期间,班级心理保健员与学院心理素质发展部干部之间有时沟通不够,出现了工作的重复和间断。

  2、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活动延续的时间相对较长,到了活动后期,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尤其是各班心理保健员出现了一些疲于应付的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3

  作为我院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由心理健康辅导站举办的第七届心理主题班会已经圆满落幕。20年以“悦纳·欣赏·成长”为核心主题的心理班会,汲取了以往各届心理班会举办的经验,对切实解决学生在面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等心理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举办程序、形式等方面都有创新,让心理班会的意义更加突显出来,使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升华。

  根据20年上半学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了各班心理委员的意见后,此次心理班会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主题,旨在切实解决每位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班会气氛中放松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心理班会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将心理主题班会的具体要求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来并将其张贴于商学院公告栏,使各班心理委员对本次班会的主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为各班成功举办心理班会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心理班会顺利完成后,我们要求各班心理委员对本班班会做好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按时上交于心理健康辅导站,同时发送电子版到辅导站邮箱。在对各班上交材料进行了整理比较之后,我们根据评比细则认真的进行了筛选,按年级评选出切合主题,内容深刻,具有深远意义的班会并给予一、二、三等奖。我们将最终评选结果以展板的形式公布于商学院大厅并将发放奖状,以资鼓励。

  此次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主题班会,现选取一部分表现优异的班级介绍如下:

  工商管理七班的“千帆竞渡,敢于勇者胜”很好的诠释了本次级心理班会的主题。他们通过召开趣味运动会,以别开生面的形式举办了这次心理班会。在活动中,同学们增强了自信,提升了自己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感受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他们发布了通讯,制作了展板,对宣传其班会成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级金融四班的“互帮互助共成长突破自我创辉煌”。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于4月17日晚6:00——8:30在学院楼247成功召开了班会。他们先是进行了几个小游戏,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增加了同学们交流的机会。随后他们又进行了自我剖析,让同学们加深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了解,真正共成长,突破自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会结束之后他们采用了展板的形式进行了宣传,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除此之外,旅游管理的心理班会也举办的有声有色。他们选取“载着自信飞翔”作为班会的主题。他们邀请了班里的同学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一起观看了视频《永不放弃》,最后还随机分组在食堂里共进晚餐,加深了彼此的交流。班会结束后,他们也制作了精美的展板,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宣传。

  心理班会结束之后,我站对本次活动的所得所失,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讨论,为今后开展相应工作提供了借鉴,要扬长避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推动我院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步上新的台阶,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健康、完善的平台。本次心里主题班会的举办工作在时间安排上略有仓促,导致后续工作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吸收教训,引进先进理念,相信我们商学院包括心理主题班会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更加深入人心,再创辉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4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早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就指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健康。并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

  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③有幸福感;

  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我国学者王登峰、崔红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快体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应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乐体验,是身心和谐的结果。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最终表成长现,也是个体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和谐的结果。幸福虽然人们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说法,人但仍可确定这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看法都认识到并强调个体的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都把心理健康看作是一种内外调适的良好状态。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 [ 精神求助 "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 %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 %.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 [ 高 " 一 [ 低 ":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家庭教育的影响

  1 .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 .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

  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人的心理素质是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们过去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加强高等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只有心理素质提高了.大学生才能正视社会不良现象.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更好地争取和把握社会机遇.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 %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时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5

  一、具体活动开展情况

  (一)启动仪式拉开序幕

  4月29日,学校利用晨会课广播宣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内容与具体活动时间安排表,向全体师生发出活动倡议。知心阁把具体活动方案早在周一就在领导会上做了统一布置。从4月29日开始利用大屏幕和校园广播等播出“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的宣传标语。采用多种形式在师生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极好地渲染了活动气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国旗下演讲

  5月份每个周的周一升旗仪式,校团委安排校园小播音员们承办本次活动月主题演讲,主题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激发了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快乐学习的热情。

  (三)开展心理健康手抄报、黑板报和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跟往年一样,进行心理健康手抄报、黑板报比赛活动,还就前面的青春远足活动及母亲节活动,进行亲子征文比赛。选出的优秀作品陆续在校报上刊登,吸引了很多师生家长来观赏与评论。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

  (四)开展“心灵驿站”教师心理沙龙系列活动

  近年来,学校一直很关心教师心理沙龙活动,精心设计“知心阁”各项活动,希望用我们的爱心、真心与热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付出,为我们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营造一个让心态平和、让心灵放飞的良好氛围,今后还会继续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心理沙龙活动,让“知心阁”真正成为老师们倾听的场所,释放的平台、心灵的驻所!

