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工作汇报6篇 休闲农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3-06-04 20:11:13 工作总结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会要写工作总结吧?一份好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内容的复盘,有利于在今后工作中查缺补漏。你知道如何写好工作总结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休闲农业工作汇报6篇 休闲农业工作总结,以供借鉴。

休闲农业工作汇报6篇 休闲农业工作总结

休闲农业工作汇报1

  2009年休闲农业工作总结

  和2010年工作安排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建成开放了一批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设施农业示范园,积极开展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特色点等创建提高工程,休闲农业已逐步成为我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亮点,进一步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全区休闲农业点共接待游客62万人,同比增长7%,旅游经营收入1850万元,同比增长9%。

  目前,全区共有休闲农业旅游点14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乡村旅游特色点12家(2009年完成创建验收4家)。实现就业4280人,实现人均旅游收入万元,均高于去年同期。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启动了高水平总体规划。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当今旅游发展趋势和我区休闲农业、民俗文化、尚武文化、红色旅游和宗教文化等五大特色,启动了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百人思维(北京)科技技术发展中心和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XX区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已经完成中期规划成果论证。

(二)优化了旅游政策环境。

  结合我区旅游发展实际和行业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了《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特别针对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制定了扶持奖励办法,积极营造适宜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全区休闲农业的内外发展潜力。

(三)加速了重点休闲农业项目进程。

  1、XX园艺科技博览园项目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为西青休闲农业再添新景,游客接待量日渐增加。

  2、热带植物观光园和XX花卉新建冰雕乐园,形成“冰火两重天”奇景,国庆期间一经推出迅速得到广大游客青睐,成为“十一“旅游新亮点,取得了良好的接待收益和社会反响。

  3、民俗生态旅游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其中,禅寺一期主道场区各大殿主体均已完成,正在进行扫尾,目前已经试开放。东淀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已累计投资亿元,温室区智能温室建设已完成并对外开放,农业风情园区的子牙飞虹桥已建成通车,游客中心、五色祥云广场、五谷丰登门以及鱼乐园、五谷园、葡萄园、百花园、荷香园、生态餐厅等主体工程建设已近尾声。

  4、指导凯润食用菌养殖基地进行了旅游专项规划,了解项目建设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保障其顺利实施。

(四)强化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加大旅游设施建设。 今年我们按照《关于大力推进全市旅游特色村(点)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着力落实xx乡村旅游特色点创建工作,深入基层指导帮扶各创建单位开展创建。

  一方面,积极为原有的乡村特色点出谋划策,指导帮助其进行完善升级。在挖掘大柳万亩果园、冬枣等知名农业旅游资源上,丰富活动内容,树立特色品牌,提高基层单位和广大农户开展休闲农业的信心。其中,xx庄园、xx庄稼院依托xx村“天然氧吧”、“万亩果园”的自然环境优势,在完善配

  套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真人CS、特色水果采摘、休闲垂钓、烧烤露营等游客喜爱的现代休闲活动内容,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旅游经营收入万元;xx庄园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与周边xx农业观光园等形成联动,积极开展都市农业观光、城市小菜园、果蔬采摘等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旅游经营收入65万元。

  现代农业观光园在积极开展名优蝴蝶兰花卉种植销售观光的同时,依托高村冬枣基地,引导广大枣农开展冬枣采摘旅游服务,既节省了枣农摘枣、储枣以及运输的成本,又解决了冬枣销路问题,实实在在地让枣农们感受到了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好处,全年共接待游客近9万人,实现旅游经营收入万元。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x庄花卉、x庄花卉、x萝卜种植采摘基地和x凯润食用菌养殖基地等具备条件的休闲农业点开展乡村旅游特色点创建工作,落实资金保障,充实完善旅游要素,通过创建,使其整体接待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譬如,x花卉之乡作为我区乡村旅游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旅游点,今年共投入万元,新建了冰雕乐园,改造了游客中心,增加和更换了多处旅游标志牌和垃圾箱,使以花卉种植展销为核心的花卉旅游产业进一步壮大,有近3300多名农户转向了专门从事花卉生产和旅游纪念品的经营。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前来购花、休闲、游玩渐渐成为一股潮流,年接待量达280万人,带动花卉收入实现亿元;

