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18 16:29:00 工作总结

  通过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然后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实用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以供借鉴。

实用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实用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

  在高三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我校高三政治组以促进“教好、教会”和“学好、学会”为目标,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和高考试题,探索高考动向,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但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实六个环节,力争复习效率最优。

  第一、针对学情把握好复习的“尺度”。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恰当定位教学的难度。备课时要针对学情,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提倡增大课堂容量,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要集中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少做无用功。提倡精讲精练,避免讲的多,讲的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的现象。

  第二、夯实基本知识抓住“三个字”。

  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抓住“点、线、面”三个字,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学生吃透概念原理,注意抓纲织网,在脑子里要做到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第三、拓展学生的政治眼界关注“热点问题”。

  让学生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明确具体社会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明确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要特别重视让学生理解、掌握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学会运用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一些具体的社会发展策略与基本治国理念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对于时事热点采用“平时渗透为主,专题复习配合”的方法。

  第四、专题复习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1、坚持“平时渗透”的再现原则。热点专题必须是平时教学中有渗透的,可以把学生平时整理的热点归纳专题,教师重点进行示范性的分析、系统化的梳理,不可照搬照抄现成的专题复习材料。

  2、坚持影响重大涵概面广的原则。选择的专题必须是重要的内容,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对于生僻的东西不必纠缠的。

  3、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时刻牢记,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精髓,时政选材要体现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

  第五、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要重视“三个着力点”。

  提升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政治教学的'直接目的,也是近年来山东高考试题的着力点。提高应试能力的基本方法:要重视“体系、审题、规范“三个着力点。

  抓住“点、线、面”三个字,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

  抓“信息提取、分析内容、提炼思路”三个关键环节。让学生明确材料的有效信息,明确答题方向和角度。

  抓审题三环节:“信息提取、分析内容、提炼思路”。“规范”,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清晰思维,规范答题,思维的层次性和逻辑性的培养。就是语言组织准确性和流畅性的训练。

  第六、进行必要的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进行一些类似的技巧性的训练即能提高应试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规范性的思维方式,当面对现实问题时理清思路并能清晰地解决问题。

  二、克服六种偏向,力争复习效果最佳。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的偏向现象。复习要从基础抓起,针对考点,夯实基础,精讲精练。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过多的偏向。有练有讲,克服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赶速度,抢进度,不顾效果与效率的现象。

  3、克服只练不讲,练而不批的偏向。有练必有批,全批全改,有批必有讲,克服不批不讲,讲而不批的现象。

  4、克服照抄照搬,整套搬用的偏向。对外来资料试题要精选,克服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的现象。

  5、克服集体备课不力,或不进行集体备课的偏向。要保质保量的举行集体备课,备课组要调查学情,研究学生,克服集体备课走形式、讲过场,内容不实,或不进行集体备课的现象。

  6、克服大考小考不断,部分学生出现的“高原”反应现象。高三学生有三个群体。第一类,尖子生群体;第二类,希望生群体;第三类,困难生群体。困难生群体是比例人数较大的一类,由于他们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很容易形成对学习的心里恐惧心理即“高原”反应现象。因此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不能让他们掉队,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三、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政治备课组,在备课、教学资源的使用,试卷命题,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课例探讨又有信息交流,随时随地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

  1.抓好心理教育,助长学习成绩

  学好政治,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或一些同学一直考不好,灰心丧气。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指导等,不断关心、帮助,同时教师多走近学生关爱学生、进而激活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提高积极性。

  2.把握高考动向,做好高考信息的收集和转化工作。在备考工作中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不但共享备考资源,而且在高考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转化以及备考资料的处理上也密切配合。使收集到的各地区的高考模拟试题能及时印发给师生使用。搞好高考信息的分析、筛选和转化工作,使有关信息及时转化为具体的练习供考生使用。

  经过一年的高三教学,我们虽然收获不少,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专题复习方面还钻得不够深。理论总结有欠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为实现“教好、教会”和“学好、学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用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

  12月29日下午,课题组成员齐聚**初中,观摩了课题组成员李**老师的研讨课教学,并汇报了各自本学期的课题开展情况以及完成的工作,探讨了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体会和思考。

  李**老师执教的是九年级英语Unit10SectionB的阅读教学:谈论法国的餐桌礼仪。

  教学中,李老师首先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复习教材涉及到的礼仪入手,导入新课教学。阅读教学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听课文录音,思考短文的主题大意;逐段精读,完成阅读任务;自我阅读,学生质疑,师生互动释疑。读后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模拟采访,就tablemannersinFrance做问答练习,将阅读信息转化为口语训练;观看视频,讨论视频中出现的餐桌礼仪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写作训练,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餐桌礼仪,从阅读的语言输入转向写作输出。

  课后,课题组成员对李老师的课交流了观课的感受和看法,大家纷纷表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课题组一直在努力实践的,而李老师将质疑融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师生之间相互释疑、大问题留到课下等做法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同时,丰富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的精巧设计都体现了教师良好的教学功底,而教师的教学机智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当有学生提问except和besides的用法区别时,教师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而是巧妙地借用了现场的情境。首先提问学生Is…atschooltoday?当学生回答No后,告诉学生:we’reallatschoolexcept…。然后指着教室里的听课老师们说:Today,therearemanyteachersinourclassroombesidesme。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单词用法上的区别。

  老师们也对李老师的课提出诚恳的建议和意见:如,活动设计过多,导致部分活动没有学生讨论或练习过程,显得失真;文本处理过于粗线条,挖掘不深;学生的质疑局限于语言知识的层面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文本的内容或学习的方法等角度展开质疑。

  最后大家各自对自己本学期的课题开展以及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可喜的是,繁忙的教学任务并没有阻挡大家的热情,阻滞大家的活动开展,我们的课题也从初始的一筹莫展走向渐渐明晰的道路和成效。

实用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

  初次从事教育工作,许多教育细节难免会被忽视,导致起初的教育之路会有些坎坷、不畅甚至堵塞。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发现的教育中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纪律问题,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不良纪律行为屡见不鲜。而管好纪律是控制课堂的基本途径。

  具体策略总结以下几点:

  1.暗示策略。即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溜号时,不直接批评,而是表扬全班同学或那个比较好的学生,这也是对思维溜号的学生发出警告。

  2.示目暗示。即教师用目光注视学生。这种暗示是教师直接用表情、动作向学生发出暗示。

  3.语调暗示。即课堂上,教师语言也是一种刺激。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改变常规的语调。突出在应该停顿的地方停止,或者不正常的延长停顿语调,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4.动作暗示。这种方法是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时,不改变正常教学,而是用接近他的方法向这个学生发出暗示。

  5.提示暗示。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直接发出暗示。还有师生在发生冲突和矛盾时,教师要冷静下来,不和学生争斗,或搁置矛盾,或转移注意,是问题的处理变冷,待事后心平气和时再做处理。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小小发现,希望能对大家有或多或少的帮助!