  二、取得的成效及创新之处

  本届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学校领导重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学校社团的作用,使活动的宣传普及到每一个班级,每个家庭,让更多同学和家长知道心理健康相关活动。活动期间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使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形成了人人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更多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消除了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偏见,从而更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我们相信,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各级组织的关心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会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中的又一亮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从浅到深,从模糊到清晰。最主要的认识是: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搞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为此,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当今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然而,不少大学生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机或疾病,不会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或是专家寻求解决方法。例如一些大学生经常口口声声说“郁闷”、“空虚”或是“寂寞”、“无奈”等,这就有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初期症状;而失恋、考试不及格、不会做家务、受到同学嘲讽等在平时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为导致他们情绪崩溃的导火索。但这些小问题、细节平时都不易为他们所重视,他们意识不到这些细节容易引发的危机,也就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直至最后问题日积月累、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大学生应该更主动一些,关注自己的心理动态,主动向专家说出自己所想。事实上,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在遇到不同的问题事件时都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当你感到心情郁闷、焦虑、信心兴趣下降等不适或异常表现时,果断大方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要及时倾吐,或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听专家的意见,千万不要憋在自己心中,自己钻牛角尖。去心理咨询,就像得了感冒看内科医生一样自然。同时一些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友圈子,多听朋友老师的建议。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7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它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原点,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归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为主要方式普及在校大学生心理科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在校大学的心理综合素质。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素质教育课程,从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内容和课程价值定位等方面看,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延续了传统主流心理学即“消极心理学”理论,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把关注点放在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上,把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教育的重点,既无法从根源上有效预防和彻底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不可能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和培养,再加上全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理解不一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逐渐暴露出不足[1]。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开拓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视野,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思想消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目前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其最终教育目的应遵循心理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帮助大学生开发心理潜能和提高心理素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将大学生作为潜在的心理问题对象,将重点放在“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上并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出发点,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弱点。在这种消极思想指导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上以治疗心理疾病、预防心理问题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在实际课堂教学则以矫正和诊断心理为重点。这种思想消极的课程体系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天局限性,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本应发挥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方面,不利于充分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心理品质。

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欠合理

  目前,受“消极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碍、强迫性障碍、疑病性障碍等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在此教育理念影响下,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以病理性心理和消极性心理为主,即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相关的理论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预防和矫正方法。心理教育导向和教学实践,无形之中使绝大部分大学生错误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涵片面理解为心理问题,误认为只有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学内容不够科学的课程体系过于关注缺陷和问题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潜能,不利于大学生拓展心理素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也反过来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缺乏完备的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应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不同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互补、教育功能各异、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覆盖范围和课程时间安排协调统一,从而构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但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较为分散,各科之间教学内容重复,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此外,有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连贯性,过于随意,没有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不同个性大学生实际心理的教育需求。更有部分教师只凭自己的兴趣开课,没有考虑其开设的课程是否有利于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㈣心理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不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由德育工作者和思政辅导员承担,而这些教师很多并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经过心理学的严格训练,没有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甚至有些心理教师本身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缺陷,没有办法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涵,导致有些心理教师只能采用灌输式手段授课,心理课程教学质量自然无从谈起。不少心理教师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照搬课本理论知识来处理大学生碰到的心理问题,随便给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扣帽子,视之为洪水猛兽,并利用一些强制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来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教师素养欠缺导致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可能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再次伤害和扭曲。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高等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加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导致高校大学生群体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重点关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心理问题的预防和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挖掘当代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积极心理学是对以心理问题为焦点的消极心理学的有效补充和理论升华,平衡和完善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构建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当中去,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回归到以人性为本的教育目标上,确立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全面综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相互统一,心理学教师把大学生化为具备发展潜力的个体,挖掘和培养大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潜质,有效提高大学生发展积极心理的专业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完善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长远发展,维护高校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并且完善和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

㈠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目的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存在心理适应困难、心理行为失调的特殊个体,其关注的对象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问题学生。而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则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了解一些如焦虑性障碍、强迫性障碍、抑郁性障碍等不良人格的形成,却没有机会认识自身内在潜能进而发展自信的积极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品质可以将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有效激发,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潜力,更好地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要认识和发展大学生个体内在积极潜能,使之形成一种日常行为模式,需要借助一定的教育途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可以有效充当这一途径。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有助于改变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对传统心理学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从根本上重视和巩固大学生心理的积极特质,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问题”模式转变为“发展”模式,以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中心和归宿,帮助大学生学会用积极态度来对待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学会挖掘自身潜力,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幸福体验,从而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将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