  x庄庄园今年投入1075万元,新建了近5000平米停车场、6600平方米的奇石园,水冲厕所4座,完善水泥道路、游人通道以及绿化等近6万平方米,制作旅游标识牌50块;目前,花卉观光采购、棋牌娱乐、民间工艺品展销、奇石观光等一期旅游项目已对游人开放,全年庄园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服务收入达170万元。预计全部项目建设后,年旅游经营收入可达1500万元;总占地660亩的沙窝萝卜种植采摘基地为做大做强沙窝萝卜这一传统产业品牌,积极与旅游相结合,今年共投资168万元,新建萝卜种植采摘棚200个,新铺采摘区游客通道万延米,新建了游客中心,制作了沙沃萝卜基地宣传牌、全景图导览图以及标识标牌等,延伸拓展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儿、租农家大棚、种农家地儿、采农家果儿(包括沙沃萝卜、枣等无公害蔬菜水果等)、钓农家鱼、当农家人儿等休闲旅游功能,不仅游客络绎不绝,更使x萝卜也从去年的元/斤,提高到4元/斤,翻了近10倍。全年基地共接待各地旅游者近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66万元;占地面积1500亩的x食用菌养殖基地,作为北方较大的农、牧、沼、菌、鱼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今年共投入万元,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320平米、水冲厕所5座、游客餐厅1580平米,制作旅游标志标牌近50余块,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功能初步显现,全年接待各地参观旅游和学习考察团队2万人,旅游收入近百万元。

(五)推广规范化管理,提升休闲农业服务水平。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精心组织筹备,继续加快实施四年

  2000名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程。通过培训,已经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掌握致富专业技能的服务人才。今年以来,共开办培训班七期,完成培训农民近600人。

(六)加强宣传促销,扩大休闲农业知名度。

  在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发挥宣传的引导造势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区高度重视休闲农业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一方面是以节庆活动为平台,借助媒体的宣传优势,加强对我区休闲农业的宣传。围绕休闲农业资源特色,相继成功举办了09中国·萝卜文化旅游节、张家冬枣节,创办了首届中国x曹庄花卉生态旅游节、金秋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特别是在下半年金秋旅游节期间,我们精心策划了旅游节新闻发布会,通过市旅游局邀请了新华社、中国旅游报、日报、晚报、新报、x电视台、电台以及x网等10多家媒体,对全区包括休闲农业景点在内的20多家旅游景点进行了专项集中推介,发布信息近百余篇,其宣传辐射面和宣传效果创下了历年之最。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品的投入和传播力度,今年总计投入50余万元,制作出版了首张旅游宣传片、旅游指南和2010年旅游周历,内容涉及景区介绍、节庆活动、特色商品、采摘指南等,由于针对性好、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推出后深受游客欢迎。在继续参加各大旅游交易会和推介会的同时,我们在确保传播效果上也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宣传资料广泛地派发到市内主要星级宾馆饭店、区内主要景点、旅行社、大型商场,全年累计发放光盘8000余张、指南7000余册,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存在问题

  我区休闲农业工作就整体而言,尚处发展和提升阶段,还存在着布局不尽合理、设施比较简陋、特色不够鲜明、服务尚欠规范、卫生状况有待改善等问题,主要有:

  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目前,我区尚未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各休闲农业点在内容和性质上存在设计雷同、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简单仿效、粗放经营的现象。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2、档次不高,品位偏低。目前,我区部分休闲农业点发展规模较小、档次偏低、品牌单一,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3、宣传促销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休闲农业点在宣传推介的形式、载体、信息化方面发展比较滞后,主动搜集旅游信息资讯的敏感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力争促销活动的多元化发展。

  4、从业人员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休闲农业点在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时,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卫生安全、文明经营、礼节礼仪接待等技能知识,服务质量还不到位。

休闲农业工作汇报2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近年来发展迅速,正逐步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对于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拓展旅游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在我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到目前全市形成了有一定规模,以体会农家生活、品农家酒菜、赏农家风景、垂钓登山等各种形式的休闲、旅游农业园近百家,规模不一的农家乐200余家,从业人数约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万人,带动农户万户,年接待人次达50余万人。我市现有国家五