㈡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学课程的内容设置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实际需求,科学选择和当代大学生最为贴近的相关心理主题,从积极的维度入手介绍和解释这些心理学问题,一般应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高校心理健康必修课以普及和传授心理学基础知识为主,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帮助在校大学生主动认识和发现自己的潜在积极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即传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其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必修课侧重教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但积极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独立的积极心理课程。积极教育可以渗透在大部分的心理素质培养选修课程中,心理选修课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和不同兴趣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供大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选修课的主题要有明显的区分度,不应求大求全,而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㈢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始终强调心理学家应该重点关注人的积极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它的基础方法和理论都是紧紧围绕着“人”来研究,充分发现个体的内在潜能从而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积极向上地应付日常问题。传统心理教育课程的内容较少生活化而更具理论色彩,因此要实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就必须选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内容”来组织心理教学,避免过多采用“消极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应将心理学理论和日常生活有效衔接,引导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生活事件的心理学意义进行讲解和探讨,提高大学生解决社会生活事件的能力与技巧。在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关注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发现和培养,遵循大学生主动体验的原则,从而使大学生通过积极领会和体悟进而自主构建自身完善的心理系统。此外,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随课程教学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和更换,使课程教学内容处于一种相对动态的调整之中,这样才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心理探索空间,从而实现大学生“自主生成”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㈣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非单纯地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也不是某种心理素质的训练,而是注重引导和促使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改变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很难从知识的掌握方面进行评估反馈。另外,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很难用一种明确的尺度来量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学是一门以大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的学科,其教学评价方式应该以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评价依据。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完善与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利用量表施测、自我分析报告和问卷调查等工具与方法,同时结合师生交流、游戏互动和个别访谈等措施对大学生心理整体状况进行科学调查,主要考察以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确定心理教学模式、心理课程内容、心理课程目标和心理课程设计等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是否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完善心理课程教学效果科学评价机制,并以此优化心理教学模式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不断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8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它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原点,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归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为主要方式普及在校大学生心理科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在校大学的心理综合素质。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素质教育课程,从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内容和课程价值定位等方面看,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延续了传统主流心理学即“消极心理学”理论,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把关注点放在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上,把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教育的重点,既无法从根源上有效预防和彻底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不可能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和培养,再加上全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理解不一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逐渐暴露出不足[1]。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开拓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视野,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思想消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目前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其最终教育目的应遵循心理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帮助大学生开发心理潜能和提高心理素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将大学生作为潜在的心理问题对象,将重点放在“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上并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出发点,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弱点。在这种消极思想指导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上以治疗心理疾病、预防心理问题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在实际课堂教学则以矫正和诊断心理为重点。这种思想消极的课程体系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天局限性,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本应发挥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方面,不利于充分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心理品质。

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欠合理

  目前,受“消极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碍、强迫性障碍、疑病性障碍等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在此教育理念影响下,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以病理性心理和消极性心理为主,即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相关的理论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预防和矫正方法。心理教育导向和教学实践,无形之中使绝大部分大学生错误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涵片面理解为心理问题,误认为只有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学内容不够科学的课程体系过于关注缺陷和问题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潜能,不利于大学生拓展心理素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也反过来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缺乏完备的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应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不同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互补、教育功能各异、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覆盖范围和课程时间安排协调统一,从而构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但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较为分散,各科之间教学内容重复,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此外,有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连贯性,过于随意,没有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不同个性大学生实际心理的教育需求。更有部分教师只凭自己的兴趣开课,没有考虑其开设的课程是否有利于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㈣心理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不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由德育工作者和思政辅导员承担,而这些教师很多并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经过心理学的严格训练,没有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甚至有些心理教师本身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缺陷,没有办法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涵,导致有些心理教师只能采用灌输式手段授课,心理课程教学质量自然无从谈起。不少心理教师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照搬课本理论知识来处理大学生碰到的心理问题,随便给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扣帽子,视之为洪水猛兽,并利用一些强制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来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教师素养欠缺导致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可能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再次伤害和扭曲。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高等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加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导致高校大学生群体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重点关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心理问题的预防和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挖掘当代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积极心理学是对以心理问题为焦点的消极心理学的有效补充和理论升华,平衡和完善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构建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当中去,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回归到以人性为本的教育目标上,确立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全面综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相互统一,心理学教师把大学生化为具备发展潜力的个体,挖掘和培养大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潜质,有效提高大学生发展积极心理的专业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完善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长远发展,维护高校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并且完善和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

㈠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目的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存在心理适应困难、心理行为失调的特殊个体,其关注的对象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问题学生。而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则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了解一些如焦虑性障碍、强迫性障碍、抑郁性障碍等不良人格的形成,却没有机会认识自身内在潜能进而发展自信的积极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品质可以将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有效激发,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潜力,更好地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要认识和发展大学生个体内在积极潜能,使之形成一种日常行为模式,需要借助一定的教育途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可以有效充当这一途径。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有助于改变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对传统心理学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从根本上重视和巩固大学生心理的积极特质,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问题”模式转变为“发展”模式,以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中心和归宿,帮助大学生学会用积极态度来对待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学会挖掘自身潜力,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幸福体验,从而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将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