  1 / 8 星级示范园区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位于美丽的柘林湖边的**市新光山水有限公司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企业)。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休闲农业开发依托地域资源特色发展模式多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丽、名胜众多,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集名山名湖于一体。**自古就有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美称,有“金花”、“银花”遍地开花的美景,有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我市休闲农业的开发依托这些旅游和农业资源,模式多样,主要有:自然景观休闲观光旅游模式,即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载体,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民俗风情观光休闲农业模式,即以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载体,充分展现农耕文化、乡土特色、民俗风情;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休闲旅游模式,即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各种农业观光采摘园、农(渔)家乐等;综合型休闲农业模式,即以含休闲、娱乐、美食、度假等多功能的休闲山庄、度假村为主。

  2、休闲农业开发注重短期休闲度假,投资主体多元化。休闲农业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

  2 / 8 目标市场、以满足休闲旅游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近年来,传统观光游向节假日及周未短期休闲度假转变。我市休闲农业的开发注重短期休闲度假,休闲农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政府财政投资建设,主要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类;二是民间资本投资,主要是休闲农庄、度假山庄及各种农业观光采摘园等;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企业在一产基础上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升级和转型;四是以村镇集体、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广泛参与投资的休闲旅(餐)馆、农(渔)家乐等。

  3、休闲农业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和旅游农产品业的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龙头拉动作用。大部分休闲农业企业围绕“绿色、生态”,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休闲农业不仅带动了餐饮、旅馆等服务业,也带动了种养和加工业,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

  4、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休闲旅游农庄、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以专业合作社为基本单位的3 / 8 农业观光采摘园、科普教育基地等,把特色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传播,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休闲农业带来的实惠。

  二、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品种单一到形式多样,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富裕农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发展形势虽然喜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规划较滞后,布局不尽合理。我市的休闲农业发展起步之初,缺乏整体规划,在发展过程中项目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不多,大多数农家乐在政府的鼓励下,一夜之间冒出来,带有盲目和跟风之嫌。政府或相关部门在发展中缺乏正确的引导,也没有专门为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切合实际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统一规划。在整体布局上,没有很好的结合本地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因此,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整体水平较低,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产业群效应。

  4 / 8

  2、政策不配套,发展举步维坚。我市的休闲农业在发展壮大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目前我市的休闲农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通过加大投资、招商引资等进一步壮大休闲农业规模。政府、金融、国土等部门在如何支持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缺乏配套政策,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建筑物普遍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因此难以在银行和信用社办理抵押贷款。许多休闲农业项目,由于土地关系没有理顺,开发商不敢盲目投入,即使建了,也是小打小闹,不能进一步提升规模与档次。

  3、特色意识淡,经营模式单一。我市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我市休闲农业的定位没有在这些大自然和先人的杰作上打特色招牌、做特色文章。经营者没有以特色开路,开拓市场,而是照葫芦画瓢,千篇1律。在经营模式上,品牌意识淡薄,经营内容单一,仅限于传统的农家乐模式。

  4、管理难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农业都是个体经营性质,实行的也是家族式管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因此,在经营管理上不够规范,在服务质量上不够到位。主要原因,5 / 8 一是基础设施较薄弱。二是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方面,还与顾客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下步打算

  发展休闲农业是挖掘农业潜在优势资源,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针对目前我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以改革开放为先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政府要把发展休闲农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抓好抓实。

  2、引导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规划逐步改变目前休闲农发展过程中规模偏小、分布较散、经营单一、档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规划前要进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强化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突出休闲观光农业的生态效益。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主导产业发

  6 / 8 展,使休闲农庄在房屋建设,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独具个性特色。

  3、打造特色品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必须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要尽快改变当前我市休闲农业低、小、散的现象,要根据我市依名山,傍名湖的优越地理条件,在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工夫。要通过建立特色农业科技园,让新农村建设处处洋溢着科技观光特色。

  4、政策扶持良性发展。一是政府要确定一定数量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建设用地,或者是给予租用土地面积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并按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对现有急需解决用地问题的休闲农业企业,国土、规划部门要在不违背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尽快帮助其完善有关手续,以解决其后顾之忧。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建立和安排专项资金,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同时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三是要加强宣传,扩大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5、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要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各休闲农业企业,一方面要

  7 / 8 积极引进农艺师、花艺师、策划师、营销管理、经营、公关礼仪、导游等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与劳动部门合作,大力培训本企业从业人员,努力提高管理技能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要扎实搞好环境卫生和餐饮卫生,让城里人在农村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确保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8 / 8

休闲农业工作汇报3

  盐城市观光休闲农业情况汇报

  盐城市农业委员会

  一、发展现状

  全市已初步形成里下河、204国道沿线和沿海滩涂三大观光农业带,建设了27个观光农业景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类型和特点:

  1.水乡自然风光型。以盐都大纵湖、建湖九龙口、阜宁马家荡、亭湖大洋湾等湖荡风景区为典型代表,将休闲观光与荷藕、慈姑种植和螃蟹等水产养殖相结合,水乡自然风光特色明显。

  2.观光与采购结合型。以盐都区华都森林公园等为代表,栽植桃、梨、苹果等多种果树。春季可以踏青赏花,夏秋季节既能旅游观光,又能亲自体验农事活动,采摘购买果品,集休闲与购物消费于一体。

  3.农业科技教育型。以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区为代表,集中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示范基地,发挥了园区的示范教育功能。

  4.生态环保型。以大丰糜鹿自然保护区、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代表,观光沿海原始滩涂湿地,欣赏几百种珍稀动植物,将农业观光休闲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5.综合开发型。以大丰斗龙庄园、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和射阳洋马十里菊香园为代表,以“三资”开发为主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观光、休闲和娱乐购物为一体,实施综合开发,放大了农业功能,提升了农业效益。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

  我市发展观光农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全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观光农业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把观光农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总体目标是,以204国道沿线及沿海农业风光带为主线,以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为重点,以景点建设为突破口,突出湿地生态旅游,在全市建成“一园”(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三湖”(大纵湖、大洋湾、九龙口)、“五景”(射阳苏东自然农园、东台西溪风景区、东台永丰森林农业生态园、华都森林公园、黄河古道暨红色精典生态文化景区)、“十带”(沿海、盐高速、沿铁路、沿省道建设10条现代农业观光带)、“百园”(百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的农业观光旅游新格局,尽快把我市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生态旅游首选城市。

(三)关键措施

  1.发挥优势,把观光农业作为我市旅游的特色品牌来培植。我市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和广阔的湿地生态资源是我市的两大特色,是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资源,也是我市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为打造旅游精品奠定了基础。射阳县洋马镇大面积种植药材已有40多年历史,常年种植药材7万多亩,60种近300个,年产量近3万吨以上,其中菊花和丹参的规模、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全国最大的白菊花基地。该镇充分挖掘和放大药材生产优势,开发旅游资源,形成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观赏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观光农业基地。

  2.明确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组建观光农业管理机构,负责全市观光农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要在全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和特点,做好本县(市、区)的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并切实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发展。

  3.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观光农业项目因要兴建一些旅游接待设施,可能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搞好观光农业项目的环境治理、保护和美化,把观光农业区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4.鼓励投资,加快观光农业的启动步伐。观光农业项目按照市场经济形式和现代企业制度来运作。鼓励社会各种投资者,包括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人以及外商参与兴办观光农业项目,政府在各项政策上都一视同仁,给予扶持。十二五期间,在稳妥推进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项目的同时,重点实施五个观光农业项目。

(1)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二期工程。重点建设休闲度假、水生蔬菜观光园、垂钓、娱乐、餐饮等设施。

(2)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续建农业生态、休闲娱乐、度假等项目。

(3)华都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农林果园生态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等项目。

(4)射阳洋马十里菊香景点。新建农业生态、休闲娱乐、度假等项目。

(5)亭湖区张庄观光农业园。新建农业观光、湿地生态、度假、休闲项目。

休闲农业工作汇报4

  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分析

  摘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并结合现代旅游的一种高效农业。本文以东北地区的现代休闲方式和观光农业发展为中心,介绍了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特色和资源优势,分析了东北地区休闲农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的发展状况和前进方向,探究了农业休闲旅游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东北地区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东北地区 观光农业 旅游特色 发展策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农村、农民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我国农村的环境建设和农业发展注入了生机。这种新型的农业旅游方式将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农村的风土民情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高效、环保、多样化的农业发展之路。

  东北地区农业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旖旎的冰雪之色、怡人的边境风光、壮阔的草原森林,这些充满豪情的自然资源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下面我们对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进行分析。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状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北的景观自古以豪迈著称,其自然环境自然拥有壮阔激昂的特色。近年来,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冰雪旅游、边境旅游、草原和森林旅游等皆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扩大开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