㈡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学课程的内容设置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实际需求,科学选择和当代大学生最为贴近的相关心理主题,从积极的维度入手介绍和解释这些心理学问题,一般应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高校心理健康必修课以普及和传授心理学基础知识为主,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帮助在校大学生主动认识和发现自己的潜在积极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即传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其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必修课侧重教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但积极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独立的积极心理课程。积极教育可以渗透在大部分的心理素质培养选修课程中,心理选修课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和不同兴趣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供大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选修课的主题要有明显的区分度,不应求大求全,而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㈢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始终强调心理学家应该重点关注人的积极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它的基础方法和理论都是紧紧围绕着“人”来研究,充分发现个体的内在潜能从而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积极向上地应付日常问题。传统心理教育课程的内容较少生活化而更具理论色彩,因此要实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就必须选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内容”来组织心理教学,避免过多采用“消极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应将心理学理论和日常生活有效衔接,引导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生活事件的心理学意义进行讲解和探讨,提高大学生解决社会生活事件的能力与技巧。在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关注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发现和培养,遵循大学生主动体验的原则,从而使大学生通过积极领会和体悟进而自主构建自身完善的心理系统。此外,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随课程教学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和更换,使课程教学内容处于一种相对动态的调整之中,这样才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心理探索空间,从而实现大学生“自主生成”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㈣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非单纯地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也不是某种心理素质的训练,而是注重引导和促使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改变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很难从知识的掌握方面进行评估反馈。另外,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很难用一种明确的尺度来量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学是一门以大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的学科,其教学评价方式应该以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评价依据。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完善与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利用量表施测、自我分析报告和问卷调查等工具与方法,同时结合师生交流、游戏互动和个别访谈等措施对大学生心理整体状况进行科学调查,主要考察以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确定心理教学模式、心理课程内容、心理课程目标和心理课程设计等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是否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完善心理课程教学效果科学评价机制,并以此优化心理教学模式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不断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9

  xx学院认真贯彻《关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动科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为契机,通过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使动科学院师生受益匪浅。

  xx学院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心理健康主题知识宣传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我院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我院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我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有现场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健康普查和女生心理走访、院系间心理辩论赛、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及辩论赛等活动、心理征文活动、心理委员团体心理素质拓展等板块。参与范围广、参与面大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

  一、讲座与培训

  心理讲座与培训分两部分。一是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的魏双锋老师于11月1日为XX级新生带来精彩的有关新生适应心理方面的讲座;二是由我院高莉老师为我院的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丰富我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

  二、心理知识宣传

  心理宣传展板是表达生活、学习等活动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心理感悟等的宣传形式。本次心理漫画展以自我认知调试为主题,诠释心理健康知识的深刻内涵,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知识,引导大学生真诚友善地对待他人和自己,积极向上地对待生活。

  三、在“亲密关系中成长”心理委员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动科学院于10月12日和11月9日分两次举行了这次学生会全体成员和全院心理委员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培养了同学们的相互协作精神,凝聚向心力。

  四、与园艺园林学院联办两院爱情观辩论赛

  我院联合园艺园林学院于11月15日在图教201举办“心理健康辩论赛”,辩论赛题目“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园艺园林学院)、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xx学院)”,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活动将培养同学们成为勤思、善辩、热爱生活的大学生,充分展现我院当代大学生积极的精神面貌。

  五、心理影片展播

  动科学院通过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老师精选出《美丽的.心灵》、《当幸福来临时》等几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同学们减轻心灵负荷,放下心理负担,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积极开展班级主题班会和班级辩论赛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动科学院分年级分班级组织学生于11月16日、17日开展班级心理主题班会和辩论赛。以帮助大家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同时也使心理健康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征文比赛

  为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院于10月18日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大赛。有50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选手们围绕“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幸福观”“我的大学我做主”,把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和想法,通过“神手妙笔”,酣畅淋漓的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八、女生宿舍心理访谈

  按照学生处要求,以辅导员每周走访学生宿舍为契机,开展女生宿舍心理访谈,积极了解我院女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及时开导、解决和反馈。辅导员进宿舍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要求,是辅导员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对于增进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中,我们发现心理讲座、心理素质拓展、联合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展板宣传、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和班级辩论赛、心理征文大赛、结合宿舍走访进行女生心理访谈等一系列的这些活动都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同学们在搜集、整理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时,实际上也进行了一次自我心灵的探索活动,使其潜能得以挖掘,心态更加积极。另外,两院联合办活动的方式,增加了参与学生的兴趣,两院心理教育经验互通有无,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