  第一,东北地区的景色以冰雪风光为品牌向外推广。每年1月5日开幕的“哈尔滨冰雪节”吸引数百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仅每年国外游客消费总量就超过20亿美元,而每届冰雪节的总收入更是多达70亿美元。滑雪、赏冰灯、做雪雕的乐趣让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客流连忘返。而东北其他大型城市都有以冰雪为主题的著名公园或景区,像长白山天池、阿尔山冰雪度假村、莲花山竞技滑雪场等,吸引的游客不计其数。

  第二,东北地区以草原森林资源为依托打造生态避暑度假旅游城市。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占80%,30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结合当地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组成了呼伦贝尔多样性生态旅游区。大小兴安岭则是喜欢森林养生和动植物科考的游客们的天堂。当下,森林和草原旅游十分切合人们追求的绿色生活、健康生活的理念,为需要释放学习

  工作压力的现代人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方式。

  第三,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以大中城市为目标,面向对象主要为大中城市的市民。近年来,农民艺术家赵本山先生将东北二人转艺术推向全国乃至世界,《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系列电视剧不断热播,东北的乡村风情和带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色彩的文化赢得全国许多观众的喜爱,致使东北“农家乐”系列的旅游形式受到火热的追捧。许多城市人口在节假日来到东北农村感受来自剧中的氛围,坐热炕头吃农家菜,看大秧歌听二人转,吃土鸡,摘野果??正是这种曾被认为“土得掉渣儿”的形式得到众多城市游客的喜爱。丹东凤城大梨树村正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里以农业观赏为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在这里可以享受田园诗歌般的美妙生活。

  第四,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富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味,也为这片白山黑土地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东北地区边境省份共有全国53个少数民族,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充满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观光旅游的重点。以呼伦贝尔为代表的蒙古族特色、以沈阳故宫为代表的满族特色、以长白山为代表的朝鲜族特色、以驯鹿和雪原为代表的鄂温克族特色等等。广袤的东北大地养育了这些少数民族儿女,而这些少数民族也以自己的文化点缀着这片土地。

(二)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东北地区正处于老工业振兴与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态农业旅游可以成为促进产业调整、带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因此,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扬长避短,突出优势资源,打造出品牌与知名度,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冰雪休闲度假旅游区,国内一流的生态、冰雪、避暑、边境、民族文化旅游胜地,形成鲜明的特色。同时,注意以优质资源为核心,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不断扩大规模与覆盖面。辽、吉、黑三省及蒙东五盟市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破行政边界与空间的格局,实现东北地区大范围生态旅游网络结构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季节性过强,旅游旺季较短。农业观光与其他景观观赏最大的不同在于季节性明显。无论是赏花还是摘果,持续的时间都较短,时节一旦过去,旅游立刻进入淡季。而东北地区生态旅游主打的冰雪品牌更是被局限在了冬天,淡季期间游客数量稀少,旅游收入也相应的减少,而巨额的场地维护等费用给产业造成巨大负担。

  二是观光农业数量众多,而项目过于单一。观光农业的火热发展导致很多投资者盲目建设生态园区,致使经济效益过于分散,收入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全

  国90%的观光农业园区处于亏损状态,东北地区的状况亦十分严重。而且受到气候、土壤等条件限制,东北很多观光园区的植物种类较少、生态形式单调,且雷同状况严重。

  三是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较差。东北地区很多农业旅游产业处于小型民营资本进行运营,加上执法渠道不畅等原因,经营管理十分混乱,游客意见很大。而作为主要运营方式,很多“农家乐”不具备经营条件就开张,存在卫生条件差,服务质量差和“宰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整体的旅游形象。

  四是不注重生态效益,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农业旅游应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的原则,景区的开发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很多所谓的“废品”(如秸秆、粪便等)等资源没有被很好的利用。

  五是没有确定的市场定位。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对客源市场的分析还不够到位,结果就是不能对旅游产品做出正确的商业价值判断,缺乏特色产品,致使旅游形象难以确定。同时,对于市场的变化没有产品的升级换代,旅客的重游效率很低、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三、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内容选择和市场需求在布局时皆应该统一考虑。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要突出当地特色而非盲目跟随风潮,避免盲目建设。其次要兼顾层次,尽量避免季节性明显问题,不同季节设计不同活动,可以尝试利用各个文化节日来设立不同的主题,增强景区的利用效率,提高收益。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景区管理,宜采用“经济、行政、法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以法律为核心,通过经济调控和行政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对农民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营造让游客舒心的乡村环境,并对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提供有素的服务。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资源。新景区的开发应避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主要采用添加、点缀的手段,而非损毁重建。例如,与其削平山头间旅馆不如山林之中隐映木屋。同时,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景区内水库河流的水质,对污染水源的单位进行处罚。另外,应在各个景区推广可再生资源或新能源的利用,比如使用沼气或太阳能等。

  四是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应该借鉴其他地区的开发经验,并结合本地资源形成自我特色。充分利用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农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与管理经验,使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得到较好较

  快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家乡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希望和各位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也祝愿家乡的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述.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若干思考.2006,5:105--107

[2]李长健.欧阳柳萌.旅游观光农业中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社科纵横2011,2:50—53

[3]赵妍.浅谈我国观光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农业科技通讯2011,12:42--43

[4]沈伶俐.辽宁兴城市观光农业管理浅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3:90--91

[5]钟春艳.周连第.观光农业园的绿色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9,8:71--74

[6]高敏.长白山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的思考.城市建设下旬.2011,4:24--24

休闲农业工作汇报5

  马鞍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汇报市农委(2010年11月11日)

  一、高层动态

  职责分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职能划归农业部乡企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休闲农业处(省

  农委再特产处,市农委在市场信息办)。

  农业部近几年工作动态:

  2007年中发1号文件指出——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

  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

  2007年3月,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

  协议》,联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开展调研、开通网站;

  2009年:成立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开展培训、举办高层论坛、评选示范县; 2010年: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把发展休闲

  农业与乡村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支撑点,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并将此项工作写进中央1号文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开展星级示范点创建工作;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开展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规划、标准制定和统计工作。

  最新休闲农业定义: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等,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村、农民生活习俗,经过科学规划、开发,为游人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农业产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紧密连结的一个新型农业产业形态。

  二、近几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情况

  为促进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我市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江南水乡特色资源及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据调查统计,2009年全市休闲农业园区点资产总额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年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上交税金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 8174万元、从业人员1498人、农民就业人数1344人、带动农户1807户、带动农民人数4060人、农民获得收入.5万元、占农民总收入%、年接待人数万人、人均消费数240元。全市省级以上农家乐示范点33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五星2家、四星7家、三星15家,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5家,省级森林旅游人家3家。今年,马鞍山市绿野生态农业园有望被评为国家星级示范点。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生态、休闲、农家乐为主题的3大旅游集聚区和十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点。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是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拓展了农业功能,扩大了产业领域。四是改善了农村面貌。

  主要做法与成效:

  1、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树立?大农业、大生态和大旅游?思想,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纳入

  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土地、服务等方面统筹安排、重点扶持,促进了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是制定引导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如在《马鞍山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中,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支持鼓励项目之一;二是抓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为项目顺利建成运营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如及时尽快帮助5家项目单位做好444亩林地征占用手续审查审核服务工作等;三是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及环境整治,为发展农业旅游奠定物质基础。如结合?村村通?和?安全饮用水?工程修建通往旅游景点的道路和水网、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了以农村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五清五改?工程、结合农村电网改造为重点旅游景区建设配电设施等;四是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仅农 1

  委系统每年都会在支农专项资金中安排几十万元资金用于农业旅游建设。

  2、合理布局引导发展。结合我市?江、山、圩?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水产、蔬菜、奶牛、花卉苗

  木、林果、粮油?六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建设?沿江旅游带、山地旅游片区、圩区旅游片区?三大乡村旅游板块。沿江旅游带:以我市沿江地区的江心洲、小黄洲为主,突出绿色蔬菜、速生林、江鱼养殖、长江沙滩等资源特色,发展滨江农业生态旅游,依托采石矶风景区将滨江农业生态旅游与之有机结合并联为一线。山地旅游片区:以霍里、向山、银塘、丹博一线山区和大青山为主,突出森林生态、特色林果、花卉苗木、奶牛、山地特色蔬菜等资源特色,以濮塘风景区和大青山名胜点为南北依托,开发山地农业生态旅游。圩区旅游片区:以大公圩、南北圩、湖阳圩为主,突出江南水乡风光、特色水产品等资源特色,依托马桥生态渔业基地、塘南水产科技园、大陇双潭湖、湖阳石臼湖等发展圩区江南水乡农业生态旅游。目前,这三大乡村旅游板块已初具雏形。

  3、加大品牌旅游产品推介。如当涂县政府连续举办?当涂县护河园艺村桃花节和采摘节?、?当涂

  县‘石臼湖螃蟹’节?,每年接待游客人数不断上升,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花山区除了积极推介黄金周农家乐旅游景点和?花山农家一日游?及?花山农家自驾游?等活动外,还举办了?首届霍里苏李村葡萄采摘节?,并与本市25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协议。据不完全统计,当涂县护河园艺村今年预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农民直接就业达460人。

  4、招商引资提升档次。高档次旅游项目建设投资量大、回报期长、人员素质要求高,需要引进实

  施主体。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建设了甑山生态园、太白生态乐团、绿野度假村、姚家寨农业生态园、春盛农业生态园等园区,今年,在花山区又引进建设马鞍山龙湾水文化度假主题公园、玉泉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等项目。

  5、发挥优势做好服务。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涉及多部门、多行业,我市农业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和优

  势,全力配合旅游部门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一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培育旅游资源。如实时启动封山育林计划,继续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和林果、花卉苗木产业工程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减少农业源污染等。二是指导旅游项目实施主体科学合理编制项目区规划,并提供生态农业子项目建设的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三是推进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旅游商品。

  三、花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情况

  目前花山区已发展?农家乐?点60多家,其中,省级五星2家、四星3家、三星8家,省级农

  家乐旅游示范点3家,省级森林旅游人家1家,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示范户,其中有徽派建筑风格的正和山庄、园林式农家书屋风格的星月湖农庄、生态优美的凤凰湖山庄、休闲风格的宜春农家乐、?钟鼓地?探奇的钟鼓农家乐、体验?怪坡?神秘魅力的怪坡农家乐等各具特色,让游客游性未尽,流连忘返。据统计:今年1-10月份,休闲度假区共接待游客80万人,其中60多家?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数达到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45万元,解决农民就业250人,与?农家乐?旅游活动相关的间接就业人员1500人。

  四、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有待合理。目前,我市乡村旅游项目主要有三类:一是农民个体开发的以餐

  饮为主的?农家乐?模式,规模小、档次低。二是种养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的以餐饮、采摘、垂钓为主的?农家乐?模式,基础设施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内容单调。三是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的农业生态园区,如春盛农业生态园、凤凰湖原生态休闲山庄、玉泉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卧龙生态旅游园、茂林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开发档次有所提高但项目内容雷同。如何利用资源、错开季节、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待研究。

  2、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我市乡村旅游园区大都建在偏远的农业区域,由于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严重影响了农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如通往绿野度假村的道路不畅、不通公交、不通网络宽带和有线电视等。

  3、重难点问题有待尽快解决。如融资难、建设用地审批难等问题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研究解决

  方案。

  4、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较低。大多数经营者和员工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意识,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更缺少对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导致餐饮、住宿、娱乐、安全、卫生等还不够规范。

  五、建议

  拓展农业功能,将?农业、农村、农民?有机地纳入休闲产业发展之中是今后的重要内容。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实现“农家乐”以“农”为根向“村”拓展。原有的“农家乐”发展以农为根,特别强调是以农民为根。它的业主是农民,主业是农业,利用农闲发展副业。未来?农家乐?的发展则要以?农?为根向?村?方向拓展,在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农家乐?。

“村”包括村容、村貌、村风等内容。是形成“农家乐”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农家乐可持续、规模化发

  展的前提。要鼓励农民利用传统的村落扩大?农家乐?的发展与服务平台。这就要求现有的村庄应能支撑?农家乐?的发展,但目前则凸显出部分地方政府在村庄规划与开发利用方面的滞后。

  二是结合农业生产、农业景观,实现“农家乐”以“家”为平台向“田”拓展。原有的“农家乐”是以家庭

  为单位,体现出“家庭”的形态。“家”是“农家乐”的载体,无“家”不以成“农家”。但“家”的资源是有限的。未来“农家乐”发展则应向“田”、“原”等外部资源方向拓展,扩大?农家乐?的范畴,丰富?农家乐?的内容。?田?的范畴十分广阔,包括农业生产、农业景观、田园风光欣赏等内容的融入等,这些都是未来?农家乐?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三是结合休闲项目建设,实现“农家乐”以“乐”为魂向“休闲”拓展。目前多数?农家乐?仍是换个地

  方打牌、吃饭、睡觉,是一种简单、初级的?乐?。今后的“乐”要利用各地丰富的“三农”资源做文章,提升?乐?的品味与内涵,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推动由简单的?乐?向高端的?休闲?、?体验?方向发展,要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简单的农事、农活,如采摘、推磨、苗木盘扎等,不断延展?三农?文化与休闲文化,休闲是体验的最高境界,“休闲是世间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四是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农家乐”以“富”为本向“和谐”拓展。在现阶段,发展“农家乐”的主

  要目的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富?是阶段性的目标,?富?不是唯一性目的,?富?也不能使社会和资源付出更多的代价,而和谐发展才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和谐?包括城乡发展和谐,城乡人均收入均等化,城乡文化发展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永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这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命题。

休闲农业工作汇报6

  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编辑整理:北京农家院网 发表评论:说两句 展示农家:

  广告服务

  一、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黟县是一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

  黟县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

  早在1986年,黟县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发设立了西递旅游服务点,标志着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黟县提出了“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大了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农业委、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目前黟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十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即: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龙头;

  以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里、深冲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不断发展;

  以木坑竹海、打鼓岭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正在发展壮大;

  以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竹海人家、秀里农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效益日益明显;

  以“猪栏洒吧”“南山堂”等为代表的度假体验旅游新业态正引领古村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以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以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柯村胡门皖南花猪、黑鸡养殖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富民效益日益壮大;

  以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金星工艺厂、民间工艺厂为龙头的旅游商品产业初具规模;

  以4万亩桑园、2万亩有机茶园为基地、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盛集团、惠达食品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致富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黟县境内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17家,涉及全县8个乡镇;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省级1家;以木、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个体私营作坊15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同时,发展了5个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和700多个购物摊点、门面;叶村、黄姑村、宏潭村、五里村分别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万亩蚕桑生产标准化生态基地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2010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4亿元,其中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受益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30%,对地方税收贡献达34%,重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7000元,其中67%来自休闲农业和旅游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口的40%以上。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财政贡献、带动效应、品牌影响、富民效应、业态发展、入境人次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产业,成为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

  二、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势与潜力分析

(一)比较优势。目前,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无论从产业规模、财政贡献、带动效应、品牌影响、富民效应、业态发展、入境人次(2007年已超过10万)等方面来看,发展应当是成功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加彰显其自身的特色。一是资源一流、品牌一流,与国内其它类似县相比毫不逊色。二是连续四届举办的两大国际性节

  庆活动和休闲农业展示活动,提高了黟县的知名度,培育了自行车、户外运动、摄影采风、写生修学、农业休闲等专项旅游产品市场。三是积极开展中法乡村旅游国际合作,并在法国先进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进国内外品牌企业参与黟县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古村落乡村旅游业态的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四是以旅游商品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农民家庭作坊为支撑,带动全民参与的旅游商品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在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方面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潜力分析。黟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地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乡村资源保存良好,除西递、宏村外,黟县目前还保存有大量的有原住居民居住的古民居、古村落资源,仅黟县盆地就有古村落23个,古民居2000多幢,且周边田园风光优美,是国内罕见的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的典型代表,也是最具有国际旅游市场价值和文化休闲旅游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二是黟县西北地区四乡4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态环境绝佳,自然风光优美,山村风貌一流,人口仅2万多,发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基本处在未开发状态;三是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土特产品和传统的手工艺为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有利于延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随着黄山市大旅游交通设施的改善,黟县的农业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黟县已经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写入“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十二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把黟县打造成一个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标准的世界级的国际化乡村旅游目的地。

  一是以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黟县示范区项目为重点,依托黟县盆地内非遗产地古村落和农业生态乡村资源,打造高端的国际化农业生态型乡村休闲度假游新业态。

  二是以黟县西北山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山区原生态乡村资源,打造国家级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新板块。

  三是以实施西递、宏村旅游综合提升工程为契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品牌影响,打造世界级的徽文化遗产地旅游区新典型。

  四是以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为平台,依托一流的乡村山地车赛道,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户外运动专项旅游项目,打造前景广阔的体育和户外休闲旅游新亮点。

  心动了吧?美妙京郊游从这里开始:请进入京郊旅游线路超市!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